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出家文章(第3頁)
參禪人,要知以禪為道,辦道即參禪是也。此一大法,塵世街廛不能辦,因人事紛繁,日...
出家人不要喜歡衣、食、住充足,若貪享受則容易懈怠。出家更應該努力,看是否能了生...
問: 法師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大安法師答: 一個出家人給眾生治病,當然首...
比丘有三個意思。 一個是乞士,乞食來滋養這個色身,乞法來長養他的慧命;一個是叫...
出家人專務世法,應赴經懺,貪圖名聞,關心利養,佛行全缺,世行深追;至其極點,直...
為什麼要講今天的僧俗關係呢?因為我覺得,今天的僧俗關係不太好處。不要以為今天當...
經云: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隨俗流轉,世出世間...
人們做著種種苦力,才能夠造一個房子。所以建廟造伽藍,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則就是祖...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①。有專執前之...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經很麻木了,已經不知道六和敬的內容了。六和敬的內容是: ...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講經,沙門座下受教﹙這是白...
出家路漫漫,從無知到信仰,從捨俗到出家,從淨人到沙彌,從沙彌到比丘。 出家落髮...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東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這是一座四進四出的進士宅邸...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經,最後學論。因為戒是行為規...
【原文】 或問:燒煉①之誆騙,莫不知之,而恆中之者,何也?先聖有言:智者不惑。...
我今天在過堂的時候,看見各人吃飯,漸漸有些散亂。吃飯時候容易散亂,亦正好對治散...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佈施什麼就吃什麼,不執著、不貪求,少一些、壞一點也吃。...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出家,你若沒有個主宰,還是會入邪道。一定要持戒,佛不是說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①,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謂反有罪愆...
長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後,精進用功,在夏安居三個月內成就道果,具足三通;摩尼婁陀,...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強可平定賊寇之亂,宰相博學多...
兩種力量會讓正法消滅,會消滅正法,兩種力量: 一、惡性重大比丘,會讓正法毀滅。...
在毗奈耶雜事卷一三中,比丘分為五類:經師、律師、論師、法師、禪師。善於誦經的為...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一聲聲佛號,簡單的重複,從...
問: 法師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場,那麼弟子有另外一個道友是獨住的,請...
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 怎...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應辰,幼業儒,一日思生死事大,發心出家,遂自剪髮走匡廬,禮...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緣,看了一本介紹弘一大師的書,從而接觸到佛教,一...
何為結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長達三個月,佛陀乃訂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
論語裡面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我們天天學佛的教法,就是要把自己培養...
翠岩可真禪師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經參訪過慈明禪師,因到金鑾結夏安居,與善...
禪人生長休邑,少賈於江湖,因厭塵俗,至匡山禮續芳和尚薙發。老人自南嶽來休夏金竹...
1942年的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取...要出家就沒有遠和近,就要發起心來,慈悲喜捨四等心遍佈在一切眾生身上,這樣出家無家才能以大家為家,以眾生的心...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講一件可能不太為人所知...
不管執事(執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務大眾的人)也好,同學也好,我覺的培養慈悲、謙...
南無阿彌陀佛。好,各位有緣吉祥。 歡迎大家來到道場白華庵。我自己身為其中的一員...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名山、四大叢林、四大禪林,乃...
諸位吉祥。我們今天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的法器,叫做錫杖。 一說這個詞,不知道大...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後,於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於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當時...
袈裟,梵語音譯為迦沙曳,義譯為不正、壞、濁、染等。因為佛教出家人所穿的法衣,避...
和大部分同齡人比我是幸運的。幸運的是自己在童年聞到佛法,青年時代能夠剃髮出家,...
佛陀住世時,王舍城中有位長者,名為福增,已年過百歲,齒牙皆衰,老弱無力,家中大...
文中說到【以聲聞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聲聞。割愛辭親。出家修道。剃髮染衣。具出...
曾看過一些帖子,上面是彙集了各種高學歷高文憑的出家人。對於那些選擇學佛或者出家...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這會兒呢,從山下爬到佛頂山來了,我後面呢就是這個佛頂...
沙彌,在佛陀初期的僧團中是沒有的,沙彌在佛教中的出現,較之比丘尼的出現,早了一...
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為如法之食器,應受人天供養所用之食器,...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問題以詢問戒子,此一系列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重殊勝的懺摩儀式,戒子須禮佛...
《禪林寶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思無越行...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像。...
往生比丘 《淨土聖賢錄》初編者際清居士彭二林評論道:佛法傳入中國已經很久了。從...
參加三壇大戒的新戒們報到後,就要接受五堂功課的考核。考核內容是五堂功課的背誦唱...
【糞掃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撿破爛的布料,然後呢拼湊而成糞掃衣。有的呢是到埋死人...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即供養偈和供養咒),然後才...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針對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費的敬老院,位於佛源老和尚的故鄉益陽市桃...
為什麼佛門不推崇算命,卻有《達摩一掌經》暗傳於世呢? 最近有人問起:師父,佛門...
(上) 佛住止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當時國內有一梵志,名阿巴鞠提,聰明廣學,...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今衰殘,奚啻惜分。一彈指頃,...問: 出家法師的父母、親人,弟子應該怎麼稱呼比較好?感恩法師! 容通法師答: 出家法師的父母、親人如果他只...
佛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鴻鵠)能遠飛。 白衣雖有(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
和一位年長的法師一同在路上散步,看著腳下高高的台階,我一時興起,快步地往下跳了...
佛說一大藏經,無非講因果二字。詳細分析起來,就無窮無盡。營事比丘,寧自啖身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缽,乞求佈施。佛陀製定托缽,令出家眾不得從事生計營業,亦不可...
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聖智...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薩道者...
昨天公眾號後台收到居士的留言,問能不能說說衣服的事。 那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出家人...
阿彌陀佛,諸位吉祥。 今天呢給大家說一個《佛靈僧不靈》的故事。因為在我們南海普...
在我國佛教史上,雖有好幾位人物,由僧尼還俗:例如:朱元璋還俗做皇帝,劉秉忠還俗...
晉穆帝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曇摩竭多在洛陽依《僧祇尼羯磨》及戒本,為竹林寺淨...
僧,梵語叫僧伽,簡稱為僧。僧是一個複合的概念,單個比丘不能稱為僧,一定是四比丘...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在會客,我們坐在一旁等待。第...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當一個法師,說起來也很不容易。第一必須與眾生有緣,講出...
出家,就是看破紅塵,辭親割愛,擺脫世俗之家,捨棄世間榮華富貴、名利地位,甘於清...
學佛者當從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對出家師父。為說明此事,我講幾個故事給大家聽:有一...
晚鐘敲過,閉目臥在床鋪上,這一天又要過去了。 在太白山天童禪寺一個月求戒的生活...
佛陀在拔耆國時,與諸大阿羅漢,如舍利弗、大目犍連、大迦葉、離越、阿難等五百位高...
有些人不進禪堂來,反正一天到晚有飯吃,無所謂。年青人不發道心,死又沒有我年輕人...
在諸大德高僧傳裡頭,有十種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哪十種呢?翻譯經的譯師,...
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了許多婆羅門參加婚禮。早晨太...
從社會上來看,像我們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沒有什麼貢獻,但是我們出家人給人類的貢獻...
一個人要加入僧團,成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僅要符合一定的條件,而且還要履行一整...
澄觀法師(清涼國師),諱澄觀,字大休,唐朝越州會稽夏侯氏人。這位法師身高九尺,...
捨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離。 三師七證定初機,剃髮染衣髮弘誓。 去貪嗔,除...
佛陀在舍衛國傳法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心智昏鈍不明,完全不能體會佛陀苦心的教導。他...
飲食,是生物維繫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
偷盜戒以盜常住物及僧眾物之罪極重,應墮地獄。《方等經》華聚菩薩說:五逆四重,我...
在迴向時,大家常念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四恩是哪四種恩呢? 對在家居士來...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否定的。佛陀歷來主張中道,反...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在敘述完自己的煩惱後都會羨...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講講,講講我的歷史,說什麼呢? 說夢啊!夢。夢大家都知道是...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讚歎出家,...
做出家人!我常常說高潔尊嚴人天師,如來親子不自棄。出家人就要有出家人的威儀幢相...
我們諸位道友出家,先沒有學習到佛法,還不知道發願,也不知道迴向。等你出家落髮的...
佛陀暫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帶領約有五百人之多的釋...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印祖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原文說若女眾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

問: 請問如果一個女孩子發心出家了,也許幾年以後想還俗,可以嗎?有什麼說法?她...

任在一切處辦道十年,不如叢林辦道一日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會跟著來

出家人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比丘」有三種含義

只憂道業難成,不慮身心沉沒

僧俗關係要建立在道義上

虛雲老和尚:此一領大衣,我是拚命爭回的

不要以為建廟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為有人修道

修福應要注意的兩點

佛門中這六條你能做到嗎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出家落髮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弘一大師自述出家的因緣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這是一種騙術,為何仍有人受騙上當

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吃東西吃飽就好,別為嘴巴做奴才

出家之後的事更多

居士披僧衣,不但沒功德反而有罪過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樂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兩種力量會讓正法毀滅

比丘的五類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剛出家時最好不要獨住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程?

真學佛者視一切眾生為父母

明海法師自述出家的心路

結夏安居的意義與供養安居僧的功德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

學會從奉獻中獲得法喜

翠岩禪師《警僧銘》對僧人的告誡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圖自在

弘一大師禪修的故事
人間如劇場,個個是演員

出家人的戒刀

為大眾服務應該要有慈悲心

狗轉人身的故事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錫杖的表法含義

正德法師:我是如何下決心做和尚的

袈裟的由來與殊勝之處

一位20歲出家僧人的心路歷程

福增長者的出家因緣

度眾生現出家相最好

要有大學文憑才能學佛出家嗎

心無分別時,敬僧功德就圓滿了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出家人的缽都有哪些講究呢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出家人,其實一點也不閑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淨土聖賢錄》之往生比丘

出家人的五堂功課是哪五堂

「糞掃衣」與「祖師衣」的釋義

二時臨齋儀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義

佛源敬老院免費接奉養年邁出家人公告

佛門不推崇算命,為何卻有《達摩一掌經》傳於世呢

優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緣

出家修行自警七條
如何稱呼出家法師的父母

都說出家好,怎麼個好法

威儀是最有攝受力的弘化

寧自啖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

僧人托缽行腳的含義

出家人的錫杖具有哪些含義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說說出家人衣服上補丁的事兒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佛靈僧不靈

出家人的捨戒與還俗

中國首位比丘尼淨檢法師

僧團的六和敬是哪六和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倓虛法師出家後的第一次講經

一個家庭兩代人,母親和兒子都出家了

學佛者應從恭敬三寶開始

三壇大戒的病中懺悔:親受三寶最真切的「顯靈加持」

自在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解決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報

十種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因儒童的故事:結婚當天卻出家

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

出家的條件與受戒的程序

七個皇帝的國師--澄觀法師

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

貪執睡眠以待來日墮落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偷盜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報極重

上報四重恩,是哪四種恩呢

出家人完全禁慾有三種原因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夢參老和尚的一夢因緣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裡

高潔尊嚴人天師,如來親子不自棄

出家不生退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