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阿彌陀佛文章(第15頁)
原文: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務遠,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
問:眾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今生一期果報之身形,如果不曾遭逢善知...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 佛道太難成了,太遙遠...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
臨終開導很重要,而臨終開導,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是照本宣科地念一段,剛才講,...
徹悟大師曾經寫過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前面兩句是: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處實堪悲。...
按淨土來說,做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淨土,那就是出世法,你光做一點好事情,也不迴向...
恩師上妙下湛老和尚,生於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葉,名玉有,浙江麗水富嶺人。師...
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臨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隋開皇中,觀化京師,受持...
念佛人臨命終時,注意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發願都是臨命終時來接引,不是說你想什麼時...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等者,略舉餘經。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畢苦...
如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是《圓覺》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好,再就是《...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個時候還有顛倒妄想嗎? 淨...
原文: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學佛經戒者...
這個實有到底是什麼實有呢?上個月有一批居士到東林寺去參學,跟我交流的時候也問一...
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佛對五逆十惡的罪人都能救...
傳統大德們怎麼弘揚,我們怎麼去做。所以說寧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說他是一個...
一、緒論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而有六道輪迴之業報,如何徑出輪迴而趨佛果,是每一...
【原文】 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而未嘗離。前篇所言是也。...
( 第一講) 好,各位有緣,南無阿彌陀佛。 斷疑生信,印祖的開示講給大家聽。 ...
原文: 有自負參禪者,輒雲達摩不立文字,見性則休。有自負念佛者,輒雲止貴直下有...
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要有佛,用這個聲音先攝住我們的耳根,然後通過耳根最終攝住我...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淨名義。《...
原文: 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經生死,進少退多。以道不勝...
原文: 又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逆來順受,則縱遇危險等事,...
江邦濟。字道卿,號晴舟,安徽婺源江灣人,是江易園居士的父親。江邦濟,秉性仁慈孝...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總怕自己死掉。我鼓勵...
《華嚴》一微塵中,具足十方法界,無盡莊嚴。此則如《大本》云,於寶樹中,見十方佛...
智者大師雖然他是在教下(天台)專攻專修,但對於西方淨土是一往情深。他日常生活都...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有到達目標,你就命終了,壽命...
聶光堅,乃湖南聶雲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學美國,天資聰明過人,但是貢高我慢,看輕一...
我佛所說無量行門,皆是隨機方便利益一切眾生。而求其於方便之中殊勝方便者,則莫如...
鄒妙順,居士華融海之母,無錫後宅鎮人。住在上海新閘路福康裡四十八號。四十六歲後...
《華嚴》不動寂場,遍周法界,故云,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週遍。此則如《大本...
《華嚴》喻藥王樹,若有見者,眼得清淨,乃至耳鼻六根,無不清淨。眾生見佛,亦復如...
又問:東方藥師佛國,依正莊嚴,與西方無異。又有八大菩薩,臨終示路。亦可往生,何...
《華嚴》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此則如清涼雲,阿彌陀佛即本師盧舍那故。《佛說阿彌陀經...
問: 佛經中有描述,極樂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諸上善人踩上去會微微下陷。極樂世界諸...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堅定的,到臨終的時候,你的冤親債主找你算賬,你要想戰勝他們...
云何作願 世親菩薩在《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往生論)中講:若善男子善女人,...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說起跟佛陀結緣,當然造佛像、...
宗門教下,純靠自力來解決生死問題。如果說在晉唐之際,還有這種根機的人,到了末法...
問:信行願三,既聞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方? 答:以彼土中阿彌陀佛與...
問: 念佛成片,究竟怎樣才能達到成片呢? 成剛法師答: 佛在阿彌陀經裡,首先說...
印祖在《文鈔》中說,在蘇州有一位吳引之先生,是晚清科舉第三名(榜眼),這個人長...
印祖在一生的弘法當中,他很痛心地看到這麼一個事實,就是很多修行學佛的人,他懂得...
問: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請開示如何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大安法師答: ...
問: 臨終助念遇到一件頗有爭議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念佛四十餘年,平時信願具佳...
問:有人聞說西方淨土,心生好樂,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答:若果心生好樂,定起希...
有人說,《觀經》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那我現在就可以該幹嘛就幹嘛,該放逸就放逸...
淨土法門就是感應道交的產物,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拯救眾生的慈悲力量瀰漫在虛空法界...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時跟著做官的父親在江蘇,後同黃某結婚,因為生活作...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蘇無錫人,居住南門慈雲庵,每天誦《彌陀經》一百遍,往生咒三百...
各位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介紹的)的祖師爺要穿越到北宋時期。當時有一對夫...
這個息滅貪瞋癡,它很重要的,諸位要有一個很正確的觀念。 譬如說:我右手邊這個念...
信願持名,就是我們這一部經典乃至淨土法門的正宗,最主要就講這三件事情。【信願為...
大家一定要堅信一點,這個六字洪名阿伽陀藥,萬病總治。現在有些焦慮的病,抑鬱症啊...
是故念一聲,有一聲佛名顯現,念十百千萬億聲,有十百千萬億佛名顯現。而不念時,便...
問: 我們聽說往生的關鍵是清淨心,只要心清淨,哪怕是念《玫瑰經》,念《古蘭經》...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下釋文中當辯。 又問:厭苦趨...
問: 弟子總覺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願就可以,所以平時念佛就不是很精進。請問...
蕅益大師會特別強調往生的條件: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這兩尊佛都是在無央數劫...
我們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這個心就會像野馬,就往外跑,心很難安立在佛號上。他一安...
問: 尊敬的大安法師,在您講的《淨土資糧--信願行》中提到,淨土法門往生極樂是...
【原文】 則從此以後,當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頭一起,即便生大慚愧,猶如裸露於...
阿彌陀佛徹證法界實相理體,同時又把他無央數劫的積功累德、六度萬行所有的功德,全...
我們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不可思議,吾人的心性功德不可思議,信願持名之法不可思...
只要仰信佛的知見,把它轉為自己的知見,我們也就大悟了。這個悟就叫 信忍。 如果...
現在很多人沒有自知之明,他覺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修行怎麼...
我們有很多人雖然念佛不一定心裡能夠篤定,就是這種自信心往往有時候還生不起來,會...
有位學長告訴末學:他去請問老和尚要怎麼樣念佛? 老和尚馬上反問他:你怎麼樣念佛...
原文: 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
淨土宗它最強調的,就是臨終的正念,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臨終的正念。因為淨土宗,雖然...
問: 《印祖文鈔》說往生全仗信願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則不能往生矣!。而...
有人說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精進修持後還是要回到娑婆世界來,因為成佛...
【原文】 一僧瘵疾經年,久憊枕蓆,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語之死,輒不懌。予使人...
問: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學人在永寧寺聽說壓根不能提到這字。那麼平時佛前...
念佛是長是久,各人因緣善根有差異。但無論他念佛時間的長久,只要具足信願,都能往...
問: 我聽元音老人講,修淨土法門行者念南無阿彌陀佛結束後,在迴向前,最好加念阿...
唐代法祥法師,同州人(今山西大荔縣),少年出家,出家後即週遍遊歷各地參訪求道。...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
我們全家學佛修淨土法門,緣起於父親往生西方淨土的真實故事。 自從在救護車上,眼...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法宣法師白話譯 念佛三昧者,...
好,各位有緣,阿彌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們總是聽聞到許多光耀千古的大聖大德,不...
問: 感恩師父遠道而來為我們講經開示。我的問題是:善導大師關於正行與雜行,正行...
對西方淨土依正莊嚴,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德行,要有一個很好的認知,要有一個由...
問: 本人已六十多歲,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離家到寺院念佛求往生,家人...
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雖然具足煩惱的繫縛、通身都是業力,但是如果能夠深信、切...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
宗門下很多祖師大德常常談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上出...
問: 請問信願念佛人往生後,發願盡未來劫,仗佛願力普度十方世界眾生,回到了娑婆...
關於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臨命終時種種瑞相,都已載在往生傳...
問: 有法師說,淨密雙修的功德最大,單修淨土念佛法門功德小。但是又有另外一個法...
印祖在講到永明延壽大師《四料簡》中的有禪無淨土時,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菩提路...
我們知道這娑婆世界的劇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對頭碰面,共業、惡業同分所感的情況,知...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妄想雜念總是要琢磨,啊,我下一步該幹什麼?要謀劃這些也都...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

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

智者大師辨析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我可以永遠不去淨土嗎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如何做臨終開導

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處實堪悲

念到一心不亂,就能親見本來面目

華開花落水流無聲|紀念妙湛老法師往生一週年

萬修萬人去是有前提的

為止口業,止語三年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定兌現這個願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阿彌陀經》與《文殊》《般若經》的會通

《阿彌陀經》跟《圓覺經》的會通之處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如來子孫,為眾所尊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資格談極樂是空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本願念佛,不是信了隨緣念念就能往生

禪宗與淨土宗之異同

十念法費時短,而所得功德卻無盡大

斷疑生信—印祖講故事

參禪與修淨土的人,還需要研讀經教嗎

一邊念佛一邊追劇,這樣是沒用的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

至誠念佛可以轉業

江邦濟的往生故事

如何幫助母親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極樂世界的空間解脫境界

兩位大師持名念佛求生淨土

錯過淨土,出離無期

聶光堅的往生故事

持名念佛有三大殊勝方便

念佛不輟忽患胃癌,預知時至念佛捨報

阿彌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極樂世界的見聞獲益

藥師佛國與西方無異,何須定願西方淨土

阿彌陀佛即本師盧舍那

極樂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嗎

到臨命終時,就是憑本事了

淨土三資糧之如何發願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在這個五濁惡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脫

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方

念佛怎樣才能達到成片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復出家人的事業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素呢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臨終後沒有瑞相,能證明往生嗎

心生好樂,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切忌用「臨終十念」賭往生

具足信願稱名,依舊是萬修萬人去

改過修行,終得往生

專修淨業,一念精誠親見聖眾

北宋高僧四明知禮法師

這一句佛號是方便,也是究竟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用求救的心去念佛

用佛號來取代你過去的念頭

只要有清淨心,念誦外道經典也能往生嗎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總覺得往生很容易,平時念佛就不是很精進

以祖師正確的知見做後盾

兩土世尊度眾生的分工

念佛一定要「念茲在茲」

一生念佛很精進,為何不能確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三業不清淨,念佛就沒有功德嗎

六字洪名的實相之道,一刻也不要離開

念佛法門是可以驗證的

信忍、悟忍、喜忍

淨土法門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唐代高僧懷玉禪師

有空就念佛,沒空就不念

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活到老

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臨終的正念

如果總擔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會真的往生不了

極樂世界是快速成佛的地方

久病不念佛,生日變忌日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

剛念佛不久的人沒助念,能往生西方嗎

淨土法門的修行一定要依照聖言量

諸功迴向,感鶴西來

因為我們的愚癡,過去已經付出了慘痛代價

父親往生淨土的故事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白話淺譯

元明高僧妙葉法師

念阿彌陀佛後,還念八十八佛,這是雜修嗎

能夠信願念佛是人中芬陀利華

不要輕易地離開家庭,讓家裡生煩惱

一得往生,煩惱惡業就徹底消滅

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便能預知時至

「唯心淨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往生後發願回娑婆世界,會不會又再墮落

倓虛大師親述念佛往生的故事

修淨土的人是專修好,還是圓修好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

貽誤今生淨土機緣,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