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看破放下文章(第3頁)
前者思惟生死的過患,是改變對來生的愛取。而這裡是改變對今生的愛取。這種人福報大...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緣色、聲、香...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一定另...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練自己不隨境轉。 不可能說...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
《楞嚴經》裡面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說你這個發心不正的話,你的發心不是為...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就是不斷地在心裡提起:有僧問...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種因緣的組合很正常,比如離...
我覺得,一個人到了五十五歲,你日常生活就是一個戰場,知道吧?最晚到六十歲。你每...
原文 昨接守良書,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實發,病中且勿提及,但勸至心念佛,即得蒙...
誰是你最大的敵人?如何解脫? 無事煩惱是你最大的敵人,你若同敵人生煩惱,當然沒...
很多人都會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求精,更上層樓;但是,有的人...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樣俱全,在佛法沒有成就之前...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是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去經營一個不可改變的因...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而不是不斷地提起。當然徹底...
面對現實,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誰又不死呢?沒有學好的佛教徒也怕死,所...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為其...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到底佛教講的業障是什麼?...
《法華經》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現本,皆成佛道。佛為什麼要和我們說這些,就是...
想要來生得聰明智慧,就要多看經、多拜佛、多打坐,沒有事就把腿子盤起來,晚上盤起...問: 一些臨命終的人,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師父,放不下色身,執著於這個身體,請開示怎樣放下我執? 大安...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升道無...
我剛出家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在閩南佛學院讀書的小師父,十八歲。他寫了一首詩,在我...
只要能到極樂世界,將來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轉,但是最好在臨命終時能心沒有顛倒。所謂...
不管他人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麼是受益呢? 他人發...
張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鎮人,是一位虔誠的菩薩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時整...
為何不能棲心道業呢? 我們有種種執著,雖修學佛法亦不入心。我見熾盛,貪瞋癡具足...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當生活開始不再能完全自理,而...
我們講肉眼看問題,肉眼是我們凡夫所具足的眼睛。從空間的角度來講,他只能看到視野...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 《醒世歌》...
生活中,人們的煩惱大致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慾望,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名與...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樣樣俱全,在佛法沒有成就之前,魔...
依止空正見跟發心,他開始修行了。 第一個,安心如空之止觀。整個通教最核心的思想...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系舟。 (唐 寒山...
世間上的人總是在有上求,有車、有子、有錢、有名等,其實有還是有限、有量、有窮、...
有一些人,他怎麼去罵我,怎麼誹謗我、誣陷我,我也會坦然,也不會再煩惱。因為這很...
有位商人的家裡失了火,不僅房子嚴重損壞,連財物都幾乎在大火中化為了灰燼。等大火...
還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們常常會勸臨終人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本來是對的!要...
有一次,末學到某醫院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間,附近病有有一位太太,臉色鐵青、滿面...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專精無異念 《華嚴經十地品》 不貪於利養唯...問: 我們在社會工作學習中,應該如何區分隨緣不攀緣和積極爭取的區別?請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 首先,我們...
二乘人的切入點,第一個是無常。要是感受不了無常,那你娑婆世界就很難放下了,因為...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急衝沖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訴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後說您的壞話!...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奧運轉播,在一場游泳比賽裡,有位俄國選手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在...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撥整了一番,又一番到來。若不...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樣的。要認知到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陀講三貼藥。 第一個觀察...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器,學佛法中淺淺的小乘都覺得...
摩偷羅國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發心出家,隨即前往四祖優波笈多尊者駐錫處...
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們對這個世間所有執著的東西學會放下...
我們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條件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也就是要先破除我執──要看清...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題,心很浮躁。該如何靜下心來...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討好別人;有的人為了維護虛榮,...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生出離心。】 我們無始...
現在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請維那師敲個鐘)鏗。〝聽到〞一個...
在與大家的分享交流中,聽到很多人談到了空,也對空有不同的理解。 這裡我要告訴各...問: 師父在課堂中提到,面對業力今生能夠改變有限,應該放棄而寄託於來生。然則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念念在行為上...
從喜愛生憂,從喜愛生怖;離喜愛無憂,何處有恐怖。從親愛生憂,從親愛生怖;離親愛...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要被物所奴役,君子使用萬物,...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多方法以求離苦而得樂。 但...
正月初五,漫天飛雪颯颯而至,忽來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第一場雨。晌午剛過,霧起...
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去世,遺下財產田園,生活...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擁有的東西失去之時,總是讓人心...
如果情執未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但如至誠懇切,萬緣放下,那麼一念之間,...
如果我們不能深知五濁惡世很難出離,就會在心裡打妄想:是否還有其他的奇妙之法可以...
藥山禪師在庭院中打坐,身邊有云岩和道吾兩名弟子相伴。禪師坐禪之後,看兩名弟子仍...問: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況下,家屬控制不住情緒想哭,甚至想幫病人按摩舒緩,令他緩過氣來,這時該怎麼辦?如...
禪宗公案中有一則牛過窗櫺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禪師說:如水牯牛過窗櫺,頭角四蹄全...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緣了,因為那都是夢幻泡影的、...
佛法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世間的男男女女都會因為感情的事情苦惱,如何用佛法的思維...
我們為什麼一直生死不得自在,六道輪迴,受諸眾苦?因為我們一直在夢中,不得醒來。...
我有個發小,非常有智慧,隔著二十年,我依然記得她那句話,她說:不必佔有,看看就...
我們再往下看什麼是生滅的相狀,什麼是不生滅的本體。我們把它念一遍。 如是乃至五...
九十歲老和尚在客堂對一群出家眾開示:在胎、卵、濕、化四生中,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
夢,本來是一種虛妄的,妄想所現的,可是也有是真的。所以夢有很多種夢,有的是虛妄...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
遙指海東新月上,後世的禪宗,把祖師悟道的故事編集為指月錄。佛在《楞嚴經》上說,...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離婚了,先生也得癌症,比她早過世,剩下一個女兒,才...
我們來世間,不過是個過客,小住數十載就要回到老家。一切一切都是過眼煙雲,我們可...
汝母年高,於淨土一法,未能認真修持。宜常與談說六道輪迴之苦,極樂世界之樂。人生...
我把心裡一直記恨的人列了一張清單。這其中傷害我最深的人,是我的一位遠房叔叔。 ...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宋 ...
【存養篇】 一、得意淡然 不揚己盛 當我們面對得意的境界時,倘若存心讓別人知...
我當時要出家的時候,我冷靜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筆寫著:出家的好處、出家的壞處,第...
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參...問: 很羨慕那些與世無爭的人,怎麼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慧廣法師答: 能遵循因果規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
奉勸各位,在社會裡邊,不要熱衷名利。名利好比過眼雲煙,沒有實在的。萬般皆是假,...
我們看這個家字,上面一個寶蓋,好像一個房子一樣,底下一個豕,是小豬。你不覺悟的...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方面來說呢,對子女有太強的貪...問: 師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綱領中有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的要求,在清朝時又有百不管老婆婆成功往生的公案,...
天有黑白,月有圓缺,就人的健康和體力精力而言,人生亦是如此。人生如果按百年計算...
古大德常講,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為多多地需求,都是長養愛慾的...
道吾宗智圓寂前,對弟子說:我心中有一物,許久來一直使我不舒服,誰能為我除掉它?...
原來我在佛學院講淨土課的時候,比較年輕的學生說,哎呀!我們這麼年輕就讓我們念佛...
我們在世間上,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為了事業...
一位從事商品零售業的居士向清淨訴苦:近期業務不景氣,想擴大規模又缺少資金,貸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界法師答: 我告訴大家一...

修無常觀,破除對今生的愛取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平常顛顛倒倒,臨終很難有正念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別把般若妙法轉為世間福報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日常所有的障礙,都當做臨終模擬考

一心念佛,是為自己要事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氣的後果嗎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放下對死亡的擔憂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跟無量宇宙相比,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蘊皆空
為何念佛人臨終時,仍執著自己身體

濁亂惡世成就易往卻非易

來到這個世界,你我都是過客

能去極樂世界,你還有什麼捨不得的

修行人要放得下丟的開

悟苦修淨業,緣熟徑生西--張老居士往生紀實

歲月年華,不與人期

他去養老院之前,留下了這一封信

眾生的苦惱就是錯認一切都不會變化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

人生要淡泊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大乘佛法「大」在哪兒

站在本來就沒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怎樣擁有一個「無」的生活呢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財物化為灰燼,商人竟能悠然睡覺

臨終開示的技巧

一個惡念使親人生不如死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隨緣不攀緣」和「積極爭取」的區別

「無常」道破整個人生

我沒有時間去管別人的閑事

心中有罣礙,要變第一也難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羅剎相爭 比丘證果

身心愉悅的秘訣在於能夠放得下

四大本空無有我,一身自重不幹人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回歸本來面目的生活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臨終越難離開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動

不要只講「空」,還要把「有」建立好
為什麼要你放下今生

離喜愛無憂,一切無恐怖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秤錘祖師散財施妻

怎樣才能看淡得失,輕鬆瀟灑的生活呢

廣欽老和尚對出家弟子之開示--放下俗情,提起願力

死盡偷心 寶此一行 當生往生

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況下,家屬該怎麼辦

牛過窗櫺,為何尾巴過不得

息心貞信之士

情,為什麼那麼難以放下

夢中家財萬貫,醒時兩手空空

世間好物其實不必佔有

安住在無所得的心

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

在你沒有開悟之前,都是在做夢

汝年已衰老,當斷愛慾了生脫死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遠擁有的

別人的是非善惡與你何干

眾生易度人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我們來到世間,無非是個過客而已

念佛人有病當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晴日集

世間的一切如夢幻泡影

一心念佛,別留戀這個假殼子
怎麼才能達到與世無爭的境界呢

不求萬事如意,只求萬事如法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佛陀教我們如何放下對子女的貪著
「敦倫盡分」與「百不管」該如何融會貫通

下半場的人生需要做一些減法

我們哪天離開過這具骷髏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把厭離心徹底地提出來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隨遇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