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戒律文章(第3頁)
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佛對五逆十惡的罪人都能救...
1、殺生戒 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絕有情生命。殺戒以殺人為...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寥無幾。比丘本為七眾之首,統...
關於重受的問題: ▲《業疏》云:若准《多論》,不得重受。 在《薩婆多論》中,規...
這個地方講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從唯識的角度,我們一個人生命要改變,只有一種情...
問: 請問我們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麼程度? 大安法師答: 在家居士持戒,至少要把...
盡未來際,不是盡形壽。盡形壽是指聲聞戒。 盡未來際,就是在你初發心到圓成佛果,...
問: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該怎麼辦?明知這樣做是犯戒但還是做了,是業障太...
讀體律師(1601-1679年),號見月,世稱見月律師,是明末清初復興律宗的巨...
問: 弟子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想為兒女求婚姻,這樣做可算是破了邪淫戒或四十...
好,各位善男子、善女人,咱們今天也是難得,那從觀音菩薩的道場過來,剛好有這個機...
一、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二、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三、由攝受一切有情利益安樂...
菩薩的律儀戒跟聲聞戒也有所不同,我們說明一下。這個律儀戒,你菩薩犯到,嚴重的話...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修持門中的第七,淨戒門。 一切修行法,清...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教戒律,便是...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遠離諸染故。 持戒對於我們居士來說至少要持五戒,有六齋日重要日...
近人多生肺病,光頗不以為然。後世人業重,情竇早開。十一二歲,便有慾念。慾念既起...
佛教在我們國家千百年來,隨著時代改變,唐宋年間的這些清規戒律差不多都沒有了,有...
問: 在菜場面對許多物命,自己無力救度,當如何處置? 本源法師答: 《梵網經》...
有時候,我們考慮問題只是考慮自己。曾經有這樣的故事:一個人跑到集市上,看到人家...
問: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語,所以遲遲不敢受戒怎麼辦?受五戒是...
以為五逆十惡,臨終迴心,念十聲佛,就可往生,因此可以放心去犯戒。這是很嚴重的誤...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惡曰殺生。這是古人昭示天下後世,最直截了當,而十...
佛在王舍城,為五百羅漢、菩薩千人說:從前有一貧人因生活窮困,所以受僱於商人,入...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願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來說,真正念佛就是心念...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的寺院受戒也不是不可以的。具...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經,最後學論。因為戒是行為規...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是施與一切眾生無驚無怖。無有...
有人認為:既然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錄的犯戒的影像洗掉,這樣我就放心犯戒也沒...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淫妄,它的本質就是罪,你犯了以後,就會產生...
假設我們用攀緣、迷惑的心,來面對五陰魔境,這個過失是非常嚴重: 迷則成失 【若...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間墮地獄中。 突吉羅的小罪,...
在座諸位,我們在淪陷期間,受敵人蹂躪,水深火熱,今幸國土重光,當有無限的感想。...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謗三寶說者。犯輕垢罪。 為利...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佈施、然後再持戒、然後再忍辱、然後再智慧等等?就是...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三十七於他有苦不為拔 《集頌》:疾病、根殘、體缺肢,遠行、疲睏...
持戒跟佈施有什麼差別?兩個都是修習善法。 我們這樣子講好了,佈施本身他心中是沒...
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親。一切善知識。應一一教受持大乘經律。...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怎麼說很重要呢?就是,...
在台灣的佛教中,專弘律學的比丘,除了濟濤律師外,再有一位就是南普陀佛學院院長廣...
這是說戒能生長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樣去立呢?就是持戒。你...
離殺生,得成就十離惱法 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講一件可能不太為人所知...
唐 佛印禪師 貪他一臠臠還他,古今留言終不偽。 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
持戒對修行很重要 學佛不論修何法門等,總以持戒為本。如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
《智論》裡面說,一種可能,或可螞蟻在自己的前面成佛。你現在不要看它是地上爬的螞...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將,他幫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勞很大。 有一天,曹彬遇到精於相術...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濟公遊記》這部電視劇,被濟公的扶危濟貧、為百姓解...
問: 東林寺是淨土祖庭,很想了解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的? 大安法師答: 廬山東...
接著介紹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為什麼在家眾受五戒之後,還要受持八關齋戒呢?因為五...
問: 《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難道...
堪嘆諸人不較量,卻將造罪當燒香。 處處神壇社廟,盡是作業之場。 個個燒鵝煮鴨,...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上萬名諸大菩薩常跟...
【復次未來之世。若在家若出家諸眾生等。欲求受清淨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問題以詢問戒子,此一系列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重殊勝的懺摩儀式,戒子須禮佛...
《菩薩戒義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種戒,能攝一切大乘諸戒,故名三...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於自性靈妙不可得法中,不...
一、孝親友愛 誰無父母?誰無兄弟?動物孝親友愛的天性,尤為令人感動。它們的真情...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緣起 南投縣埔裡鎮之佛光寺,為滿該寺開山樂果上人生前之心願而...問: 有同修說戒律不是隨便學的,犯盜法戒、犯盜法罪,沒有受菩薩戒就不可以看《梵網經》,不讓學是怕拿戒去挑別...
參禪人,第一要守清規,方能參禪。 清規者,公正清嚴為模範。公,能除私曲猥弊;正...問: 弟子已受過五戒,但在年終的年會上不得已喝了酒,請問法師是否需要重新受,還是怎樣?感恩法師。 容通法師...
善惡行千差萬別,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惡行。先說十惡行: 一、殺生:以恶心...
我出家以來,在江浙一帶並不敢隨便講經或講律,更不敢赴什麼傳戒的道場,其緣故是因...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麼新鮮,只是老生常談。但是佛...
戒法 戒法者,佛為優婆塞優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彌、沙彌尼之...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薩道者...
《梵網經菩薩戒》云: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
在我國佛教史上,雖有好幾位人物,由僧尼還俗:例如:朱元璋還俗做皇帝,劉秉忠還俗...
有人說,受了戒就有了束縛,而且還有犯戒的危險,犯戒又要墮落,所以還是不受為好。...
有些人聽說受戒後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還要大,便不敢受戒,這種態度是完全錯...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三、懺悔(三稱...
光緒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終南之舉。先命月霞法師去營辦道場,餘與復成上座隨侍...
太虛法師講過一句話:人成即佛成。說的是:我們在人世間修行,無論是世間的善法還是...問: 我是銷售醫療器械的,利潤大,有時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寬見法師答: 在做一個(不是邪命的)行業...
菩薩十重戒,泛指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說四眾過戒、自讚毀他戒、慳惜...
晚鐘敲過,閉目臥在床鋪上,這一天又要過去了。 在太白山天童禪寺一個月求戒的生活...
《業疏》云: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與妄會,無思返本;是以大聖樹...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的。過去祖師講一念萬年,一個...
口業篇 1、不殺生的人,不應該說哪裡的河川應該清理、哪裡的廟應該修建、哪裡的神...陶隱君①取生物為藥,遂淹滯②其上升。夫殺生以滋口腹,誠為不可。損物命而全人命,宜若無罪焉。不知貴人賤畜,常...
一個人要加入僧團,成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僅要符合一定的條件,而且還要履行一整...問: 祖師曾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尤其是末法時代要守清淨的戒實在不容易,要守清淨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
大家誦《地藏經》,講到光目女的母親曾在地獄受極大苦,她最大的業障就是好吃葷腥,...
淨土宗祖師們傳承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一法雖然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持戒與念佛的統一,一直是淨土祖師倡導的宗風。慧遠大師臨終堅持不飲非時漿。善導大...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誘惑。我們常常說境不...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薩道圓成佛果。成佛的種子...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不要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極...問: 在家居士破五戒,復又懺悔,命終往生,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大安法師答: 你可千萬不要抱這個僥倖的心理。...問: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大安法師答: 本人鼓勵受菩薩戒,我們看到上輩三品往生者,就是受菩薩戒的資格,發...
偷盜戒以盜常住物及僧眾物之罪極重,應墮地獄。《方等經》華聚菩薩說:五逆四重,我...
佛教講,我們造業的方式有三種:身、口、意。口業佔了我們造業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
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此名現絕不用)此雲身骨。此約佛涅槃後,焚身化作八斛四斗...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這種三無漏學,戒又叫毗尼,波羅提木叉就是針對我們的煩惱、...
現在大家發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麼樣去修,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用心很...問: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師答: 大家都知道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的第二福小乘的戒福,這個[受持三皈,...
《佛光菜根譚》說:戒是安樂的根本,無戒則紛亂必起。戒不是束縛,而是規則;戒不是...

問: 道場分給師父們的水果、飲料等,師父們可以給居士帶出界外來食用嗎?這樣居士...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五戒之戒相釋

戒律衰敗之原因

戒法是否允許重受

為什麼受菩薩戒後很容易得到感應加持

在家居士持戒要持到什麼程度

菩薩戒是盡未來際永為道種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

萬里求戒的見月律師

受菩薩戒的居士,能為兒女求婚姻嗎

宏海法師:2019天津大覺佛子三皈五戒法會

菩薩戒的四種廣大殊勝

「慳惜財法戒」這個戒很重要

哪些是修淨土之人不去做的範圍

殺生之業這麼可怕,還可不戒嗎

持戒佈施者易生淨土

能戒房事,則病少多矣

不管修哪一個法門都要持戒

無力救度菜場的許多物命,該怎麼辦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怕犯戒,所以遲遲不敢受戒該怎麼辦

對自己這麼殘忍,恐怕會失去大好機會

李圓淨居士:護生痛言

貧人持戒脫離險境

當下的念頭若是念佛,就不會犯戒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如果不犯這個戒,財寶則永遠沒有短缺

念佛能洗掉犯戒過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破戒跟著魔的差別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想要消弭災禍,應從五戒十善做起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為何要先修佈施才能夠持戒

五蓋四障與八尋思

持戒的功德為何超過佈施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在哪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律宗大德廣化法師

戒能長養一切諸功德

受持十善業,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出家人的戒刀

歷代戒殺放生詩

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結了善緣,才能得蒙救度

相由心生,運隨行改的故事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的

受持八關齋戒,栽培出世的善根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普庵祖師戒殺文

沙曷比丘飲酒醉臥樹下,為何世尊還讚歎他

如何感得地藏菩薩親自給你受戒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佛門戒律中的「三聚淨戒」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物猶如此》白話選譯

道源法師:在家菩薩戒本釋義
沒有受菩薩戒就不可以看《梵網經》嗎

誠哉在我,不關業障事
受五戒後飲酒需要重新受戒嗎

遮止身口意的十種惡行

弘一大師開示律學要略

學佛的三大綱目

戒法、戒體、戒行與戒相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九緣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語

出家人的捨戒與還俗

解脫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為舟航

不受戒,犯了錯是否就不嚴重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誦戒儀軌

親見虛老真功夫,方知機辯不是禪

最根本的世間善法
銷售行業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菩薩的十重戒

三壇大戒的病中懺悔:親受三寶最真切的「顯靈加持」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護生的習慣
醫者應戒殺生

出家的條件與受戒的程序
守戒太難,是否守住十戒就夠了

若不戒口吃素,這些地獄果報可能有的受

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持戒念佛--明學長老的堅守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念佛人為何要吃素呢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破五戒復又懺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偷盜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報極重

如何在不同場合守住妄語戒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淨業行人的戒律觀

破戒還可以懺悔,破了見很不容易挽回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