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中國佛教《百喻經》,舊題《百句譬喻經》,四卷(或作五卷),是用寓言以申教誡的一部著作。 本書為第五世紀印度僧伽...《阿育王經》,十卷,梁代僧伽婆羅(古代扶南國來中國僧人)譯。是記述印度阿育王崇護佛法的事蹟,以及摩訶迦葉乃...《造像量度經》,一卷,是說明造佛像法度的經典。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從藏文譯本重譯為漢文,並...《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續》,簡稱《醫藥四續》,是流行於中國藏族和蒙族各地佛教寺院中的一部醫藥經典,若干寺院...《淨土慈悲集》,原作三卷,現存上卷。是中國唐代的淨土學者慧日(唐玄宗賜號慈愍三藏,680~748)所著。慧...《往生論註》,二卷(或作一卷),中國北魏釋曇鸞(476~542)撰。 《往生論》系公元五世紀時,印度世...《安樂集》,二卷,唐道綽(562~645)撰。道綽是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一說是并州晉陽人),原來學涅...《淨土聖賢錄》,九卷,清彭希涑撰。彭希涑是彭際清(1740~1796)之侄。際清乃素服儒風、兼修淨行的學者...《法寶壇經》,唐慧能說,法海集記。現行本有四種:一、敦煌本,不分卷。原本是晚近在敦煌石室所發見的寫本(現藏...《宗鏡錄》,一百卷,五代吳越國延壽(904~975)集。延壽是法眼文益的嫡孫,法眼在《宗門十規論》里鼓勵參...《碧岩錄》,十卷,是佛果圓悟禪師(1063~1135)於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7)住持湖南澧州夾...燈錄即傳燈錄,是禪宗歷代傳法機緣的記載,譬如燈火相傳,展轉不絕,所以叫傳燈錄。 燈錄之作,通途傳說起源...《景德傳燈錄》,三十卷,宋釋道原撰。本書敘述天竺佛、祖以迄中國禪宗的傳承世系,記載佛祖付法因緣和著名禪師機...《原人論》,一稱《華嚴原人論》,一卷,唐宗密撰。此論依《華嚴》的宗旨,推究人的本源。卷首有宗密的自序,總敘...《禪源諸詮集都序》,二卷(一作四卷),唐宗密撰,原是宗密自撰的《禪源諸詮集》的序文,後來單行。 宗密初...《妄盡還源觀》,全稱《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一卷,是法藏晚年寫的一部賢首宗的觀法著作。據他說是備尋三藏教...《四分律行事鈔》,具稱《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唐釋道宣(596~667)撰。作者為律學南山宗的創始...《南海寄歸內法傳》,簡稱《南海寄歸傳》,四卷,唐義淨譔於南海室利佛逝。義淨(635~713),齊州(今山東...《經律異相》,五十卷,梁代釋寶唱等集。釋寶唱俗姓岑,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十八歲出家為僧祐的弟子,住莊嚴寺...《大乘義章》,隋慧遠(523~592)著。原來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為十四卷,現存本只有四聚(缺第五雜法...《法苑珠林》一百卷,唐釋道世撰。釋道世字玄惲,當時因為避免和唐太宗同名(世字),所以通用玄惲這個名字。他俗...《翻譯名義集》,七卷,宋代平江景德寺釋法雲(1088~1158)編。法雲字天瑞,自稱無機子。俗姓戈,長洲人...《翻梵語》,十卷,譔者不詳。這部書是唐代從中國流傳於日本。考日本圓仁《入唐新求聖教目錄》中著錄有此書,未記...《悉曇字記》,唐山陰沙門智廣著。據本書前敘說,南印沙門般若菩提攜帶陀羅尼梵夾自南海來朝五台山,與智廣相遇。...《教乘法數》四十卷,明會稽沙門圓瀞集。釋圓瀞字心源,身世不詳。他早年曾在杭州天竺寺從天台宗雨翁受學,明宣宗...《釋氏要覽》,三卷,北宋釋道誠集。道誠的生平不詳。從他著書上的記載看,可知他是宋咸平景德年間(998~10...《大宋僧史略》,三卷,簡稱《僧史略》,宋代釋讚寧(919~1001)撰。讚寧在吳越國時代,已以戒律、博學知...《釋迦譜》,五卷,釋僧祐於齊代編譔,為現存中國所譔佛傳中最古的一種。此書撰述的用意在顯明覺(佛的)應(見《...《付法藏因緣傳》也稱做《付法藏傳》,或《付法藏經》,六卷。各經錄原來題作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七系付法傳》,又名《寶源錄》,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學者多羅那他(1575~1633)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佛祖統紀》,五十四卷(現行本缺十九、二十兩卷),宋釋志磬撰。志磬號大石,天台宗僧,嘗住四明(今浙江鄞縣)...《歷代三寶紀》,或作《開皇三寶錄》,簡稱《三寶紀》、《長房錄》,十五卷,隋代費長房撰。長房是蜀郡成都(今四...僧傳是記載古來對於中國佛教有貢獻的僧人傳記的總稱。 僧傳的撰作,最早為個別僧人的傳記。其次是同一類別僧...《高僧傳》,或作《梁高僧傳》,十四卷,梁釋慧皎撰。《隋書經籍誌》雜傳類誤題作釋僧祐撰,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續高僧傳》,或稱《唐高僧傳》,三十卷,唐釋道宣(596~667)撰。《舊唐書經籍誌》雜傳類重出二部,一部...《宋高僧傳》,或作《大宋高僧傳》,三十卷,宋代釋讚寧等撰。 讚寧俗姓高,吳興郡德清縣(今浙江省德清縣)...《大明高僧傳》,簡稱《明高僧傳》,八卷(清藏作六卷),明代釋如惺撰。如惺號幻為,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復從千...《比丘尼傳》,略稱《尼傳》,四卷,有序。中國梁代寶唱撰,是晉、宋、齊、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的傳記。 ...《居士傳》,五十六卷,清代彭際清編,收集從後漢到清康熙間在家奉佛的人士(限於男性)三百一十二人的傳記,編成...《歷游天竺記傳》,一稱《法顯傳》,或稱《佛國記》,一卷,晉法顯於晉安帝義熙十二年(416)撰。法顯,平陽郡...《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亦稱《西域行傳》,十二卷,唐玄奘編譯,辯機綴文。成於唐太宗貞觀二十年 (6...《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是公元691年唐代高德義淨在南海室利佛逝國(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時的作品...《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簡稱《慈恩傳》,十卷,唐慧立本,彥悰箋,成於武周垂拱四年(688)。本傳詳述唐玄奘...《弘明集》十四卷,梁釋僧佑(445~518)撰(僧祐行事見本書僧祐條)。《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所載僧祐自撰《...《廣弘明集》,三十卷,唐京兆西明寺釋道宣撰。這是繼承、並擴大梁僧祐《弘明集》而作的書。在《舊唐書經籍誌》里...《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唐代京兆西明寺釋道宣撰。本書在《唐書經籍誌》和《新唐書藝文誌》均有記載。但《宋高僧...《辯正論》,八卷,唐沙門法琳著。據貞觀十三年法琳自述,他在武德四年(621)仲冬月得到清虛觀道士李仲卿所制...佛典音義,是彙集解釋佛教經典中難讀難解的字音和字義的著述。它產生的來源有二:首先是為讀習佛典的需要。中國譯...經錄,即佛教經籍的目錄。稱眾經錄、內典錄、釋教錄、法寶錄等。經錄的起源甚早。自後漢以來佛教傳入中國,經典的...《出三藏記集》,十五卷,梁代釋僧祐(445~518)撰,是現存最古的三藏目錄和譯經文獻並傳記的譔集。後世經...《開元釋教錄》,略稱《開元錄》,二十卷,唐代釋智昇撰。智昇生平事蹟不甚詳明。他精通律學,擅長文史。曾於唐玄...《至元法寶勘同總錄》,簡稱《至元錄》,十卷,元代釋慶吉祥等撰。 至元年間,元世祖見西僧經教與漢僧經教音...《閱藏知津》,四十八卷,明釋智旭於崇禎八年至永曆八年(公元1635~1654)編譔。宋、明以來有關藏經提要...二執,即我執和法執,又稱人法二執,或生法二執。這是兩種錯誤的執見。執有常一自我的實體,叫做我執。執諸法皆有...經律論三藏是佛典的總稱,佛陀一生所說的教法,後來弟子分類結集為三大部類,故稱三藏。精通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三科是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是佛教中對於宇宙萬有的廣略不同的三種分類,其中最略的是蘊,最廣的是界,酌中的是...三惑是天台宗所說的三種障惑。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歸納作三類:一、見思惑,二、塵沙惑,三、無明惑。...四諦即苦集滅道四諦,諦謂真實不虛,如來親證。佛成道後,至鹿野苑為五賢者始說此法,是為佛轉法輪之初,故稱初法...五明(具稱五明處),是印度古代的五類學術,即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和內明。其內容如《西域記》卷二說:聲...南三北七是隋代智者大師總結當時各家對於佛教所有教判之說的總稱。中土判教的起源,凡有兩方面:其一,佛教傳來,...十二部經,又稱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經。佛說的一切法,皆可統攝為一修多羅,類集為經律論三藏。由於一切經的經文體...十二有支,也叫十二因緣,十二緣起。原出《阿含》經典,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處(六入)、觸、受、愛、取、...佛性、如來藏、如、法性、實際,皆同一性,只是就能知與所知諸法的不同分位,立不同的名稱。在眾生數上稱佛性、如...佛土在經論中有時也叫做佛剎、佛界、佛國、淨剎、淨界、淨國、淨土等。隨著大乘教義的開展,佛不僅在本世界有,而...發菩提心,是大乘佛教區別於小乘佛教的一個根本出發點。這個概念在初期大乘經如《寶積迦葉會》、《無量壽經》等中...在佛教中根據義理的淺深、說時的先後等方面,將後世所傳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類別,以明說意之所在的叫做教判。...結使,也簡單稱為結,它是一類能夠束縛眾生的心、結集生死,而使眾生不得出離生死流轉的煩惱。 從典籍上看,...格義是此土初期的佛教學者所用一種解說佛典的方法。據《出三藏記集》(卷五)所載慧叡撰的《喻疑》中說:漢末魏初...言教二諦(又作約教二諦),是和境理二諦(又作約理二諦)相對立名,它是三論宗學說特點之一。 三論宗人承印...四重二諦,是將真俗二諦開顯為四重,在中土各宗中,三論宗和慈恩宗都有四重二諦說。三論宗的四重二諦,是就真俗二...八不中道是三論宗理論與觀行的中心。三論宗的根本聖典,是龍樹論師所造的《中論》(也叫作《中觀論》)。但是龍樹...佛教教派有關三宗的論說很多,本文介紹的是指南北朝宋、齊時代名士周顒所立的三宗。周顒是個佛教學者,信仰佛教,...一、總 說 六家七宗,是說東晉時代的佛教學者對於般若性空的解釋,各出異義,紛紜不一。姚秦鳩摩羅什門下沙...念佛,是憶念所歸依的無上正覺者之意。在修持上,用這樣一心憶念佛、明記不忘的法門,就可以達到正念現前。早在《...五會念佛是淨土宗念佛的一種方法。其法主要在於念佛音聲的緩急,以此表達念佛的心情安靜和急切的意義。第一會是 ...四悉檀,是佛說法的四種範疇,也是佛度生的四種方法: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三、對治悉檀,四、第一義...十不二門,一作法華本跡十妙不二門,是天台宗顯示十種不二妙理的義門。天台智顗在所說《妙法蓮華經玄義》中曾開示...性惡是天台宗闡釋性德的理論。它主要說明:惡是性德本具,了達惡即法性,就能妙用無染。 性惡說的明確提出,...性具是說性具善惡,一說性具十界,一說性具三千,是天台宗的理論。 性具的說法,創始於隋代智顗。他在《觀音...別理隨緣,又稱但理隨緣,或一理隨緣,是闡釋天台四教中別教所顯的真如也有隨緣義,是天台宗山家一派的學說。 ...看話禪、默照禪是宋代臨濟宗和曹洞宗兩種不同的禪觀法門。看話禪是臨濟宗大慧宗杲所倡導的專就一則古人的話頭,歷...六相是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這六相是華嚴宗重要教義之一。這種教義的特點,表達了一切事物,圓通...十玄,又叫作十玄門,是賢首宗重要的學說。賢首宗人為顯示法界圓融、事事無礙、相即相入、無盡緣起的玄義,立此十...五教十宗,是賢首宗的教相判釋。賢首宗人為表明自宗在佛教當中的位置,依自宗的宗義把釋迦如來一代所說的教法分別...性起說是賢首宗最精彩的理論。賢首宗說法界緣起,以法界事法:有為無為、色心依正、過去未來,互相融通而成一大緣...法界緣起具足說應當是圓融法界無盡緣起,是賢首宗基於華嚴經的義旨而建立的。唐智儼在《華嚴一乘十玄門》中說:華...法界觀是賢首宗的觀行法門。賢首宗標立法界緣起論,而正修圓融法界無盡緣起的觀法即是法界觀。換句話說:法界觀為...三時判教是佛教中觀、瑜伽兩個學派,對佛法經教分別大小深淺評判的用語。判教就是各宗對整個佛教總的看法和分判,...三類境是慈恩宗關於辯認一切境相(唯識四分中的相分)的學說。三境是性境、獨影境、帶質境。它的名義和性質,如《...四分是唯識家為闡明諸識作用的各方面,根據唯識義理來區分的。四分是:一、相分,二、見分,三、自證分,四、證自...四智,具雲四智相應心品,又簡稱四智心品,意即與四智相應的一聚心、心所,是菩提的四種德能,亦即佛的四種智慧,...五重唯識觀是慈恩宗的觀行法門。五重是:一、遣虛存實識,二、舍濫留純識,三、攝末歸本識,四、隱劣顯勝識,五、...五種姓是梵語的譯文,原又為五類的種屬或族姓。因為屬於某個種族的人必然具有某個種族的性質,所以種姓和性質這兩...南山三觀,是唐初終南山道宣律師開創四分律宗中所立的三種觀法:一、性空觀,二、相空觀,三、唯識觀。這三種觀法...化制二教是南山律宗對於教相的判釋。該宗把釋迦如來一代的教法區分作化制二教。化教是說如來教化眾生令得禪定及智...三聚淨戒是總括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三個分類,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三聚淨戒這個名稱最初見於陳、隋之...別解脫戒,即別解脫律儀。佛教七眾弟子,由出離心為發起,經過一定的儀式,誓願受持佛所制七眾戒的某一種,在記憶...一、名稱的總解 金胎兩部,是金剛界曼荼羅和胎藏界曼荼羅兩部曼荼羅合起來的簡稱。部是部門、部族、部類的意...一、即身成佛的語義 即身成佛的簡單解釋是:不須改變現在的肉體,能夠成為正知正覺的佛。成佛是學佛的人所期...
《四十二章經》,一卷,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經文,一般認為是最早的漢譯佛經。 有關本經傳譯的記載,與漢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