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講)
今天我們先大家做一個功德吧,因為隔了這麼久了,你看上次我們也有大法師在佛學院去開示的時候講到,說咱們佛教徒呀為什麼有的,就是也皈依,或者有地兒去了,或者就到處聞風而至到處轉等等,就是沒有一個一致的這個步調呢?這個還確實有的時候想想,你看咱們對面就是有一個教堂知道吧,以前每次來來往往過來,每一週人家都做什麼呢?做禮拜。這個佛教徒就沒有,反正就,你看我們講法了這兒還有這麼一個,有的就學佛學的皈依完了,一扔就沒事了。所以咱們聞法這個呢,也可以說是一種佛門的禮拜。這麼說他們做禮拜也是一種佛門的皈依吧。所以今天我們先做個功德,大家合掌,我們先念個三皈依。我說各稱法名,大家有法名的就稱法名,弟子某某,沒有法名的就稱俗名,弟子某某。好大家一起來,提一下正念。
各稱法名。弟子XX。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
各稱法名。弟子XX。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
各稱法名。弟子XX。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
從今以往稱佛為師,更不皈依邪魔外道。從今以往稱法為師,更不皈依外道典籍。從今以往稱僧為師,更不皈依外道邪眾。
盡未來際稱佛為師,更不皈依邪魔外道。盡未來際稱法為師,更不皈依外道典籍。盡未來際稱僧為師,更不皈依外道邪眾。
盡未來際稱佛為師。更不皈依邪魔外道。盡未來際稱法為師,更不皈依外道典籍。盡未來際稱僧為師。更不皈依外道邪眾。
阿彌陀佛!那麼念這麼一個皈依,就是希望能夠管住我們自己,管住我們的皈依心,管住我們的這個聞思修、戒定慧行,讓它激發出來。好,下面我們開始今天的課程,請大家合掌。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我們各位同修,各位慈悲楞嚴道友們,那麼今天是我們《楞嚴經》的第三十二講上半場。又隔了一個學期了,咱們這是第四個學期了吧?這個學期講滿,就整整兩年了。所以說快兩個年頭了,多不容易。我們能夠常住在這個楞嚴中,大家來聽法的時候都在說這個楞嚴,首楞嚴定如何如何。我們也知道我們在這兒喋喋不休地講,出這個聲音,是為了止這個聲音,悟到這個根性。所以確實可以說,這個安心不好安,你的心安在這個楞嚴上太難了。一個是我們的福報不夠,咱們現在末法時期眾生呀,修法上不去其實主要的關口,就不要說再往上面走了,一開始就是福報都不夠。那麼福報不夠,自然功夫就不夠,這個功夫是需要福報的,就是福報你能夠把這個悟性也罷,解性也罷,乃至這個證性也罷,都磁懸伏在這個水平,沒有這個力量,這就是稱之為福報。所以說,功夫不夠了心就安不住。那麼怎麼個稱之為我們常說安心安心,到底往哪兒安呢?
你看前一段時間我跟一個同修一起,在這個一來一往地說了幾句,很久沒有見了,他講起來說,他這又不知道跑到哪裡一個人用功去了,後來他說有一次就,他就是說,前面的一陣子出了個狀況,後面又把這個狀況補上了,他就發現,噢原來如此。怎麼這個狀況呢?就是他自己在那兒是大拜來著還是持什麼佛號或者是咒語吧,那麼相續著相續著就心清淨了,心清淨了以後出來一個聲音,說十八塊。他當時就想著說,這怎麼十八塊,這十八塊是什麼意思呢?就出來一個聲音,男子的聲音。結果完了以後,過兩天從那兒回來,又去值班上班,有時候他還上夜班,在醫院工作。那麼他當時,結果呢正好過了兩天去坐出租車,坐完了以後給人家付費嘛,說多少錢?十八塊,就是這個聲音,就是這個情形,一模一樣。那我們就覺得說,怎麼兩天後的這個情景,就是他這個,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定,至少是一種心清淨吧,說在這個時候就提前就體現出來了?這就叫做一切現成。
大家想想,如果說從第一義諦,我們的楞嚴講的,除去擺平前因後果,是不是一切現成呀?我們常說的《楞嚴經》裡邊就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就把這個心安住在這個緣上,然後不變地安住上,它就是這樣的,我就這麼著,就這麼活,就這麼走,就這麼過,甚至活呀走呀過什麼也沒有,就這樣。就跟上一次我們解結呀,解結這一條巾,毛巾,本來就是毛巾,沒有一條六條,沒有一條,沒有六個結的說法。如果說真能把心這樣安住在這個上面,那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的老和尚開示說,你該幹啥幹啥。這是不是就心安了呢?你看我們現在為什麼安不住就,左右前後就要來回挪呀,大挪移一樣。
那麼有人又要反問了說,那您說了這個,說這一切現成,那難道修證就沒有作用了嗎?怎麼修,怎麼證呢?那一切都現成了,說明就是自然而然就這樣了,那就沒有半點撼動的意義了,是吧。那大家想我們《楞嚴經》講了這麼多修,怎麼修呢?就是以安在這個上面為修。大家知道,所有的修法的最終集中到就是為了不動,安在這個上面。如果你一動,有修有證,就是從凡夫到聖人,就要去修,就要去證了。如果能夠安住在,當下就想方設法地把心安在這個本來如此、畢竟如此、當下就這樣的上面,這才叫做全體都是修證,這就叫修證。所以這裡就,往下安就覺即菩提呀,不必要刻意啟動,就把心往這個上面安。告訴大家太難了嘛,安不住呀。你看這從一早上起來往居士林走,一路都安不住呀。現在就除了念佛,阿彌陀佛能夠安,說實在的。憑我們自己往這個心性上往開顯明白,顯現,太難了,一念都hold不住,不要說多了。所以說這就是我們將近這一年多,馬上就兩年了,從始至終在這個歲月中我們來學習楞嚴,那麼楞嚴也就在這全體的一年半的歲月中,始終都在,就是這麼個法。
好那麼在此之前,跟大家再拿起法本,畢竟我們現在還得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從七處征心到十番顯見,最後又會了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全體七大週遍圓融,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這麼一路講來,又說萬法的生因呀,萬法的相續呀,總而言之問題出在因為六根,我們現在就講到要從這個根解結了。那麼這個根解結,不能夠這麼多都解,需要一門深入,現在我們就講到這兒,佛就開始要講一門深入。那麼從這下面的一段話開始,我們就要講這個二十五圓通了,也就是可以說是這個所有修行過來人向佛,對於他們自己怎樣修成功的一個報告會,從這一學期開始,非常有意思,也是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家也不妨會一下,看你自己跟哪個上師相應,跟哪個善知識同行的比較有感覺。我們一條一條往過講,但是在此之前有一段開場白,大家翻到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開始一起來讀。找到了嗎?讀到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一起來。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復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惟垂大悲。惠我秘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好,就到這裡。我們來看,這一段開始這個祈文,表示說阿難跟與會的大眾呀,前面一路聽佛開示,那麼對於這個選根呀、逆流呀、六解一亡呀等等這些,舒結倫次的這些道理上,就是這個理上已經聽得是慧覺圓通,再沒有疑惑了。就是說這個道理他已經聽明白了。慧覺嘛,就是以這個聽聞的慧覺得,感覺到說是這麼回事。大家記住啊,這只是一個聞慧。所以這裡講的圓通就是說感覺到說六根中的這個本性它是圓通的,沒有障礙了,聽佛這麼一講,他生起了這個感覺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諦解分明了,就是說對這個真實的第一義他能夠了解得分明,心裡再沒有疑惑了。記住啊,是理上沒有疑惑了,可不是事上沒有疑惑了。
那麼在這個理上沒有疑惑的話,就肯定對於這一套,怎麼個結呀,如何去解呀,為什麼要解呀,容易根本的出錯在哪裡呀,等等這些都通透了,但是事修還沒有起動。所以他這裡又開始講了,你看這個時候呢,而且還是及諸大眾大家一起起立合掌,頂禮佛的雙足,給佛說。說我等今日身心皎然了,身心皎然就是沒有罣礙了,這裡心的感覺不會罣礙這個身體的得失,這個身體上的感覺其實不會錯覺以為這是我在,我的心在,就是兩無罣礙,也就說離開這個煩惱障、所知障。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這個法義的加持,現前的觀照中他就得了這麼一個覺受了。
那麼得了這麼一個覺受以後,但是由於還沒有能夠達到你看這裡,然猶未達圓通本根。就是說沒有得到徹底的利益,不知道從何下手,找一個什麼根本的地方下手,本根。那麼眾所周知,就提前告訴大家後面二十五圓通最後的壓軸,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耳根作為本根。為什麼這裡說叫做本根呢?第一個,以我們這個世間、咱們這個國土而言。因為我們一定要時時刻刻惦記著,有十方法界,那麼十方法界中,它每一個法界裡面的眾生他都有自己善用其根,如果另外一個國土裡面有的眾生他沒有耳朵,不存在聲音,也沒有講話這種現象,那怎麼辦呢?這個確實存在的。所以說我們就著娑婆世界的這個清淨在音聞的這個本根,叫做耳根,所以這裡稱之為,然猶未達圓通本根,就是指的就世間而言。第二個,就根器而言。因為一切眾生的這個根器隨自己的好樂,擇一門而去修行。每個人根據一個根,但是呢,今這裡指給阿難說,最適合我們修行的根本就是耳根。
這一系列的講解最後落腳點,就是為了講耳根圓通,極其的詳細。所以說《楞嚴經》這個寶典對於這個修證的這種步驟,到了什麼感覺,一路在耳根圓通中特別詳盡,非常清晰。所以說這裡是一個從世界而言,一個從眾生而言,就是千方百計讓阿難往耳根上會。那麼阿難在這裡繼續,你看:世尊,我輩飄零,飄零就是在生死苦海里邊,積劫孤露,不能夠入到聖流裡邊,所以他孤獨一人嘛,在座的你看二十五圓通人家都已經證到大乘的無學果位了,阿難還在這兒一個人孤零零的,沒有證到。我不知道諸位同修你們有時候有沒有這種感覺?我有時候會生起就覺得說,好像這個法界這個世間,就我一個人現在孤零零的,還是個凡夫。我有時候來的路上我還在想,要是你們整個,全堂的裡面你們都是活靈活現的菩薩,那多美妙呀。如果你們是凡夫不妨也這麼想想,如果大家都是活靈活現的菩薩,裝模作樣地來這裡陪著你一起玩,過家家一樣,就為了讓你開示悟入佛知見。
所以以前的祖師們開示的說,說看一切人都是菩薩,這是無上密法。就是我們現在信心不夠修不起來,說的時候歌唱讚美的就跟那個感情抒情一樣,說哎呀大家都是菩薩。境界一現前你就人我分別就出來了,你總覺得說他不行,不對,不好。所以這也沒辦法,所以稱之為孤。那麼什麼叫做露呢?就是人家都已經入了涅槃境了,被涅槃給裹住了包住了,就把你一個人露下來了,露在這裡了。所以積劫就是說孤露已久,無量劫來一直是在這個生死苦海里邊飄零,這裡講到。那麼何心何慮,預佛天倫,這又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我有什麼德能,有什麼智慧,能夠與佛為兄弟呀!阿難跟佛是堂兄弟嘛,所以跟佛呢,參與到佛家的這個天倫裡邊,現在隨佛出家,就如同,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就如同失去,正在這個哺乳期突然間遇到這個哺乳他的慈母一樣,他是這種感覺。因此非常,對這種非常的因緣聚會,大家看,若復因此際會道成,就是說,如果是因這一次殊勝的這一世的因緣的話,能夠令這個聖道得以成就,那麼才不負今這一輩子遭遇到佛了。
大家想想我們無量劫都辜負了遭遇到佛。其他的教證沒有,就《金剛經》裡邊的話你們聽了信不信呀?對不對?他就講的畢竟空,皆是虛妄嘛。對於這種章這種句,你信不信?你懷疑嗎?不懷疑就不是一佛兩佛,是無量諸佛植的善根,那就遇過無量諸佛,這是教證呀,從這一點就推斷我們應當如此。問題是什麼呢?每一生都辜負,都空過。所幸的是在什麼地兒沒有空過呢?就是輪迴到這一地步了,到末法時期了,都這個樣子了,在這裡面還能夠拔點尖,坐在維摩講堂聽《大佛頂首楞嚴經》,還要行歸淨土,可不敢再錯過了。給你們說,也是給自己說。
那麼這裡講到,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就是說如果再把佛講的這些殊勝的言語,我還像原來一樣把它當作文字上去會,糾結、設問、起疑情等等的話,怎麼樣呀?大家看到了嗎?則與未聞無有差別,就是你跟沒聽一模一樣,白聽了。所以大家也要往上會。你看給大家說了,每天早上的十念法在堅持嗎?每天早上十念法在堅持嗎,早晚?你們老實點,有不堅持的舉個手我看看。還有不堅持的,我也不知道你們在幹什麼,這就不是聽了跟沒聽一樣嘛。所以你看這裡,這個修行給自己修呀,不是給別人修呀。惟垂大悲,惠我秘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要從,悟門上已經到位了,要開始起什麼呀?要起行門了。解門悟門上已經到位了,所以這裡叫作最後開示,什麼叫作最後開示呢?就是說前番多次的開示,一次比一次上,一次比一次深,那麼直到最後能講到,就是把這個究竟的理已經顯到這種地步了,講到我再也不能用語言講的地步,到這兒為此了,再講下去就不行了。所以這裡叫做,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為什麼這叫做,退就是退回本位,藏就是把自己的這種跟佛相應的心藏起來。大家要會,為什麼這裡要這麼說?你們聽過以前的祖師,有弟子去請問法的時候說,說你,他只教給他說讓他起疑情,給設個局讓他去參,絕不告訴他悟後的境界。你看馬祖那會兒說,等你一口吸了,你吸盡了西江水我再向你說。後來有些弟子們開悟了以後趕緊去磕頭頂禮膜拜說,全憑善知識原來沒有一語道破,道破以後就悟不了了。大家想想為什麼道破以後悟不了?我們都是修行人,你設想一下啊,因為馬上就要把這個悟安在這兒不講了,要起怎麼修,就是怎麼到這個境界,是怎麼過來的,一樣一樣地介紹。那麼阿難這裡也就是說,就是這裡說成就如來最後開示,再不能說解了,只能說行了。
大家你看,我們現在為什麼要講圓通呢?因為不圓不通。那麼在不圓不通的層面上,能把圓通講透嗎?這是第一點,能嗎?不能。再一個,縱然祖師們有宗通說通的本事,給你講透,可是你能聽透嗎?聽不透,為什麼?因為我們有我執的凡夫,一旦把這個境界一講以後,他說哦,原來如此,就明白了,明白了以後,下意識地始終認為就是如此,再一次又一次的就是如此,肯定是如此,不段地用這種我慢、增上慢去積累這個堅固的定解,那麼就永遠就是不對路,沒有幫,只能障。那就用大白話說是什麼?就假如說這會兒把你的這個境界給你說出來,悟後怎麼怎麼樣,皆是虛妄了,一切皆是如來藏,咱們聽了這麼多,你現在能觸摸得到嗎?觸摸不到。
觸摸不到以後,你又以為你已經聽到了,就是這樣,就不去修了,這是人之常情。所以這裡稱之為最後開示,而且是冀佛冥授,再不能說了,這就已經師徒達成協議了。唯一能說的是什麼?極樂世界的殊勝情形,讓你往那兒走,起真信切願,這是另當別論的。所以呢,我們這段話,然後大家來看啊,爾時世尊,這個時候世尊就知道阿難的意了,就開始普告這個所有與會的諸大菩薩及漏盡的大阿羅漢了。大家要記住啊,《楞嚴經》在跟《法華經》是屬於快同時了,那麼就等於說在法華里邊的開顯授記等於說,不管當時佛的這些大菩薩弟子和聲聞弟子,全體是法身大士乘願再來的,所以我們這裡在這的就是漏盡阿羅漢,不是小乘的阿羅漢,大家要記住啊,他全部是已經成了什麼無學呢?成了一個悟到如來藏性的無學了,就是永嘉玄覺歌裡面講的,絕學無為一道人,不斷妄想不求真的無學了,明白吧?就是已經安住在楞嚴定,得成這個無學了。無學就是不刻意了,不起動修行機製了,以此不起動為起動修。所以大家這個要了解一下。
那麼大家你看,這裡特別是說到: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這個就是講的說,我現在問你們,最初的發明修行得以怎麼發明心地的?怎麼開悟的?那麼從這個十八界法中,六根六識六塵,從這個十八界法門中,哪個法門最為圓通?哪個法門下手最方便,最容易入三摩地?就要開始講了下面。那麼在講之前給大家有個交待,因為這裡講的二十五圓通,大家看,二十五圓通就等於說,六根六塵六識,再加什麼呢?再加什麼?三六十八,再加什麼?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嘛。你看我問問你們記得《楞嚴經》還記得嗎?你們說記得。這七大是最後講的呀上一學期。那麼雖然這裡只說了十八界,其實就囊括了二十五個部位了,如果把我們的身心世界,我們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分成二十五個部位,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和七大。那麼為什麼這裡只說十八界呢?就是因為,七大裡面不是地水火風空見識嘛,地水火風空,屬於十八界裡面的六什麼?你們判別一下,地水火風,地是地大呀,地水火風組成了什麼?組成了什麼?看得見的這些東西是什麼組成的?對呀,地水火風組成的就是在六塵裡邊,在十八界的六塵裡邊,就給攝進去了。
六塵就是外在的紅塵呀,六根就是我們身體上長的這些眼耳鼻舌身呀,六識就是六根對六塵產生的覺受呀。那麼這個地水火風空就是指物質的色法和相對於物質的空法,還記得嗎?就是外在的世界,由眼根能夠看見的外邊的色塵呀,所以地水火風空就在六塵裡邊就有了,明白吧。那麼六根,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那麼這個地水火風第六大是什麼?見。見的這個見性已經在六根裡面就有了嘛,眼見呀,耳聽呀,這都屬於見。那麼最後,地水火風空見,最後一個識,在哪裡呀?在六識裡邊也有了。所以這裡就只講了六塵六根六識,雖然是只說了悟十八界,但是它囊括了二十五個部位。這個我講的能明白嗎?我覺得你們今天聽起來費勁點了。反正總歸而之,這裡是在開始問這個大眾,正顯了兩個方面:一個,方便有多門,就是所有這些修行法門,下面一段就是一個修行法門,方便有多門;第二個,門門都能入到這個如來藏心中,悟到這個空性,所以說這些人全是山下路的過來人,全是山下路的過來人。下面就要開始,我們看最初發心,是先開解,從何方便入,就是依解起行了。所以這裡,下面就開始,我們一段一段來。首先是這個憍陳如,那麼我們一起來讀,一直讀到音聲為上,很短,大家一起來。一起來。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好。這是第一個,就是這個憍陳如。那麼這個憍陳如呢,大家知道這裡他就是最初跟佛出家的五比丘之一。我們一說現在五比丘五比丘,當時五比丘,比如說還有這個跋提呀,摩訶男呀,阿說示還有婆沙婆,一共五個人。這五個人跟著釋迦牟尼佛,當時釋迦族派他們去出家,這裡面釋迦族本族裡面有三個人,外族娘舅裡面有兩個人,都是他的親戚。這五個人跟著釋迦佛出家的時候他分了兩派,一派是什麼呢?見到釋迦牟尼佛去雪山裡面修苦行的時候,他們吃不了苦,所以就放棄了,自己在這個鹿野苑裡邊修外道法了。另外三個是跟著世尊到雪山裡面修苦行了,但是世尊後來放棄了苦行,覺得苦行無意義,出來修的時候,他就認為釋迦牟尼佛背叛了信仰了,又不跟他了。最後通過因緣,釋迦佛成佛了以後在菩提樹下打坐觀到,這五個人是他的首席弟子,最初要得度,所以在這個裡邊來給他們三講四諦法門,初轉中轉後轉,就講了四諦法門,苦集滅道。
所以這裡講到的,這憍陳如等五比丘即從座位上而起,頂禮佛足告佛言,說我們曾經在這個,大家看啊,我在鹿苑及於雞園,在鹿野苑和雞園這兩個地方修行的時候。鹿野苑大家都知道,給講過了,雞園是怎麼回事呢?就是當時在印度呀,有一個這個園林裡邊起火了,旁邊不是有森林嘛,起火了。起火了裡邊有一隻雉雞,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野雞,野雞為了救這個火,就飛到恆河裡邊把身體給沾濕了,又過來把這個水抖在火上,就這麼來救火,濕身救火,撲滅這個大火。後來由於它這個精神,經七日七夜都沒有把火撲滅,累得不行了,感得帝釋天給它下了雨,把這個火給澆滅了。從此以後這個地方就命名叫做雞園,也是佛陀和弟子們修行的道場。那麼這裡講到說,最初在這兩個地方修行的時候,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成佛以後來給他們講法。講法,這個憍陳如是怎麼悟道的呢?我從佛的聲音言教中悟明瞭四諦道理。
所以當時你看,佛問比丘,我初稱解,這就是佛當時問大家說,誰聽懂了我這個四諦之理了?只有這個憍陳如說,唯有我最初開始聽懂了,如來印證我,命名我為阿若多,如來印我名阿若多。阿若多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漢語就是,最初解悟真理的人,叫做阿若多。那麼這裡講到說: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大家看為什麼這裡先把聲塵排在第一呢?這就是十八界裡面先講第一個聲呀,聲音的,外在的耳根聽的什麼呀?聲塵嘛。就是因為耳根圓通,那麼以聲塵為起為始,以耳根為末為終,前後呼應,所以這第一個就是講的憍陳如用這個聲塵做的佛事,悟的如來藏,就是用聲音。那麼大家,這個聲音是怎麼叫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呢?
我們不要以為說,佛講的說知道苦呀,知道這個集呀滅道四諦,我聽明白了聽懂了。不是這樣子的。他怎麼悟道的呢?就是在聽法的時候呀,如來不是在講法嘛,那麼包括在座的弟子也有祈問問題的,完了以後大家合掌讚歎,頂禮佛足,也要稱如來名號的,就是說所有的這些聲音,以如來的法音為代表,其實包括我們南閻浮提所有的聲音,只要是聲音,那麼他就觀照這個聲音出來的時候,它從什麼地方起,在什麼地方滅,他就觀照。當下大家也可以試著觀照,我在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在講法,我在講我在講法,就是我的這個聲音,這個聲音從哪兒起的?所以說,在他觀到這個起沒有一個起處,滅沒有一個歸處,他就始終在這個上面去參,突然間就是鎖定聲音,然後觀照到這個聲音的相是虛妄的,聲音的性才是真的,才是真如來藏。
由此才能悟到這裡講到的這個,妙覺明體,故名為密,就是我們都聽聲音,我們不密,什麼叫做不密不妙呢?就是我們聽聲音,一聽就去理解它的道理,聽這個說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就不妙了。他悟到這個聲音當體就是如來藏真如性,就是這個幻起幻落的這個聲音,這個動靜結合,他馬上就入到這個裡面了。所以呢,而且特別是在這裡還知道說,聲音只是在我們這兒聽的時候,還記得給大家講到的就是循業發現的,由於我們有因緣,有這個學佛的業力,有聽法的業力,活到這麼個歲數,就在這兩年中來了居士林,我在講法,這一切都是叫做什麼呀?都是屬於循業發現,過去的因緣業力。那麼這個業力,如果你能悟到的時候就是這個聲音十方同聞,一語週遍,所以稱之為妙音密圓。我不知道心能不能跟得上?這個東西要聽熟了,所以為什麼你看這個一隔一隔,你不要說生死隔一回了,這隔個假期都隔成這樣了。大家要把心力吊起來啊,什麼叫做性?什麼叫做相?什麼叫做六根六塵六識?什麼叫做如來藏妙真如性?還記得我們上次講的一切都是相,幻相,一切都是真性,所有的幻相都是真性循業發現、隨緣發揮的。
那我們當下在聽這個聲音,聽這個法,我的這個法的這個聲音、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悟這個聲音從哪裡來。那麼它沒起沒落,當下就存在這個幻相,幻相上見到它的本性皆然,週遍法界的性就具足了隨業而生、隨緣而生的聲音,那麼聲音就代表了這個性。要把這個調出來啊,要不然你以為說阿難多聞多聞,老說他多聞有罪過,多聞也不容易呀。這樣給他講他就聽明白了,我們隔了個假期就有點生了,都退回生瓜了。所以說這裡憍陳如就道出了,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妙音圓密的境界中,消滅了他的見思煩惱,證到了阿羅漢果。所以他這裡就給佛說,說佛您老人家,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就是我是打這一門過來的,從這一法出來的,我證的這個圓通境界,就是以觀聲音為因地的心,就觀聲音的這個,從哪兒生,從哪兒滅,從哪兒來,從哪兒去,悟到這個根塵迥脫的境界,入了圓通法門。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在他的法界、他的法門中,聲音最厲害,他從聲音這兒受的教,領的法。所以為什麼說念阿彌陀佛是總持法門呢?我們要執持名號的時候,有沒有聲音呀?你看。好了,這一樣一樣的來可能能夠找到這感覺。再往下讀一段,這是六塵圓通,我們現在在講六塵啊,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先講的是什麼?聲塵。為什麼倒了個個兒,把色塵排在第二?大家一起來讀,一起來。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就到這裡。你看,這是第二個,又換了個個兒。大家要依次,要依次開始系列擺開了啊。為什麼說都是各自從一根一塵一識就解結,解這個結呢?那麼為什麼這裡說每個人只能用一個呢?大家嘗試著想想。你看就等於說我們要搞定一個什麼事情,比如說也說解一個疙瘩或者什麼,你說七手八腳的都湊上去,能弄成嗎?弄不成這個時候就有人,就好比說有人說,大家都不要管了,先看著,我來,就是一個人當先,這樣就容易搞定。所以這裡講到的第二個,這是叫做優波尼沙陀,就是優波離,我們常說的優波離,優波離尊者嘛。那麼他這裡,你看他這裡說,也是從座起來頂禮佛足,然後是什麼,說我也是見證了釋迦牟尼佛最初成道者之一,那麼我自己是怎麼修的呢?觀不淨相。
因為他的貪慾心很重,所以佛教我作不淨觀,就是佛成道了以後給他單獨教這個不淨觀。大家想貪慾心很重,那我們貪什麼?狹義的講我們說貪色法,那麼其實我們對於色法的貪著是滿世界的色法我們都貪著,物質嘛,你看我們住房子要住個好房子,開車要開個好車,待的地兒要待一個舒服的地兒,坐個椅子,擺個傢具,鋪個地板,你說什麼不是想要好的?其實這是不是廣義上來講對任何一色一塵都有貪著?是不是?那麼這裡在所有的色法中,以我們最貪慾的心對身體的色法而為代表。所以大家都看到,這裡是以對身體的色法而代表,佛教他作不淨觀。由於觀這個不淨相,首先他生起了大厭離,生起了厭離心。一般我們都以為說,悟這個空性、觀這個空一定要,就是跟好像厭離心還是一種執著,不搭界一樣。
我告訴諸位,如果我們的厭離出離心修足圓滿,保證就能夠證到這個畢竟空性。大家都是沒有修,沒有到達那個頂,所以就覺得說出離心嘛,也就是好像一個初級的一樣。你想我們空不掉,為什麼?因為有我呀。那我在哪裡呀?大家想想我們的這個我,五蘊或者十八界十二入,在哪裡建立的?在娑婆世界建立的,我們在娑婆世界活著呀,娑婆世界是我的世界呀,我在娑婆世界之中呀。所以一旦成功地徹底厭離,就是緣離娑婆世界了,大家想想是不是其實就是緣離十八界呢?緣離五蘊,緣離十二處,緣離十八界,緣離七大嘛。所以如果能把出離心修圓滿,就是證到這個妙真如性。所以你看這裡說,觀不淨相,生大厭離,這裡就是等於說前方便。
特別給大家講一下,咱們這裡坦開說,修行人最障道的現在就是淫慾心嘛,最難搞定的拉著我們到這兒,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你說大家都念佛了,也都老居士了,七老八十的還講這個,好像都,但是就是因為這個搞不定。這就不在年齡上論了,出現在欲界就必然如此,所以大家在這上呢,你比如我們不淨觀裡面比如說九想觀,這個你得當真去面對,去觀,有時候要這麼作意。
九想觀就是把人的這種尸體做種種的想,對治我們對於這個色身的貪愛,男愛女,女愛男,自己愛自己。大家想這個尸體啊,尸體,對這個尸體我們仔細觀察就有九個步驟。第一個叫脹,叫脹想,膨脹的脹,脹,就是死尸,是不是人死了以後會鼓起來嘛,是吧,腫得脹得圓溜溜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青瘀想,就是我們瘀血的那個瘀。什麼叫青瘀想呢?就是那個病字框,過來一個大寫的於是的於,就是那個,那麼就是說人死了以後顏色就變了,你們看一下,不知道你們見過死人沒有,死了以後身體就開始一塊一塊就發青發紫嘛,對吧,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尸體開始破壞,這叫做壞想。慢慢尸體開始破壞了以後呢,就血肉塗地嘛,開始爛了,有蒼蠅,如果生個蛆什麼的,整個就全身,這就叫做壞想。然後再往上,血肉塗地爛了,這就叫血塗想,這就是第四個步驟。
血塗完了以後就開始膿爛腐爛,這是第五個叫做膿爛想。腐爛了以後,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天葬的,如果去見過天葬或者看過視頻的都知道,我是現前境界就看過,一下子禿鷲來了,趕緊就去給這個鳥獸來食嘛,這就叫啖想,啖就是口字過來個炎,發炎的炎,就是吃的意思,啖想。啖想了以後,筋呀骨頭就分散開了嘛,這就叫做散想。分散開來以後最後慢慢,肉呀筋呀這些就是變得乾巴了,那麼就只剩下骨頭了,白骨狼藉,這就叫骨想。骨想完了以後,最後可能一堆火一燒,化為灰塵了,這就叫做燒想。這是咱們佛門裡邊關於不淨想的九個對治方法,就對一個尸體就盯著它這麼想。確實如果看過天葬的話就知道說,一輩子掙了賺了,最後就賺這麼一個下場,賺這麼一個下場。
我給你們講過沒有,就是吭吭吭那個禿鷲就聞到味道,尸臭味就來了,然後整個大家結成一團,就跟那打群架一樣,最後等它們離開的時候你就沒了,就成骨頭了,再把骨頭砸碎,連裡面的骨髓掏出來,再進行一輪,再下一輪基本上就沒了,所以就叫空了。你看這裡,優波尼沙陀在這裡講到的就是說,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你看,它是萬事萬法的,不是說光對於身體呀,由對於身體的出離,生起了厭離心,對一切色法同步厭離,同步空性,這也是一門深入。所以大家就知道,這裡就是說,看到白骨燒成灰,化為微塵隨風飄散,終歸歸於虛空。那麼最後大家看到這裡有一句,歸於虛空,空色二無,就是說盡觀這個虛空跟這個色法都不可得,因此上這裡才叫做證到了色空都是空的,就像《心經》裡面講的,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和空都是空的情況下,成無學道,成了無學道了。你看,他又是用這個色塵來下的手,成的道。那麼這裡才講到說,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尼沙陀就是即色性空的意思,就是在這個色法上,當體就悟到它的空性,所以叫做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這就是說,我把這個妄塵的色相盡了以後,真性的這個妙色,妙色大家知道啊,就是在這個色上見到它的性,性空真色,性色真空,這都是我們上一期講過的,這個話說出來,你的心跟不上,就慘了。
大家看看現在,我們現在的場景這都是色法。性空真色,性色真空,就是沒有你我他的時候。我們設想一下,把你我他都給泯了,我在這兒講法,你們在這兒聽,就那麼靈光一下子都感覺到舒服極了,你想想一旦證到這個境界,那是怎麼一個想法,什麼一個感受?所以這裡才講到的說,就是妙色密圓,所以說也是週遍法界的,這個大用起的色法可以循業發現,現在不是循業發現成你我他了嘛,然後我們還安了一個名字,然後就在這個名字上認為有我,大家一輩子就在這兒開始紛爭了。所以這裡他就是說,佛你問圓通呢,像我所證,也是觀色塵為因地心證得圓通,我向你匯報,我是這麼過來的,當時修是以色法而起步的。好,我們再看,這一系列的借假修真,第三個呢,好像這個優婆尼沙陀這修的法門好像,就是說有點髒一樣,這感覺到修不淨觀。
那麼第三個香嚴童子,他就比較好像有點高上大了,高大上,不是高上大。高大上就是比較雅了,大家來看,他是怎麼入的。六塵圓通裡面的香嚴,修的是香塵入道,香塵,我們一起來。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好。為什麼他叫香嚴童子?這裡講到他是觀這個香塵得道的,而且他觀這個香塵得道入道了以後,他的功德就是以這個自性真香,為什麼,咱們不是說有五分法身香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這個,那麼這裡的香嚴就是說明他是以這個真香莊嚴,叫做香嚴。特別是為什麼叫香嚴童子呢?因為他是童貞入道,所以叫香嚴童子。那麼這裡他也是跟大家一樣,從座位上站起來頂禮佛足告說,說我從前聽佛講,我從前聽佛講怎麼辦呢?教我諦觀諸有為相,觀察世間的一切有為相。那麼有為相怎麼觀察呢?香嚴童子他好靜,這個人,就跟我們現在有些修行人,他喜歡躲起來一個人待著,所以他就宴坐安處,就是這裡講到的辭佛嘛,宴晦清齋,就是說自己晦跡韜光,到一個清淨的齋室中去坐去了,坐的時候有一次他見諸比丘燒沉水香,就是看見所有的比丘在燒這個沉水香,燒沉香。我們現在不是也很時髦沉香嘛,燒起來沉香那是非常奢侈的一種享受,人家是觀照,我們是在享受。你看現在不是有香道嘛,給你弄一圈,用火一點。用個小勺子這樣一遍又一遍,然後還弄在你鼻子上讓你聞,聞完了又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不斷地品,這就叫香道。禍害了!
有的人還覺得這個香道盤腿一坐一感覺,跟佛很有關係,反其道而行了。讓你聞,你就覺得這個好聞那個不好聞,讓你品,你就覺得這是什麼檔次的,澳洲產的,那是馬來西亞的,就天天弄這些去了。這就是現在末法時期,這種就可以說是附修外道,看上去說好像在修一樣,就跟那禪茶一味似的,實際上還是亂你的心。人家香嚴童子大家看看,人家這是怎麼修的,本質上不一樣。這裡的沉水香,我們都知道啊,就是其實叫這個沉香樹,沉香樹就是死了以後,倒在地上了以後,由於這個樹皮枯朽了,樹皮枯朽了以後就是樹心非常結實,那麼這個樹心非常結實呢,就沉到水裡面,沉到水裡面過了百千萬億年以後,它就,就跟等於說什麼呢,接近於這個化石之前的那種,特別質量很好,然後扔在水裡面會沉下去,所以叫沉香,它的味道極其特別,是安神的,這個確實有這樣的作用。
所以我們要知道,焚那個檀香,它味道比較脹,它是有時候讓我們心是向上的,沉香是向下的。在《華嚴經》裡面講到說,阿耨達池邊出這個沉水香,就是我們閻浮提最高的山上的一個池子,清涼池,那兒產這個,有這個沉水香,叫做蓮華藏,如果燒這麼一顆,就是一丸的話,就可以味道普熏南閻浮提。大家看它的香味,那才叫沉香呢,就我們現在這點福報還弄點沉香,弄的沉香都是人家剩下來的沫,或者做假做的,給你藥粉派進去了,為什麼呀?現在大家都喜歡騙人,所以都會被人騙,就是這樣,沒辦法。所以呢他就開始,他就在這個齋室裡面他就開始,這個香氣出來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你看,香氣寂然,來入鼻中,就這個香氣無聲無形的,就到了他鼻子裡面。然後他就觀察這個香氣的來源,我觀此氣,你看,說這個香氣呢,它不是從木頭來的,他觀察了一下,說如果這個香氣是從木頭,這個沉香木頭來的話,就不必要燒了以後才有味道,對吧,木頭本來就有味道呀。再看到說非木非空,說也不是從空中自己飄出來的,如果是空中飄出來的話,那麼這個虛空是恆常在的,為什麼香氣是這會兒才來了,待會兒又沒了呢?非煙非火,說這個香氣也不是從這個燒木的煙裡面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鼻子裡邊並沒有煙進去,你看我們點個香,這個煙飄在這兒,還沒有到我們鼻子裡面,可是味道就聞到了,所以它不是從煙來的。也不是從火起來的,為什麼呢?世間我們也去打火呀,正月二十三,我不知道你們北京人在什麼時候燒火,就點一籠火來回這樣跨過去,民俗,有這樣的民俗嗎?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這就是有的有這個執著,有的沒有這個執著。
有一些地方的民間就是到正月二十三的時候,點一籠火來回就是跨過去,就把一年的這個晦氣意思給燒光了。那你想一般的木頭燒起來,它就沒有這個沉香味,那麼說明,它也不是從火裡來的,世間的火就沒有香氣。所以他就這樣觀察,觀察觀察,這個香氣滅的時候,你看,去無所著,就是這個滅的時候它沒有一個具體求滅處不可得,從哪兒滅的,不知道,那麼這個香氣來的時候,從哪兒來的,生處也不可得。在這種情況下,就知道這個香氣什麼呢?在這香氣香的時候,悟到當體空寂,當體就是空的,在這種情況下,由是他分別這個香,是香不香,從哪兒來從哪兒滅,火裡煙裡等等這些,一下子什麼呀?就在思惟這個香氣,不斷地就參究這個香氣從哪兒來的時候,突然間能分別的意識,大家看到了嗎?由是意銷,就是銷除泯滅了,根塵兩忘。
根塵兩忘的這種情況下,發明無漏,進入這個無分別境界了。所以在這種情況呢,如來才給我印證,得到賜了一個香嚴的名號。所以就等於說,這個你看:塵氣倏滅,妙香密圓,就是這個塵氣,就是香氣,香塵的這個氣味突然間消滅了,自性的這個妙香現前了,就是無分別智現前了,這才叫自性的妙香。那麼他才知道說這個味塵,就是香塵呀,原來是週遍法界、循業發現而有沉香的味道。悟到這個以後,從香塵成的阿羅漢,所以佛現在問圓通,如我所證,以香塵修因證入圓通,香塵是我的拿手好戲,我就是這麼成就的。這是講了三個聖者,過來人,一系列的借假修真。
那麼不知不覺就一個鐘頭了,我們也觀想說這個時間是怎麼過的,一個鐘頭前是怎麼生的,一個鐘頭後是怎麼滅的,待會兒休息一下的時候,你起的怎麼起的,坐是怎麼坐的,回來怎麼回來的,耳朵又怎麼豎起來的,這會兒怎麼心散的,怎麼心收的,你仔細觀,一切都是二十五圓通。好,時間關係,我們休息一刻鐘,再回來講下半場。阿彌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們繼續第三十二講下半場的聞法功德。那麼在上一講的時候,上半場我們講到二十五聖各成圓通之路,現在我們講了三位聖者,而且有兩位都是當時佛陀成道的時候是緊緊追隨著的,所以他們的這種根性,他們的這種心力,我們是所不及的。而且大家還要知道,他們是生生世世積累而來的,就是生生世世跟佛,一尊又一尊的佛親近,積功累德,到了此生此世,在釋迦牟尼佛法中做了這個入室弟子。你看這種積累呢,等到下面兩則,我們下半場開始要講兩則,這兩則就是可以說是這種漫長的積累過程,看得人如果覺得說,再不修淨土法門真的受不了了。大家來看,藥王藥上法王子和這個跋陀婆羅十六開士,這在佛門裡面都是有名的角色,在大經典裡面。好,我們先來讀這個,現在我們在講六塵圓通,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現在要講到對的這個色聲香味觸法,我們要講到味塵了,剛才講到色聲香三塵,我們講到味塵了。大家找到藥王藥上二法王子,一起來讀,一起來。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並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並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於會中為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好。這兩位藥王藥上是菩薩,法王子菩薩,而且他還有會中的五百梵天,就是大梵天是他的眷屬。那麼這兩位按這個,關於他們兩位菩薩,專門有一部經典叫做《藥王藥上菩薩經》裡面講到,說這兩位怎麼回事呢?是過去在這個琉璃光佛在世的時候,那麼有一個比丘叫做日藏比丘,太陽這個日,日月的日。這個比丘非常善說佛法,善說這個琉璃光佛佛法,他作為比丘。那麼這兩個,有一個長者名叫星宿光,星宿,星星的星,就是天上的星宿,以這個雪山裡面采的這些上味妙藥呀,醍醐妙味呀,供養這個日藏比丘和他的常隨眾,他講法,而且他還發願說,願生生世世能治眾生的身心重病,這是這個星宿光長者,所以大家就給他賜了一個外號就叫做藥王。
那他有一個親弟弟叫做電光明,閃電的電,就是天上閃電這個電光,電光明也同樣跟他的行為來供養這個日藏及大眾,日藏比丘,同樣發的願,所以他們兩個就成了同修道友了又成了,親兄弟,他叫做藥上菩薩。是這麼樣一個本地故事。那麼他倆是怎麼說的你看:這裡頂禮佛了以後而白佛言說,我無始劫為世良醫。為世良醫的時候,口中曾經嘗過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的草木金石之類的這些中草藥,你看他這裡的數量達到什麼呢?有十萬八千,這是一個概數,就是說很多,所有的他都嘗過了。而且這裡邊,你看這個苦酸咸淡,這個醋應該代表酸了,就說苦酸咸淡呀甘辛呀等等這些味道他都嘗過了。特別是這些藥裡邊,哪些藥是俱生的,俱生的大家懂嗎?就是它天生不要配,單獨就可以作藥,你比如說我們現在說的這個蟲草,或者靈芝,這些都是中藥,它生的就是這個名貴中藥。那麼還有一些叫做,這裡講到的說和合,就是說得合在一塊去配個藥方來治病。那麼再一個單獨變異的,就是說要煎呀煮呀泡呀或者制呀等等這些,你比如說那個黃精,我們不是說要九蒸九曬嘛,才最好。
所以這些,這就等於說是要制的,那麼才有功效。有些藥是冷的,有些藥是熱的,等等這些,哪些有毒哪些沒有毒,他都能夠遍知無疑,都嘗過了。所以大家想想,人家這大根器的人呀,就是就地取材,不要去捨近求遠說,我還得到哪兒去躲起來去修,這可是人家的工作呀,大家發現了沒有?良醫他在治病中,就可以提起心來用功。所以你看他說,今承事如來,依然不忘舊習,為什麼呢?你看這裡說,承事如來嘛,還能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就把這個嘗藥的時候,就是我嘗到藥的這個味道,作下手所觀的境界,作為下手的法門。那麼他在觀這個味道的時候就了知這個味,就是我嘗到這個藥的這個味性,你說它是空的嗎,它該酸是酸,該苦是苦,該甜是甜,該淡是淡,它有味道,對吧,所以它不是空的。那麼你說它這個味性不是空的,它沒有體呀,這個味道從哪兒生起的?從哪裡生起的,大家想想,我們雖然不是治病的,我們總會吃飯,是吧,你這個,吃麻辣燙是麻辣燙,喝疙瘩湯是疙瘩湯呀。
那你喝的時候,這個味道是什麼生起的?麻辣燙一下出來就是辣椒和花椒的味道,疙瘩湯就是西紅柿和雞蛋,你們這北京的疙瘩湯不是就這兩個攪的作為最主要的嘛。上次我記得在哪兒吃飯的時候都嫌疙瘩湯裡面沒放雞蛋,也不照顧我的情緒,就嫌疙瘩湯裡面沒放雞蛋,就跟人家生氣了,說沒味,在五台山還是在哪兒來著我記得,這這這這,跟我出來這居士我都丟人,還要吃雞蛋非得,人家賣飯的都覺得你不應該吃雞蛋,有法師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你說這個味從哪兒生起的你們吃的時候?你說它沒有嘛,它明明能什麼味是什麼味;你說它有的時候,它又從哪兒生起的?對不對?那麼你說它離開這個藥,比如說這個藥不在你的舌根嘗的時候,你沒有這個味的感覺,所以說,它跟你的身心是沒有關係的,說跟你這個身心沒有關係。
因為藥來了你才有感覺,對吧。但是這個藥它又不能夠自己知道,一定要借你的舌根,才能夠知道它什麼味道,它也不能說跟你的身心沒有關係。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看這裡說,分別味因,從是開悟,就是我就在這個味道上面,我就去觀它的來無所來,去無所住,由此就悟到這個味塵,它的相是幻相,性是真性,悟到妙如來藏真如性,證到無生法忍。這樣的話,佛才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昆季就是兄弟的意思,說佛才給我印證,我們兩個成為什麼?今於會中為法王子。你看,人家因地是什麼呢?因味覺明,就是因為觀味塵悟到這個本覺妙明的真性,位登法王子菩薩位。所以現在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是我走過來的,我就會這個,我只會這個。你看人人都是一門深入,而得無生的。
你想想這就是人家說的最專業的呀。你讓這個藥王藥上去觀這個聲音的話,他不一定在行,現在當了法王子了,隨時可以起用,一通百通了,因地的時候,他可能因為這個不適合,他就修不了。就跟我們現在這輩子你再怎麼厲害,我告訴你,你肯定修不成,除了淨土。他就是到了這麼個地步了呀。所以說這是藥王藥上菩薩,我們再往下讀,看這個六塵圓通的觸塵,就是身體觸外界的這個,身體觸摸外界的塵境,所以叫做觸塵。一起來讀。
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好。這裡的跋陀婆羅還跟他的同伴叫做十六開士,開士是菩薩的異名,就是能夠自己開悟,又讓他人開悟之大士,所以叫做開士,這個是,就是說能讓自己和別人都開悟的大士,我們說菩薩不是說觀音大士,所以這麼一個稱謂。也是同樣從座而起,頂禮佛足,一模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在哪裡呢?他所對的塵境是觸塵。那我們想想,觸塵就是我身體對外在的這個觸摸的感覺,這裡他只以什麼呢,以這個水為例子。大家要知道,這個僧團裡面嚴格地講傳統上,你看這裡講到的說,聞法出家以後,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就是其實在這個僧團裡面,澡浴也有講究的,初一十五剃頭沐浴,誦戒等等,這有講究,而且是隨例入室,大家看到了沒有?不是亂哄哄地一堆就去了搶著,要排班的,而且沐浴裡邊都有講究的,這些你們就不在僧團裡面就不能說了。那麼這裡他怎麼入的?隨例入室沐浴的時侯,突然悟知到這個水加到身上,就是我們也都洗澡嘛,你一下子,你上五台山洗澡的話,能把你一下子澆得整個這個皮膚都縮了,毛孔都張不開了,為什麼?它冷呀,五台山的地下水抽出來的時候又冰又冷。
那你去到南方,特別是海南的話,你用點自來水都覺得溫得不行,不涼快。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有觸的感覺,觸摸,觸塵。所以他就是沐浴的時候,隨例入室,忽悟水因,就是悟知到水加到身上的時候,現這個有的冷,有的暖,有的滑,有的澀,就是這個水在你身上,那個淋浴嘛,就劈頭蓋臉澆下來,那麼你在這個浴缸裡面,就慢慢地就包圍著你嘛,滑澀,所以這些觸覺他就發現了,跟水觸的時候這個感覺是怎麼生起的。你看人家給我們提供的,你別聽到這,光教條地記著這個人家人家,我們每天都也可能會洗澡呀,這吃喝拉撒都給你手把手地教怎麼修的。所以你看這裡講到說,他覺得這個觸覺呢,他說這個觸塵的這個感覺怎麼生起來的?它既不是由於洗身上的塵垢而有的,因為你如果洗我們身上的塵垢,塵垢是沒有知覺的,它怎麼會有觸的感覺呢?那麼也不是由洗這個身體而有的,為什麼?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的,不能生觸,怎麼去觸呢?生不起來觸的感覺呀,一定要有跟水感覺了才有觸,這個身體自己生不出來。
所以說,你自己我們說洗塵的話,你沒有身體,誰去知道這個洗的感覺呢?是不是?那麼說洗塵的話,洗這個身上的塵垢,如果洗我們的身體的話,那麼沒有身上的塵垢的話,你為什麼要去洗這個身體呢?他就左來右去,前思後想,就不斷地悟,最後突然間根塵脫落,能所雙亡。你看他是在這兒鑽木取的這個道火,所以大家看到,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就是這個意思。突然之間根塵雙亡了,欲求這個觸塵之相,了不可得呀,所以他就從此才悟到什麼?令得無學,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但是大家看到了,中間有一句話叫做什麼?宿習無忘。宿習無忘是什麼呢?他這個習氣,觀水的這個對境,歷緣對境修呀,無量劫來就種下了種子了。這個跋陀婆羅其實在漢語裡面叫做賢護,又叫做守護、賢守的意思。跋陀婆羅是印度話,為什麼呢?就是說因為他位居等覺了,所以為眾賢之首,因為他善於自守這個修學法門,所以叫做賢守,守著這個法門,所以這裡叫做宿習無忘,就是過去世有一個習氣不忘。大家可能對不上號,我給大家一說你們就知道,這個人從哪兒來的,來龍去脈。
《法華經》都讀過吧?《法華經》裡面有一部《常不輕菩薩品》,還記得吧?常不輕菩薩品裡邊,就是有這個兩萬威因王佛出世,第一尊威因王佛出世的時候,這個跋陀婆羅就在,當時在場,第一尊威因王佛出世的時候就是他那個時代。他那個時代他跟常不輕菩薩同時,常不輕菩薩拜人的時候,四眾這裡面最呵斥罵常不輕菩薩,看輕常不輕菩薩的就是他,所以這裡講到的說,還有十六開士,就是他們這些人。遠處常不輕菩薩給他磕頭的時候說,汝是未來佛,我不敢輕慢汝,他說,你這個愚癡神經病,說誰要你給我們授這些虛妄之記?拿石子擲他打他,就是他幹的,大家知道吧。所以說,這個你看,他幹的,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為什麼能夠自悟水因呢?他當時修的就是這個法門。
悟到這個法門的時候,他還有這種憍慢心嗔恨心,因為他常常輕賤常不輕菩薩,感得什麼果報呢?經兩百億劫碰不到佛,聞不到法,見不到僧人,就是不逢三寶。這個兩百億劫招這樣的果報,又有一千劫就在阿鼻地獄受大苦惱,就是因為他常輕賤常不輕菩薩。所以你看看,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在那個時代他就由水才起的修行呀,就是這麼長久了,經兩百億劫,又在千劫阿鼻地獄,在如是經歷以後,還不能失去人家從開始修的那個悟水因的法門,所以才叫做賢守,善於守護嘛,你看名字裡邊就講到了,可謂善守護者,所以這裡才有一句叫做宿習無忘,就是他不忘宿世修行的習氣,還沒有落掉。所以這是講到這個跋陀婆羅,這是他的典故,大家知道,所以他這裡講到說: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我就是以身體的這個觸的感覺入的道,修的法,證的果。這是第五了.
那麼我們最後,六塵裡面的最後一個是,色聲香味觸,完了是什麼?對,法塵。那麼我們現在首先要給大家再提醒一下,一講到這兒我就,可能我自己在這方面可能也是宿習無忘吧,我自己對這個法塵就一直是迷糊的,每次講的時候看的時候,我都要作意一下,不是說渾然天成,就是說這是講的什麼,怎麼回事。法塵法塵是什麼意思呢?法塵就是我們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對外境色聲香味觸,相碰撞產生的落謝的那個影子,就是碰撞以後落謝那個影子,由第六意識去了知這個影子,然後分別我看見什麼,聽到什麼了。所以法塵是最,可以說是前五塵的一個匯總,但是它又不是真實的前五塵的現量境界,而是落謝的影子,就是那個緩衝落下來的那個慣性感,被第六意識進行認知的時候,我們才有了我在看東西聽聲音的感覺。這是一系列反應,大家不要把這個上面搞混了。所以我們首先來把這一段經文讀一下,大家一起來。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燃燈續明。以紫光金塗佛形像。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屬。同時發心。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修於滅盡。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我以空法成阿羅漢。世尊說我頭陀為最。妙法開明。銷滅諸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法因為上。
好,這個講到迦葉的時候呢尊者,那麼比較篇幅稍微多一點。一開始他是自己訴說過去的善緣,這個善緣也很有意思。你看我們現在呀,有時候修行容易找藉口,說我們要天天要上班上班,多忙呀,那人家藥王藥上菩薩不是天天在上班嘛,發現了沒有?又說哎呀家裡,這個家庭呀什麼呀拖累得害得我不能修行,那人家迦葉這也是拖家帶口的,最後都出家了,紫金光比丘尼就是他的夫人,你看,人家也是夫妻兩個,不打不鬧全出家了。所以說這裡是先訴過去的善緣,為什麼迦葉尊者,漢譯為叫做大龜氏,就是那個烏龜的龜,他的祖先在修道的時候感得一個什麼瑞相呢?有這個神龜,就是靈龜,托著一幅圖出來了,所以他們的祖師就以此稱為族姓了,就叫做大龜氏。
那麼迦葉這個尊者又稱之為叫做飲光,飲水的飲,就是他身上的光明能夠蓋過其他的光,所以就飲嘛,就是把它給吞併了,叫做飲光的意思。為什麼有這樣的因緣呢?在過去有一個《付法藏因緣傳》裡面就載過說過去久遠劫來,這裡面記載的是毗婆尸佛,那麼咱們《楞嚴經》文裡邊講到的是在什麼時候呀?名日月燈,日月燈佛出世的時候,那就說明他老幹這個事。在過去的時候,佛出世的時候,他的化緣已盡,入了涅槃了,那麼四眾弟子就是悲戀,在收他的這個佛的舍利,起了一個七寶塔去供養,那麼在起這個七寶塔的時候,為了表莊嚴殊勝,就把這個七寶塔裡面塑了一尊如來的像,佛像,如來佛像上,面上久而久之,這個金就脫落缺失了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很窮的女子就去遊行乞討,得到一個金珠子。那麼得了這個金珠以後內心歡喜,就想給這個佛貼金,貼金呢,當時的迦葉是一個冶金師,就是煉金的這個匠人,那麼煉金這個匠人兩個人就,同這個貧女同成功德,一拍即合說,你出這個金子的功德,我出這個人工。那麼把這個佛像塗完了以後兩個人也,這就宿世的因緣又現前了,就共同發願結為夫妻了,還說生生世世常為夫妻,人中天上常做夫妻,天上也是夫妻。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身為紫金色,恆受這個勝樂,而且由這個因緣九十一劫身上發光,所以你看他的夫人也叫做紫金光比丘尼,也有光,這就是因果。那麼這個因果,這是說宿世的善因善緣,下面開始說就是他是怎麼來修的呢?大家來看: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屬,同時發心。兩個人同時發心同時修,怎麼修呢?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那麼他觀察世間的六塵,為什麼這裡講到六塵呢?其實迦葉是以觀法塵為根本的,就是五根對五塵所落謝那個影子為準,但是前五塵是別,他因為要匯總到這個法塵來講,所以是總嘛,他觀總就攝別,所以這裡把六塵全部給說進來,說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大家想想,那麼他怎麼樣觀的這個變壞呢?我們要作意啊,因為這個很難反觀得到,就是比如說咱們現在脫離意識,我現在的能意識,觀這個色法也罷,聲塵也罷,對吧,色聲香味觸嘛,那麼觀這些我觸摸的感覺的時候,大家發現了沒有,我的意識感受這個,收集這個,共振的時候,律動往前走的時候,發現了沒有,隨著我們的念頭是剎那剎那顯現的,是不是?我們看這個東西你看,看東的時候,看完了就看西了,那麼這樣剎那剎那念念生滅的時候,他就觀到這個六塵,其實也就是法塵了,它是不斷地壞滅,生住異滅中沒有一個生住異滅能夠抓得住,它是不斷地這樣輪迴,不斷地壞滅。
他就依照這個觀照,當體悟到它的空寂了,那麼依此六識的生滅,他不起生滅了。在這種不起生滅下,你看怎麼樣呢?唯以空寂修於滅盡,就是徹底把這個生滅心給伏斷在那兒了,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觀這個法塵,徹底滅六識,就不起分別了。什麼叫做滅盡呢?就是把第六意識給擺平了,把它的幻相,第六意識生住異滅感知外在的這個覺知功能泯滅了,不起現行了,在這種情況下入的就叫做滅盡定,能空法塵叫做滅。那麼滅,那麼能讓這個,滅盡定給大家在這裡特別要說明一下,否則的話我們,什麼叫做滅盡定呢?進入到滅盡定呀,就是聖人所修的定,又叫做滅受想定,感受和想這是一個,叫滅受想定,為什麼呢?就是說修這個定的時候,它偏滅的就是我們的覺受和這個作意想,那麼這個時候就意識不起現行了,第六意識不起現行了。
你們知道第六意識五種情況不起現行,還記得吧?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休克的時候就沒了;熟睡的沒有夢夢的時候,熟睡的,深睡進去也沒有了第六意識,不現行了;還有休克;再一個就是說無想定,這是外道所修的一種定,他可以控制得也讓第六意識不起現行;包括生到無想道無想天,也沒有了;再一個就是我們這裡修的滅盡定,第六意識不起現行了。那麼這個滅盡定就是說,能讓這個第六意識,除了讓第六意識不起分別的時候,還能讓我們第七識末那識,粗分也可以把它滅了,就是粗略的末那識,其實就是我的感覺,執持為我嘛,那麼只有一半滅掉,另外剩一半細分,它起個什麼作用呀。感覺在,我在,住在這個定裡邊,持在這個定裡邊了,所以這個時候有半分末那識第七識滅,半分還在,就是什麼呢?感覺到我住在這定裡,這就叫做修於滅盡。
那麼修這個滅盡,由於這個定如果深的話你看,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你看啊,他住到這個定裡面,你看能度百千劫,突然就跟暫時,一晃就過去了,就這麼一個感覺。看人家這是猶如彈指呀,我們的百千劫他只有彈指,就一下子,大家想想,那麼就說明這個時候只有第七識的微細思量和第八識執持這個色,根身,第六意識徹底不起現行了。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他就不受業牽了,不受這個業力牽引的時候,度百千劫就是好像感覺上,在這個思慮上,就是我們說彈指頃的這種感覺。所以這是迦葉尊者他是這麼修的。那人家這個修是有說法的,有現證的,這是事實證明。雲南大理的雞足山,知道吧?雞足山就是迦葉尊者入定處,這是世尊在經典裡面有授記的,華首門,那個華首門就是一道石門,然後中間還有這麼一個石塊,就真的跟那個門上了個環扣一樣,上面還有一堆看上去零亂的石頭就跟屋簷一樣,那個地方就是迦葉尊者的入定處。
那麼人家當時受佛給傳的衣缽,持這個金襤袈裟,就是佛的姨母供養佛的袈裟,他就給了迦葉了,衣缽,就在雞足山等著彌勒菩薩下生,再出世護持,去傳這個衣缽。那麼迦葉尊者在華首門入的什麼定?就是入的這個滅盡定。由於滅盡定,我們說他都佛在的時候就入了定了,將來彌勒菩薩還什麼時候出來,他怎麼不死呢?人家住的這個,看到這裡嗎?度百千劫,猶如彈指。迦葉尊者在現在的雞足山,入的就是這個滅盡定。所以這裡修成就了,你看這裡叫,我以空法成阿羅漢。就是把第六意識觀到它的空寂,顯現如來藏妙真如性了。說第六意識是一種幻相,第六意識的意識當下就是性裡邊體現了,如來藏妙真如性。這就是以法塵作為下手處,這是一種高水準的,我們現在法塵反觀都反觀不到。
所以大家看到這裡說,世尊說我頭陀為最,妙法開明,銷滅諸漏。這就是說,入到這個定裡邊,如我所悟的這個法因為上。但是雖然悟得這個空法成了阿羅漢了,我還繼續要修證功夫的,修證一切苦行,最有名的就是這裡的頭陀行。頭陀就是抖擻的意思,精神卯足了勁,修這十二種行法。迦葉尊者修頭陀為第一嘛,有一次世尊曾經在《增一阿含經》裡面就講到,世尊看到迦葉了,說迦葉呀,你已經年紀老大了,就捨了這十二頭陀,不要再這麼蠻幹了,意思就是說,你受不了了。這頭陀行大家知道,一個是阿蘭若,就是要離開這個人群呀,到這個清淨蘭若處去住,再一個比如說常要乞食,常要去乞食,還是次第乞,七家乞不起了就不要吃了,這都屬於頭陀行,一天只吃一頓,吃得還不能太飽,過了午不要說吃飯了,連漿都不飲了,就是連豆漿這一類的都不喝了,穿的是糞掃衣,住在墳堆,就是這個亂墳崗子裡面,常在樹下露地坐,而且只能坐不能睡。
這十二個就叫做十二頭陀行,只有迦葉能受得了,這麼老了他還不捨,佛就說善哉善哉,我佛法中頭陀苦行,大迦葉為第一。所以大家想因為,佛都說了因為迦葉尊者修苦行,所以才使得他的正法久在。當時佛在敷法座的時候,就讓迦葉尊者上來跟他並坐,說上來,說迦葉上來,我讓一半座給你坐。你看迦葉尊者頭陀第一,而且是我們禪宗的正法眼藏,就是他老人家接下來的。所以要沒有迦葉的話,咱們中國佛教現在幾乎就沒了,達摩也不會來,六祖也不會現在還坐在南華寺,都沒有了,包括虛雲老和尚也沒有了,包括我們一誠長老,傳老什麼這些都沒有,我也沒有了,因為什麼,佛源老和尚是我的法師父,他是虛雲老和尚的弟子,傳承就沒有了。所以正法久在,就是因為迦葉尊者的功德。那麼這裡講到的說,世尊說我頭陀(為最),妙法開明,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法因為上,你看,我就是觀法塵入的這個圓通法門。這是迦葉的,到迦葉這裡開始,就等於說什麼呢,六塵就講完了。
你看從開始的這個憍陳那的聲塵,一直到優波的色塵,香嚴童子的香塵,藥王藥上二王子的味塵,乃至這個跋陀的觸塵,到迦葉的法塵。這就說明六塵中,所有六塵組成我們的外在世界,和內的這個意識所緣的法塵,都是我們下手處。那我們天天說,佛法就是要在生活中修,生活中就是要運用佛法,告訴諸位,六塵就是我們的生活,最真切的生活就是六塵,那麼我們被這個專業詞這樣一弄,就好像它們是它們,法是法,道是道,離我的生活很遠。這是我們現在的根性,一敗再敗,不斷地稀釋,就覺得生活一定是,我得去每天去下館子吃飯這才叫生活,我的工作環境才是生活,我要每天看個電視聽著音樂,出去玩樂一下子,這就是生活。這當然是生活,可是根本的生活就是這六塵,你的這些玩意都沒離得開六塵。就是我們不會修,其實我們有時候修行,說是要去在生活中修,連生活都找不著怎麼生活呀,你想想我們現在的人都根器到了什麼地步,就是我們在生活中都不知道怎麼生活,天天在那兒瞎混。你說向外奔馳,隨著大家天天這樣,你說不是瞎混麼?有的混到佛門裡面還繼續瞎混,不好好修,抓不住境界,你就要知道抓不住境界呀。所以大家想想這就是六塵。
下面我們來就要看六根了,進入到六根,開始了。那麼六根開始呢,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六根這裡面只講了五根,把耳根還是最後壓軸了。第一個六根打頭是什麼呢?這就按順序來了,眼耳鼻舌身意,第一個打頭的就是眼根。阿那律尊者以眼根為上,入的圓通。好,大家一起來讀。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訶我為畜生類。我聞佛訶。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如來印我成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
好。這裡就開始講的不是說觸因為上了,觸因為上的話可以說是,就是說在我眼裡這個用得最好,那麼斯為第一的話就是說,在我眼裡這個拿手。他就是這麼一個表達,意義是一樣的。那麼首先來看這個阿那律尊者,我們都知道阿那律尊者,一說起都是佛弟子裡面天眼第一的,這就表達了他用功的這個法門,從眼根下手。這裡同樣還是座起,頂佛足而白佛言說,我剛剛出家的時候,大家知道阿那律剛剛出家的時候呀,確實是被佛老罵,因為他老睡覺,佛就罵他說,你天天這個咄咄何為睡,一睡一千年嘛,而且還說你這個螺螄蚌蛤類,不聞佛名,說你再這麼睡下去,將來就轉世投生到這個,咱們放生的時候不是有時候也放那些螺螄嗎?海里面那些蚌蛤呀等等那些,都是說這些,這些動物有個什麼特色呢?你說它是活的吧,它跟死的一樣,你說它是死的吧,它又是眾生,有生的感覺,所以這就是,等於就是說,活死的吧。咱們不是說活死人嘛以前,有的修道的人也說把自己稱之為活死人,就是等於說這個心徹底死了,就跟這一樣,但是不是說徹底死沒了。
那麼這一罵呢,把他的自尊心給傷了,你看這裡他還提舊帳了: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訶我為畜生類。所以由這個的話反而奮發圖強,七天用功把眼睛給弄瞎了,眼根弄壞了。那麼在這個眼根弄壞了以後,就是什麼呢?你看: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開始佛就教了他一個法門叫做什麼?樂見照明金剛三昧。那麼他修這個的話,修這個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呀,確實是有這個福德來修的,為什麼?首先從理上他能明白,這個眼根雖然壞了,還記得我們七處征心吧,十番顯見,眼根雖然壞了,他只不過是不能夠見明瞭,是不是?但是他的見性還在,轉為只能夠見暗了。你這個道理你得明白,所以這樣等明白了以後你才知道,肉眼雖然失了,這個見性不失。他就循著這個見性,轉這個本有的心光,反見見自己的自性,所以就滅去了這個見明見暗等等這些,見東見西呀,見色見空,他就把這個妄見泯滅以後,歸到真性中了,心心寂滅,念念圓明,就等於說什麼呢?反見見自性了,我們說反聞聞自性,返觀觀自性,這裡是返見見自性。
這裡有一個詞大家看一下,旋見循元,旋是什麼意思?旋轉嘛,就是轉我們向外攀緣的這個見性分別,轉為向內循著我們的本元見精,就是隨順了我們這個性,而沒有去見那個相。就這麼一修一修一修一修,突然間,雖然肉眼滅了,心眼的功德現前了,就這個見性的功德現前了,在這種情況下打開了以後,就不像肉眼呀,一不小心就弄壞了,這個心眼它像金剛一般堅固,所以才這裡叫做什麼呢?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入到這個三昧了。就是我心眼開了以後,就是我的心性開了嘛,那你根壞了不是我的性壞了,那麼我性開了以後,根你能夠給我弄壞,性你怎麼也壞不了,所以像金剛一樣堅固,就是這麼一個意思。在這種情況下,得了天眼通了,不依著這個眼根就能夠見十方世界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看這個頓然無礙,看十方世界就像看掌中托個芒果一樣。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來印我成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就是你問我圓通法門的話,我就是這樣旋轉,就是說把向外的這個旋轉向內,依著這個本元的真見,背塵合覺,不向外塵攀緣了,合我本具的這個覺性,就用這個方法證入圓通的,所以我這個方法最為第一。就是說我其他的不會了,就會這個。所以這裡的阿那律陀呢,其實就是我們彌陀經裡面講的阿耨樓馱,是一個人,大家不要搞錯了。
那麼這個人怎麼成這樣的?再講點典故吧,就是說,這個阿那律陀翻譯成漢語叫做無貧,沒有貧窮的意思。為什麼呢?或叫做如意,稱心如意。為什麼這個阿那律陀有這麼一個呢?就是在以前,過去劫的時候他當時一個砍柴的,很窮的一個樵夫。那麼在那一世,值這個大饑荒的時候,他自己每天只能吃的就是說這麼一團粗物,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糙米嘛,粗糙的這種糙米所做的這個飯,他一天他只能吃這麼一點。那麼當時有一個修成就的辟支佛聖者,他出來乞食,七天才出來要一回,他就供養了這個辟支佛,就由於供養的這個福報,九十一劫不受貧窮報。你看人家這個迦葉尊者是九十一劫不受什麼呀?這個叫什麼?身上老有這個光,也是不受貧窮,他也是九十一劫不受這個貧窮,因為供養了聖人。所以這個阿那律陀呢,在他的人生裡邊呀,在這個青少年時期,就不知道什麼叫做沒有,所以這裡叫做無貧嘛。貧是什麼意思呀?就是沒有,你想要沒有呀,不具足,得不到。所以在他的生活狀態中沒有沒有這個詞,他在非常奢華的環境中長大,無論做什麼很快就實現了。
小時候有一次跟這個釋迦族的幾個少年在遊戲,遊戲的時候他就打個賭嘛,做什麼賭注呢?他就說,那我就用這個糕餅吧,糕點,咱們說的糕點做賭注。結果跟那五個小孩少年一會兒連著輸了三次,他就派人去跟他媽媽說,趕緊給我把這個糕點拿來,那麼他媽媽就派人端著盤子,給他拿來了糕點,大家就吃了,他輸了嘛,就是咱們說的富家子弟一樣,隨便出去這個你們吃吧,請客,海請。結果到第四次輸的時候,他媽媽就告訴他,想治他一下,說沒有這個糕餅了,沒有了,結果他一聽,以為說沒有了,那些旁邊跟的隨從,說沒有,沒聽過說有叫沒有的一個糕點,他以為沒有是個糕點,他沒聽過這個詞,這樣的話他就說,那就把這個沒有給拿來吧,就這個也行。
那麼他媽媽就為了治他,就是說教育他,就給他端了一個空盤子。可是大家要知道,這就叫業力,業力就是心力,心力就是福力。因為他的福報在那兒,他有稱心如意的這個福德,始終在這兒,非常飽滿,就是徹底彰顯的,斷不了。就跟我們說現在窮得受不了了,想富富不了一樣,他也是富得受不了,想窮也窮不了,一樣的道理。所以這個時候呢,雖然母親給他拿了一個空盤,但是天人就趕緊把天界的東西拿著,把這個空盤子給裝滿裝來了,裝來他又跟這釋迦族幾個少年在一塊用,一邊吃一邊說:哎呀這沒有這糕點還非常好吃,再拿一些來吧。他媽媽一看說哎喲,這就是人的業力、福力。你看他富了他就窮不了,他不缺這個,所以他又叫做如意。這是阿那律陀尊者眼根修的圓通。那麼我們再看,耳根又夾過去了,在最後,再看五根圓通裡面的鼻根,是周利盤陀伽,這個主角要登場了。大家一起來念。
周利槃特伽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好。大家來看,越來越有意思了啊。這裡叫做周利槃特伽,其實就是彌陀經裡邊的周利槃陀伽。那麼他是從什麼呢,從鼻根下的手,這裡首先他也是訴這個往昔他的這個,也是這個過分事。那大家想想,你看有時候看看,這些佛的徒弟們原來業障也這麼重,大家發現了沒有?你看這個周利槃陀伽呢,他是過去呢,這個周利槃陀伽翻譯成漢語叫做繼道,繼承的繼,道路的道,那麼也叫做路邊的意思,繼道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常說的路邊。他這個叫做小路邊,為什麼呢?印度的婦女嫁了以後,但是她就是說,生小孩的時候一定要回娘家去生。那麼他媽媽兩次都是同樣的,兩次都是懷孕了要生了以後才往娘家趕。他哥哥就是說,趕著趕著在路邊就生下來了,所以就索性起了個名字叫路邊。
那麼他也是趕到娘家的過程中,在這個路口上生下來的,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小路邊,意思是比他哥哥小嘛。在《譬喻經》裡面講到這個周利槃陀伽呢,他在迦葉佛的時候他就出家了做沙門,但是他有一個什麼過患呢?當時他有五百弟子,吝嗇經義,不肯訓導,就是我把這個法義藏著不給他們講,五百弟子,所以由於這個過失,從昔至今諸根暗鈍,就是特別傻。傻到什麼程度呢?出家的時候佛陀教他四句偈,什麼四句偈呢?說:守口攝意身莫犯,就是你把身口意給守住,如是行者得度世,正念觀時欲境空,就是你提起來正念觀一切的這個慾望呀境界呀這些都是空的,無益之苦當遠離,就讓他循著這個方法修。結果他連這四句偈都記不住,讓這個五百個羅漢每天都教他,三年中都背不下來一句,就笨到如此的地步,大家看看這個果報有多重。所以我們現在說末法時期的眾人業障重,他們業障也不輕,人家不是修成了嘛。你想想在這種情況下,後來佛沒辦法了,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這是什麼呢?佛沒辦法了,看見他笨得受不了了,他哥讓他還俗,還俗呢他又,就是說自己不願意還俗,沒辦法就到後園裡面的樹上準備上吊自殺,這個時候沒辦法佛就說,那你以後就念兩個字,笤帚,就是我們的掃把,他是念了掃就忘了把,念了把就忘了掃,就這麼笨。在這樣的一種人,沒辦法的時候,佛陀哀憫了,就安居的時候教他說,你就什麼也不會,你就開始這個數息觀吧,大概就是讓他調這個鼻子裡面的出入息,所以用鼻根嘛,他觀這個鼻根。就依附在這個境界上,他就能夠覺得說,用功用得久了以後,其心就漸漸,心就細了,就是等於說煩惱少了,心地清淨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窮盡了這個氣息了,就是這個呼吸呀,不是有進出嘛,一會兒進一會兒出,一會兒出一會兒進,就是剎那剎那這個變遷的情形或者這個進出的狀態呢,就被他觀觀觀,觀得他徹底從這個進出的狀態,就鼻根的這個進出上,一下子得了忘我了,就是觀著觀著就跟鑽木取火一樣,就前面說的一下子圓通,觀開了。開了以後呢,你看這就說,豁然開通,得大無礙,這是其心就豁然了。
就由這樣的一種修法,人家都能得漏盡阿羅漢,大家想想。所以他在如來的座下才蒙佛印證,得成無學聖道,印成無學。所以這裡佛問空理呢,問他的圓通呢,如我所證,反息循空。大家看到了嗎,前面是旋見循元,空和圓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本來妙真如性。那麼他就是旋見,旋也是反轉的意思,旋向外朝向內了,這裡他說的反息循空也是這樣子,數息數息數息,把這個息觀察透了以後,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啊,就是我們不會修也可以了解一下他是怎麼個修行的,就等於說我們呼吸現在很粗,知道嗎?我們自己是觀不到自己的呼吸的,包括這個呼吸,有的這個內觀禪裡邊人家的這些大德們都會說,你修什麼修呀,你喘氣都不會喘,就說的這個意思,就是我們根本觀不到我們的呼吸。
那麼慢慢隨著心微細微細,就跟呼吸一樣,隨這個呼吸動,動動動最後就跟我們說破這個色法一樣,色法色法,越來越破越來越破,最後到了一個鄰虛塵了,上次我也給講過吧,鄰虛塵以後就是說,鄰虛跟虛空就挨著了,這個修法也就是這樣子的,每一個修法就是不斷地觀不斷地觀,心微細到最後最後,跟這個空性挨著,突然間就開了,就是這麼一個狀態,大家能就是說相似的有一點了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反息循空,就循著這個空寂空性,斯為第一。這是他修成就了。這是修到五根裡面的第二根,眼根,鼻根。當然還有舌根、身根和意根,就是本來是給大家備課備到這裡的,因為時間關係就不往下講了。
下面是要給大家說一下,就是我們在聽這些法的,由於後面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更是重頭戲,而且《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被暗選的,就是說併駕壓軸的的兩個法門。所以說,我們在聽這些的時候,我們往往以前都沒有學過《楞嚴經》的都知道圓通章,都知道觀音菩薩。那麼這裡我們講到,這裡面你看講到說,六塵,五根,後面還有這個六識,講這些的時候我們是比較生疏的,特別是這一個人一個修法這樣羅列開來,到這兒的時候我們就覺得說,人家各門就這麼修,如果從這個經文上的話,我們就這麼一聽似乎就明白了,好像理解了一樣,對吧?不理解反正說管它呢,反正我就會念佛也行。那麼這裡我們就要知道,這個闡述的各取一門深入,人家從凡到聖這種修法是很清楚,得圓通境界就是這麼得來的。
我們在聽《楞嚴經》這種艱澀的文句的時候,就好像使我們只好當做這是他的道理,沒辦法自己吃到口裡,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這個經義是經義,講法是講法,道理是道理,可是我自己沒辦法吃到口裡,也就是沒辦法再自己化到自己的身心世界中,把這個道理化進去。大家想想,為什麼?剛才說了,我們講的這些法全部都是生活呀,那麼人家能夠活在當下,擇這個生活的當下,能夠證到當下,我們為什麼在這個生活中思前想後呢?我們都是用妄心去攀緣,為什麼?包括這些一個一個的圓通,好像我們就羊皮上颳風一樣,只有講到念佛了有點感覺,只有講到禪了才覺得有點靈性,為什麼?就是我們不善於剛才講的捕捉生活,安住生活,老是安住在妄想上。
歸根結底如果一定要切割到我們現場來講,那就說明什麼呢?我們的心安住不在這個教法上。你仔細體悟,因為這個教法每一個、每一段教就是一個法,但是如果你的心安住不在教法上,你就會覺得說,這是一個道理,離我遠,或者我在聽,懂不懂,或者是說,這法師也在講,這二十五圓通最後是只有念佛圓通和耳根圓通。這就是一個妄想,這個妄想一隔,你的心就安不在這個教法上,沒辦法安在教法上,可是問題是什麼呢?只有教法上才是顯的這個法門,顯的我們的真心。如果你沒辦法安住在教法,你的真心就顯現不出來,就是這個法門的受用你跟不上,這就是你為什麼有隔。那麼如果說我們,大家想想,這個教法它顯的就是真心呀,那麼如果我們把這個妄心,相應地把它跟真心讓它脗合、安住,那麼顯現的不就是我們的真心嘛。
因為這個教法顯現的就是真心呀,一致在這個真心上,那麼真心就顯現了,這個時候,教法就是觀法,教觀合二為一,這就是我們聽法的功德。所以為什麼要重視聽法呢?聽法太不容易了,你不要以為,因為我們都不會聽法,特別是像這樣的法,要隨文起觀,觀教一如,觀就是教,教就是觀。這麼講我就這麼想,中間連一點縫都沒有,能做到嗎?所以這裡為什麼說要聞思修呢?聽法非常關鍵,特別是你會聽法。所以我們大家就要一起努力,要把我們的心安住在法上,不讓它走,一走你就覺得隔開了。大家要努力呀,一個的話這也不容易呀,由於要因緣具足,一個,講者要有這個領悟和傳承力,我不知道你看我們有的時候覺得說,到處去聽法,確實有的時候聽法你得聽傳承,就是說,看有沒有跟這個法有緣。
你看我給大家作個比喻吧,好比我這次假期回普陀山呢,有幾天因緣。有幾天因緣呢,我很敬仰的一個法師叫禮賢法師,他是一個特別純粹的納子,就是說出家人裡邊,他原來在天台山,天台山佛學院他當院長他也不當,一個人我記得那會兒在普陀山的古佛洞閉關三年,現在又在法華洞自己閱藏,就這麼一個人,他是個非常虔誠的天台宗的這個子孫,他自我的天台的這種傳承認知感也非常強。所以我們就有的時候也想啊,為什麼有的時候徹底,比如說另外的傳法或者說另外的門派,比如說藏法呀等等,那麼注重傳承,如果你沒有這個法的傳承,就算你會,你也修不成,我發現確實是如此。而且我們學佛修法一定不能亂,一個是自己心亂,二一個亂跑,今天這兒,明天又,佛油子都是這麼來的。這個傳承是什麼?你看我聽他講的時候,諸法無生,我也給大家講過,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這就是天台宗的空假中一念三觀,一心三觀。我以為這道理我早就知道了,學佛學院就開始背,問題是當時我去親近他,我們就繞著普陀山在這個南天門這兒繞了一圈,回去以後說起這個,他就突然間說起個什麼話題,他就給我剖析了,說就看我們的一念心生起來,我們的這一念頭是從哪兒來的呢?自己生起來的?還是從另外一個地方生起來?還是和合生起來的?怎麼生起來的?
他這個話一講出來,因為他對於天台宗的祖師有認可度,就有這種加持,傳承的加持。所以我聽別人講,我自己也講,沒感覺,所有的感覺,最深的感覺,就是今生我學佛出家,現在講法的感覺,就從禮賢法師當下那一念得的感覺。等我到了五台山,這個起念的時候一用,就感覺到這種力量大極了,從來沒有這麼力量大。這就是嘗試一下。
所以為什麼講這,就是第一個,我們就是在這個講法道場要有領悟力,要有傳承力,講者,聽者,這就是一個法脈。所以咱們來學《楞嚴經》,就是你真的得心用在這兒,不能說這一堂完了,出去又散了,要預習,特別是今天讀經典的時候,大家都跟不上了,這就是一個假期你就散了嘛。傳承呀,就是不斷,所以你看教法,就聽教法就要心安住在教法上,這就是修行無別修,就是這樣子的。特別再一個就是我們自己的心要在道上。今天我們沒有講到,下一次講到這個畢陵伽婆蹉的時候就是,你看他自己怎麼個悟的道呢?他出去乞食的時候還在思惟佛講的法義,吃飯的時候還在想這個法,人家吃飯的時候還在修呀,結果一不小心,腳被這個毒刺給刺了,他就順勢,這個心正在道上思惟,順勢就突然間就入了道了。你看吃飯的時候人家也在琢磨法,那我們待會兒馬上就要吃飯了,能不能琢磨法呢?好,那麼今天的法就到這裡,下一次開始我們再講這個續的五根圓通和這個六識圓通,往下講。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