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11頁)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緣

華光開敷遍身如來身邊有兩位小菩薩,一位叫美音菩薩,一位叫妙音菩薩。一天,兩位小...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修行人的相有多種。現在講一個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國時期的人。他以前在天台山時...

有障礙才能考驗道心和信心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時,坐了三年的監獄,在監獄裡每天受持地藏菩薩聖號懺悔業障。三...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發上的土豆,因為電視觀眾就是...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為幫助生長的機緣。 一如...

智者除心不除境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要如何自處呢?明末蓮池...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動念都源於我們對外境的不同認識。《地藏菩薩本...

海山長老談淨土法門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長老安詳示寂,世壽86歲。長老以弘揚淨土法門為己任,...

八因三緣,修一個圓滿的福德身

如果我們的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就應當為未來著想,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現世八法...

怎樣修六波羅蜜

問: 末學學佛知識淺薄,以六波羅蜜佈施、忍辱開始,聽從了某位師父的話。身在惡世,我感到任一波羅蜜都很難修。...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為多久為合適? 大安法師答: 在家的居士,隨分隨力,一般...

八懈怠與八精進法

在《長阿含經》卷九中,佛陀遊歷鴦伽國,與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於伽伽...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話: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最...

衣食之中無道心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 《...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我們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樣...

念佛總是進進退退怎麼辦

問: 我非常相信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我是個非常內向,容易走極端的人,我已經皈依十多年了,過去...

十種成就佛法,十種退失佛法

佛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何等為十? 所謂: 不離善知識,成...

法愛法執是修行的障礙

法愛,簡單的定義就是:自己認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貪著心,法愛就是自己認為自己...

修空觀的三種觀法

智慧的觀照應該怎麼觀照呢?就是我們遇境逢緣應該怎麼去用這個智慧來觀察人生呢?我...

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

往昔古人參訪善知識,動輒需跋山涉水數月,艱辛之至。而今交通發達,修行人參訪叢林...

學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時,經常開示弟子修行要福慧雙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便偏離...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謂盜常住物,騙施主物,裝佛...

惟賢長老《實修問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與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區別? 答:當然有區別。什麼叫法身大士呢?凡是契證了空...

修行從點滴開始

一切眾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輪迴,連豬貓狗都包括在內。因為他知道生死流轉中,...

如何將佛法融入於生活

將佛法融於生活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床後,如果有佛堂的話,先點...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經常聽到有人說:佛法就是逃避現實。還有人說,學佛法,就是什麼也不能要,不能吃肉...

末法時代8個很重要的法門

消業第一 金剛薩埵法門 金剛薩埵佛尊因地時曾發如是大願:「願我未來現證佛果時,...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念,我們不完全在聲聞法當中,...

修白骨觀的三個階段

白骨觀即觀想人的身體成為白骨的修法。貪慾熾盛的眾生為制伏貪毒,可修此觀。又作骨想觀。依《俱舍論》卷二十二,...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個叢林的生活實際編製了許多語...

菩薩云何應住,你安住了沒有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那麼怎麼...

若遇非理擾亂,應起兩種觀照

針對業力的斷惡修善,如果出現安樂的果報,我們應該少欲知足;這裡的經文是講痛苦的...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習慣上,正念是八種修行之道的第七種。當正念存在的時候,四聖諦和八正道的其它七個...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當我們談到修行佛法的時候,通常都會聽到人們說:我只有早晚才有一會兒時間誦經和念...

出家修行應如何選擇道場

出家(梵語pravrajya),音譯作波吠儼耶。即出離家庭生活,專心修沙門之淨...

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學佛的關係

末法時期,學佛有諸多逆緣。特別對於在家居士而言,要處理好工作和學佛的關係,實屬...

當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無明生死的根源就是當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遊十方,盡了一輩子的力,說已經跋涉了...

修行人著魔的主要現象

一、共修時的魔事 修行人發生魔事時會有那些現象出現呢?這可分自修與共修兩種情況...

藕益大師《十大礙行》語譯

我是修學淨土宗的初學者。淨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為目標,看似容易,實行困難。為什麼?難就難在一心不亂這四...

專注做事少成見

在修行中我們的智慧是因為我們的成見給障礙了。要想開發我們的智慧就要想辦法去掉我...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我們修行淨土法門的人還要警惕一點,世事無常,時不我...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顛倒事

一個人生到世間上來,他是有他的標準的。給他吃的東西應該是五穀、蔬菜,不應該吃動...

修行時要先「調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環境作保證,如安定的社會和清淨的道場,也要有好的小環境作保證,...

怎樣才叫做清淨

一、清淨的內容 清淨這一句話,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單純,其實,分開來也有好幾...

多學習在逆境中念佛

人說世間的境緣,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緣。以這個痛來說,不論是生理痛,肚子痛,病痛,...

勇於對抗自己的煩惱習氣

真正的修行並不容易,多數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對抗習氣,他們不想做任何與感覺...

修行人沒有障礙

在東林寺念佛堂外,聽過一位師父和大家講他出家的感想,修行人一要耐得住寂寞,二要...

話多心散亂

還記得剛學佛時,一位居士說了一句讓我印像極為深刻的話,話多心散亂! 來到寺院,...

時時修正我們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沒有種子,就不會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會有後來的百花競放和綠葉蔥蘢,更...

精進程度取決於對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轉法 輪的時候,悉達多教導了我們四諦:苦諦(什麼是苦),集諦(是哪些原因導...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

幾年前,參禮九華山時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聯: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讓大家能在學習大乘正見方面得...

不要跟著感受走

在我們生命當中最麻煩的就是感受的問題,感受問題。那麼感受是從什麼地方而來呢?就...

佛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

以下引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作為學人發願的目標。閱後應生起見賢思齊之心。 《大集...

修法最難的是不中斷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

學佛是為了修心

進佛門是為了修行,不是旅遊,例如,以前有人辦禪定營,帶團來學三天,過一天有幾人...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義的

我們修行也很痛苦,要減少休閑的時間來聽課,減少休閑的時間來拜佛,參加佛七、佛一...

不入心的「修行」

當我們朝著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態,更別忘記內在的重心。午後的禪堂,首座和尚正...

一邊掙扎,一邊念佛

我每天功課不缺,禮佛,誦經,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為在修行。一...

淨土者的「夾雜」

有自以為學淨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謂淨土之讀經只能讀一部經,且此經只能是《淨土三...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人每天都在與自己的宿生惡習作拉鋸戰,自覺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轉了。...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幹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

提起心念,對治內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緊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說:誦經和誦經是不同的。所以當你進...

蓮池大師的自規自警

提起蓮池大師,大概在佛門弟子中沒有幾個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明朝四高僧之一,...

每日積陰德的方法

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退轉

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財富、眷屬而停留,我們願意大...

正釋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身念處和受念處,...

蓮池大師論出家與在家

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他與憨山...

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同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緊要的關節,今略說之。 金剛...

怎樣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點,一個是理觀,一個是事...

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得罪人,事事不順;大學畢...

學佛先克己慎獨

慎獨出於《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影,亦非怨家對頭所現之影。以...

生活中的修行

一、 從國王的三個問題說起 俄國的托爾斯泰有一篇很有名的短篇小說,叫做《國王的...

居士怎樣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親閑聊。當談到居士時,這位父親氣哼哼的說:自從他信了佛以後...

出家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和出家的條件

問: 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在何處?若要出家,應具備什麼條件? 大安法師答: 區別在什麼地方?首先從自力...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和弟子們都天天去聽。有一天晚...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藏經有什麼方法?依循什麼次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1)戒:...

正法毀於修行者自身的腐化與墮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講堂講經,迦葉尊者,一身灰衣,破爛不堪,蓬頭垢面,佛陀勸之道:...

五種修行心態錯不得

佛教是個重實踐,重自力的宗教。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在佛教的修持...

修悟的六原則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遣。此中病痛,略舉一二。 ...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維,無論晝夜都常常思維...

擁有「正見」,也就擁有快樂

佛法的修習違逆我們的習氣,真理違反我們的慾望。因此,在修行當中會有困難存在。有些事我們以為是錯,卻可能是正...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換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講到兩種方法:七因果和自他相換。七因果即知母、 念恩、...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子們在靈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著維那、悅眾師父們精進用功,...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確分別和不分別 當今社會,金錢萬能論為人們普遍接受和信仰,社會大眾普遍匍匐在金錢腳下,任其擺佈。我出生在...

人生的三條主線和一個目標

末學障重福薄,無緣出家,煩惱深重,無有智慧。不過靠三寶的加持,依止印祖等善知識...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為佛教的居士,我們應該怎麼起床呢?起床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心...

復有七法,令法增長

復有七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一者樂於少事。不好多為。則法增長。無有損耗。二者...

正見對於修行非常重要

學佛是為了追求解脫。那麼,怎樣才能解脫?解脫與正見有何關係?佛法由教法和證法兩...

檢視自我,清楚專注地活在當下

午後的陽光穿透深色窗簾,投射在雲來寺的會客桌上,照映著許潔溪師姐盈滿笑意的臉龐...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 別不平、莫抱怨、會欣賞、勿強求、 要感恩...

一切修行人必讀——印光大師悲心慈語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百丈禪師的從林二十法則中說:從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

積極主動的去行善積德

大家留心世間,常可以發現有的人,福報來臨的時候,擋都擋不住,不需費什麼力、不需...

念佛是修行的捷徑法門

淨土法門由阿彌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盡攝利鈍諸根眾生悉皆度脫。通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