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真如自性文章(第4頁)
前面是講總相,這以下講到他個人在有為當中所選擇的一個別相。 我時辭佛,宴晦清齋...
同一法身 《華嚴經》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為教主,這兩土教主的法...
我們學佛以後,有三個重點可以修學:第一個是因緣,第二個是空性,第三個就是真如,...
有人問蕅益大師說:大師!你老人家開悟了(蕅益大師二十五歲開悟,他自己承認了)。...
禪堂裡是講心地法門,沒有什麼好講的,扯來扯去是消磨時光,悟道就在一剎那,一下子...
問: 佛說,一切眾生畢竟成佛,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那你們遲早要成佛,為什麼要...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則仍不能將佛性發揮出來。 佛之教法約有二: 甲、即為一...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
什麼是真如呢?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叫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清淨這兩個字...
趙州禪師八十歲那年,被眾人迎請到趙州的觀音院住持弘化。 清晨,陽光透過鬱鬱蔥蔥...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我們來看信...
必須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不滅。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念佛,三歲孩童也能也會;若論究竟有沒有功夫,就大有問題了。 若照顧不到法身,自...
我們的本來面目有兩個相貌:第一個是不變性,第二個是隨緣性。我們凡夫失掉了不變,...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迴。曠劫至今,曾無省勵。故示...
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是永遠混在一起的。我們現在修行人的問題在哪裡?有時候我們安...
這個比喻要注意聽,開悟的關鍵、常跟無常這個觀念,這個就是關鍵。我用一個比喻:譬...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滅,廓徹靈通,圓融活潑,而為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什麼叫禪,一個是什麼叫當下...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
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於自性靈妙不可得法中,不...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們來到了這個,在普濟寺旁邊,這裡叫百步沙...
古德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我們的法門有很多選擇,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
念觀音聖號要知道怎樣名為觀音?應顧名思義,因義知名。又者名實相稱,因果相稱。觀...
如果業障不消除,你一事無成。有的人說帶業往生;有的人說業不能帶,帶著業生不到極...
我們都知道,修行其實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樂,就是這念心能時時放得下、提得...
一日,祖欽禪師問原妙禪師:日間清醒時,還作得主麼? 原妙禪師說:作得主。 祖欽...
在楞嚴經當中就是說,你整個修行的起跑點,第一個出發點是很重要。起跑點錯了,你整...
【原文】 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
能觀的菩薩在觀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得到什麼效果呢?他觀的境怎麼樣呢?照見...
打禪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這個道就悟,為什麼要求道呢?別的不求,不求做大...
《楞嚴經》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但中者,接入別教。 二者...
原文: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緣淨緣而成菩提,亦不變。譬...
洞山禪師有一天在過河時,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個人,水面一個人;水...
我們這樣染污於三惑的薄地凡夫,怎麼能夠頓然地感通上智慧圓滿、被稱為佛中之王的阿...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該書從研究黑洞出...
原文: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
群典者,引諸經論以證明,言非臆見也。詳如義理部類二門,及後經文中辯。消歸自己者...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樣的。要認知到這...
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早在公元前623年,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成章,寫文章下筆千言,像這樣...
文鈔原文: 迨至眾生機盡,如來應息,而大悲利生,終無有盡。由是諸大弟子,分佈捨...
整個一心三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內觀,就是安住清淨心。從今天開始,不管發生什麼...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動)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沒事的,五陰身心它可不會...問: 歷史上,漢地傅大士曾造輪藏置於寺院,供眾人推動以增福慧。轉經輪在藏地更是人人行持的普遍的法門。您對轉...
究竟人類的心識形態及思維方法有什麼缺點或特性,障礙人類原具的佛性呢?人類的思想...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缽之後,一路南下被惡人追尋,他的師父把他送到九江驛,過...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
佛祖一心,教禪一致,宗門教外別傳,非離心外,別有一法可傳。只是要人離卻語言文字...問: 如果佛性本俱,是過去本俱,是現在本俱,還是未來本俱?還是本來如是,只因一迷一想之間就墮落邊離,而失佛...
宋州(今湖北襄樊)廣德周禪師,承繼青原行思法系,是廣德延禪師的法嗣弟子。 一天...
我們應如何認識這個心,有沒有這個心?在《楞嚴經》的開卷,實際上阿難尊者就是為我...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 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圓覺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應知...
頓教的修行是從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在迷惑系統...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禪修的本質,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那也沒有錯,不過...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 為什麼講忍辱,一下子又跳到佈施來了呢?就是...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宋此庵守靜 灑...
《六祖壇經行由品》中,講述了六祖大師得法的過程,靠打柴為生的盧行者,初次和五祖...
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禪師,他從禪歸淨土,他知道禪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歸心到淨土來...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還冷。古人說:不到開悟不住山...
我們的所作所為,無不是由我們的心來指揮。我們的心性是什麼樣的,就會有什麼樣的作...
我們無量劫來,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個人成長過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
般若經典,總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
身心安住的人,總能夠在大智慧的背後,蘊含著無盡的方便法門,常人雖然難以把握,凡...
《楞嚴經》卷四中,佛陀敕羅睺羅尊者擊鐘,以此引導四眾破除妄念,這鐘聲是有生有滅...
眾生心性,與佛無異。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華嚴如來出現品雲,奇哉奇哉,一切...
禮是禮貌,待人的禮節,禮儀等,第一堂課已講過。現引古德四句話說明與人相處之道:...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有沒有覺悟...
末句結歸,言如是不可思議者,當是何物?惟自性乃爾。言性有二:兼無情分中,謂之法...問: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習禪宗求得明心見性? 大安法師答: 在這個時代,了生脫死的捷徑、圓頓之法是念...
達摩西來傳佛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未閱有參話頭之說。蓋禪乃涅槃妙心,正法眼...
吾人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有異,其智愚苦樂天淵懸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習...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四大是地水火風,在這裡,代表我們的身體。莫把...問: 請問師父,怎麼樣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頭起處。 達照法師答: 要看到一念不生之前,首先要看見你...
趙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菩提、涅 、真如、...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祖師所作,收在大正藏裡面87...
如何在煩惱痛苦迷惑的惑業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脫,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個是魔境。你要貪...
《彌陀經》上釋迦佛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從事相上...
常念知足。就是內在的覺醒,知道萬法因緣生,不妄求,知道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萬...
為了盡快成佛,有好幾個月,一休和尚獨自一人在禪堂打坐,默然不語,對發生在身邊的...
憶念三寶的修行非常重要。我們時刻憶念什麼,心就會和什麼相應。 每天憶念財富,心...
藥師法門是特別特別注重你一定要能實踐,光說理論沒用。具體怎麼修呢?你看,我們從...
在你們每一個人裡面都已經有著財寶,但你們必須身體力行,盡最大的努力去發掘它,把...
六種神通分開來講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
文殊菩薩在眾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時也以善知識的形象來啟發我們的菩提心,啟發我們...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動念這一念心,一個是客,一個...
有道友問:如何參念佛是誰? 這是話頭!你問念佛是誰?參啊!到底是誰?誰在念?嘴...
從聲音悟道的公案很多。茲舉一例:昔圓悟克勤禪師在五祖演禪師會下做侍者,隨演禪師...
佛教信仰的主要內涵在於向佛陀學習,此即所謂學佛;亦即以佛陀為導師,學習佛陀的慈...
唐代靈佑禪師,福州長溪人,十五歲出家,十八歲時前往浙江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後著...
當我們能夠在因地於妄念當中,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達到離三種相時,它的...
師父說:什麼是佛?可以有很多種答案,那我試舉一種。有個小和尚,他突然想起來問他...
在五陰當中最粗顯的就是我們的色身。色在佛法當中叫做質礙,它有固定的形狀,也佔有...
前文我們講到智慧的觀照。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生命的本質就是把我們過去的業力...
眾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樂,趨樂避苦是一切眾生的生命本能。 在無明顛倒當中,我...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

香嚴童子聞香氣而成就聖道的過程

彌陀即是毗盧師,極樂即是華藏界

學佛以後,修行的三個重點

心性本來具足,但要靠因緣來成就

一切不離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遲早都要成佛,為何還要去極樂世界呢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則佛性不能發揮出來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無論打了多少妄想,我們的心都是清淨的

清淨的寺院裡面為什麼會有灰塵呢

我們不僅是極樂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彌勒下生也不中用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理體

為何你要甘受輪迴

如何判斷真心與妄心

凡所有相,統統是實相

真心廓徹靈通,與諸佛了無有異

吃這五種辛菜會毒你法身慧命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通過報身佛的無量相好,能否見到法身如來

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觀海聽濤,返聞聞自性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見性了解真妄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能否「帶業往生」,該怎樣「帶」

尋回原本清淨的自心自性

主人公在哪裡

【推薦】依止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怎樣才算是真信佛

照見五蘊自性本空

欲識佛住處,只這語聲是

既然理即是佛,我們與佛又有何區別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一切物質現象,都與心性有密切相關

幸遇大乘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淨土所有依報正報,皆是本覺妙明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堅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淨業行人如何看待轉經輪

六種病態思想障礙佛性的顯現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若不以教印心,終落邪魔外道
如果佛性本俱,過去現在未來也本俱嗎

禪門公案:誰是知音

「心」在什麼地方呢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踏破鐵鞋不如回到當下反觀自照

哪裡有迷妄哪裡便有平靜

菩薩為何不應住色佈施

流水下山非有意

你就是佛啊!

永明延壽大師開悟的故事

不被一切現象所約束

佛教對心的五種描述

安住清淨本性,破除自我設限

眾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何時才能回歸久別的故鄉

依攀緣心隨逐生滅,故得生死流轉

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

如何以禮待人,顯見自心中佛

覺悟的三個層次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習禪宗求得明心見性嗎

傳佛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吾人一念心性,與諸佛了無有異

寂滅性中隨飲啄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頭起處

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推薦】在世間中得解脫,要按四個步驟來修行

西方極樂世界在當下

知足是內在的覺醒

心安處便是吾鄉

靈山只在汝心頭

自性原來清淨住,三界縱惡亦無懼

每個人都有自性之財

神通本從自性來

文殊菩薩是修何法門而成就的

處處作主見如來

如何參「念佛是誰」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頑劣愚癡的眾生,也有圓成佛道的一天

一絲星火,終成燎原之勢

真如的心必須要離開三件事情

佛在你那兒睡著了

色陰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