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彌陀佛文章(第18頁)

淨土法門的特點從法藏菩薩的時候就開始了

《無量壽經》裡法藏菩薩忽然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思路,法藏菩薩說:斯義弘深,非我境...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起來沒什麼意思。如果阿彌陀佛...

大勢至菩薩與念佛法門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缽,此雲大勢至。《思益經》言: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臨終者進行臨終關懷,念佛助其...

善導大師兩種的深信

善導大師兩種深信是對於觀經,這種圓發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普賢行願品》...

阿彌陀佛是在自心之內,還是在自心之外

問: 《阿彌陀經》有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

弘一大師勸念佛

在弘一法師諸多開示、論述中,提及淨土法門的很多,無論是勸發願往生淨土還是勸念佛...

懷玉禪師精進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倒單,日中一食,每天七萬聲佛...

祖師在生死關頭,尚且要示現懇切念佛

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饒益眾生,在給眾生的種種利益當中,一個核心的大...

聞信彌陀名號的人,當下就得十方諸佛護念

得到佛的護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護念的水平很高,一定要破無明才能得...

不離穢土而生淨土

原文: 又以願門廣大,貴在知先;觀法深玄,尤應守約。知先則務生彼國,守約則惟事...

蓮池大師《三難淨土》略解

第一難:娑婆未變淨土難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

當妄心雜亂之頃,念佛自然隨念寂靜

淨土之為教,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

生西勸持觀音聖號

生西勸持觀音聖號, 為什麼《印光法師文鈔》當中有這麼一段,這一段呢就是答覆周博...

對治煩惱的好方法——信願念佛

煩惱濁,稱為五鈍使,就是它比知見上要遲鈍一點,但也是驅使我們到六道輪迴的要素。...

轉五濁為五清

蕅益大師曾經有個感慨,就是這五濁正好要把它轉換成五清,那這個轉換就來自於這一聲...

蓮池大師《七筆勾》淺析

一、五色封章一筆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個很奇妙的格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

你要修福修慧,這句名號就完全具足了

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來比喻智慧的深廣,就是得一切種智者。我們也具有...

系緣淨土之境,往生安養之國

我們念這句佛號念得非常親切,因為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號,是我由心造作的佛號,是以...

為什麼多生多劫還沒有解脫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積的。但多生多劫為什麼沒有解脫,...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巨匠,因一生化業非凡,與紫柏...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

圓因法師:蓮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就是告訴我們二個字:放下。金剛...

念佛感通清淨實相

什麼叫清淨實相呢?清淨就是斷除一切煩惱、習氣;實相就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的體相,...

靜心念佛見彌陀,百歲老人生西方

崔成貴老居士往生紀實 崔成貴老人,一九一六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靈丘縣...

提前釋放出獄的比丘

想一想善導大師,在盛唐之際,最好的時候,他都有那麼猛利的出離心啊!歸去來,魔鄉...

暑期百萬佛號閉關經歷及感悟

閉關經歷 去年暑期,因緣和合,我參加了廬山東林寺八月一日至十一日的百萬佛號閉關...

攝受之力與念佛之誠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眾...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念佛分成三個層次: 初學...

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諸位!我們這樣想,當我們念佛的時候,有兩種力量:一個是能念的心;一個是所念的佛...

釋迦古佛示現的啟示

釋迦牟尼佛是古佛再來,在娑婆世界這一期的示現中,他是個歷史人物,不是一個神話人...

這個佛七改變了我

我叫淨玉,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東林寺打佛七,這個佛七讓我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信佛者,讓...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

原文: 學佛之人,一舉一動,皆須留心。至於念佛,必須志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倘刻期欲生,若工夫...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

問: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是先開示嗎? 淨界法師答: 我們到了一個臨命...

淨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嗎

問: 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能以通途法門的法理解釋,那麼淨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

初心念佛,誰能無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喻如...

拯救刀兵劫的萬德洪名

一個個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報應,不信這個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只信我這一輩子,我只...

只要往生到極樂,都能獲得不退轉

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今生安養,無論高下,皆不...

我們能聽聞這部經,要感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佛的層面是他無相,當然沒有名...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 ...

暫執聖號已勝百年之福,一發大心已越歷劫善根

佛在《阿彌陀經》中講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也就是,少善根不生淨土...

修淨土法門勿廢金剛經

勿廢金剛經。 就是《金剛經》的誦持不可廢止,意思是,不能在別人誦持的時候你去阻...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種,行足還加願力堅。 路乏資糧終...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園寺,平常修習極樂淨...

北宋高僧宗賾法師

宗賾法師是宋朝人,宗賾法師的法脈是從禪宗一脈下來,但是他對於淨土也是情有獨鐘。...

淨土宗簡易而圓頓,如暗夜璀璨瑩徹的明珠

21世紀是科技與市場迅猛發展的世紀,也是人們對精神故園安心立命尋覓最切的世紀。...

龍褲國師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國師,名號為龍褲(法名已經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從...

夜夜伴佛眠,朝朝還共起

阿彌陀佛之身,是與諸佛同一法身;阿彌陀佛無心,是以苦難眾生的心為心。我們每個念...

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畫傳

一、父親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諱實賢,字思齊,...

念佛心不夠懇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

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

(第一講) 好,我們聞思講堂群三的各位蓮友們,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要真為生死,而發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講起來很多,現在說一總綱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切願,持佛名號。我...

我們往生的電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關於第十八願末學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遺忘年代的那個時候,早在我們...

北宋高僧元照律師

人世間常有一句俗話:叫有多少錢,過什麼樣的日子。其實在修行佛法上同樣如此。所以...

持名念佛何以有如何殊勝的德用

持名念佛,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在這四種念佛當中,前三種都有它的困難:觀像念...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

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

如來苦口婆心勸導眾生,勸諫我們老實念佛,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別再想這個想那個...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問: 念佛本極易之事,而成佛為甚難之事。佛道長遠,經中所云,必經三大阿僧祇劫...

半日學解,半日學行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這意思是說,你對淨土法門不是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兒?那...

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幾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講到說他的弘化事業,能夠教化廣大,確實如此,更有甚者的祖...

有什麼障礙可以障住佛光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一切的經典,只是一部經;千差萬別的講法,但是...

我今念佛,必得見佛

現前一念心性,本與佛同體。佛已久悟,而我猶迷。佛雖已悟,亦無所增;我雖猶迷,亦...

彌陀即是毗盧師,極樂即是華藏界

同一法身 《華嚴經》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為教主,這兩土教主的法...

天天聽佛號,也有大功德

無錫念佛的人逐漸增多。有個人燒得一手好素齋,凡是有打佛七的道場,都請他去做菜,...

三輩往生與九品往生有對應關係嗎

問: 《佛說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往生有怎樣的對應關...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至,飲食房屋、臥具也是應念即...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何獨攝念佛人

原文: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明代四大高僧之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明朝聖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乃蓮宗八祖是也,受鄰人影響,...

一念百病消,念佛能治一切病

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念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師

我們中國佛教弘揚中,最能夠落實到行處的,就是禪宗和淨土。但是禪宗和淨土的誤會也...

念阿彌陀佛求生到極樂世界的法門,真的是太簡便了

煩惱濁有五種: 第一種是貪。有了貪心,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捨不得,那也放不...

蕅益大師:參究念佛論

原夫本覺妙明,真如法界,智理無能所之分,依正絕自他之量。只因迷妄,遍計橫生,背...

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的淨土法門,生信尤難。而...

念佛即是涅槃門

《心經》裡就是講涅槃三世諸佛的。怎麼叫涅槃?涅槃就是證到果位了,就是到四果阿羅...

當前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問: 當前佛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請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 這也要注意...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門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間阿修羅等,今此法門,付囑於汝。應當愛樂修習,乃至經一...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稱性所起緣,了、二因,...

帶業往生是有條件的

這個事情是這樣:我們在無量劫的生命的流轉當中,經歷過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經驗。有些...

念佛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

我們先談一談念佛的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如果不修習會有什麼過失。 先看緣由。請...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繫念必得往生願

第二十 繫念必得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

臨終這一念,不是僥倖就能達到的

阿祈達王臨終,為驅蠅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墮為毒蛇。一婦人渡河失手,其子墮水...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一定另...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

完美逆襲病苦的徹悟大師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降誕清季,童真入道,廣參叢林宗匠,融通宗門教下,先挑臨濟法...

唐代高僧懷感大師

在佛教的教法中,淨土法門是貌似簡單、容易,幾乎沒什麼道理,支撐的也就是淨土的三...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依信願念佛,迴向往生一法耳。...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第十八願 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釋迦親口宣,遠公為初祖...

念佛也是開發智慧的勝妙方法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憶佛,念佛,觀佛,禮佛,畫佛,皆名作佛...

北周高僧靜藹大師

今天我們介紹給大家,淨土宗的一位祖師,是特別的奇和險。甚至大家有可能會接受不了...

一念至誠,必有所感

一念而飛一光,這是善導大師他所示現的,無論是中土還是這個天竺都認為善導大師是阿...

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當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頓然跟佛的境界相同。這個淨土法門它很強調一念,你這個信願持名一念契入到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