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看破放下文章(第2頁)
我們在座的老年人多,家裡的女兒、孫女、外孫、孫子,這些人就像自己身上肉一樣,他...
有位喜歡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說:以前喜歡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許就得想辦法買回...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覺得很親切。後來才知道,這句...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守得貧苦,當得重務,忘得名...
防護並非意指不看、不聽、不聞、不嘗、不觸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這點,一旦見...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賢豪傑,無不成於真也。然偽亦...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恐怖是怎麼招感來的?恐怖是業,貪求名利,貪求財富,患得患失...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一個叫都攝六根,另一個叫淨...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不好辦。我們前生也可能種了善...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在六道眾生一切過程當中,不達一個...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多,我們假設每一個人對阿彌陀...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修學不迷、不取...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張白紙,原來什麼都沒有,你想...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騙去;...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上白白的,電視熒光幕也是...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事情...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借宿人家。僧侶,更是如此...
所謂補處上蓮台,這才叫成佛、覺悟。佛是什麼?醒來了,智慧嘛!有智慧就看明白人生...
我們這個世界就叫娑婆世界,整天互相殘殺、勾心鬥角,你上台他下台,舊社會有一句話...
除了名利之外,還有一個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的大障...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個是一體的── 一句佛號,信...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的貪慾、追求,都會當下瓦...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調柔、心輕安性生起之力,為所...
想得一個見地,想得一個功夫,這都不是想出來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個什麼都是妄...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山,他想到南京毗盧寺掛單去,...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呢?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極樂世界!也不要說我來生怎麼怎...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見了專程前來迎接的摩揭...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啊?教我們不要執著。 但是我們...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斷牽纏,打...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萬緣。無量劫以來,種種...
稍得清幽處。頭頭總自然。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 好鳥來青嶂。閑雲掛碧巔。 ...
我們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你們跟師父們不一樣的,淨土部的師父天天念佛,天天...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言有有具者,上...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佛號,發清淨願往生西方極...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我們選擇兩個法是必修的: ...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為名為利忙...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眾而言。為什麼要讚歎出家呢?...
對這個世間的捨,要從真實心裡面真的你能捨得掉,真的觀照這個世間苦空無常,都在做...
問: 有一事疑惑,請求法師開示。之前聽您說過隨緣度日。我不明白,在世間生活中隨...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慾妨礙修行,兒孫之愛更是難捨,請法師慈悲開示,如何防治...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人生所面對的,有許多問題,許...
問: 如果對世間的妻子兒女、財產、事業等等還有留戀之心,但同時也很想往生極樂世...
一個人越接近臨終時越重要。諸位!我勸所有淨土宗的人,不要對自己太有把握。你說:...
在小乘的《俱舍論》中,有三種無為法。大乘的《唯識論》中說有六種無為法。 《大乘...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經藏、律藏、論...
問: 請問法師,放下萬緣是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聽說留戀娑婆世界的一根稻...
淨土法門,原為眾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無有休息,故藉彌陀勝願為增...
問: 事與理的統一怎麼那麼難?在家居士的萬緣放下真的不容易,有個故事說一個婆婆...
知老居士,為己躬下一著,決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當急時也。但參究工夫,一向都說...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能夠把別人放不下的東西放下了,為了擔當學佛和弘法的...
【原文】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妄冀長壽;若老年人,則定...
一個人要學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觀,轉成完整的人生觀。現在一般人最大的毛...
念佛行人最難的就是厭離和欣求,為什麼最難呢?娑婆世界盡管很污濁,很苦難,但我們...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俱是宿世虛緣。暫時會聚,終必別離,不足悲苦。可悲可苦...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種種無礙神通、成就十種難行的...
佛的真實的智慧是可以解脫生死的,而現在外道呢?著於言語,言語它是三苦的根本,意...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
在這裡一個關鍵點,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簡單,你有沒有做到歇即是菩提,放下那個功夫...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就講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順便講講,因為明天就一個晚上...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為凡夫有妄想,諸位!妄想就是...
咱們經常講無我。無我它有兩種,一種是人無我,一種是法無我。我、法本來不存在的,...
有一個師父跟一個徒弟,在路上走,剛好有一棵大樹倒下來,橫放在路中間,人車很難通...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嗏)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
從前,佛有一世為鴿王,領眾五百,常飛到國王的宮苑裡翱翔取食。國王看到了,命令獵...
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為無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
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 那麼從這篇...
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就叫我到他身邊說:拿紙筆來,寫律航遺囑。我嚇了一跳說:師...
問: 如果夢中出現烏雲、狂風,從前方衝擊過來,從上空而過,眾人驚慌,而心中知道...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有幸今得人身,已忘了過去曾受的地...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為其...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的問題都要處理,無一遺漏。你...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對任何事不罣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就...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一位外道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兩手拿著鮮花來見佛,...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有很多的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彌陀要解裡...
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須交代的乾乾淨淨。 就是把...
辦道這一法,說難也難,說易亦易,難與不難是對待法。古人真實用心,一點不為難,因...
淨土緣起的第六大緣起,就是染土本空。為什麼要說淨土真實呢,因為我們娑婆世界,本...
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邊,決不可留此種令...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風,專程上山...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
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對現在的生存狀況更要有種敏銳的覺知。無論是像今年的雪災呀、...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今天我們講的是《臨終切要》,《臨終切要》呀,就是講念佛人臨命終的時候,所應該面...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出家,你若沒有個主宰,還是會入邪道。一定要持戒,佛不是說嗎?...
清代萬緣法師。俗姓喬,湖州長興人。平日為人愚昧遲鈍。 別人罵他,也不瞋怒;人家...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和負擔,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心陋劣為相。大家都是因為父、...
心無罣礙,就是得到的。罣礙就是苦果,假如有罣礙了就要受苦。掛的意思,就像我們用...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嗎?看看...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很痛苦,我改變一個環境。其實...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一聲聲佛號,簡單的重複,從...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
問: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是先開示嗎? 淨界法師答: 我們到了一個臨命...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如何正確地看待我們今生的生...
禪人生長休邑,少賈於江湖,因厭塵俗,至匡山禮續芳和尚薙發。老人自南嶽來休夏金竹...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當我們了解到佛法以...
問: 我和對像分手才二十天,這幾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天天想聯繫他,總想著再...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家是看不見的,打妄想人家也是...

平常都放不下,臨命終時能放下嗎

身外之財終捨離,所造之業如影隨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來的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離開一切幻滅就是真實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什麼意思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人生就是一場戲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心態決定命運,不要把法當作定法

真放下了,修行快的很

情執是修行的大障礙

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重視信願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有一絲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現前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

阿含經故事:誰受苦樂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

以正念的心態來執持彌陀名號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虛雲老和尚山居詩六首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思惟苦諦與調伏愛取是淨土宗的必修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只有一切頓捨,才能迸出淨業種子

隨緣度日和事業追求是不是矛盾

兒孫之愛難捨,如何防治愛慾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回歸無為法,緣聚緣散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則自然能夠放下

放下萬緣是往生極樂的必要條件嗎

淨土法門雖誠簡易,亦非草草

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萬緣放下」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著最省力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這是晚年最要緊之所在

安住空性,發起菩提

娑婆世界是錢上之蛇,極樂世界是蛇上之錢

如此捱到臨命終時,自然正念現前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往生是現在的事,不是臨命終的事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把它當回事,那就是積陰德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你執著什麼,就對治什麼

放下的感覺真好

蕅益大師:觀四念處

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便能預知時至

除貪離厄的鴿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住」應作何理解

順境逆境都不能忘記求生西方

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

夢裡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

恨了鄰居十年,我收穫了什麼

若從烈焰中覓得清涼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修行第一關,就是看我們放不放得下

順情而化,導入彌陀的大悲

臨終時心裡除佛號外,不使有別的念頭

能把自身看輕事情看開,辦道就容易了

就是為了這最有意義的一喊

臨命終時貪心是不可取的

六道輪迴裡,每個人都在進行這種比賽

何苦還要戀戀不捨

「厭離」為我們的心加了保護層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念佛人臨命終時,該怎樣面對病苦死亡

出家之後的事更多

塵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為什麼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離你而去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圖自在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