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真如自性文章(第3頁)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行交織。中國蓮宗祖師中,多有...

憨山大師徹悟心性的故事

徹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師三十歲。這年新春正月同妙峰大師從河東出發一起到五...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這個...

諸佛境界,實是吾人各具境界

圓頓大法,塵劫難聞,得與勝會,確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容易想。 每見多人於殊勝...

「多聞」比不上「反聞」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眾,應該好好地諦聽,好好地學習,乃至於...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把心帶回家,慢慢就遠離惡道了...

真心究竟在何處?就在念佛當中

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之間。為什麼要注重我們的念?我們是失念...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十方諸佛是在果地上圓滿了菩提心,我們業力凡夫是在煩惱、分別裡面有菩提心的那種體...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隨福所資。果報不等。勝福資...

法無自性,隨心所現;所現之法,全是自心

問: 般若無相,不受一塵,云何廣辯四緣及諸因果? 答: 夫佛道正法,皆從緣生。...

【推薦】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們了解。當然體沒有什麼好了解...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

大悲驚入火宅之門,灑甘露潤於群萌

佛來到這個世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就是法性真如海...

哪個地方有障礙,就從那個地方觀進去

在大乘的學習當中,我們觀照真如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屬於教門,第二個是屬於宗門。...

唯心之理和現前之事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非常正知見的一個理,也是一個包容了事的理,但是往往被我...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些業力凡夫。我何人哉!我們是...

汝能返照,密在汝邊

那時六祖惠能還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聽弘忍大師講《金剛經》。當講...

研真窮妄名之為學

我們修行的一個重點: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則左右逢其源。那麼我們修學...

當知念佛目的,必須歸於無念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轉換一個念頭。而念佛更視作觀...

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

馬祖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對手,因為這個妄想是它的活動...

為什麼要修無分別智

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德,但是這個真如觀,無分別智...

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

不管哪一宗都要見性,不見性你弄的還是生滅

禪宗沒有什麼語言,他的問話就是實際,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其他的宗可不是這樣弄。...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非攀緣邪?若是,則一切覺觀...

何謂「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用呢?要有心,才可用心。再警...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能治。則真俗互顯,能所對治,...

迷時妙法成生死,悟後三千性寂然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轉煩惱業報之火為智慧火,於中遊戲出沒自...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妄在真...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當歷練

偏: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勳不忘,知見不泯,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善知識,既皈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

把人生的順逆因緣,當做成就自己的一種方便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 這種人是不簡單,他知道《楞嚴...

把觀音菩薩看作彌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經根據

問: 法師講過,把觀世音菩薩看作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知道是否在佛經中有根據?印...

我的這顆心到底是哪個「心」

問: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學中提到兩種世界觀,唯物與唯心。我理解...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種種無礙神通、成就十種難行的...

生病生得越厲害,這時候更要念佛

這是對女弟子意安的開示: 念佛卻病。 可見這個意安在生病狀態,生了病被病苦所纏...

五陰身不可以離開法身,法身也不能離開五陰身

如果如來的清淨法身與五陰身不異,就是兩個是平等的,那就麻煩了。五陰身是無常的。...

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就在等那一剎那頓悟

以法身是以心體絕待離緣故;心的體性,這個是真實義,所以,法身亦非空無義,乃有其...

【推薦】殺生為何短命,佈施為何有福,這些都從哪裡來

我講一個小故事,把十行作總結,故事出自於坐花志果: 有一個人叫陽羨生,陽羨是一...

道無可修,法無可問,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禪堂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觀心,能觀心即是上定,若不觀心,法無來處。如何能見性呢...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圓破色陰超劫濁 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陰;色陰...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為凡夫有妄想,諸位!妄想就是...

什麼樣的佈施能成就廣大功德

云何菩薩其施廣大?若諸菩薩於惠施中離娑洛想。 前面是講菩薩的一種相續的加持,這...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

從表相中看到真實的體性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 佛陀在三轉...

三界本無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實則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

念到一心不亂,就能親見本來面目

按淨土來說,做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淨土,那就是出世法,你光做一點好事情,也不迴向...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東西。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吾人多在學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於此著力,不能頓見自性,...

所謂的善惡,都不是本來面目

修行的第一個就是靠語言文字的佛法產生觀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聖言量的這些名字。...

為什麼拜佛稱念佛名,就能夠究竟成佛呢

這以下是關鍵了理觀的智慧。前面是講到原因,就是因緣的善行。所有的因緣,理論上都...

把負面力量轉成正面的能量

我們現在越早啟動一念心性,對我們是越有利的。你不斷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

其形雖寐,但聞性不昏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

【推薦】如何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

淨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門、果地教,整體而言,淨土法門修行的理論,就是要你一心歸命極...

道場在哪裡?就在一念清淨自性中

以下總結這一段,如果你聽懂了,對於禪淨雙修的修學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現前一念之...

三界虛偽,唯此真實

大哉二句,讚辭。大者當體得名,具遍常二義。以橫滿十方,豎極三際,更無有法可與為...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白話淺譯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法宣法師白話譯 念佛三昧者,...

「唯心淨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門下很多祖師大德常常談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上出...

大悲咒的功德從哪裡來

我們今天先講到這個地方。三卷過以後,整個《楞嚴經》的基礎就講完了,後面的半卷廣...

把真如本性喚醒激活

我們看蓮花的兩種譬喻:一個出水義,一個開敷義。天親菩薩的《法華論》中指出,你要...

自性無對立,凡夫妄分別

非濁者,雲有則不受一塵。非清者,雲無則不捨一法。無背者,縱之則無所從去。無向者...

極樂淨土去此不遠

沒有得念佛三昧的眾生,帶業往生的眾生,他臨終感應道交,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

六根互用的例子

這以下引出六個現實的例子來作證明。我們看下一段,舉例證成。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

知道「沒有聲音」的是誰呢

我們看就聞性示因常,就著聽聞的體性(注意,不是就著聽聞的那種一時的作用,是聽聞...

你能觀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因緣

若已了知彼義無者,蛇覺雖滅,繩覺猶在。 我們前面以無分別智,來破除心中對外境的...

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萬事萬物各有因緣,互相資助,一體不能分開;因緣又是變化的,因果相續,法法相資。...

怎麼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顯現出來

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

娑婆跟極樂都是如夢如幻,為什麼還要取捨

有人就問蕅益大師,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極樂世界都是如夢如幻,為什麼要取捨?...

為什麼凡夫的世界都是種種障礙

我們看經文。這個是答相隨性遍,以釋相違性難。這個地方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是相違...

極樂在現前一念心中全體具足,為何卻感覺不到

問: 西方極樂世界在現前一念心中全體具足,可弟子卻感覺不到;事相上的極樂世界又...

相狀是虛妄的,障礙是自己捏造的

佛為什麼說觀相元妄,觀性元真?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 有時候我們會想,我們看到平...

五蘊身心與如來清淨法身有何異同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 ...

摩尼寶珠其實就在你內心當中

這個直下承當在禪宗裡面是很強調的。因為我們習慣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個人已經習慣...

迴光返照是觀照什麼

我們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就是我們講的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整個過程當中就是要...

依這個標準來看,你還是屬於顛倒眾生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其實你修學什麼樣的法門對我們的影響並不是這麼的重大,...

「諸法因緣生」與「諸法本​自無生」

真本無陰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

「知真本有」要怎麼去承當呢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係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

房門反鎖,念佛穿牆

⒈董子明居士,民國時期山東蓬萊人,學識淵博,曾經擔任吳佩孚將軍的顧問。 ⒉他...

一念心性清淨本然,怎麼就產生山河大地呢

《法華經》開顯了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謂的相妄性真。雖然我們每一個人的長...

【推薦】依止普賢之德修學的加持力

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

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其實我們這一念心性是有無量的可能性,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唯識學上說,我們...

淨土法門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們依然是講淨土緣起的第七門,就是為什麼說淨土,是顯現它的大勝方便。所以,...

依因性來顯現功德

我們現在講這個淨土緣起門呢,今天的內容講到這個依因性來顯現功德。 上一次我們講...

眾生和佛的因緣深到什麼地步呢

今天我們的內容是講到了緣起門的第二個理念,就叫做宿緣深。為什麼我們能聽聞到淨土...

佛陀開顯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迴光返照,用清淨的智慧來觀照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候,把這個妙覺圓明、圓照法界...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齡龍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羅龍王威...

修福應要注意的兩點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①。有專執前之...

紅塵中你被什麼緾住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佛性顯現不出來?就是因為有纏縛。所以我...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這個自是...

如何運用「一心真如」這個觀法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須菩提尊者在觀空的時候,是以一心為根本。他這個觀法跟《大...

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諸佛

我們大家念阿彌陀佛觀想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彌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彌陀佛,所...

正因為向外貪求,才把本來佛遺失掉

我們眾生向外貪著、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業。所以見諸...

假借生滅的因緣,成就不生滅的清淨功德

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剛開始是把真跟妄作一個很詳細的分別:...

野鴨子飛過去了,你的心在哪裡

理觀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這是根本。 安住一念心性,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殺乎?

原文: 殺生一事,過患至為深重。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殺乎?造重業,縱殺心,結...

念佛感通清淨實相

什麼叫清淨實相呢?清淨就是斷除一切煩惱、習氣;實相就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的體相,...

《六祖壇經》慧能詩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二首 說通及心通...

云何說諸法如幻

問: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復說諸法如幻? 答: 了境是心,萬法奚有?以依心所起...

【推薦】依止真實信心念佛,才會把光明顯現出來

我們手去摩頭的時候,產生那個感覺是從哪裡來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當知,覺觸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