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戒律文章(第2頁)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蓮華色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在整個尼僧團當中,是第...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你不是就放著不管,要經常...
問: 受了在家菩薩戒,吃沒有生命的雞蛋、沒有半月半月誦戒,犯什麼罪? 天因法師...
一、願我先世及今身所種善根,常繫在心,終不忘失; 二、願我迴向菩提常得供養一切...
用功辦道要對自己的色身,色殼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這個色身體質本質怎樣?和別人比...
問: 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後是否...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犯食五辛輕垢...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內心的攀緣心什麼叫酒呢?只要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是水果...
廣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經箋要》講到說,過去在湖南有一個祝聖寺。祝聖寺有一個老和尚...
勿道群生性命微,萬物皆靈莫殺生。自從學佛以後,我一直行持著吃素戒殺等善法,並常...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淨化人心的方法,特別是和敬...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薩戒,無一不戒酒。但是酒的本身,並非罪惡,故...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結合。為什麼念佛的人要把...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開始有四堂課的時間,要...
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午,十二點之前要吃飯,尊重佛...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闡《...
在家人通常說:心好就好了嘛,受什麼戒嘛,不受戒與受戒就是有這個體,有受體,受體...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的,它的作用的差別。如《阿含...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業了,我也可以存好心、說...
前幾天,有幾位女眾想出家,我說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看看。 佛陀在世的時候...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善凡夫人,他所接受的行法...
法卷傳法 徒具虛文 所有到我這來接法的人,我都把這個意思和他講。古人是以心印心...
一、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從培養慈悲心的觀點出發,佛陀希望我們要不殺生;從尊重他人...
如明日月瓔珞珠者,日消罪霧,月照夜幽,珠療貧窮,律儀義也。日長善法,月得清涼,...
梵網菩薩戒號稱千佛大戒,我們再珍視都不為過。而如果追溯一下菩薩戒最早是怎樣傳入...
【原文】 蕩蕩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癡呆難賣。亦念夫夫婦婦。正家道以無乖。...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通、別、圓四種教。 藏是三...
一、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文說得很清楚,看一段經文:...
問: 動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懺悔可以嗎? 天因法師答: 動念,意業的,責心懺,...
戒律,是萬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夠決定我們的成就。 《大智度論》云:破戒...
受菩薩戒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情。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種呢? 第一種你...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上為大眾說法,一千兩百五十位常隨比丘,與眾多比丘、比...
昔日,波斯匿王聞佛說十善、五戒之功德,乃進一步問佛:為何令末利夫人受持五戒、每...
根機利的,你用一些小法來跟他談,那也不對機,這就叫螢光增結。這裡談到《維摩詰經...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學就是戒、定、慧。教下對於...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寥無幾。比丘本為七眾之首,統...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 當時,須達多長者的七個兒子尚不信佛、法、僧...
昔日,佛在舍衛國弘化。當時,城東有一位婦女的孩子名叫蕪耶樓,因此大家稱呼這位婦...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失智慧種;食眾生肉,斷大...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可能還不大明白,床在我們...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現在有大德,某大德...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一一具陳,向下正與學人論根本...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必須持戒,當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對於我們學佛的人,不管是出...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即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在...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路,而這些畜生的身體為什麼是...
問: 我有一位師兄,學佛半年就能背《無量壽經》。看他那麼精進,幾次勸他受五戒,...
說四眾過罪,它罪業的成立有四種條件: 第一個,因:要有說罪之心。 宣說對方的過...
聖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為首。不殺曰仁。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是知聖人之心。以...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種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比方說...
總說五戒 學佛者,在受三皈後,實踐規則,即從受持五戒開始。受持五戒能獲大功德,...
原文 齊僧雲,住寶明寺,以講演著名。四月十五日臨誦戒時,白眾言:戒乃人人誦得,...
對於出家人來說,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比丘。受完戒後,要堅持學戒,...
問: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三非處,四非時。 ? 良因...
【原文】 律藏不許未受戒者看,一則恐其未明遠理之人,見其因犯制戒之跡。不知乃大...
傳流 從第一次結集,優波離尊者誦出律藏為最初律部。隨後二次三次四次的結集。自此...
問: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大安法師答: 《梵網經》菩薩戒是通出...
十善含攝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併稱。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報。十善亦為五戒...
從聲聞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眾要確保人身不失,故應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
過去,佛在迦奈國時,此國中有一位名為耶祇的大富婆羅門,原本奉事九十六種外道,以...
《業疏》云: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簡單講:戒體就是在阿賴耶識成就一個善...
十惡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種,貪、嗔、癡,要把它斷除;口有四種,兩舌、惡口、妄語...
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對一切都不要貪戀。出家要遠離俗家,俗家事情亂如麻。但要想...
(原載於《法音》雜誌2002年第11期) 界詮法師,1959年出生於福建省福...
問: 弟子無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雞蛋。如果受持不住,能否在阿彌陀佛前捨五戒?...
通過跟三寶學,你就是世間的楷模,就是菩薩。攝律儀戒,你要守法,守戒;攝善法戒,...
向人說證果等法相;欲說他事,而誤說證果等事;戲笑說,雖不犯重,而犯輕罪,以非言...
第三個,犯戒輕重。 非己妻入道,什麼叫入道呢?就是男二處、女三處,這個是上品...
問:在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世尊的頭痛了三天。這是什麼因緣呢?是不是人多,業就...
請我們看具緣成犯。在淫戒有四種情況,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從意樂的角度有兩種: ...
慧遠大師身上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就是持戒精嚴,尊重戒律。 第二對於念佛往生西...
毀犯盜戒果報,三途果報;餘報:一、貧窮。二、共財不得自在。 持不偷盜戒果報,得...
這個五戒的問題,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增長罪業,第二個破壞善根。增長罪業,它的問題...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三寶物。 三寶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的,特...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斷除,就是不偷盜。我們看講義...
問: 弟子學習的途徑為自學和網絡聽法師講經,每日定課都有發願迴向師長善知識。也...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
知客師父領幾位新落髮僧前來禮源公。 知客:師父,他們想去受戒。 源公曰:他們妄...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後遷...
代有覺人,為如來使。龍鬼歸降,天神奉事。聲飛五天,辭驚萬里。金烏西沉,佛日東舉...
問: 持八關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緣破戒了,又沒有師父好髮露懺悔,我該怎麼辦...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然重繪設色。...
等流果是約著個人的個別的業力。增上果是大眾的共業,大家會生長在同樣的環境,這是...
問:在戒律中,佛陀說:你們若不互相看視病人,那麼誰應當來做這件事呢? 答:故律...
問:為什麼我們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了戒,並不持戒的出家人, 或...
八關齋戒也是針對居士所施設的一個戒法。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再加上不上高廣大床。就...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就一直不能受五戒?...
供養三寶,供養時指定這些錢要做什麼,一指定了它只能做這個他不知道這個因果。 在...
問:女眾到寺院,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為什麼呢?女眾來到寺院,有哪四點要注意的呢...
佛教和儒、道二教設教化導的初心,都是勸人向善的。但是,同樣是勸人向善,佛法卻是...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學佛的,她的處理方法是:先...
問: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呢? 答: 歸敬儀云:今有安坐像前,情無...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它的身體給殺害,把它的命...
世出世法,皆以孝順為宗。《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名為戒。蓋父母生我色...
【僧尼破戒者,所謂畜養奴婢僮僕牛驢車乘田宅、種植園林華果、金銀粟白】 怎麼樣算...
有人寫信問我:住宅內如有蟲蟻,應當如何處置,打掃時,必定會傷殺一些,那樣的傷殺...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師,字號古心,是溧陽楊氏之子。在明朝嘉靖年間,依止棲霞庵節公剃...
志宜大,膽宜小。我們的志向要遠大,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膽量要小,就是經常要保持...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
皈依的對像是什麼 皈依就是皈依三寶,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寶之後,就是一個真正的...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須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為魔業。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

持戒的金剛種子,不會因為造了罪業而破壞

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受菩薩戒後,吃蛋犯什麼罪

受過菩薩戒應發此十大願

平常養成這個習慣,夢中遇到惡事也能不犯戒

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賣酒犯重罪

持戒現世都會有趨吉避凶的效果

勿道群生性命微,萬物皆靈莫殺生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喝酒有種種過失,是故應當不飲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淨界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受戒與不受戒的差別

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到底要不要受戒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別的地方

把持戒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紹雲長老留給溈仰宗法子的開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三聚淨戒功德難量,自持獲益轉授眾生

菩薩戒從天竺傳入中土的故事

戒之在色賦

梵網經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梵網經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犯戒後在佛前懺悔可以嗎?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戒律是萬善的根本,能夠決定我們的成就

受菩薩戒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佛說持八支淨戒的功德果報

佛為說智慧方便功德因緣

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戒律衰落之原因

受持三皈五戒之殊勝福德

佛為優陂夷說齋戒法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念佛必須持戒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勸人受五戒要承擔他持不了戒的惡業嗎

說四眾過罪的四個條件

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

大妄語的過失

人天行果——五戒

因果報應昭彰,僧雲公就是最顯著的證明

出家人應該如何學戒

邪淫在《俱舍論》四種更廣的定義

天下萬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各宗要略——律宗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五戒與十善的關係

佛陀為何要製定戒律

耶祇婆羅門受持五戒的因緣

菩薩有兩種因緣會失去戒體

五戒都修不好,憑什麼得出世間的聖果

犯戒可救,破見難救

《法音》雜誌專訪界詮法師

五戒受持不住能捨戒嗎

在世間上要完成四個緣

妄語戒有哪種情況可以開緣

如何判斷犯邪淫戒的輕重

受果報的時候,會因造業的人多而減輕嗎

四種情況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慧遠大師示現的三個修行特點

犯盜戒的過失跟持盜戒的功德

當初的三錢,輾轉增盛到三千金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類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這樣算盲修瞎練嗎

從愚癡造業到持戒念佛

佛源老和尚對發心受戒的弟子一段發自肺腑的教誡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道宣律祖傳記

破了八關齋戒該怎麼辦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

殺生偷盜及邪淫,會導致哪些共業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緣

為什麼要恭敬尊重並不持戒的出家人

八關齋戒是對居士所施設的戒法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供養三寶的錢,最好別指定用途

女眾到寺院,為何戒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

佛制殺戒是最善的功勳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欲修孝順者,須念念與戒相應

僧尼破戒者

住宅內如有蟲蟻,應當如何處置

文殊菩薩為如馨律師受衣的故事

那些藝高人膽大的都陣亡了

偏重於持戒修福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