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唯識學文章(第2頁)
安立此相,略有三種: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們...
阿賴耶識熏習道理,當知亦爾。 阿賴耶識身為我們生命的根源,或者說是一個總倉庫,...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夠使令一切萬法生長廣大;第...
我們如果操作失當心隨境轉,那就糟了,第六意識的心隨第八識所變的境相而轉,就是心...
阿賴耶識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識的思想去攀緣六塵,什...
我個人學《法華經》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佛學院的時候,其實我喜歡的是...
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果色。 一、業果色。 比如說...
前面的一科是講到阿賴耶識的因相。阿賴耶識的因地,主要是分別自性緣起,就是我們善...
剎那滅俱有,恆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強調,宇宙萬法的...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前面講到,種子是一切法的生...
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賴耶識,皆不得成。 這個地方...
那麼在第八意識的左邊,有一個【一變、二變、三變】。一變的旁邊寫四個字叫做異熟能...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有阿賴耶識才有受...
問: 請問法師,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呢?感恩法師。 容通法...
第一能變叫異熟能變。好,再來,二變呢?二變,把筆拿起來,叫做思量能變。 思量能...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相狀。 佛滅後九百年頃,彌...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
若人發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專心一意地繫念,無有其...
問: 師父慈悲!末學有兩個問題要問師父。第一個,往生到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
第一件事情就是斷除你向外攀緣的心,斷除你有所得心。一個人要能夠成就,第一件事情...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二種,造作等流。先看領受等流...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別各別說明業果各別的相貌。 我們看第二個,因果同時,借緣顯現...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這一段是說明唯識無義的道理。...
生命的相貌雖然是森羅萬象,但是從唯識學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種相貌,大分有三種。就...
我們生命中一直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常常說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
我們再看第七意識蕅祖的批註: 此之意根,從無始來,內緣第八識見分,虛妄執為實我...
我們再看一段:丁三的臨終加持。這個地方講到淨土宗的功德力,前面兩段講到因地的修...
當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人生無解,真的無解!其實人生不應該那麼複雜。如果只有業...
佛陀在解釋人生,他主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從因緣來建立人生觀,所謂的諸法因緣生,諸...
帶業往生它是有條件的:這個業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續,它不能是一個活絡的業力!帶業往...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很重要了相隨心轉。那麼相由心生,指的是我們接觸的第一個剎...
唯心識觀是先遠離對外境的執取,遠離遍計執。我們講遍計本空,思諸法如夢。其實外境...
這個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取相。 當我們的心跟...
【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識五蘊法集合在一...
成差。天見是寶嚴地,人見是水,餓鬼見是火,魚見是窟宅。故知前塵無定相,轉變由人...
若已了知彼義無者,蛇覺雖滅,繩覺猶在。 我們前面以無分別智,來破除心中對外境的...
看第五段的命濁。 這個命濁主要是由識陰引生的,就是內心當中一種生滅的、了別的作...
問: 請問一下:師父提到第七意識對過去沒有興趣,對未來沒有興趣,只對現在發生的...
其實我們這一念心性是有無量的可能性,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唯識學上說,我們...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以下無著菩薩就根據薄伽梵,...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說是舌識我們舌頭能...
唐代的懶瓚禪師,長年居住在山洞裡,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
第八識等於是我們的一個倉庫。當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候,回到第八識;當我們生命開始的...
一、十八界與阿賴耶識 昨天給大家簡單地提到過一下,唯識所講的這個阿賴耶識的真心...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述 八識規矩者,初玄奘法師糅《成唯識論...
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二語,人能言之,觸境逢緣,仍被境緣所轉。若實達惟心惟識,豈有...
月稱論師舉過一個例子。譬如有一個杯子,裝滿了一杯液體放在這兒,有三種眾生來看同...
我們來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他說無分別智怎麼修呢?從聞思修所成的這種妙慧無分別...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是不是很容易刺激過去的殺業現前? 淨界法師答: 是的,吃...
阿賴耶識它是怎麼樣?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壽命,或者幾天,或者...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十業道諸位知道:身有三種殺、盜...
影響種性的這些種子,種類是什麼?什麼東西會影響我們的種性?為什麼他生出來是人天...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
在大乘經典中,佛陀對吃肉呵責這麼嚴重的很少,像《楞嚴經》的這樣的,很少!佛陀都...
佛滅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國內瑜遮那...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 1、眼識:我...
從唯識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識所現跟唯識所住。首先我們看唯識所現: 這個唯識所現這...
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一個是業力的造作。也就是說,...
唯識學的建立,它告訴我們:其實整個人生的過程,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那麼我們...
前面我們講到庚六識大圓通,識大圓通它的重點就是,不管我們生命當中發生什麼事情,...
什麼是依他起性? 我們一個念頭起來具足三性,你要正確的判斷,什麼是盜賊、什麼是...
我們強調業力,我們也講到果報,那麼當果報變現的時候呢,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它是有一...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生命觀,《華嚴經》講到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句話簡單的解釋...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你過去的心態,變成了現在的...
相隨心轉 重點是在這裡,這個可以改變,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了。...
基本上,我們凡夫對人生的因緣的觀察,跟佛法所謂的因緣觀,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凡夫...
深達勝義,萬勿生疑 眾生對淨土法門,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
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去創造一個業,這時候你的想法...
我們一生當中你的造善造惡,就是第六意識決定了。當它是迷惑顛倒的時候,那麼我們就...
識是心識,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識是有分別的,佛的智慧是無分別的。凡夫與聖人的分界...
諸位要知道在我們八識當中分成三類,第八識第七識跟前六識,異熟、思量、了境,你們...
藏即含藏,如來藏中含藏如來無盡的功德。一般區分在纏如來藏和出纏如來藏。纏指纏縛...
所以這個地方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要掌握三個重點:第一個輪迴的因素是什麼?第二個...問: 師父慈悲,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第八識,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把倉庫拆掉,那這個拆的時候,下手處是在它起現行...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推尋,冥心體察,則何塵而不出...
這個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法處所攝色有五種,這裡只列出了二個,我們把五個都念出來:...
在百法當中,天親菩薩用比較特別的專有名詞,一共有二十四個(一、得。二、命根。三...
在憨山大師的《百法》批註中,他的意思是說:第一個虛空無為是總相,第二、三、四、...
色法在唯識學的定義叫做質礙,質是具有質量、重量,礙是佔有空間,你要從它那邊走過...
一切都是唯識所現,唯識無盡,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不幸之事,我們不想讓它發...
我們應該怎麼去處理我們顛倒妄想呢?在唯識學的一個方法指標是什麼呢? 我們先看它...
唐朝有一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講《金剛經》。在講《金剛經》的時候,有一個...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我們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樣...
唯識學把整個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個階位:就是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
我們怎麼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其實唯識學跟淨土宗關係是很密切的。淨土宗它強...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把這個唯識學的教理跟淨土宗的念佛,跟大家做一個比較輕...
五十一種心所分成六位,第三位是善十一。善都是好的,所以謂之善。善是幫助我們的,...
大般涅槃當中,到底它是產生了一個多大的作用,所謂的四智菩提,我們來看第一個釋名...
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是清淨的相續。當然我們從修行...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一種想要主宰的概念出來有所得...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
從唯識的角度來觀察人生,我們知道唯識的整個生命的因緣,是建立在阿賴耶識的緣起。...
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取相。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
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們的分別是特別的重、也特別的...
我們學了唯識學以後,我們看到我們無窮無盡的過去,我們發覺我們過去的生命雖然消失...
我們看到業果的相續跟不相續的兩種因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業果的轉變。當然這當中第...
諸位,你知道我們佛法裡面的修行,這個善根有什麼好處,諸位知道嗎?當你的生命墮落...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也曾經受了很多的果報,所以因...

古人說: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總的來說,不論什麼好壞境界,一落分別,就是識神。...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環境對阿賴耶識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第八識一攪動,你就不吉祥了

阿賴耶識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唯識學裡的二種色法

阿賴耶識把種子轉成果報時,有哪三種差異

阿賴耶識的種子有六義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在生命相續中,阿賴耶識是非常重要的

唯識中的「異熟能變」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

唯識中「思量能變」的含義

各宗要略——唯識宗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修行必須下苦功夫

往生到淨土還有沒有第八識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內心變現出來的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如何判斷內心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修唯識止觀的三個重點
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

修行很簡單,就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打妄想就會把過去的業給牽動起來

熏習,決定你輪迴的力量

為了臨終的正念,你必須做這兩件事

「相隨心轉」要如何轉

外境沒有好壞,好壞是心安立出來的

執著時再來對治,已經太晚了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境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

你能觀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因緣

「命濁」的由來

你不發願的話,修行就會進進退退

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破舌識有自體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無分別心才是道

生命的「倉庫」---第八識

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三種功能

憨山大師:八識規矩通說

三界萬法種種境緣,實無心識外之別物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裡面

無分別智要如何修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今生可能是你無量生命裡最美好的一次

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

阿賴耶識有漏種子的分類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色身會影響你的內心,內心也會影響色身

法相宗的概況

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

隨順你的業力而變現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人生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

不管生命中發生什麼,你觀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每一種果報都經過三個階段的變現

生命是我們的思想變現出來的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

經常起負面的想法,其實是傷害你自己

這個是你學唯識最重要的功課

往生西方全憑信願持名不失正念

善用其心——可以扭轉人生

培養第二念的覺悟

轉識成智的次第與方法

真正障礙往生的是帶有執著性的妄想

如來藏與阿賴耶

輪迴的因素與轉變
如何改變第八意識

超越輪迴導歸淨土的路

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五種法處所攝色

有情眾生色心的狀態--得

虛空無為具足三個特性

色法的由來

不能改變今生,但你可以改變念頭

唯識學的下手是第六意識,成敗的關鍵看第七識

執著越重,輪迴就越難出去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一時的善念,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如何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淨土法門兩個重要的原則

十一種善心所

把八識成四智菩提

斷除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控制心識的兩種力量

如何做好臨命終時的準備

顛倒妄想形成的三個次第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正確的面對業力

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放棄主宰權,你才可能往生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