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阿彌陀佛文章(第10頁)
達本問: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菩薩曰:汝一念佛,便雲火發。何故汝終日...
有一個年紀二十多歲的師父,名叫界寬,他為人忠實,喜好參禪。他用功之中,看見阿彌...
一、七寶金幢,輝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見琉璃地,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
我們透過這三福來看,佛法是非常圓融的,它能夠把世間的善法融合進來,把大乘佛法修...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西方而願往,得毋乖於無生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
母親生命的最後六十七天,我一直在她身邊陪伴。母親生病、手術、術後康復以及捨報的...
前幾年我們有一個外地居士,這個女居士談她的婆婆是二十多年的瘋子,由於她自己學佛...
【原文】 故念佛求生淨土之人,尋常有娑婆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之所牽,而不得...
問: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和其他經...
【經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
【經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①,於第一義②,心不驚動,...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覺得很親切。後來才知道,這句...
念名號能夠消除業障;能夠遇難呈祥,消除一切災難;念佛還能夠治病,六字洪名是阿伽...
問: 末學在醫院上班,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該怎麼辦?今日遇到一個病例,我一邊搶...
念佛是能放光的。可能我們天天念佛,我們的肉眼看不到放光,但是鬼神道裡面看得到。...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間福樂,可是,我們...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云:弟子某,發願求生西方淨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
淨土宗祖師在信願行方面的理論積累和實踐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永遠也學不完的楷模。...
真的有西方極樂世界嗎?真的有阿彌陀佛嗎?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曾經也是。但...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彌陀等於是一種無量...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
【經文】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①。作蓮華合...
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可以生西方嗎?當然可以!...
【經文】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此菩薩...
一、喻旨 為修持淨業者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說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求生淨...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阿難當知,無...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復明通諸經者,與諸大乘經意義相通。如《淨名》《法華》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經,義...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暇滿難得,快去淨土。所謂...
問: 五逆加上謗法,不能往生。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大安法師答: 在阿...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門。可謂大陀羅尼(譯大總持)...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
一百年前在陝西乾縣,我們的戒和尚心道法師,在蘭州講《金剛經》,正講的時候,來了...
【經文】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
這句佛號一定要如香象過河,要截得住意識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時候就是十天百...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一個叫都攝六根,另一個叫淨...
不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來修正我們的身、口、意三業...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必須持戒,當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對於我們學佛的人,不管是出...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必不自妄語以誑人,又戒人有我...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傷心。佛教...
【經文】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多,我們假設每一個人對阿彌陀...
我們修念佛法門,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這樣告訴我們,如果有人說:我有一個念佛的秘...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業障重,其實我們的業障還不重,原因是什麼呢?業障重了我們不會聞...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必更見阿彌。此言似是而非...
【經文】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恆憶此事...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見水已,當起冰想。見冰映徹...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
問: 人往生西方能預知自己臨終年、月、日、時嗎?在同修居士佛友中,女性人數佔大...
我們要知道,極樂國土不是業力所感,我們再三強調──這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所變現! ...
張奶奶老人家舍報了,家屬不同意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助念場所的租金也不行,說這麼...
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就來自於身見。佛陀慈悲,為什麼要講二十二年的般若系經典?要我...
中品下生者,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間的善法,只是修世間的...
修習淨土第一個重點,就是你要對極樂世界生起真實、而不可破壞的信心。這個信心的內...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我今者深感佛恩,故應念佛...
關於積集智慧的資糧,本經講到有二種因緣:第一個是有情的聲音,是指有明瞭性的鳥類...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坐、臥、睡覺、乃至於吃飯。...
《三報論》: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現報者,善惡始於此身,...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誰代表阿彌陀...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總怕自己死掉。我鼓勵...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我們修淨土的人,...
【原文】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只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
第三個結構段是談《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古聖先賢,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
如果我們對名號不了解,你敢說臨命終時,這句佛號你能提起來?你真的能夠一心歸命、...
前面從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闡述了信心的內涵及其功能作用,具體到淨土法門,信心的法...
天如《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此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
唐代有一位惟岸法師,專修十六觀(《觀無量壽經》十六妙觀),見到觀世音和大勢至兩...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剛出家,還是修行...
水功德: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阿彌陀佛因地,見...
這裡我舉一個公案,大家看看。把這位法師求到上品上生的這種行業跟我們自己做個對比...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問: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宏海法師答: 這是個知識性的問題,不是法義,...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歲,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事情...
問: 一念、十念可決定往生,為何要一日三萬、五萬? 大安法師答: 好,這個佛法...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修一法,皆可入道,法法平等,...
在古來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況,《高僧傳》中就有許多這樣的公案。我們...
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要想得很遙遠了,不要生很多妄想,這不是很難的事。你能夠行五...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則?以神之來而托於此,其形...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十念南謨阿彌陀佛,則變地獄...
東晉末年,在長期的分裂與戰亂中,隨著慧遠大師的到來,一朵光彩奪目的大白蓮花在古...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一) 一聲佛號一聲心, 須信心深佛更深, 夢眼未開情逐逐, 慈光常照夜沉沉。...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一個是你所念的佛號;能念的心...
慈母張玉琴老居士是遼寧省鞍山市人,於2020年8月14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清...
善根人直接從不迷下手,觀想這個東西是我過去欠你的,還你就算了;禪定的人是這個境...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
修行通途佛法,一定要強調戒定慧三無漏學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斷惑,由斷惑而證...
梁雲娣老居士,是江蘇省宜興市新街百合村人,於二〇二〇年五月十六日(農曆四月二十...
接著再看第二點,是約著眾生。這是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那我們眾生憑什麼能夠受用呢?...
所謂持名,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要達到一心不亂,當然是從執持名號下手。執...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個是一體的── 一句佛號,信...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①,持八戒齋,修行諸...

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因參禪著魔最終引火自焚的界寬師父

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之地上莊嚴

淨業三福,莊嚴人間國土,標指極樂淨土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專修淨業,自得心開

陪母親最後六十七天

念佛把瘋癲念好了

念佛難於往生的原因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需要念往生咒嗎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下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中生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念佛能得人天恭敬

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可以為他念佛嗎

念佛放光祛鬼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

慧遠大師三十年跡不入俗

外婆的舍利花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三觀:雜觀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二觀:普觀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往昔的因緣甚深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一觀:勢至觀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觀:觀音觀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真身觀

《觀無量壽佛經》第八觀:像觀

《阿彌陀經》與諸大乘經意義相通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五逆謗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一念佛名,能淨身口意三業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這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度五逆十惡眾生

《觀無量壽佛經》第六觀:總觀想

閉關念佛截住妄念流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中修行

念佛必須持戒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觀無量壽佛經》第五觀:寶池觀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學佛可以不求生極樂世界嗎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觀無量壽佛經》第三觀:地觀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預知時間嗎

國土有哪三種

助念他人,啟示自己

捨身護法的靜藹法師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修淨土的重點,就是要對極樂生起真實的信心

我今懇切念佛,佛必轉更念我矣

極樂的五塵境界,就是彌陀的三身四德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慧遠大師《三報論》之大略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83歲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幫她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淨土修行為何也需要明師、看經教

極樂世界的鳥是怎麼來的

《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對名號不了解,真的能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嗎

信佛力的同時,也要注重信自力

普勸為人必修淨土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惟岸法師與小沙彌的往生故事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極樂世界的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懷玉禪師上品上生的故事

淨土簡易早課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觀苦空無常而修淨土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何還要三萬五萬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蹟

念了好幾十年的佛,臨終動了一念懷疑就去不了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東晉士大夫的淨土情懷

佛陀為何主動宣說淨土法門

徹悟大師念佛偈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張玉琴老居士往生記

臨命終的三個憶念

極樂世界的三種莊嚴

淨土法門是一條捷徑,所證之果又非常勝妙

梁雲娣老居士往生記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的真實義

持名念佛如何達到一心不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