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罪過,把文殊菩薩給落了,我們心裡作意一下就可以了。各位道友們,大家上午吉祥。今天是我們《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第五十講了,就年過半百了已經。但是原來說五十講呢,可能要超出幾講,也到不了六十講,我們的《楞嚴經》就圓滿了。反正是人生嘛,總是活一天少一天,我們講經說法也是聽一回少一回。

上一次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也是感覺到確實如此,有限的生命來做一些事情。那麼不在這個事情就在那個事情,不在這個工作就在那個工作,不是這樣生活就是那樣的生活。所以很慶幸我們能來這麼學修一遍《大佛頂首楞嚴經》。特別是現在的講法呢,也是確實多種多樣,以這個課件,小部頭的,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這樣的類型居多了。

現在據說大家在網絡或者說有一些媒體上來看視頻呀,沒有這個定力。沒有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連一個小時或者到一個半個小時講經的這個視頻,沒有定力能夠看滿看完了,就只能拍十分鐘,十五分鐘,這樣還要饒有興趣地、不斷地有這個笑點的,有有趣的事情的這樣往出來引帶佛法。你看現在的人的福薄到什麼程度了。而且還有一個叫做什麼微拍,是嗎?就是越短越好,迅速地發揮一下煩惱,這就過去了。

所以你看可見這樣的一個時代中,大家的心這種節奏如此之快,就是我們現成可能現在覺得說,誒呀,這每次講兩個多小時,還是好不容易堅持完的。這個福報可能以後就不會再有了,這就是講一回少一回,聽一部少一部,這就是現在的法運。

而且你看這幾天端午節嘛,我這出去看了一下。出去看了一下,有一些道場呀,有一些現在江浙一帶也有好多寺院,那麼幾乎對於講經聽法來講啊,根本是不搭尬的事,大家要知道。就是特別是些小廟裡邊,有的是村廟裡邊,神廟裡面等等,也是廟,但是就是說聽聞佛法根本就是不搭尬,這就覺得說這是屬於副業了,沒必要弄這個事。甚至有的要麼政府就搞什麼活動,趕緊弄一下,大家就應應門面,抽幾個人,然後就跟完成任務一樣搞一搞就行了。這就佛陀的聖教,金口所宣的微妙法,就這麼個流通法。所以我們確實要珍惜。今天應該內容開始我們能講到五十種陰魔了開始,佛無問自說的。那麼我們今天還是先從這個七趣,七趣我們只講到天道,天道裡面我們又只講到色界。

今天我們開始先要從四空天開始講起。那麼關於四空天呀,看小本的一百五十五頁,四空天就是我們常說的無色界了。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就對於這個無色界就十分地不能理解,就說生命的存在怎麼可以說沒有一個色身來進行體現呢?那麼甚深的意識在相續的生命的這種存在的時候,他到底能夠體現到什麼程度呢?他是一種真實的生命嗎?他是一個眾生嗎?他的世界是怎麼呈現的呢?我那時候有好多疑問,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的心量是沒有打開。

而且大家要在講到這個無色界,我們首先講無色界就是沒有一切的物質。那麼在這樣的一種生命世界中,他是由於立足於我們現在,記住是人的本位,我們輪迴到這個價值觀和這個生命質量的層面的時候,相對所向上羅列出來有一種叫無色界,也就是在我們的視野中,他呈現的是這個樣子。那為什麼佛能夠完全把他說透呢?而還是就著我們的感覺說,因為佛的眼裡他可不是無色界。

為什麼呢?大家知道色,色法有什麼?有業果色,有定果色。業果色就是我們人類造業感果所感來的這個業報色身。定果色就是他甚深的禪定所感的果報,還是有甚妙微細色身,但是在人的眼裡,他是有隔的,不存在的。就如同大鵬金翅鳥和這個龍族呀,天龍八部,在我們的視野裡面我們也觸摸不到。

但是他們是在他們的另外的業報中,可是四空天他屬於定果色,就是基本上比他質量差的都看不到,只有證到聖果的聖人、佛菩薩才有這個法眼慧眼佛眼。所以我們今天從四空天講起,上次還記得吧,自此已還,名為色界,就是有物質的世界我們已經講完了。今天要邁入說離開物質的存在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呢?好大家一起來讀,一百五十五頁,一直讀到這邊的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好,一起來。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

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

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好。補特伽(qié)羅。這是主要講的四空四天。大家來看,這裡從開始接著我們還要聯繫到前面部分的,從這個色界來往上走。你看,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不是前面講到這個色就是說色究竟處嘛,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兩種歧路。就是說在這個色究竟天之頂的地方有兩條路可走,是不定性的。

一種是利根的人,這個智慧增上者他不會入到後面的四空天,利根的人不會入到無色界,而是直接從色界出三界。你看我們往生淨土是不是直接從欲界出三界呀?所以說這個從縱從橫,還是我們要立體地來理解。如果他不入四空處的話,那麼還有一類是鈍根的話,他就要入四空處了,所以這裡叫做有兩種歧路。那麼這兩種歧路是怎麼樣呢?如果說發明這個無漏的智慧,這是指的人空智慧,就是斷盡上界的三十六品思惑。

什麼叫做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呢?這是說這一類的人他不要生到空界了,四空天。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九地裡邊不是已經過了五地了,對吧。還記得我們說的思惑嗎?見思煩惱,思惑有八十,九九八十一品。八十一品思惑裡邊呢,前面的五地,就是從五趣雜居地到離生喜樂,定生喜樂,離喜妙樂,捨念清淨,這是到了色究竟天,到了這兒了,對吧。

那麼這一共是多少?是五九四十五。那麼五九四十五,後面還有什麼呢?四九三十六。四九三十六品思惑在上面的四空天處,每一天有九品。他可以不到上面,直接就用這裡的智慧光明通達了以後,就斷盡上面的三十六品,直接在色界斷盡,就是在色界之頂。這個時候就出了塵勞三界了,脫離了分段生死,這個時候就證偏空之理,就證到阿羅漢果了。那麼如果他能夠進一步不得少為足的話,就修這個大因大菩薩乘,這樣的一類就等於說迴心向大,成了大阿羅漢了。這是其中的一條路,大家記住啊,這指的是聖路,就入到聖位了。

還有一條依然是凡路。就等於說你在這凡夫天裡,你就是打扮成個,再怎麼打扮成個天,你還是出不了這個天。所以你看: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就是若在捨心是什麼意思?前面的色究竟天的時候不是叫捨念清淨地嘛。捨念清淨地呢,他就不斷地捨不斷地捨,一切現前的身心世界他始終覺得這是障礙。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捨這個質礙的身,他的厭離心徹底成就了,就徹底把這個色的身體給放下了,但是識的身體還沒有放下。在這種情況下他就覺得說,把這個把它要修空,把它要除掉這個色身的障礙,這樣就除掉色身的障礙,入到空處了。你看,這個時候身體就空掉了,所以叫做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唯有覺得說虛空無邊,為他的意識所依。

這個意識還不是我們常說的第六意識,就是以阿賴耶識為根本的變現識所依。像這樣的一類就叫做空無邊處天。你看,名為空處。這個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天壽命是兩萬大劫。大家要知道,這是空無邊處。那麼空無邊處修到空處了,他並不是真正我們佛法裡面講的畢竟空。他只是把色身除掉的空,他還不滿足,這個情況下會怎麼樣呀?大家你看: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既然質礙的這個色已經銷亡了,那麼他還有一個依著沒有質礙顯現出來的一個空性,所謂的空性,對吧。他依著這個沒有質礙的空,他也要慢慢還在那個捨的狀態中不斷地捨不斷地捨。相續捨捨捨到空也沒有,也滅了,這個時候是什麼狀態呀?

大家來看: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這個要稍微給大家講一下。是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知道阿賴耶識,在此也已經不止一次地跟大家提過了,又叫藏識。首先阿賴耶識它有一個受熏習持種子,就是我們變現種子,一生又一生,生命的遭遇裡邊的我們所有變現出來的生活場景,就在阿賴耶識裡邊,猶如倉庫儲存五穀雜糧一樣存在那裡,所以叫做能藏。

阿賴耶識的第一個功能叫做能藏,我們所有的業力種子都藏在裡面。第二個是什麼呢?還有所藏,就是一切,所有所藏的這個我們說的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為其所藏,由他來進行什麼呢?執持,我們說的。一切東西為阿賴耶識所藏。還有一個我愛執藏是什麼呢?這個東西就是等於說,如果從能藏的角度上來講,就是阿賴耶識的見分。如果一定要把阿賴耶識有一個能所、主客的對待,能藏就是指的阿賴耶識的主觀見分;所藏就是指的阿賴耶識的相分,客觀的相分;我的見分見我的相分。

但是在咱們人來講,有意識的時候覺得我為能見,一切萬物為所見,容易理解。阿賴耶識的能藏所藏、見分相分特別微細,你看佛都說了嘛,阿陀那識甚深細。但是他阿賴耶識的這個見分和相分還是有的,就是他的能所對待還是有的。他的能所對待在這個時候會怎麼樣呢?會被第七識,就是阿賴耶識的見分,阿賴耶識自我的感覺,能感覺一切我相分的感覺,這個感覺會被第七識末那識拿過來,始終抱得牢牢的,就會認為有一個我。

大家只能從理論上去推比,因為我們現見不能,沒有這個功能,凡夫來講。他死抱著阿賴耶識的見分,恆審思量地執著為自我,所以阿賴耶識還有一個第三個名,就叫做我愛執藏。就是第七識把第八識的見分當作我,始終貪愛不捨,這就是我,一定是我。我,比如說我是宏海,我的阿賴耶識的見分,就被我第七識的末那識深深地執著,真的我就是宏海。這個執著一定要到證阿羅漢果的時候才能把它徹底破乾淨。所以第七識又叫恆審思量,就是恆常地始終審查、思量這就是我。

因為還有一些叫做恆而不審,比如說阿賴耶識始終在,但是它不思量不審查。還有一些審而不恆,第六意識,雖然它不斷地在判斷,但是它睡著了,熟睡無夢的時候或者休克的時候,它就不恆了,沒有它的作用了。只有這個第七識又審又恆,恆恆常常審查思量。那麼這個東西不斷的,我們所有的修行不是破我執嘛,那麼前面我們說不斷地捨捨捨,把色身的這種我執捨了,還有個識,甚深的識。這裡講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既然連前面說色身也滅了,只留下空的質量,連空的質量也滅了。

這樣的話,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這個時候只剩下什麼呢?唯留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這個時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唯留阿賴耶識的,這個半分微細是什麼意思啊?就是說末那識怎麼緣呢?就是怎麼執持這個我的感覺呢?他一邊是從外相上來講,緣外面的六識,眼耳鼻舌身對色聲香味觸。這是被他認定首肯的,這是我的感覺。

那麼還有一半是從內來緣什麼呢?緣這個第八阿賴耶識,這個我們基本上不知道,是叫做微細。我講的大家能聽明白吧?就是第七識我的感覺,我們一定是同時有內在的我存在,還有外在的世界為我認識,對吧。外在的世界認識屬於粗淺的,是一半,在外在的,心向外求嘛。還有一半是向內緣什麼呀?我的阿賴耶識的見分的那一半,只有一半,形相極其微細。

這個時候到了什麼程度呢?向外緣的那一半已經什麼啊?粗重的已經捨掉滅掉了,空掉了,對吧,只留下末那識向內緣阿賴耶識的那一半的經歷還在微細地現行,所以叫做什麼啊?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大家能聽明白吧?就是生命的表達能夠到了這種寂靜狀態,但是還有識在,阿賴耶識的半分識還在,所以叫做什麼?空無邊處,識無邊處。這裡叫做名為識處。就到了這個地步了。所以你看這一節用到唯識的教理的時候,就特別難理解。

這個阿賴耶識又叫異熟識,異熟。就是八地以後,就等於說只有能藏所藏,沒有我愛執藏了。為什麼?他的種子已經放射盡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叫做異熟識了。大家知道,我們從凡夫修到八地以後,到八地的時候只有能藏所藏的功能,沒有我愛執藏了,為什麼?這個時候第七識已經破掉了,不起現行了,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你看我們有時候理解阿賴耶識呀,大家要搞清楚,因為我們下意識理解阿賴耶識,覺得阿賴耶識就是我,一定是在我的這個肉體裡邊的一個神識,就這麼點兒。錯了。阿賴耶識絕不是身體本身或者身體的某一部分。我們的人,本人的身體和大家所有的身體,乃至所有的世界,全是阿賴耶識所變現的一部分而已,大家知道吧。也就是等於說我們的下墮地獄,投生畜生的可能性,這些種子還全部含藏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等待揮發,隨時有可能揮發,一旦掌握到機會,他就要揮發。所以我們只不過是現在把人的種子不斷地把它在這兒排隊排滿了,所以說地獄的種子就排不上號,知道吧,排不上號它就沒辦法起這個現行。

一旦我們的惡業佔了上風,開始排隊排得把善業排擠了以後,惡業就全部排隊了,善業就進不去了,那麼就進到地獄裡邊出不來。這就叫阿賴耶識的變現。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阿賴耶識跟我的身體或者我的思想是同步的。他是非常寬廣無邊,由我們的業力所致生到人道裡邊;但是所有的六道裡面隨時都可能去的,他都在,阿賴耶識是遍滿的。所以說阿賴耶識當體就是妙覺明心,妙覺明心也是週遍的。但是在這個時候,只能體現在這樣的水平,所以叫做識無邊處。這是第二重。那麼第三重我們再來看: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這是什麼意思呢?前面的空無邊處就是什麼呢?滅色歸空,對不對,大家鎖定這個。那麼識無邊處是什麼呢?滅空歸識,對不對。空色既已經雙亡了,再憑著定力把半分那個微細的末那識也給他伏在那裡,滅在那裡,這個時候只有阿賴耶識單獨的展現存在,沒有任何第七識在他上面的分別。這個時候只覺得十方什麼樣呢?寂然,泯然,再無所住了,就是都找不著有一個固定的地方為你所依。如果在這個層面的時候止步不前了,這個時候這一類的天就叫做什麼呢?叫做什麼?無所有處。這個天的壽命有六萬大劫。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講到第三層無所有處了。無所有處呀,有的外道也能證得到,大家知道吧?這個在印度當時有一個數論外道還是勝論外道來著(數論外道),他有一個理論構架是什麼呢?就是他建造了二十五諦。他也說人是怎麼來的,世界是怎麼來的,他解釋世界,他建了二十五諦。

他二十五諦是怎麼建立的呢?第一個諦就是叫做冥諦,幽冥的冥,為什麼?就是這個外道他只能夠證量證到無所有處的地步,他再就行不通了。行不通他怎麼觀照,怎麼去悟,也再往上走不到了,他都到了這個極致的時候,他認為這個層面就是真理之源頭。所以他解釋世界的時候,一開始就是大冥,他就建立一個冥諦,從冥諦又怎麼生起怎麼生起,怎麼生起世界生起人類。

他這麼解釋,一共有二十五個真理層面。這是當時印度一個特別有名的外道,萬象沒有徵兆的時候,一切萬物的本源之處,他就認為在這個地方,叫做冥諦。其實只不過到了無所有處,無色界而已。這是三界內的發揮到倒數第二名了,排名第二了。從輪迴中來講,倒數第二;從這個解脫來講,排名第二。那麼第一名在哪裡呢?大家來看: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就是說,前面不是已經把他展開到阿賴耶識了嘛,那麼阿賴耶識的這個如來藏性呀,他從本以來都是不動寂然的,寂滅常然的,是週遍十方界的。但是呢,凡夫乃至所有的人天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明白這個道理,他一定會什麼呢?他想要這個滅盡定之力,就是想把他,一定要把他的所有妄想煩惱都要伏伏伏,都要捨捨捨,執著都要去去去,不斷地這樣什麼呀?這就是你看說以滅窮研,就是以這個把他要滅掉的能量不斷地窮盡地去精研,研究,參究。

你看這個時候是最難的,為什麼?禪宗裡邊還有一個貼肉布衫,就是這一層最難透脫,其實就是差不多到了這個了。在這個無盡藏性中,就是本來如此的這個如來藏性中呢,他一定要強求地去發宣,你看這裡講到的什麼?發宣盡性。就是他本來就是如如不動,他在上面一定要有一個說把他弄乾淨。在這樣的情況下,欲盡其性,這個定力越來越強。定力所強了以後,他不斷地會逼迫,逼迫逼迫會什麼呢?識,就是這個識的性呀雖然還存在,但是把他深深地伏在那兒不起來了。

就在這個地步的時候,叫做如存而不存,就是說定中雖然見到這個識性好像盡了,其實他還沒有盡,還留一點。那麼雖然說留一點,但是他幾乎就是盡了。在這個層面,就名叫做非想非非想天。也就是說,第七識的我執的這個心若盡而非盡,就到了這個地步。為什麼叫非想非非想處呢?離開下地,就是他非想非非想天往下走,都屬於粗想。離開這些粗想就叫非想。但是他沒有達到這個妄想無盡,沒有到涅槃的這個真無想,所以叫做非非想。這麼一個境界,三界最高,三界之巔。這就是我們講的四空處了。

那麼如果說這四空處講完了,大家來看,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就是說什麼意思呢?說這四空天的天人,雖然他想窮究這個空性,但是他並不能盡情地達到如實性空的道理,就是他並沒有證空性。雖然他想,就是帶著他不斷地想的這個道理走到這一步的。但是也就是他不斷地想想想的這個道理,障礙他又上不了一步。就到這麼一個地步,叫非想非非想。已還,空無邊,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麼四重。那麼我們來看,此等窮空,不盡空理,但是怎麼樣?你看:

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前面講到的色界的五不還天,大家還記得吧?還記得吧?如果說色界的五不還天,這樣修習聖道,窮空,就是窮盡這個空性而成就的三果聖者。這樣的一種三果聖者呢,他再不斷地窮究這個空性,他會遍歷四天,就是週遍地經歷這四重無色界的天,然後斷盡四空天裡邊的三十六品思惑,證無我空,這個時候就成了阿羅漢,出三界之外了。

這一類為什麼叫做鈍根,又叫做不迴心阿羅漢呢?為什麼,大家想,為什麼?不是說從發菩提心,因為是什麼呢?這一類為什麼叫鈍根呢?因為利根在色界的時候,剛才不是講了嘛,在色界的時候就直接不來這兒就修走了,明白吧。他呢屬於鈍根,他還修著修著還要經歷這四重天的次第,然後再從非想非非想從這兒出,所以叫做鈍。

那麼他鈍根呢,一旦從這兒出了以後,就住在這個空性裡邊、我空裡邊不出來了,所以他叫不迴心,不迴心修大乘了嘛,就住到這個偏空涅槃裡面就再不出來了,叫做定性阿羅漢。大家要知道雖然如此,就是這個經歷四空天的和不經歷四空天的,中間差了二十劫的時間。就是人家不經歷四空天,從色界之頂色究竟天直接修出來的,就等於說早了二十劫。再經歷這四空天的,要多二十劫去修。大家想想你看,到這個時候就那麼一點點微細的心念,要多長的時間來去除,來空掉呀。所以你們要算一賬,你一旦往生了意味著什麼。下面再是: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這是什麼?這算鈍根,不迴心的還算好的了,好歹他轉凡成聖了。還有一類是什麼呢?就是如果是他從無想天,前面的外道天,還有諸天,也就是說廣果天這一類的外道天來的,那麼他就帶著那個一味的要窮空究底,不知道歸向聖道。這一類的人呢,他迷於有漏的天,作無為想。本來是有漏的天,他以為這個時候就作無為想了。

這樣的一類人他沒有好好聽聞佛法,不知道在這個次第境界上面去抉擇到了哪裡了。所以他就不知道,這個時候就沒辦法了,你看,窮空不歸,迷漏無聞。就是因為他執著有漏天為無漏界,他沒有多聞,這個時候就怎麼樣?還依然翻入輪迴,報盡自墮,還會墮到三界下面來,翻入輪迴。所以你看這個出輪迴多不容易呀。那麼再往下看: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這一段開始不是光總結無色界了,是總結什麼呢?整個的天界了。我們不是七趣裡邊叫天趣嘛,對吧,精研七趣。這裡是整個總說天趣是什麼呢?說這些天上除了五不還天為聖人所寄居之外,其他的六欲天也罷,在欲界,那麼四禪天也罷,在色界,四空天也罷,在無色界。這一類的人怎麼呢?各各天中的天人則都是凡夫,還是凡夫。為什麼是叫做業果酬答呢?只不過是他曾經修了有漏的善業,修了有漏的善業所感的業果酬答而已。天福答盡以後依然還要散入輪迴,所以答盡入輪。那麼至於說你看。

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這裡我們有一個知道的,就是至於說各天中的天王呢,每一層天每一層裡邊的天王是怎麼樣呢?基本上都是大乘菩薩乘願再來寄居在天王之位的。你看,所以說從四天王、兜率、夜摩、自在他化天,等等這些欲界乃至色界、無色界的這些天主呀,他們都是什麼呢?大菩薩再來的。

這一點大家如果能夠讀過《華嚴經》,就知道了。他那裡邊講得非常詳細,說哪一層的天主基本上是哪一地的菩薩寄居此處。像摩醯首羅天的天主呀,色究竟天的天主呀,是哪一地的菩薩一般都寄居此處的,都有說明。所以你看這裡講到的說,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也就是說什麼呢?菩薩寄居於天王,遨遊在三摩地的禪定中,濟物利生。就是不斷地漸次地來增進自己的功行德業,迴向他所修行的成佛菩提路。這是一個特別的說明,大家要知道。

那麼,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這是回到無色界上來講,說這些上面所說的四空天呀,身心皆已俱滅,定性現前了,也就是他沒有四大組合有質礙的這個業果色了。只有定果色,沒有業果色了。那麼這個時候呢,這一下從空無邊處到非非想處的這一段就叫做無色界,這裡講到的,名無色界

大家想想無色界的人住在哪兒呢?你們想了解這一點嗎?無色界的眾生住在哪裡?住在哪裡?不知道他是不是想住在哪兒就住在哪兒。有一種說法,無色界的眾生就是說,比如說前一念還在色界的眾生,修的時候前一念在色界的眾生捨報以後,下一念,就是你在哪裡捨報,生在哪兒,就停留在這個點了。空無邊處,識無邊處。

比如說從色究竟天到空無邊處,色究竟天的報一捨,就停在那裡,在何處命終即生何處,不會生到別處的。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四空天在色究竟天之上,也有這麼一種說法。反正各說各的,等我們成了佛菩薩就知道了。希望不要真的生到那兒去,也沒什麼意思,最高也就八萬大劫的壽命而已。而且大家要知道,不要以為說從人道聽起來八萬劫的壽命有那麼長那麼長,如果你真活成他那樣的話,沒什麼感覺,咵一下就過去了很可能。所以大家看,為什麼有這樣的呢?

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就說這些三界的眾生呀,都是由於不了自己如來藏心,本明真心,妙明覺性。《楞嚴經》裡面最強調的核心解脫法。那麼這是背覺合塵,背了如來藏的覺,合到阿賴耶識變現的塵,積累這些虛妄的造業感果,不斷地發生苦樂之報,由此虛妄而有了欲界、無色界和色界三界之相。並且於此三界之中,隨著這個七趣的顯現而沉溺在其中,一會兒上來一會兒下去,不斷地沉溺在其中。所以說補特伽羅各從其類,就是各各依從自己的業因而受同類的業果業報。

補特伽羅是什麼意思?這是印度話,翻譯成咱們漢語其實就叫做有情,又叫做數取趣。數就是數量的數,取就是取東西的取,趣就是七趣的趣。也就是我們說玩得有趣的趣。為什麼叫數取趣呢?就是所有的有情造惑業,感果在三界中,一次又一次地趨向於那兒,往那兒生,所以叫做數取趣。有時候也就是咱們翻譯為眾生,遭受眾多生死的意思。這是印度話,補特伽羅,梵語翻譯過來就叫做數取趣,或者叫做眾生的意思,這裡只不過用了一個印度話而已。

這是指的什麼呀?四空天。那麼四空天完了以後,還有一個什麼?還有什麼?阿修羅。為什麼這裡應該說把這個最高檔的放在最後,為什麼這裡用阿修羅來進行壓軸呢?就是這裡講的阿修羅呢,遍歷胎卵濕化四種生法,都有阿修羅存在。那麼前面講的都含攝胎卵濕化四種生趣,所以這裡把阿修羅放在最後。我們一起來把這一段讀一下,讀到畜生趣攝就可以。一起來。

復次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

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你看這裡不但有四生,還有四趣,有的是天趣,有的是鬼趣,有的是人趣,有的是畜生趣,所以把他放在最後。那麼這裡就是說,復次阿難,這裡要說明的是三界中還有四種阿修羅類。誰能夠知道阿修羅是什麼意思?什麼?看看你們的佛學知識,誰能知道阿修羅是什麼意思?好鬥。好斗會導致什麼?嗔恨心會導致什麼?嗔恨會導致什麼?就是長得丑嘛。

這個嗔恨心可以整容的,大家知道嗎?就是把你長得這,修羅道的男眾丑得就是看都不能看。你想我們現在有時候看一下《西遊記》裡邊的那些小妖小魔們,牛魔王呀,長得這個鼻子那個耳朵。大家想想這修羅道那丑得簡直都是不能看,為什麼?就是他又叫做不端正,修羅有一個名字就叫不端正,就是說長得太丑了。那麼這裡還有什麼呢?說到說復有四種阿修羅類。阿修羅類怎麼分別的呢?

大家看,先看這個若於鬼道以護法力。就說這一類的鬼道中的眾生,他還有一個善願善心護持佛法。那麼護持佛法或者護持經咒呀,或者護戒呀,護禪呀,或者說受到佛的遺囑,讓他護持依法修行的人。這一類的鬼道眾生,他依著這個善業之力,他捨了鬼趣以後呢,就生到修羅道中了。

所以你看,以護法力乘通入空,為什麼叫乘通入空?就是乘著他的神通入到這個所居空界。他可不在咱們人地,人道裡邊說居在地上。他屬於空界所居,仍屬於鬼趣所攝。這一類的叫做等於說從卵而生的。但是到了鬼道的眾生呀,本身他就有五通。為什麼這裡叫做乘通入空呢?乘就是乘著,乘著他的這個五通。鬼本來就有五種通力,那麼加上他在這裡護法,就是果中更為殊勝。所以他雖然轉的報是有神通,可是仍然為鬼趣所攝。在經典和論著裡面都講到,說世界初成的時候,咱們這個須彌山,須彌山腰、須彌山頂都是誰住的?阿修羅住的。

這本來這是人家的地盤,大家知道嗎?後天諸天天人,有光音天的天人天壽盡了以後,福盡了就從光音天墮下來了。墮下來畢竟他的福報那會兒還大嘛,所以光音天的天人墮下來生到這兒的時候,他的福報還帶著自然的這個殊勝的果報還在,聖妙的宮殿呀,飲食呀,臥具呀,自然就出來了。

這個時候阿修羅就等於是原著民,知道吧,就是原居土著。他就受不了了,看見這些眾生來這兒,帶著這麼好的。就跟當時找到新大陸以後,印第安人就覺得這些從另外一個文明來的人,他們的生活水準就高嘛。這個修羅就生起一點自卑心,他就給他們退了,說既然你們來了,我就退到山腰吧。好,天道的人慢慢轉成人道了,他還往下走走走,走到山腰來了。

修羅又退退,不斷地退。這樣看到他們的福報這麼大,修羅就生了嫉妒了。雖然走開了,但是懷揣著說,好吧那你住吧,我走,我惹不起你,但是我心裡對你產生了恨意。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又移又移,從山頂移到山腰,從在山腰裡邊有空缺的地兒或者海里面,他慢慢就住進去,就形成了阿修羅所住的地方了。所以這一類的基本上是鬼趣所攝,屬於鬼道的阿修羅。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大家看,這就是說人趣所攝的阿修羅,比人要高大得多了。他站在海里面呢,海水只能夠到他膝蓋,手伸起來能夠遮擋日月。這一類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在天道裡面損了天德而被貶入下界的。我們還記得《西遊記》裡邊的豬八戒是誰來著?原來是誰?天蓬元帥是帝釋天裡面的愛將,就因為他調戲嫦娥,結果被貶下來了不是,損了天德了。那麼改生修羅道裡邊了,這樣的一類他的福報跟天還是相似的,所以他所擇居的處所,就是他住的地兒呀,在日月宮旁邊,臨居日月。還記得我們此前給大家講日宮月宮嗎?我們看到的是一輪火球太陽,在人家的眼裡它是什麼呀?它是所居的場所,是聖妙的宮殿。所以你看這就是一切都是唯心所現。那麼這一類因為他居在日月宮裡邊還能下接人間,所以這個是從胎生的,為人道所攝,人趣所攝。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大家看到了,這是什麼呢?這一類的就是化生的了。他的福報與天人完全正等,而且還能夠執持世界,能夠役使鬼神,能夠左右人間的禍福。就這一類的修羅,他的神通力能夠跟諸天相接,而且非常勇猛無畏。這一類的就是變化所有,為天趣所攝。

大家看到了,為什麼說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呢?這些阿修羅呀,他能夠看到,四天王不是統領四洲嘛,東方持國、西方廣目統領咱們這個西牛賀洲、東勝神洲的,那麼帝釋天統治的又是整個佔領這三十三天,包括大梵天王統攝一小千世界,各有專司,各有所屬。

可是這個修羅呢,他也能夠有這樣的視野,他得不到這個福報,得不到這個因緣,他就生了嫉妒心了,就跟帝釋天打仗,爭權嘛。其他的他也不敢打,他就只敢跟帝釋天爭。我在備這個課的時候我還笑了一下,為什麼呢?我從小兄弟四個,老大老二我不敢跟他們鬥,他怎麼打我我都忍著。老三跟我年齡差不多,他要想說我的時候,我就還幾句嘴,他要是想打我的時候,我就拿起就敢跟他拼了,就敢,你知道吧。

所以這裡的修羅也是犯這個我慢生起來。他上面的上界的天他鬥不過,三十三天呀,這個大梵天他就敢去吼把一下,所以打著打著就鬥成了有仇了。這個帝釋天又看到修羅的美女,想把她搶過來,到他的帝釋宮殿裡面去歌舞呀,唱呀跳呀去娛樂去,所以就兩家始終在鬥。大家要知道,一旦這個帝釋天,先開始是修羅跟龍族打,龍族打不過的時候,這個修羅王就是請帝釋天。帝釋天就在他的善法堂裡面就下令說,給我把這個修羅某某某給我拿來,我看他能有什麼法子。這不是我編的,都在經典裡面講到的。結果這個修羅王也要說,咱們去看一下,打,把帝釋天打完了,我到他那兒去看看他有什麼本事。

這個時候天兵天將就確實是排雲佈陣就開始了。而且他們打呢,都是用的兵器。他把他打得,你比如說修羅用兵器砍這個天界的天兵天將的時候,砍一下,天兵天將他有神通,他的福報在那兒,雖然你把他砍了,他馬上怎麼樣呢?又還復如初了。甚至把他的頭砍下來,他還能怎麼樣呢?又長上了。那麼帝釋天也是用他的天兵天將去砍這個修羅,最後沒辦法,沒辦法的時候,砍了又長上了,最後就想法子。帝釋天裡面有什麼寶貝,還記得嗎?帝釋天有一些摩尼珠呀,還有這些法器一類的,他當時就用這個,把它拿過來受持,執持著這個寶貝,帶著這個法器。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砍完了以後,他就能致使修羅頭再長不上去了,身子砍下來以後再複合不了了。整個這個時候,修羅的血能流成河,就像一道天河一樣,非常慘烈,整個就是滅族嘛。如果說修羅把帝釋天給打勝了,他就奪取這個帝釋天的天宮,他就坐在這個天子的椅子上不下來了,這個時候咱們人間就什麼呀?就開始遭難了,他直接關係到人道。

所以大家想想,為什麼你看說風調雨順,佛法弘化一方,大家都安道,相信因果,這個時候就是什麼?就是增益天福,損減修羅。就是兩個打仗打的,打戰打得實在這帝釋天沒有辦法了,只能去求助於大梵天王。那大梵天打這個修羅那是小兒科了,為他出了戰,助他在打仗。所以你看這裡: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這就是指的大梵天王有時候會替帝釋天出口氣。這一類的屬於什麼呢?天道所攝的修羅。

那最次最次的大家來看: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這就是說最次的,福報最差的,福報薄,力量寡,沒有什麼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樣呀?生大海心,沉水穴口。就是生在大海心底,就是大海的深處,沉入到這個深水的穴口,就是在那個,可能就是在那個海底裡邊呀,那肯定有,海不是最低最低處它一定還有陸地嘛,陸地有那種生穴口,就生在那裡。

我不知道大家有聽到有一些道場裡面會有一口井,說這口井直通海眼。北海公園有。那是有龍王吧,說裡邊,那是鎖了一個龍王吧,可能是一個性子比較烈惡的龍王,說到現在拽一下那鏈子,裡邊還有聲音呢。這是真的,大家都不要覺得這是傳說,這確實是真的。海眼你看西藏拉薩的大昭寺,大昭寺裡邊就有一口海眼嘛,那就等於說直接從陸地肯定通到海洋。在五台山的,大家知道廣濟龍王的老家在哪裡?不在海里,在哪兒?在五台山的北台最高處。五台山不是北台最高嘛,北台上面還有一個廣濟龍王的,裡邊還有一個井。

當然再跟大家神叨一下,說有一個同修那時候說,他在那井裡邊就是看到龍王,說龍來了就跟火車咔咔咔開過來一樣,非常動作快聲音高。也許如此吧。咱們不管他了,咱們講修羅。修羅這一類的他白天游在虛空,你看,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晚上就回到海底去睡覺去了。這一類就是供前面講到的天道的天福的修羅去奴役的,驅使的,他的福報很小。而且這類修羅就等於說四類生裡面是由濕氣所生的,為畜生道所攝,畜生道的修羅。

這統共叫做修羅四種。到此為止,也就是給大家完全把這個什麼呢?把這個七趣種種的情態,種種的相狀,種種的業果相對,怎麼形成的,都給大家做了一個交代。大家知道我們一旦把這個業力種子種下去,等我們開了天眼慧眼佛眼的時候,就一目瞭然了,就知道這個道理了。那麼我們怎麼開這個眼呢?就等於我們證到空性的時候,一定跟我們熏習的這個差別智,佛告訴我們的七趣精研嘛,這個差別智同步體現的時候,就是我們看到的時候,觀到的時候。你看後面五十種陰魔裡邊就說,很多種境界顯現出來,是因為我們過去聽佛講過,熏習過,在我們的心性中自然而然體現出來。

好那麼下面一段呢,等於說是這個結妄勸離。那麼我們稍微時間長點把這一段貫完,因為它是一個大版塊,再下面一講就要開始講五十種陰魔境了。所以我們稍微把這一段再讀完,下面的兩段,從小本的一百五十七頁到一百五十八頁的什麼呢?若他說者,即魔王說。把這段貫完,大家一起來。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云何更隨殺盜淫事。

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好。這一段是作七趣的總結。大家你看,我們一起來,大家跟著經文來貫,比較簡單。說阿難,就是這樣的地獄、餓鬼、畜生呀,人呀,神仙呀,乃至天道和修羅道,天洎修羅,洎就是和的意思。所以說你要如果說精細地來研究這七趣升沉往返這個原由的話,那麼你就要知道,其實都是由眾生自心,由於自心的這個昏沉暗鈍、無名惑所起的諸有為相。

所以說都是由妄想而受生,由妄想而隨業,由妄想而受報。大概就是這個原理,不出這個原理。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於我們淨妙圓明、無作無為、本有的這個真性而言來講的話,它都是虛妄的,幻化的,像所見的狂華一樣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就是說原來沒有一個著落可尋,只是一個虛妄的名相而已,更沒有什麼根源頭緒可得。所以這裡講到的更無根緒。但是為什麼呢?

阿難,此等眾生,就是這前面講到的七趣裡邊的眾生呢,皆由不識本具真心。不得本具真心的話,就受此輪迴,妄受此輪迴,雖然經了是無量劫,依然不得真正清淨,還是隨順著,你看,還是隨順,經無量劫不得真正的清淨,還是隨順著殺盜淫的這個三惡道因,起這個三惡道果,果受三惡道的果。那麼這是一種,那我們聽起來覺得說這是一個理。但是大家再往下聽,就是有違我們常說的,你看:

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就是說勸大家不要造殺盜淫,那我們反著來又出生此三種不殺不盜不淫。大家說這是不是執著?同樣還是執著。那麼由這個殺盜淫而成了鬼類呀、地獄類呀等等這些果報,由無殺盜淫又成了天道呀、仙道呀乃至人道呀,乃至修羅道呀,等等這些,天、仙、人、修羅等等這些善趣,還是由這個無殺盜淫而起的。有殺盜淫的叫做鬼倫,無殺盜淫的叫做天趣。有與沒有之間兩種業力相互隨順,相互替代,相互交傾,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而然而起輪迴。

所以你說從這個究竟層面來講,大家想想,我們不殺,不造殺盜淫是對的,是吧;可是執著於不造殺盜淫,又是不對的;就是這樣子,從解脫法來講。你有殺盜淫,牽引著你到三惡道,對不對;無殺盜淫,牽引你到三善道。惡道善道全屬於輪迴之道,那你就出不了這個輪迴。所以你看為什麼修道人叫做,絕學無為一道人,不斷妄想不求真。就是你既不隨順殺盜淫,也不能隨順不殺盜淫。但是大家一定要聽對,有的人一聽說,那既然這樣,那就繼續殺盜淫吧。後面講到了,你看:

有無相傾,起輪迴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悟了這個無作本心,發明瞭這個耳根圓通聞性的妙理的話,那麼你在這個首楞嚴三摩提的全修全信的這種保證下來修行,那麼會怎麼樣呀?大家來看,有無二無,就是有殺盜淫把它不執著了,無殺盜淫也不執著,這叫做有無二無

那麼有殺盜淫不執著和無殺盜淫不執著也不執著了,這叫做無二亦滅。在這樣的情況下,尚且沒有這個不殺不偷不淫的念頭,何況更造殺盜淫的念頭呢?不是給你,你看佛講法多圓融,對吧,就害怕有的眾生一聽以後說,既然不能夠崇尚不殺不盜不淫,那我就繼續殺盜淫吧。說連不殺不盜不淫都不能崇尚,何況你去更加地執著殺盜淫呢?就把你的輪迴路給你徹底踩死了。

所以大家來看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則妙常寂,就是安住在首楞嚴大定中了。什麼叫做妙呢?沒有七趣的束縛了,就叫做妙。什麼叫做常呢?沒有七趣的生死了,就叫做常了。什麼叫做寂呢?沒有七趣的流轉了,就叫寂了。所以沒有束縛了不是就妙了嘛,解脫了嘛,沒有生滅了就叫常了嘛,沒有輪迴了就叫寂了嘛,就靜下來了嘛。徹底怎麼樣呢?見到如來藏心了嘛,入到首楞嚴大定了。

所以這裡講到說,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就是你不要以為說不執著不殺不盜不偷了,就讓你殺盜偷去了,殺盜淫去了。說如果不斷這三業呢,就會有各各私造的別業,這叫做各各有私。聽到了嗎?由於我們各各有私,私造的別業,又因為我們在各各私造別業的時候,在眾多的私造的別業中我們還有共同的一面。這就說咱們了,對吧,一個人造的一個樣,所以一個人長的一個樣。但是我們還有共同的業力,彼此業感相同,這叫做眾私同分

在這樣的情況下,業感相同所形成的共業並非沒有一定的受報之處,所以叫做非無定處,還是有一定的受報之處的。大家還記得為什麼這裡有這麼一句呢?就是前面阿難問了嘛,阿難曾經問過說,眾生落到地獄裡邊是各人感各人的地獄呢,還是大家一塊兒生共同的地獄?所以這裡佛就從七趣來講,總的給他說非無定處。是有處的,確實有這麼個地方的。

但是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這是什麼意思呢?然而這七趣的果報,皆是由眾生自心中最初的一念無明妄動而輾轉發生,它還不是說離開心外而實有之境,所以叫做自妄發生。那麼既然我們現在知道說,最初生起的這個虛妄實在的幻相這個因是不可得的,就像虛空的花一樣不可得的,無處可以探尋究竟的。就是說既然是你自己的妄想所發生的,那麼你就知道這個妄想本來就沒有一個可得之處。妄本不生呀,你現在還去探尋究竟什麼呢?你來問我還去探尋究竟什麼呢?

所以佛就告訴他說,汝勖修行,欲得菩提。就是說你應當,勖就是勉勵的意思,勸導的意思,你應當勸導真實修行的人,欲修無上的菩提,首先要除殺等三種惑業,要除三惑。如果你不盡除這三種惑業的話,怎麼樣呀?縱然,你看,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縱然因這個禪定力獲得相似的神通,只不過是世間的有為功用,不能成就出世間的無作妙力。而且你的習氣如果不除的話,必然會落於魔道。所以說這樣的一種根本失正念,雖然這些修行的人想借修行來除去他的虛妄,可是只不過是以妄制妄,倍加虛偽而已,所以如來說他是可憐憫者。

這就是最後我們說的,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也就是說,你前面問我說佛體是真實的,不是說既然佛說了佛的佛性是真實的嘛,為何有無間地獄等道呢?佛就告訴說什麼?這其實都是你自己的妄心所造,不是說菩提有過失啊。就是最後歸結點,就是回到阿難的前面所問之處,並且告訴他,能這樣說的,就是代佛宣揚正法,名為正說;不這樣說的,就是讚歎殺盜淫慾,不愛真修的人,這樣的話就是斷除人的法身慧命,即是魔說。

大家要生大慶幸,大稀有難得,我們現在好歹在聽佛說的正說,還沒有落到魔說。所以要生稀有難遇。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上半場就到這裡,我們休息一刻鐘,到二十的時候下半場繼續,阿彌陀佛!

好各位,我們繼續開始第五十講的下半場。這個內容倒是切割得很利索。因為你看我們八卷多經文,一直講到精研七趣。還記得在此之前跟大家說過,說我們一直有一個泛講、貫講,還有一個導講,就是導歸極樂世界。我想講完這七趣輪迴,都不要去再仔細地去導了。

說真正的一個修道者,這輩子能夠聽聞到釋迦牟尼佛的遺教,還能夠在這個遺教裡邊摸索出原來有一條路,叫做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成佛。就是這條路現在已經在我們手頭,已經在我們腳下了。那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說一個是最基本的資糧就是出離心。所以如果大家聽到精研七趣的這些場景呀,你想一會兒好受點就跟到了天上了,入了神仙了,墮到地獄了,作為人這樣就這麼活著。你看我今天早上過來,我還拍了兩張照片。今天不是上班嘛,地鐵裡那個擠呀,等了兩趟才上的地鐵。進去裡面大概就這麼一條窄窄的這麼一個火車,幾節,然後還通的,就裡面全是人頭,全是胳膊。

那麼就我們想想,這在北京的地鐵裡面,這還是一個交通工具裡面,尚且擠得如此,我們怎麼能夠在地鐵裡待著?我覺得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說坐一會就出去了。有這樣的力量才能支撐著他,說我在地獄裡面就這麼難受一會兒吧,因為太擠了,確實太擠了,那真是面對面的感受。那如果我們要這樣推此及彼的話,大家想想,到地獄裡面可不是說讓你待一會兒就能出去的。

這一樣的地下,兩樣的情懷。這只不過是人道裡面的一種地下體驗,到地獄裡面可不是待一會兒就讓你出去。那到畜生道裡面可不是說面對面呀,你看一下子一卡車拉的那豬呀,拉的那牛呀,要去奔赴屠宰場的時候,你看看誰把它當回事?可不是你坐一會兒就能下車的,下車了以後就更慘了。

這都是場景呀,都能觸摸得到。所以大家要想,導講就不必再多導了,就勢、順勢往出走而已。所以說慶幸的是,我看到那麼多胳膊裡邊,居然一個車廂裡面有好幾個胳膊上面戴的佛珠,就是這樣,因為他手要什麼,一下就看見了上面戴佛珠。就說不管他是出於什麼目的、什麼因緣他戴上了這串佛珠,它就是佛珠,這點你是繞不過去的,你是擺不脫的。

所以說大家看,一個地鐵裡面的場景,這就是一個切片,就是一個社會調查呀,就完全調查了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這我在某種意義上這也算個導講了,往出走。但是往出走的路途中還有別樣的風景。

下面我們從這一節課開始就是光講這五十個場面,五十個畫面所呈現出來的風景。那麼在講這風景之前當然我們要回歸一下,我們從頭,而今邁步從頭怎麼躍到這五十種,終於有機會去面對這五十種風景呢?為什麼?因為你沒有修行的人,你沒有體驗的人,你不往那兒走的人,你根本沒有機緣遇到這五十種風景。

那佛在這裡提醒,為什麼要提醒呢?是等你遇到這五十種風景了以後,你有可能會出錯。不是風景有錯,大家記住,是你有可能會出錯。那麼就會障礙著我們更後面的風景和最終的真正的風景到時候呈現出來。所以大家看,十卷一部洋洋灑灑的《首楞嚴經》到這裡,我們好多的祖師或者大德註釋的時候,都把它分為幾個版塊,我們現在也再回顧一下,否則大家會走調了。

第一個版塊就是我們從第一卷,大家還記得吧?有的第一講在聽,有的沒在聽。不管怎麼樣我們記住,當時的緣起是佛開始,因為阿難遇到這麼一險了,回來聽他的法了,要請問我以後怎麼修行練就這個不被轉的本事。那麼佛就開始告訴他說,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這麼一個境界。就是從這兒講起,一直到第四卷,一直在講一個內容。

所以第一個版塊就是始終讓他悟這個道理,也就是佛講的時候,始終在顯明如來藏妙真如性的理。所以這一個版塊從第一卷開始到第四卷,差不多三卷半的內容都是在顯理,讓我們明白這個真性真理,妙真如性。所以在裡面的內容就是七處征心,顯見,就正過來反過去地讓你明白這個現前一念真理,一念心性。開悟的楞嚴嘛,所以最精彩的就是,思辨也罷,參究也罷,引人入勝也罷,就在前三卷,三卷半的經文。

所以我想我們能夠從那三卷半聽過來,現在網上還有,能把那個內容聽過來是非常莫大的福報,因為我們可憐兮兮地在娑婆世界,從來沒有人做這樣的提醒。這個提醒就在目前,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嘴邊,但是我們就夠不著。所以第一個版塊叫做顯理,聽完以後果不其然,阿難就開悟了,獲本妙心。這是第一個版塊。

第二個版塊開始叫做什麼呢?起觀。就是從第四卷起,阿難入了華屋嘛,說哎呀,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法,入到這麼好的地方了。開始示不生滅為本修因,給他示這個妙觀之門。就是一開始修行的定調起步,就是以不生不滅為根本而起觀的。大家還記得啊。悟到這個理以後,明白自己本具的真心,所以裡邊的內容主要就有兩種根本,一種是真本,一種是妄本。真本就是顯現自己的真心,妄本就是隨煩惱而起的生死的根本。這兩種你要知道,就裡邊有解六結。還記得解結嗎?證三空。後來這是文殊選二十五圓通,最後選出來了以耳根圓通為根本,暗選的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為契機。這一段修行的觀法,就是得首楞嚴大定之法。

所以第一段是指的顯理,第二段是明觀,就是你每天你的心思怎麼用。大家要知道什麼叫做觀。就比如說我在地鐵裡面這麼擠這麼熱,還看他穿什麼,他戴個什麼,誰又進來了,誰又出去了。這就不叫觀,這叫妄想。你在這個情節上起來佛告訴我們的智慧,你用它來面對這些妄想,重新認知的時候,又見,就叫做觀。不安分守己於凡夫的心態,而用佛的智慧進行起觀。這一段內容全部給我們開示的就是怎麼去觀。像以前有的這些大德或者老祖師怎麼入的這個大定呢?就實在不行了他就念。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獲二殊勝。等等,他就不斷地念,就這樣念的時候就是在觀。因為我們妄想是無性的,那麼你這時候以真性來代妄性,那本身就是起的觀。

所以這就是讀誦經典的功德。希望大家在假期,暑假的時候有時間多讀誦,哪怕你把《耳根圓通章》,特別是《念佛圓通章》天天能誦一遍。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就想念佛的好,想念佛的功用,想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相信他念一句就有無邊的功德在你的身心世界中儲存下來,念一句就越念越上勁,越念越歡喜,管他什麼呢,反正你就念。這就叫觀,其實就是一種觀法。

那麼第三大版塊就等於說明有正行,有助行,圓成這個斷煩惱、得三德,般若、解脫,涅槃(三)德,就是從第七卷開始,阿難請問修行次位,一直到第八卷,名為邪觀,到這兒止。說明什麼呢?講的是什麼?正行了。明理,起觀,正行。你該怎麼做,就是教你每天怎麼做,有正行有助行。你要持戒,這是助行。你要持首楞嚴咒,這是正行。你要反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反聞聞自性,修首楞嚴大定,這是正行。得三解脫,三德,具三德階位,這叫做起行。明理,起觀,入行。

入行最後大家記得說,第四個版塊其實就是那一個小段,就是又問說,文殊菩薩問說這部經典怎麼叫,怎麼起名嘛,對吧。那個內容比較小,那個是第四個版塊,就叫做結經,就是這部經典怎麼結。

後面我們現在正在講到的是借破戒的惡法為由,啟問七趣的差別相,就這七道是怎麼個差別。已經講完了,後面是講要什麼?五十種陰魔怎麼出現的,無問自說的,因為修行者一定會遇到魔境。這叫做什麼呢?助道,就是助前面第三個入行的,正在入行的時候遇到這些怎麼辦。所以說有助於前行,所以叫助道。

像有一個溫陵戒環禪師在註《楞嚴經》的時候,就把他分為什麼呢?一開始叫做見道分,明理嘛,見到這個理了;第二個叫修道分;第三個叫證道分;第四個叫結經分;第五個叫助道分。其實就是跟咱們剛才講的這五個版塊是步調一致的。

但是為什麼蕅益大師在講的時候沒有完全遵循他的這個道理?因為他認為戒環禪師講得比較籠統。這個我們就要微細地打個比,就是說切幾個片來了解一下。你比如說為什麼,因為《首楞嚴經》他一開始明理就是明的什麼呢?圓理,圓滿的理,就直接已經入到那個頂了,從道理上直接,沒有留一點縫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講到這個見理悟道,比如說他定為第一個版塊叫做見道分,蕅益大師把它分為叫做顯如來藏妙真如性理,顯這個分,可是他就只簡單地叫作見道分。這就有差別,為什麼呢?因為見道在這裡容易跟後面的,證到羅漢果的初果的時候不是也叫見道嘛,如果從別教的菩薩的話,初地也叫見道,圓教的菩薩的話,初住就叫見道了。

那麼你開始,這些見道人家都屬於已經悟後了,等於說修滿了以後又見了。可是這裡他講的見道是什麼呢?只是像開悟一樣,知見上明白了,叫見道。所以為了防止這些前前後後的混淆,蕅益大師就更加細化了說,認為戒環禪師分的見道分有點太籠統,並不是錯誤的。因為他一說見道,那我們通常來說,知道說這是開悟的明心見性的這個見道,見到真理之道。但是因為還有些,你比如聲聞乘的話,裡邊初果才稱之為見道,人家已經到了修滿了已經開始證的地步,也叫見道。所以就害怕這個混淆。特別是如果你從見道分來講,如果從修道分來講,修道分你到底是緣修呢還是真修呢?對不對?

因為《楞嚴經》他講的是幻修而修,不修而修之修。那其他都是緣修,要起動因緣,開始從這個五停心觀,持戒,怎麼怎麼樣。可是《楞嚴經》他是什麼?他是幻修幻證,就是在見全滿的佛知見的情況下來進行這個修,這才叫真修。如果從證道上來講的話,你是分證呢還是滿證呢?這也比較籠統,因為《楞嚴經》不屬於分證,屬於滿證。見解上圓滿了,證一分都是圓滿的。不是像月亮一樣一點一點地圓,他是直接月亮就圓了,看一次月亮,這個月亮始終都是圓的,這叫做滿證。所以從這點來講的話,我們要知道,前面的內容大概只是如此的一個次第版塊,我們了解一下,複習一下。

下面我們就要開始辨五陰魔的內容了。辨五陰魔內容,那我們其他的就不要講了,就光說這個為什麼要辨呢?辨它就是分辨說明,用最真實的境界的描繪給你呈現出來,這只有佛能做得到。為什麼叫五陰魔呢?大家知道五陰就是五蘊嘛,對不對,色受想行識。那麼我們所有的修行路上唯一的工作就是要照見五蘊皆空,這跟《心經》是一模一樣的。包括前面的五十七位妙莊嚴路也是如此。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在修習禪定,就是前面不是有三漸次嘛,三漸次中,在修習禪定的過程中,也就是說你在悟這個耳根圓通的時候,害怕什麼呢?發現有一些見病,就是見解上的錯誤的認知叫做見病。還有一些禪定,定中出現的境界這叫禪病。怕行人搞不定,所以佛才從大悲心徹底流露。待會兒我們就要看到,佛本來要講法講得要走了的,大家知道嗎?轉身走了,累了呀,想歇會兒了。

這就是慈悲心就不一樣。我這講得上半場講累了,我在這兒歇會兒,一會有人問我就哎呀,能下一次再問,待會兒再問,讓我歇會兒。佛不是這樣的,佛講完了累得不行了,準備走的時候,沒人問,他又轉回頭來回紫金山,又無問自說了五十種陰魔境界。為什麼呢?因為什麼呢?好比說前面講的修行路,對不對,你看從十信十住十行,這都是屬於什麼?屬於正面的,對吧,正面地來講。但是大家要知道,修的時候還有什麼呀?還有反面的。就等於我們吃藥一樣,吃藥固然是好的,往上走。但是不要忘了,吃藥還有什麼?還有副作用。

也就是眾生在正修的時候,我們心裡有妄想,妄想我們要把這個妄想修掉。一嚮往我們的狀態是什麼呢?是背覺合塵的,背著本有的覺悟,合向六塵的煩惱。可是此時此刻我們要開始背塵合覺了,要反方向而行了,就是何妨逆水行舟了。我們一直在與時俱進,現在要逆水行舟了,免不了會有什麼呀?什麼?真妄相攻,要衝突呀。就等於火正燒得旺的時候,你要往上去澆水,那一定會嗞啦嗞啦地響呀。你要是吃不準,你這一嗞啦嗞啦地響,嚇得你又不敢再澆水了,趕緊就火讓它繼續旺吧,我跑了。這就錯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見解錯誤,就會怎麼樣啊?不是破戒的問題,是破什麼?破見的問題了,見解的問題了。

這就非常麻煩,為什麼呢?一旦破見,就產生了五十種陰魔,那麼就趣向菩提的路障就出來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你破了見了,法身慧命就沒了。所以大家想想,這會兒我們知道是路障,把它拔開就對了。不知道是路障的話,就生了分別執著,就有魔事出來了。所以說這一段我們就是開始講,為什麼有五十種陰魔。我們先把無問自說五陰魔境的第一段先大家讀一下。就是從即時如來將罷法座,一直讀到歡喜頂禮伏聽慈誨。一起來。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幾。回紫金山。再來憑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又復於中得少為足。

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好就到這裡。可以說從前面的這種七趣精研來細辨的話,等於說就說離開輪迴的可能了,就是至少我們已經,從那兒來講我們要離輪迴的這個志向已經建立起來了。那麼如來密因的這個障礙主要是輪迴,就是等於說開始趨向離障了。但是我們在離障的過程中,這裡開始修三摩提。

大家要知道,修三摩提禪那也能夠成就,問題是什麼呢?能夠成就了,佛就放心了。所以這裡講到的,佛就稍微有一些欣慰了,可以說歇一會兒了,他將要起身離座了。即時如來將罷法座。一場楞嚴法會,大概本來是圓滿了。可是將罷法座的時候呢,又有這個一波已平,還有一波要起了。我們先看一下這個將罷法座,為什麼叫做法座,就是法王之座?法座之相有時候也叫於師子床

為什麼以獅子為名呢?就是表示佛說法是無畏的,如獅子吼。為什麼攬七寶幾呢?幾是不是咱們就說的那個小床幾嘛,現在我們不是有羅漢榻嘛,我想羅漢榻肯定是跟這個佛教有關。大家看到《維摩詰經》說法的時候,也是在一個羅漢榻上,中間有一個小几。大家不要說這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臥具,肯定跟佛法有關,跟佛經有關,佛教的描繪。

那麼這裡的七寶幾呢,可能誰供養釋迦牟尼佛一個小桌吧,常倚在那兒。或者我們說的就是七種聖財普施眾生,所以叫七寶幾,表法的。紫金山,這是指的如來之身,丈六的這個紫金之身巍巍如山,故用這個紫金山來作為比喻。再來憑倚,就是再轉身來憑幾倚坐,憑藉著,可能手搭在這個茶几上,繼續又坐下來。

這個我知道,有時候來了問話的,那麼說著說著累了,特別地這兒搭一下站起來,或者再按一下坐下去。好多老和尚,有人來問話或者請法的時候都是這樣子。上了歲數了,那旁邊有一個小几,這樣手一搭就起來了。為什麼這裡就是怕起魔事,五陰魔事障礙三摩提,所以欲為詳辨,所以這裡叫普告大眾及阿難言

說哎呀,你們這些有學。那麼包括無學緣覺聲聞,今天都迴心,迴向大乘心,要趣向大菩提了,那我也要為你們詳細地說一下修行路上的方法和出現的境界。大概就這麼一句話。這裡為什麼正呼有學呢?就是先呼喚的是有學,先為你們有學的說,為什麼?因為有學的魔障比較重。那麼無學呢,不要以為沒有魔障,魔障還有,只不過比較輕。後面判到,你看把二乘都判入魔境,因為沒有成佛之前都屬於魔境。

這裡為什麼將為詳辨呢?這裡有沒有一個辨字?後面的經文裡邊沒有辨字,在經題裡邊說到了詳辨五陰。那麼說到辨呀,這是等於說,從如來講的話就是辨明、交待的意思,佛要把它說明白,講明白,交待給你明白,所以叫從如來說叫做辨。從聽聞者來講叫做辨別的意思,就是你知道了以後要防非,防止將來真的落到這個地步,有防範於未然,這樣讓你辨別魔境還是聖境。這是從這兩點來講說辨五陰魔境。

那麼你看,前面已經說了真修行法了,汝猶未識,就是你還不能夠識得修奢摩他自性本定的時候,你看說起這個微密觀照的時候,有種種的微細魔事,你看,修奢摩他、毗婆舍那的微細魔事。所以當魔境現前的時候,你恐怕不能夠辨識,難免要以邪為正,將妄作真。害怕他這樣,所以說這裡才講到說,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

什麼叫做洗心非正?文筆非常優美。《楞嚴經》的文筆呀,確實跟大家講,其他的經典幾乎真的難以媲美,這就是翻譯的智慧和佛菩薩的加被。你看這前頭,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幾。回紫金山。再來憑倚。多流暢啊,活靈活現都把當時的情形,你看,汝不能識洗心非正,就是不能夠以正法洗滌你的染心,叫洗心非正。這裡邊有兩個義,洗心非正。

一個是說凡禪修上來講,比如說我們說的修禪上來講,什麼叫做禪呀?你們聽到禪宗有一個概念叫做什麼?不犯思想,明白嗎?思想,一層面是我們現在說這個人有思想,我們特別崇拜有思想有知識的人。我告訴你,在禪宗裡邊這都是病。不犯思想。你思想就是起心動念。

所以為什麼說不犯思想的話,就是要你最乾淨的那個狀態,你的思,你的想,都是妄想,都是思慮。所以說凡禪修的時候先要洗滌先心,就是把所有從前的邪惡知見皆悉懺悔。就好比說你要去掉一個毒,在容器裡面去掉一個,一定要先把它洗乾淨,徹底洗乾淨,用這個香灰把它搓了,再用香薰了以後,才能夠儲藏這個甘露。一旦有一點點不淨,將來就是致魔之端。所以這裡叫做洗心非正。就是你開始修的時候,你的發心是什麼樣的,你為什麼要修三摩提,你的發心是不是跟如來藏心相應,是有為的呢,還是無為的發心。所以叫洗心非正。就是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

二一個是什麼呢?就是用這個智慧水洗煩惱,也就是用這個圓頓的止觀。如果你不以圓頓的止觀,就不是正的,就是邪的了。圓頓的止觀是什麼呢?就是咱們說的如來密因修正了義。所以叫洗心非正。

這裡我們再稍微花點時間給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我佛在這裡要無問自說五十種陰魔呢?確實如此啊,你看首先一個就是為了回小向大的這些聲聞眾,這是第一個。回小向大的聲聞眾他在修這個正觀三觀的時候,他容易把反面當正面,所以在這裡要說。大家知道什麼叫做反面當正面呢?就是他把副作用修出來的時候,他以為這是正常的狀態。

當然副作用是正常的狀態,可是他以為副作用,你干擾出來的正常狀態,他以為病好了。這就是錯了。副作用是正常的,對不對,但是把副作用當作健康的,就錯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把反面當正面。你看前面我們說的修的耳根的圓通法門,屬於正面的增進,是不是,剛才也講過了。但是沒有給他講反面,就害怕這個行者不知了。這五十種陰魔等於說反面,就像一個什麼呀?

如什麼?一條小船,一條小舟,舟順水而行,對不對?我們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嘛。那麼在這個舟行的時候,有的人覺得說,舟行的是對的。但是有一種人會出現什麼呢?誤以為什麼?誤以為什麼呀?兩岸的景色在後退的時候,他以為不是船在走,而是岸在移,明白吧?就是他本來是船在走,導致了有一種岸在移的錯覺。

但是他就這會兒把持不住船在走這是正確的,就執著轉移向岸在移了。這時候他會容易捨舟上岸,就慘了。大家明白吧,這就是將反作正。你看這是太虛大師作的這個比喻,多有智慧。就等於說我們一條船在走著走著的時候出境界了,就是船在走,但是我們誤以為兩岸的青山在走。這個時候呢,你就執著兩岸的青山在走,你就想把船給捨了上岸,就隨著岸走去了。岸是不走的,一旦一上岸,你就走不了了。

所以這就叫五十種陰魔。為什麼要無問自說?很難辨別。第一個就是說,從凡夫到無上菩提,路程太遙遠了。五百里的從凡夫到寶所,我們前面經歷了五十七位、五十八位等等這些,歧路太多了。就是其中的岔路你根本沒辦法,恐誤入歧途,所以要無問自說。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就是恐怕有一些天魔鬼神來障礙修行者,這是從來都有的事。從我們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就有的事,所以他是切身有感受有體驗的。如果不事先說明,被魔所誤的話,你反而還不知情,這樣就屬於走火入魔了。大家知道,知情和不知情是不是兩碼事呀?

再一個呢就是後面不是說了嘛,防止有人不了解這個境界出現的時候,以前的比丘就把四禪就當作四果了,就把四禪色究竟天就當作阿羅漢果位了。結果最後天報享完了要下墮的時候,就開罵了,說釋迦牟尼佛瞎說,墮到無間地獄裡邊去了。所以也是無問自說的第四點。

第五點是什麼呢?就是在大乘止觀裡邊的這種禪境裡邊,全部是微細魔事。粗的你能體驗得到。我們常有句話說,你這人修不修行,說你根本就沒修,說走火入魔還要精進修行的人才有資格犯的病。就我們現在說實話,連走火入魔的資格都沒有嘛。你都沒走火,沒起火你怎麼入魔呢?你還在這兒輪迴著呀。大家知道,就跟我在五台山住的時候,旁邊家的那個農戶家他養了一圈羊,大家知道吧。

養了一圈羊,周圍盤著攔杆嘛。那麼這個羊,這個主家怎麼看管羊呢?出去放羊的時候拿石子呼的一扔,這個羊一定是要離開這個羊群的時候,他才拿石子趕緊去提醒它讓它往回走,管著它不讓它往出走。這就跟魔一樣。你在羊群裡邊待得怡然自得,他絕不會管你,你好好待著吧,繼續輪迴吧。你有的想往出冒,想出去往三界的這個圈外走的時候,他才怕你往出去走了,有經濟損失了,要把你給圈回來。

所以說真正要往出走的人呢,他會遇到很多的艱辛,越往高處修,境界越險。印祖不是說了嘛,就說這個憑自力修的時候,快到禪定的時候就像日出雲開一樣瞬息萬千,你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境界,是好境還是壞境。瞬息變化,風起雲行,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時候只有大圓滿覺的佛還能了了分明,回過頭來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才回紫金山,無問自說,自說這個。如果你不相應,就落到魔道裡邊了。

當然這個魔道來講,你看說: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又復於中得少為足。這一段話就全部覆蓋了我們怎麼走火入魔,怎麼出現的狀況。就跟我們出車禍一樣,你是方向盤失靈了,還是剎車踩不住了,你是準備超車的時候大意了呢,還是說晚上太晚了,前面有個東西你沒看見。各式各樣的都有。但是各式各樣的都有,總而言之一定逃不出你出車禍了,對不對?你的車出了禍了,這是一個總的肯定是的。這就是五十種陰魔呀,全部是什麼呢?是這個五陰魔所起,對不對,一定逃不開這五陰魔。那麼這魔裡邊,你看大家看啊。

或汝陰魔,就是或許是你身中的色陰魔所起的,這是一種狀況,就比如說方向盤失靈了。或復天魔,有可能是外來的天魔從中作祟,踩不住剎車了。或者是你著了鬼神之境了,或者是有魍魎魑魅來干擾了,等等這一切。總而言之,在魔境現前的時候,你心中不明,不能明瞭辨別,就會認賊為子。那麼這樣一定會損我們的法財,傷我們的慧命,不能夠超脫。

那麼另外一種就是得少為足。得少為足就等於說你出車禍是怎麼出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是車技高,車的這個質量好,是寶馬名牌、奔馳或者再高一點的,說質量好。那你就得意洋洋,就放任自流了,一下踩得一百五六的就上去了,結果在高速路上就慘了。這叫做得少為足。

所以這兩種魔境,這些魔境呀,總而言之我們從通而言,就是通而言,五十種魔境都屬於陰魔,都是五陰所起的,對不對。你看,你不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的話,每一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生命的組成,牢牢把我們禁錮住的這五種狀態呀,它一定會,你在破的時候它會招來一種別樣的境界。是不是這樣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境界已經是著在五陰中了,當我們迴光返照的時候,途中一定會有容易導致我們錯誤的或者停頓的這種變幻系列,能明白吧。就是魔境是變幻系列,都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這種常情狀態,所以你會不由自主地投入進去。

如果一定要扯通了說,大家想,這個不太好明白,我們再往回退一步打個比方。大家說我們現在在不在魔境中?在不在呀?現在我們在五陰的什麼呀?就是五陰已經完美合作呈現出來這個狀態,我們著到這個魔境中了。那現在我們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把這五陰完美的合作,緊緊的聯袂,讓我們成為一個項目的這個項目,讓這個項目讓它失敗,對吧。

那麼在這種失敗的情況下,就不斷地要破壞它。破壞它的時候,它一定會呈現出來一種反作用。我們雖然在魔境中,已經在了,但是往回走的路途中,這個作用呈現的時候,反作用它會變,不斷地變不斷地變,節節敗退的時候它也會變。如果我們對變的這個形態不能夠有精準的把握,就會走進去。那就等於說,跟我們現在走進來,現在的這個五陰已經成熟的狀態一模一樣,只不過是住在一個半成熟或者小成熟的狀態。

我們現在的狀態叫全成熟,就是魔已經徹底得便了。下面我們的工作就是跟魔要鬥爭,讓魔開始放鬆一點,那麼我們就進一點;如果我們著一點,魔就會抓緊一點;就在這個途中。所以叫全部屬於五陰魔境,現在已經在五陰魔境中了。那麼這是從通而言。

從別別來講,色陰有十種境界,這是但為色陰中所自己顯現的,就稱為色陰魔,這裡叫做陰魔,或汝陰魔

那麼受陰呢?色受想行識。受陰在破的時候,就是受的這個妄想在破的時候,也有可能遭遇外魔入心,所以叫做什麼呢?或復天魔。或遭魑魅。這就等於說受陰在破的時候,肯定有外魔會入心。

那麼想陰在破的時候,兼有天魔,就是兼顧的,兼職的兼,兼有天魔和鬼神會著進來,執著進來。

只有這個行陰和識陰的二十種魔境呢,都是得少為足所犯的境界。就是破行陰和識陰的時候,如果從凡夫來講,這個境界會越來越殊勝,越來越美妙。一旦在其中得少為足了,就流走了。也就是說稍微失卻一下正念,即刻就會引起外魔,就這麼個狀態。所以這裡叫做什麼呀?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就是這句話的概念。

後面這裡,如第四禪無聞比丘,這是什麼呢?等於說舉一個例子來警醒,警醒修學人。好像我上一次也給大家講過了,這個比丘叫做無聞比丘,他有一個什麼習氣呢?就是師心自修,無廣聞慧。這是在原典裡面,註釋裡面講到的。師心自修就是什麼?自認為我就是最好的最佳的老師一樣的,執著自己的見解,不去廣學多聞,沒有智慧,不知道修證次第。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他只證到了四禪的果位,就是四禪八定裡面的第四禪,連無色界都沒上。結果他住在裡面就妄言自己已經得了阿羅漢果了。這就是說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就叫大妄語了。結果最後天報,這是天報已畢,天報受完了以後衰相現前的時候,他發現我要死了,又要下墮了。他這時誹謗說佛陀說的是狂妄法,說哄人呢,說你說阿羅漢就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結果我現在證得阿羅漢果了,還要遭遇後有。由於他這個誤會呢,誹謗佛法就墮到阿鼻地獄去了。

所以這裡給說什麼呀?給阿難說: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現在為你仔細分別禪定中的五十種魔事。阿難當然非常的恭敬,立刻起立,並且所有這個會中的有學大眾歡喜頂禮,恭聽如來要說慈悲的教誨。那麼具體慈悲教誨先要知道什麼呀?這個魔是怎麼來的,為什麼魔會吼把你。剛才講到的,就跟放羊的一樣,他為什麼要拿石子來干擾讓你往回走呢?因為你動了他的根本利益。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到這個,從佛告阿難及諸大眾,一直到無可哀救。看到了吧?從一百五十八頁到一百五十九頁讀完,一起來。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

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脗。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

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只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好。這段讀的比較多,但是這段確實就是,其實文義比較流暢,也沒有什麼,就是一個說明性的前導。為什麼說明性的前導呢?首先一個告諸魔事,就是為什麼要告諸魔事之由,緣由是哪裡來的,就是為什麼魔會擾亂你。擾亂你是,你怎麼驚動魔的呢?就是因為你要修三摩地。驚動諸魔皆由定。所以大家來看,這裡告訴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汝等當知你看,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有漏世界就是依報,對吧,十二類生就是正報。那麼遠由惑現,就是從遠而講的話是一念無明所起,從近而論是所造諸業所招感,所以稱之為有漏。那麼你要當知,就是說有漏世界中的十二類生呀,雖然業因果報不同,

但是其心體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離開這個無明不覺就叫本覺嘛。那大家要知道我們的佛性,本來是沒有這些無明,沒有不覺的,他一直是覺的。為什麼不覺了?就因為你想覺,所以就不覺了。本來是就覺的,你非要覺,結果就覺得讓他不覺了。所以想覺的這個覺,妄覺其實是一個妄想,本來沒有的,所以叫做與佛無二無別,佛沒有,我也沒有。離妄想昏亂,就叫做妙明。所有的妄想昏亂也是什麼呀?突如其來,妄華出世,狂妄出生的,本來是沒有的,本來是妙明的。那麼諸佛皆依此而生,就叫做圓覺。世界眾生依此而建立,就叫做心體。

所以本覺妙明,覺圓心體。這個心體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十方諸佛與我們無二無別。大家要記住,我們相信佛法,從信三寶,信戒律,信修證,信修因證果,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信有這個,而且這個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就這麼個信。所有的信,包括淨土資糧信願行,往生到極樂,就是為了見這個。大家想極樂世界的一切是不是跟諸佛無二無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直接加持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跟諸佛無二無別呀。那麼你當下就是,成佛了以後跟諸佛無二無別,這就成多此一舉了。

凡夫心往生到那兒,帶業往生到那兒,當下的待遇和功德全跟諸佛無二無別,這才叫心佛眾生真的三無差別。所以淨土法門是無上甚深法門,你看從這兒又體現出來了。

但是什麼呢?由於你看跟阿難說了,由於你,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這段話是一段話,就是由於你遠的話迷理的無明,近的話迷事的妄想,迷這個本覺原具的理體而成了過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你迷癡起了愛念,所以讓這個清淨的心真妄和合,發生了阿賴耶識。

有了阿賴耶識,就有了能和所呀。既然有了能迷,就有了所迷,週遍了你與外在的所有的情形,這個時候就會有空性產生了。生髮遍迷,故有空性。能理解嗎?你們能理解嗎?我說了半天,能不能理解?說句實話。能所相應,輾轉變化,癡迷相續不息,就有世界生起了。能理解嗎?所以說這十方的微塵國土它不是無漏的世界,都是由迷惘的妄想才安立的。這就是白話地告訴一下這段話。我們再進一步說明一下,大家看: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就是剛才迷了那個本有的真明,而起了妄明,開始什麼呢?就等於說不是如實而知的,對不對?因為你起了迷了,那麼你就不知道如實而知這個真如法他就是如如不動的這麼真有本體。那你不能夠如實而知的時候,是不是已經就到了癡了,癡的地步了,是不是?愚癡嘛。由於這個愚癡的狀態,它會有波瀾起伏呀。因為愚癡會生起來,它會有慣性,慣著慣著慣成一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心起了念,一起了念就等於說什麼呢?唯愛了。因為你念是什麼意思?大家想想念是什麼意思?起心動念。愛是什麼意思?愛是什麼意思?

大家想想一旦說我愛你的時候,這是個什麼狀態呢?是什麼狀態?就是不安分守己,明白吧,就是好好地你在這待著,你就開始往那兒跑了,這就叫愛。無名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愛取有,第一個就是愛,貪愛。所以這個就是說,不覺開始起心動念就是愛了,所以叫做什麼呢?癡愛。癡愛怎麼樣呢?由有了愛了,可是這個愛是怎麼來的?由真迷失了以後來的,對不對?真和妄一和合,妄起了就是一個什麼呀?變起了一個阿賴耶識,就叫做癡愛發生。發生是什麼呢?就是發生一個事件,一個事情,一團能量出現了,是什麼?就是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始終就像一個鬧事的團體一樣,他要造反。本來是清靜的國土,他一造反就要把這團水給你攪渾,所以叫阿賴耶識。阿賴耶那兒藏了好多要造反的人,就跟阿賴耶識裡邊藏了好多愛念的種子一樣,不安分守己,那麼這個時候就叫做發生。那麼癡愛發生。

什麼叫做生髮遍迷呢?依著我們所生的這個業識,就是阿賴耶識,對吧,這就生。那麼怎麼發呢?就發起了一個能所對待。本來是清淨的真如本體,一念愛起來了,誰愛誰呀?一定要你愛我,我愛他嘛,對不對,就你我他就出現了,能所就出現了。當然這個最初的能所就是能見和所見,能感覺和所感覺,能感受和所感受,能知和所知。

只是這麼一種能量狀態,所以就叫做生髮。這個步驟掌握了吧?生髮了以後怎麼叫做遍迷呢?既然你想知,那麼外面就有所知,對不對?你越來越想知,那還真能知,有了能知的感覺了。外面呢我越想知我就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廣,對不對?在這個時候,由能見的本覺的真心全體就成了晦昧了,沒有一點點覺了,全成了晦昧了。

就跟我們現在全體在真實地生活,什麼我都想知道,我這地球,人類,國家,世界,就是如此的,這個時候全成了晦昧了。晦昧的時候已經完全背離了我們本來的覺悟,會成什麼呢?唯見頑空。那個時候還沒有世界啊,大家知道,世界的步驟還沒來呢,整個虛空出現了。大家要知道虛空也是一個物質出現的,明白吧,只不過是一個相對於粗顯的、障礙的物質來講,它是一個無障礙的物質。

但是虛空是先出現的,唯見頑虛,這個就叫做什麼呢?大家往下看啊,生髮遍迷,故有空性,看到了嗎?這個空性就是虛空,迷妄有虛空嘛。到這個步驟了,看到了吧?

那麼再往下走叫做什麼?化迷不息者,就是本來已經就迷了,好端端的一個真如本性,他就給能弄出來一個有虛空的東西。有虛空的一個東西以後,他還想知道這個虛空是怎麼回事,不斷地怎麼樣?化迷不息就是說,以能見的這個見對所見的虛空,怎麼樣?不斷地我想知道我想知道,一定要知道,這個時候慢慢慢慢會怎麼樣?相續不息。

這個時候不知不覺會怎麼樣?就於空中慢慢地凝固起來色相了。就是有物質了,粗顯的物質出現了,跟虛空相對的粗顯的物質。就像我們屋裡面,這是虛空,相對的有水果、有佛像、有桌子一樣。

就在這個窮追不捨的迷妄心相一步步地逼近,有了什麼呀?有世界生。依空立世界。前面不是有這麼一句嘛,依空立世界,所以說有世界生。這些空,這些世界,就是從這個微細的國土中來講,怎麼樣呀?怎麼樣?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就是說都不是無漏的世界,是有漏的什麼呢?皆是有漏的迷茫頑劣的妄想所安立出來的,明白吧。這就是直接告訴阿難,這個有漏世界和十二類生是怎麼來的。這是又複習一遍,又進行一個語言的表達。我們在這部經典裡面至少已經連這次給大家講了三次了,最細的那一次就是富樓那問吧,是吧,說既然是大空中,怎麼生起世界來的?一念無明怎麼生起來的?就這麼生起來的。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佛又告訴他,進一步說什麼?當知虛空生汝心內,就是說你應當知道,無邊的這個虛空,也是由於你妄想生於你本覺的真心之內的。猶如片雲點太清裡,就是說好比一個非常微妙的、若有若無的一片浮雲,點綴在無邊無際的太虛空中了一樣。聽明白了沒有?就是我們以為無邊無際的這個虛空,實際上跟本有的覺性比起來,就如同說一片散散落落的浮雲點在虛空中一樣。

這裡的虛空,就是這個太清虛空,無邊無際的太虛空,比喻我們本有的覺性。那麼這裡的虛空,就是我們看到的十方的這個虛空,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宇宙的虛空啊,就好比這個散散落落的浮雲一樣,就是這個意思。那麼既然太清裡面這個片雲的虛空尚且是虛妄中生的,何況在虛空中又被你虛妄生出來的真實世界呢?就是何況依虛空而居的身心器界,在虛空中又更加的微乎其微了。

聽明白這個比喻的意思了嗎?就是佛給阿難說了,你要知道呀,就是你現在的這個你所看到的世界和虛空,在你的覺性裡面比的話,就等於說一片雲在整個你看見的虛空中一樣,這麼個位置,這麼個份量,都是變幻出來的。這個我們說的叫做什麼?無關緊要的,就在那兒瞎飄蕩著而已,一點意義都沒有。

但是我們認為,整個世界是我的,我是這個世界的核心。就我們把最不值錢的東西,叫做塵,我們合起來在這兒生活,我們把最本有的真實的最價值珍貴的東西,覺,我們已經背離了他。我們現在就這麼個活法,你們知道嗎?就是說虛空且這麼不值錢,這麼容易壞,何況在虛空中又虛出來的諸世界呢?就是要告訴阿難這麼一個。所以後面你看說。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大家這個要知道,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你看這是什麼意思?說假如你們人中有一個人發起了這個本覺真心,就是發明,就是往回修,修得返本歸元了,具足了這個本覺真心了。一旦這樣,此十方頑冥的虛空應時全部就銷亡了,何況虛空中的虛妄國土,自然而然都會振裂。所以說,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這就不多說了大家。我們再往下看:

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脗。當處湛然。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輩呀,就是你這些,你輩這些修大禪定、修習首楞嚴定、要證聖果的這些人,那麼你們一定會怎麼樣呢?你看,飾三摩地,就是你們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其實就是修這個三摩地,莊嚴三摩地。嚴飾嘛,飾就是嚴飾的意思,就是等於我們用功德來不斷地積功累德,往這個三摩地境界去修,就是這個意思,明白吧,叫做飾三摩地。

那麼這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你一切時處,無論行走坐臥都能夠忘掉這個外塵,觀照這個真性,與理相應,就是與這個大佛頂真如理相應的話,自然而然就能夠與十方菩薩和無漏大阿羅漢心精同合泯合,就是相通相應了。所以這就是說,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脗。就是你自然你的心性就跟他們的同步了,同步了以後,當處就住在這個湛然虛明的境界中了,湛然虛明的境界中了,當處就住進來了。

那麼在這個時候會出現一個什麼狀況呀?在我們人類渾然不知的時候,其實在三千大千世界裡面就開始會怎麼了?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你看,這等於說什麼?他們稍微有點視野的,就跟我們說現在發生了一個什麼事,小孩子,家裡面的小孩,或者這些下人,乃至家裡有個傻子一樣,都不會跟他去商量,對吧,他也根本不知道大家族裡面發生什麼事了。

可是這些主事的呀,這些家庭的主要成員就在一起就知道說家裡要來幹嘛了,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了。就是跟這一樣,你看,一切欲界,這裡講到的說,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那就等於說一切欲界頂中,或者天的魔王,或者大力的鬼神,乃至夜叉羅剎,並諸天就是四禪天,乃至無想天,凡夫天,所屬的宮殿自然見到,自己見到他們所居的宮殿全部都崩裂了,大地都震動了,水陸空三居眾生全部特別害怕。就像地震要來的時候,不是有一些生物會自然而然地驚恐嘛。只有咱們人最傻,大家知道嗎?都蒙在鼓裡不知道。你看:

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就是我們凡夫人道的眾生昏迷暗鈍,還不知道驚懼呀。這個不覺遷訛就是根本不知道是這麼一個改變,這麼一個大的轉化。在這種情況下還怎麼樣呢?還不知道這是,這個像,你看人家其他的這些天道鬼神們都知道,因為他們有五種神通,所以他們都知道。我們不知道,還以為說哎呀,這是以訛傳訛,為境所遷。

不覺遷訛就是以訛傳訛,以為是什麼天地陰陽失調了,怎麼怎麼樣造成的。這不人世間不是都這麼解釋嘛,對不對?而你看,這些天魔鬼神他們得了五種神通,只有漏盡通他們沒有。由於沒有漏盡通,雖然得了五種神通,他還會留戀塵勞之境,就會對這個虛幻的虛空世界有依賴感,害怕失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樣?

你看嘛,如何能令你,如何令汝摧裂其處,就是怎麼可能輕而易舉地讓你隨意地成就禪定道業呢?絕不會饒過你放過你的,因為你一成道,就會摧裂他們的安居處呀。所以這些鬼神,就諸天外道、魍魎妖精,就會在你修三昧的時候想方設法惱亂你。釋迦牟尼佛當時菩提樹下就是這般遭遇。所以大家想想,魔,鬼神也是這樣,你不犯我,我不犯你。

因為你犯了我了,你修禪定就要把我虛幻的這個世界給我割裂掉,崩裂掉了。問題是我現在還沒有想崩裂,我對這個世界還有依賴感,我也不想證什麼首楞嚴大禪定,如來藏心。這就是真妄相攻之際。大家想,一切世界、一切有情都在妄想中。歸根結底就是真妄相攻,包括我們也是妄想呀。

所以去除我,破我不是也是回歸嗎?所以整個法界,乃至整個所有的存在也罷,不存在也罷,乃至任何成佛吧,我們就說,唯一的路途就是真妄相攻,看真上還是妄下,真上妄下還是妄上真下,就這樣。看是顯現如來藏性,那麼你就住到首楞嚴大定了;還是顯現七趣輪迴,那麼你就自然而然繼續輪轉。就是僅此而已。所以說於三昧時,僉來惱汝,都在你修三昧的時候來惱亂你。

好我們今天的時間就到這裡,那麼留一段下一次來繼續。今天我們就是把這個五陰魔境作了一個開場白。希望大家回去的時候再能夠預習一下五十種陰魔的種種境界,會出現一些什麼情形。我在看的時候特別有趣,覺得真的是有現實意義。為什麼呢?就是他裡面描繪的很多情形,每天依然危險地發生在我們修行人堆裡。知見上的誤導也罷,自以為已經修到某種境界也罷,不斷地在有。就等於說不修道還好,一修,節節都敗退在這些境界裡。那就說深了,甚至有時候住在裡邊的話,比輪迴還可怕。下次我們就知道說為什麼比輪迴還可怕了,確實可怕。好我們一起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