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真如自性文章(第5頁)

放下執著本性自現

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度眾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無非是要令眾生開、示、悟...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

人之所以下地獄,做餓鬼,轉畜生,不外乎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支配。人之...

佛法義理雖深妙,卻又在我們日用尋常之中

佛法的精義甚深難知,不是言語可以說出來的。但他的義理雖然深妙,卻又在吾人日用尋...

學佛越久,離佛就會越遠嗎

經常聽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似乎表...

可怕的是死亡之後事情還沒解決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法身當中的攝受願力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十方諸佛的清淨法身是平等的,但是他的法身對我們不能產生太大的...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

原文: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從有知識以來,日夜營謀,忙忙碌碌,無非為養身家,...

達摩大師無心論

夫至理無言,要假言而顯理。大道無相,為接而見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談無心之論矣。...

於煩惱中證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問: 淨土法門的修行強調斷惡修善,而有些法門強調可以通過飲苦食毒的方法,於煩惱中證入自性。這種說法是否有其...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在哪裡

佛教經常讓我們親近善知識,人家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如果我們親近了善知識,得到善知...

六祖悟道時的五句話道盡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推薦】以佛號來壓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們這次的課程有三個憶念: 憶念真如、憶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憶念淨土的莊嚴,...

運用「自性清淨」破除障礙

你在大乘經典當中,只要看到「自性清淨、離垢清淨、得此道清淨、生此境清淨」,這樣...

如何與佛願相應

佛,梵語具雲佛陀,譯為覺者。覺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實相、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神仙。...

經常起負面的想法,其實是傷害你自己

相隨心轉 重點是在這裡,這個可以改變,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了。...

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是眾生呢

王陽明先生說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從佛學裡來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說:奇哉!奇...

少欲守道,精進不已

佛法是要讓我們增強這個智慧,這種智慧來自什麼?就是要我們至誠懇切的心,從清淨心...

將心外求,捨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門神秀禪師的示眾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 大家都...

一念的迴光返照,就能夠改變命運

為什麼說,知道常住能夠遠離三惡道,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在世的時候這個釋提桓...

托彼名號,顯我自性

從事相上來說,無量壽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的意...

【推薦】心中的對立越來越重,那你走錯方向了

在禪宗有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禪師在僧團中閉關,他閉關的時候,一天吃一頓飯,他...

去除比較計較,回歸平等自性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參禪學道的同參...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們強調修行的法門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麼咒,你持《大悲咒》、持《往生咒》...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

【推薦】每個人都是賊

偉大的聖者龍樹菩薩,曾全身赤裸地生活,僅有的家當就是一隻缽,但他可能是世上最偉...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覓

大珠慧海向馬祖道一求佛法,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

本來什麼都沒有,只是循業發現而已

《楞嚴經》把我們一念心性的體用做一個說明,如來藏簡單說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含藏...

真心跟妄心的差別跟過失

第一、安穩跟不安穩的差別: 當我們的心,住在五陰的時候,我們的心是不安穩的;因...

參禪悟道要真見自性

你們到禪堂裡來是幹什麼的呢?為了開悟的嘛,為了找本來面目的嘛!所以你打死我我都...

【推薦】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裡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攝大乘論》 這六道的眾生,像...

聽自己的念佛聲,還要同時返聞自性嗎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

迴光返照,做你該做的事

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這時第六意識開始修觀─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關鍵在迴光返照這...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問: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大安法師答: 這裡面,修行要理上要明白,事相上要不能廢棄。你說自性是佛,...

六道輪迴,全部是妄念

一念心性的本體是清淨的,而且是具足染淨諸法的清淨,這個清淨當中,有十種可能性的...

【推薦】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說:有一個無為真人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

「不捨一法,不受一塵」該如何理解

問: 師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經義,「佛氏門中不捨一法,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此二句佛語何解? 衍慈法師答: ...

孕育一切生命的天地,如同佛的法身遍滿虛空

天地,是我們存在的空間。盡管說到天,很多時候指廣袤的宇宙空間和縹緲星河,但對於...

在不生不滅處相見

雲岩曇晟生重病,道吾宗智問他:「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相見?」云岩答:「不生不滅...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確內涵

問: 什麼叫自性?該如何把握自性一詞的正確的內涵?一個人如果把明意識、潛意識裡面所有的妄念,包括微細的妄念...

【推薦】心有所住,才會對你產生干擾

【則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 幾乎所有古德在解釋這一段經文的時候,重點都扣...

從有相三寶悟入自性三寶

有人問慧遠大師:佛法強調的是清淨心,為什麼要拜佛? 慧遠大師說,借事顯理。雖然...

【推薦】佛是教我們開發佛性,而不是強調個性

有一些人雖然學佛很久,但是時常都還強調自己的個性是怎樣,自己一向都習慣怎樣怎樣...

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對我們修行人提出了一個問題,...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來

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內心累積很多問題,要在一生當中面對無始的妄想,處理生生...

如來藏與阿賴耶

藏即含藏,如來藏中含藏如來無盡的功德。一般區分在纏如來藏和出纏如來藏。纏指纏縛...

妄想本來就沒有的

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因為你安住錯誤,你的心就向外攀緣,修行先...

只有打破一切成見 才有可能見性成佛

禪修,重在這個修字。修有兩個方面,一是行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

【推薦】法身功德在無漏 諸漏盡時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無漏 諸漏盡時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陰境 取相認同喪本真 話說多...

【推薦】心的五種歸納

佛教把我們的心歸納為肉團、緣慮、集起、含藏、真如五種。因為我們的心是這麼的複雜,而且心的問題又是如此之多。...

【推薦】財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寶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質財富是無常的 論財富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我們執著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陰的相貌講出來,讓我們提高警覺。五陰的真實相是什麼?你清楚了,你就不容...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我們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樣...

【推薦】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

★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個性那麼暴躁,那就不要講見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直過不...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

為什麼佈施會有福報

我們佈施為什麼會有福報?這個福報是從什麼地方來?諸位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從《...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也曾經受了很多的果報,所以因...

眾生皆有佛性 不宜殺生慶賀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因無明妄動,是為大咎。從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業,依...

佛誕節的紀念意義

今天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誕期的紀念日,並且是他的二九五〇年的誕期紀念日,我今...

妄想創造出六道輪迴

妄想為什麼會創造出六道輪迴來呢?(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

現前這念心,本來清淨,本自具足

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段心光,當下了無其事,還說什...

身有生死,法性不滅

3月12日,日本發生了舉世震驚的9.0級大地震,地震、海嘯、核輻射一系列災難席...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念自性佛,而一定要以念他佛,即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舉行的一種座談會或開示),...

蠢動含靈,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為貪戀財色名食,汲汲營營。時刻不斷,爭名奪利。勤勞者爭得多,懶惰者爭得少。爭得多、爭得少,全都活...

把自性三寶引發出來

我們投胎做人,作為這個生命來說,它還不是很高級的,它還是有很多缺陷的。我們有這...

真心被六塵所覆蓋的八個原因

真心被埋沒,真心給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塵所覆蓋,主要由於我們沒有認知它、...

明心見性的方法

問: 明心見性的方法。 夢參老和尚答: 明心見性方法都是什麼?這些天有很多道友都在聽楞嚴經。楞嚴經是佛在說...

如何是佛,捨我其誰

生命蘊涵無價之寶,我們卻在流浪乞討中度日,何其悲哀?所以,一些高起點的修行方法...

有一個明心見性的善知識非常重要

有時候我們聽古德說: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實這句話我認為對了一半。就是說你在修一...

開發我們的潛能

有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天喝得爛醉如泥,回家途中,經過一處公墓,掉進一個喪家僱...

本來的面目

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有一條法令規定:星期日上教堂,不能化妝,不能戴假髮,要以本來...

修行人一念貪戀投胎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晚年的時候也學佛,就買一個很...

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

我們看看蕅益大師有什麼比較深入的開示:這當中有二段:第一段是總標,第二段是別釋...

業力感召、自心顯現

同樣一杯水,六道眾生以及佛菩薩所見到的是不同的。地獄眾生看到的是熾熱的鐵汁;餓...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信願念佛,而信願念佛實在是一件易行難信的事,不探經教,無...

只偷一次

石屋禪師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暢談之下,不覺天色已晚,兩人因此投宿旅店。半夜,...

賊不偷窮人家

唐代的只林禪師,得法於荊州永泰寺的靈湍禪師。他得法之後,在湖南一帶弘揚禪法。只...

窮子喻

過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長者,家中倉庫盈滿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真珠等珍寶,所...

自心念自性佛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擔,自己念了,阿彌陀佛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要自己念...

真如自性如如不動,為何強調斷惡修善

問: 末學有一個問題,請慈悲開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動,離四句,絕百非,言語道斷,為什麼我們修行卻更強調斷惡...

只念佛不學其他經典可以嗎

問: 有很多人動員我們,不要學《金剛經》、《楞嚴經》,讓我們念佛。我用《六祖壇...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淨土法門

問: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淨土法門? 慧律法師答: 不見性的法,那就是方便法。念佛...

自性裡都有自己的「音樂」

中國字都有它的意思,造字循著一定的法則,造每一個字時都有解釋。中國文字依六法構...

途中珍重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動念想下山,因此向歸宗禪師辭行,禪師問道: 你要到哪裡去? 靈訓照實回答...

為何一直強調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問: 為什麼《金剛經》一直強調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傳喜法師答: 因為法身慧命是我們生命的高級狀態。如果忘卻...

為什麼我沒有佛性

潭洲慧朗禪師初參馬祖時,馬祖禪師看到就問道:你來求什麼? 慧朗:求佛知見。 馬祖:佛已超越知見,有知見就是...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外境是從哪裡來的?世間沒有通達實相的凡夫都一致認為,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外境...

心和大腦有什麼關係

問: 《楞嚴經》中佛問阿難心在何處?心是不是大腦,大腦是不是心?心和大腦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區別?心能覺知,...

坦然禪師悟道因緣

有一天,坦然、懷讓二禪師前來參禮嵩岳慧安國師。 坦然禪師問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慧安國師回答道:何不問自...

心性上的體悟對學佛人有什麼重要性

問: 請師父談談關於心性上的體悟對一個學佛人的重要性。 慧律法師答: 心性上的體悟,就是所謂的不生也不滅。...

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樣的

問: 見性與見本體有什麼區別?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樣的? 慧律法師答: 見性就是見到不生不滅的本體,見性就...

見性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問: 見性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慧律法師答: 見性就是完美的、圓滿的、清淨的生命。不離自性,本自有之。本來無...

並不缺少佛性

趙州禪師是一位禪風非常銳利的法王,學者凡有所問,他的回答經常不從正面說明,總會要你從另一方面去體會。 有一...

如何能不煩惱不憂愁

南陽慧忠禪師被唐肅宗封為國師。有一天,肅宗問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無法給予...

虛空本不動,白雲自往來

我喜歡五台山那片湛藍的天空。更喜歡它的祥和與寧靜,因為它是文殊菩薩的淨土。 老法師時常提醒我們,要善於觀察...

還我們本來面目

我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句話說起來很流暢、很順口,其實往往在這簡單易懂的道理上,卻無法完全...

與佛相應的心沒有了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對淨土法門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特地去拜訪佛光禪師道:禪師!我念佛拜佛已經二十多年了,最...

了解真心就不會認賊為子,以妄為真

世界佛教論壇有個主題叫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如何認識這個心,有沒有這個心?《楞嚴經》在它的開篇,阿難尊者為我們...

人人都有佛性,為何還要學佛

問: 人人都本具與佛同等的佛性,為何還要學佛? 證嚴法師答: 雖然人人本具佛性,因後天的習氣深重而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