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4頁)你知道這個菩薩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錯,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勸諫說:某某人啊,我...云何現業? 什麼是我們生死的業力呢? 癸二、答釋 ◎脫離根塵 阿難!如是清淨持...我們在剛開始念佛的時候,我們在一念的散亂心當中,要把佛號的念力栽培起來,你剛開...那我們談談什麼是真如呢? 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叫 清淨本然,週遍法界!...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本經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環境跟內心的世界。你要把它分清楚。外在...一個內心邪見的暴惡眾生,心隨境轉,內心隨著虛妄的情緒,身口意隨之活動,就很容易...【堪能差別者,謂住靜慮樂,隨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們在修真如三昧的時候,能夠...這個無生法忍我們也解釋一下。在古德的註解當中也提到,其實這個忍不是忍辱的忍,這...唯識學把造業的過程,依據初、中、後來說明業力的輕重: 一、造業前: 造業前的意...為什麼要無住呢?它的理由是說,我們一念的清淨的本性,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本性,眾...我們一念心性循業發現。清淨本然,但是受業力的熏習啊,循業發現。 就是你這個心念...於定心中,隨所觀見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無別青瘀等事,但見自心。 比如舉一個事...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堅固而不可破壞的意思,就是首楞嚴王三昧、或者講真如三昧。真...要改變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嚴經的七處破妄,十番顯見,就是教我們去判定真跟妄,經...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什麼是帶業往生呢?從唯識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造了業以後(當然造業是一種身口意的...《龍舒淨土文》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果報還如此。 前面是講到...有師言: 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調,故多諸疾...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們兩個是漢賊不兩立的,所以...我想,我們讀《阿彌陀經》,有兩句話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思想: 第一個,其國眾...你想想看,一個人好端端的,誰願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個...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我們一般淨土宗的人,因為平常把佛號念得很多感應,就得少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時的...眾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麼方式來追求?他就是用五蘊,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淨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絕對不相信,你平常這麼攀緣,臨命終...第八識,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好,我們看下一段。那麼到這裡,我們整個...我們看《阿彌陀經》說,他的壽命是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就是你有志於要出離三界...空性的智慧跟淨土事修的佛號,應該怎麼融通呢?這就要談一談性相圓融的問題。很多人...一心三觀,它第一個,回歸到一念心性,這是第一個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點,站在...當你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只能夠說你很會念佛,但是不一定你就能夠往生。因為念佛跟...虛妄的東西是變化的。你看到這個東西,看起來非常莊嚴,但明天就產生變化了。凡是會...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 第二段他又說...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跟前面的無明是一樣的,就是...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當我們沒有遇到佛法的時候,我們內心是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內...在我們的修學當中,拜懺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我們在修行當中,除了我們念佛以外,為...在《六祖壇經》說,有一個法達法師,他去參訪六祖大師,頂禮的時候頭沒有著地。六祖...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合到念佛的話是不是會讓我們...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 第一段是說明,既然心外的境界...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的地方,你沒有修行也就罷了,...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處有...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在宋朝有一個越國夫人,這個《淨土聖賢錄》有講到。這個夫人福報很大,她領著一群婢...那麼這一段佛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生命的變化跟飲食是有關係的。你吃什麼東西...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我們不淨觀,第一個觀,觀我們身體的內相。就是把這個皮...這一大科叫作約因標名。這個因指的是眾生的五陰,叫作因。因為眾生的內心,他的這個...問: 弟子現在已經六十九歲,應以自己的往生為重,還是繼續地為子女操心?如果以往...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蓮華色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在整個尼僧團當中,是第...阿羅漢修無常觀,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個字來形容:我空法有!阿羅漢沒有本事把外...修學佛法跟修學世間法這當中的差別,蕅益大師有一段的開示,說:世間學問,義理淺,...心空如太空,豁然無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這個是天台的禪師,他開悟以後...問: 請法師開示,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可否觀想無量光是蓮花,而妄念是黑暗,光明能...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但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從一個無相的心性當中,重新出發,可以說是從空出假。所...修行要靠見聞覺知,你要靠見去緣佛像,要靠聞的功能去聽音聲,聽梵唄,聽佛說法,乃...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你不是就放著不管,要經常...我們的五根、六塵種種的色法,其實是一念的心所相續變現、相續轉生的,不是離心別有...淨土宗初學者,你如果能夠拜佛是最好,我覺得拜佛對初學者比念佛好,因為你有身業的...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一個,由邪師惡友的誤導而退...臨命終的人往生,他必須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這個很重要!諸位你們知道鏡子的特點是...我們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唯識,對我們內心的狀態很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假設沒有第七...先把心從外在的六塵帶回來!因為我們的心,雖然五陰都是一種執取,但是要從外面先破...這個佛號的操作,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之下操作? 我們在兩個情況之下念佛:一個是靜中...【此中緣相差別者,謂即意中我執緣相。】這個緣相差別是屬於意,這個意就是第七意識...這個精進有兩個內涵:第一個,專一;第二個,相續。但我個人覺得相續更重要。我自己...我們先把信解跟勝解做一個說明。信解其實就是聞慧,聞所成慧。他聽聞以後知道這麼一...阿賴耶識的相貌差別,是就著阿賴耶識,因為不同的我見、名言跟業力的熏習,有共相、...小乘的空義跟大乘的空義,有什麼差別呢? 小乘的空義,它的重點在滅色取空,也就是...你要追求珍寶,你要放棄果報,這是不兩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著外在的,今生又要活得...癸三、濕生相 看第三段的濕生相。濕以合感,就是他對某一種東西貪愛,就產生一個和...阿賴耶識有兩個功能:第一個保存種子,第二個把種子成熟變成果報,這兩個功能一定要...藏教的思想認為,現象界的這些差別主要是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個業有兩...面對盲點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因為你在枝末上,你根本沒辦法跟它對治的。...問: 老人家念佛號念不準的問題,華語發音不準。 淨界法師答: 其實這個不是一個...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小心受了傷,這是否只是不小心,跟因...在高雄有一家百貨公司叫大同百貨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是當時整個東南亞最大的百...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聲,今年變成二千聲,明年、後年一千聲,這是不吉祥啊...第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 名言熏習。 這個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說。我們內心依止不同...當你的心調整好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我師兄弟,他問海公一個問題問得很好,他說:反聞聞自性,我們這一念心聽到聲音,你...我們先解釋普跟賢這兩個字。因為名以召德,一個菩薩的名號往往是詮釋他的功德。這個...過去有一個禪師,他參訪一個善知識。他到了那個地方就住下來,不走了,就做善知識的...關於這個所知依,我們當然是沒有辦法想像,阿賴耶識不是我們第六意識能夠心思口議的...佛印禪師有一天跟蘇東坡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少婦走著走著,就往大海里面跳。佛印...森林當中有一隻獅子,野獸之王嘛;它去吃了一隻鹿、飽了一頓餐以後,它這個鹿的骨頭...第三個是畜生的苦。繫縛打殺,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兩種,一種是被我們人類所畜養的...看第二個。餓鬼的苦,我們看這個飢渴寒熱,刀杖驅逼之苦。餓鬼道的苦,主要是飲食跟...(一)對治生死業障。 那佛陀陪著我們成長,要處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業障,因為這...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淨土宗,修淨土宗跟念佛,沒有直接的關係,你心中沒有信願,沒...《法華經》有一句話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就是說,...在《印光大師文鈔》講到一個事,他說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他學佛不是很深入,可...法華經的思想,觀照現前一念心性當體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麼?我們凡夫沒有修法...我們一般的因果的修證是向外,從因緣所生法去修因證果,這個是遠路。而《法華經》不...智者大師雲 【隔真妄,破九界,顯佛界,為緣修。】 智者大師把修行分成兩塊:一個...這個淨法的熏習,它的體性是無漏的,所以它跟阿賴耶識是不同的,它有趨向於法身跟解...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兩種情況會出現:第一種情況, 或自然憶先所習善及不善,...他發了菩提心以後做些什麼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棄了王位,就做一個出家的沙門...
智者大師勉勵我們所有的大乘修學者,我們應該從緣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