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12頁)

一函遍復講記

這篇普遍答覆信眾的信函,語言雖然拙樸,意義都是依據佛經而說。如果肯依這樣真修實行,就能得到無窮利益。 下面...

佛弟子平時自修的幾種方法

一個人為什麼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訓練自己意志堅定,如同製造瓷盤瓦罐,皆需經過火焙...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佛所教導的一切教義,還有一切經論,跟你生活分開了就沒意義了,無論多深的法,多淺...

不去實行,你就不能證得

在學佛之後。很多道友總感覺自己所學的不夠。了解的不夠透徹。經典看的不夠豐富。以...

如何依止善知識

一、善知識的名義 善知識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一般是講知識。知識在今天的社會學裡面...

見賢思齊,征服自我

一、見賢思齊 我們學佛人不搞偶像崇拜,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我們每天都在拜...

穿越情緒的風暴

以呼吸照顧憤怒 當憤怒、嫉妒與絕望的能量生起時,我們應懂得如何處理它,否則就會...

學佛正確的八種發心

【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趨向。今為大眾,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謂...

讓這四種觀念常存你心

佛經有指示我們應該怎麼修,叫做四念處,四念處,四念處就是說你的心二十四個小時,...

學佛人不應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這也是眾生根機陋劣的原故,才力簿弱,知...

當今學佛者應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來不貪,其實是他貪不到,所以就表現不貪。有台灣道友說念了十五...

出家後的四種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種分別,一種是出世俗的家,我們現在的辭親割愛,落髮入了空門,這就是...

難當的和尚 難得的清淨信

我們不要把這修行信心看的很簡單了,非常的重要,不可能的。十信滿心,發菩提心的時...

功到自然就成

不說一般的人,就說菩薩的願力,我講個故事。印度的無著菩薩,他發明瞭法相唯識學,...

八念法門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

解脫道的行者應依四念處而住

作為解脫道的行者,要想出離三界,了脫生死,應如何令念頭安住呢?佛陀臨涅槃時告誡弟子們說:應依四念處而住。 ...

修四如意足斷除愛慾

昔日佛住在俱睒彌國的瞿師羅園時,阿難尊者也住在這裡。某日,一位婆羅門來到阿難尊...

透過聲音使心靈穩定下來

觀世音菩薩由於修習《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證入諸佛智慧、妙覺本體。我們又該如何修習、契入這個法門呢? 耳...

修行必須破法執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礙在法執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脫。法執的表現一般都是執著乃至停...

不服氣的修行者

有一位修行者與當時一位禪師修行的法門不同,他看到禪師得到社會大眾的敬仰,甚至在...

如法修行 如佛親教

過去,佛陀曾住在迦毗羅衛國的尼拘律園。一日,斛飯王的長子摩訶男聽說三個月的安居...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

怎麼個修行?怎麼修法?怎麼修怎麼行?首先要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學佛、要修行。現在居...

把心念進去了嗎

有朋友問,修行只要念經就可以了,另外多參加法會多去聖地朝聖拜佛念經,多念,就可...

三種修行中特別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力量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有三種力量是特別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 一、我們內在心...

起床到上班之間的兩小時該怎麼過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上班族,總佔人口一半以上的比例,所以上班族的人生就顯得格外要...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釋各不相同,但《淨土聖賢錄》中記載他們都得以往生。既然...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有點沾沾自喜。閑暇之餘,也會...

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法門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輕視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

修行人一念貪戀投胎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晚年的時候也學佛,就買一個很...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候,想求一種感應,所以在禪...

修行中的中斷障礙

不管是念佛法門也好,乃至讀誦大乘也好,禪定也好,隨便修行哪一法,你得產生力用,...

佛說五「不」連貫起來的修行路

大乘經論中,記載了佛陀金口親宣的五個不字! 不忘念是《遺教經》裡邊兒說的;《大...

初學佛應怎樣修行

阿彌陀佛!初入佛門者,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以為能打坐、念佛、誦經、持咒的功課...

彌勒忍辱真修行

那個彌勒菩薩怎麼說,你知道嗎?我們廟裡面進門,彌勒菩薩,你看胖不胖,為什麼那麼...

佛陀開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雜阿含卷四九一經》,是佛陀教導在家人過好生活,以獲得現實、未來利...

論佛教徒的修養

佛教傳入中國將近兩千年。自東漢到唐末是由萌芽而達燦爛的時期,由四代到現時是由凋...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憨山大師在《示馬居士》法語中,以學道之人的五種心來開示馬居士。憨山大師所講的學...

若還不修行淨土法門,可痛惜哉

我們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聞佛法,好不容易聞淨土法門,如果再不產生信願來...

有十種行人多墮在邪僻

有十種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在邪僻,不入禪波羅蜜法門,何等為十? 一、為利養...

在家居士的四法寶

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年名叫佛移,前來問訊頂禮後,...

修行法語

1、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麼樣?使令他改變,而這個...

「一門專修」與「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否矛盾

問: 佛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現在都講一門專修,這和法門無量誓願學是不是矛盾? 大安法師答:...

抄寫佛經也是殊勝的修行法門

人世間的一切身、口、意諸般行止,都可以用來作修煉的功夫,因此,古人講成佛有八萬...

每一天的觀想

一早起身,就觀想祈禱三寶加持,弟子今天可以過一個快樂無憂的、增長智慧和慈悲心的...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開

大家學佛,不可以將生活跟修行分兩部分,其實不是的。我們應該將佛法,將佛陀的智慧...

學佛者的發心誤區

普通人因為從凡夫心出發,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麼學佛者的發心是否就正確呢?其實也...

淨土法門的修學要領

一、念佛不得力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淨土法門有正行和助行。所謂正行就是淨土三資糧,...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圓瑛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領袖,他三十六歲時主張禪淨雙修,為一吼堂主...

「數沙」修行法語

一 問:修行人當謀何事?曰:謀道。 問:道可謀乎?曰:謀其天然。 問:既天然又...

阿姜查回答有關修行的問題

問∶ 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無一點消息。 答∶ 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脫或求...

修行猶如洗廁所

每次佛學講座或法會完後,待信眾們差不多全部離開了,總有一位女居士很發心,留下來...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懈怠

問: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懈怠? 慧律法師答: 對治懈怠很簡單:第一,每天你要定功課。第二,盡量去團體,過團體...

驗證修行功夫的三標準

第一步:念起不隨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為業牽,得大自在。 第...

在家學佛應當注意的五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法作為一種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認同,學佛的...

修道人要經得起考驗

學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滅殆盡。不讓它作怪,擾亂定心。應將它變...

南懷瑾開示准提法門修法

念准提咒,對於初學者,是否需要記數以及基本的遍數? 初步的念學准提咒子這個法門...

日常如何修行淨土

這是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摘下來的開示淨業學人日常如何修行淨土的教言。這裡簡單做...

處理雜務也是修行

峨山慈棹禪師在月船禪慧禪師處得到印可,月船就對他說道:你是大器,至今終能成就,...

既省錢又簡單易做的種福改運方法

做善事、種福因的門路固然廣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機會才能做的。如救護病危的人,成...

修持佛法的21種徒勞

蓮花生大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二十一種徒勞: 若你不放棄傷害眾生,那生起菩提心...

八個修行中「錯上加錯」的問題

人犯錯很正常,因為聖人給了我們理由,那就是:我們不是聖賢。然而犯錯之後不能悔改...

一直起煩惱又一直放下,這樣有機會突破嗎

問: 我現在在修學上好像遇到了一個瓶頸,我們現在一直觀照自己,發現自己起了煩惱...

用功和修行

今天講一講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為很多同修都在問,到底我如何修行好?那麼表示大...

信願行的修行次第

禪宗法門,以心即是佛為究竟,所以不立語言文字,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路絕。心即是佛...

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一、學佛首先要念苦 你們今天能夠皈依三寶,走向學佛之路,這是一條解脫、覺悟的光...

五種可隨時隨地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幾種隨時隨地可行的辦法。每個人因為環境不同,興趣不同,有人歡喜這一種辦法,有人卻以那一種較...

依「六度」來學佛

如何學佛?我們要依六度來學佛。 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是菩薩成就佛道的身體力行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心就在做什麼;手在做什麼,腳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

用功的入門方法

辦道的先決條件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

寧捨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寧捨身命,不謗正法;寧捨身命,不謗聖賢。寧捨身命,不近惡友;寧捨身命,不犯淨戒。 ──《大寶積經》 在這個...

鬆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長者之子,因好樂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負,認為佛陀的弟子中...

修行不計過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人都有佛性,只要能棄惡從善,即可成佛。 其實,這句話中的屠刀,也並...

信、進、念、定、慧

修行的法門很多,八正道是其總綱,擴展開來就是三十七道品。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是出生一切...

極忙之人的修行法門

【淨土起信二: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而未嘗離。前篇所言是也。論其跡,則見於早晨一茶之...

修行不是為了了生脫死,你還談什麼呢

現在我們修行為什麼很難成就?煩惱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沉就控制不了,想一想:拉倒吧,正好昏沉還能夠睡一覺。...

以願力來引導善行

關於這淨業三福,智者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這三種善業,都必須由願力來作引導,叫做有願之思。 所謂思...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

問: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絕法、絕交? 濟群法師答: 說到情,佛弟子應以大慈大悲之心利益一切眾生,這本身就...

禪修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興趣於禪修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宗教層次的信仰心,因為信仰本身是屬於感性,而禪修的人,多重視自...

修持名念佛法門的四個要求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時時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攝受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沒有感應?我說當然有啊,他們就會說是見到佛菩薩了還是看到放光了,...

學佛切勿執理廢事

佛在《阿彌陀經》中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所謂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見濁是指邪知邪見...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時期修行對我們來說,具有著種種的魔障,如果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一旦缺乏正知正見,就會陷在種種的邪見裡。這...

學佛為什麼不得成就呢

我們學佛法為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於被過去生所造的業因障礙住了。業障的問題,講起來很多,可另作專題討論...

四念處觀

佛陀剛成道證果時,獨自在優樓頻螺聚落尼連河邊的菩提樹下,靜坐沈思,心中想著:在這世上唯有一個法門,能令眾生...

善擇住處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告訴比丘們:在大雪山裡,冰天雪地險峻之處都沒有猿猴的蹤跡,更何況是人。而...

淨土修行揀正辨異

齋天的要義 我不是說齋天不好,只是現在有的大和尚,齋天的時候,搭著祖衣,還磕頭,亂七八糟。齋天的天最多還是...

三方面檢查自己是否有進步

我們經過理觀跟事修的修學,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可以從三方面來檢查自己。 【大】:什麼叫大呢?就是絕待圓融...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學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裡,佛教尤其重視生活中的修行,能夠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

能出家修行便是最好的歸宿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佛教已漸消亡,到現在已...

寫給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實修行說起來很簡單,但是一旦遇到問題的時候,一旦觸及到自己心靈的時候,簡直猶如剜...

不可四盡(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時候,其師五祖法演曾謂之曰:住持此院,...

七字經

天下要數忠孝賢,人間能有幾個賢。 只要記得賢人語,勝過桃源洞裡仙。 勸人應該把氣散,會打官司也要錢。 在家...

修行有什麼快捷方式

問: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貪、嗔、癡、慢、疑等習氣? 慧律法師答: 在家居士首先要懂法,多看師父的光碟,做筆記...

老實念佛的人是什麼樣的

祖師大德總是苦口婆心勸人老實念佛。這句看似簡單,實則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卻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

修行人的七條正思維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別人罵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搶我,是自己沒有福,前世今生不能守戒,造下罪業,現生受報...

現代人如何修行

現代社會,以其節奏快,信息大,時間緊,事情多為特徵。大家成天穿梭於鋼筋水泥的叢林當中,人欲洶洶,錢欲滾滾,...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現成,不欠毫髮。爭奈無始劫來,愛根種子,妄想情慮,習染...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 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二) 身為領眾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學佛人之過失。 (三...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問: 無法參與道場或團體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慧律法師答: 修行要解跟行並重,如果沒辦法參...

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兩不礙

許多學佛的人把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對立起來,認為一門深入就不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就不要一門深入,其時這是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