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講)

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吉祥。那麼時隔一段時間,今天我們又入到維摩講堂,開演楞嚴大法。確實我想就是說聽經言教,雖然我們很多時候也是再再地害怕大家陷入到這樣的窠臼,而提倡說不能夠執著於文字,應真修實悟,老實念佛,可是這種經教的功德他也是,在我們初邁步的時候也是必由之路。特別是我們一路講過來,這個大的板塊內從四科,還記得我們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樣地去層層地去分析,就是他這個經文法義的展示,跟我們現前現實社會的這個現前人生的對照,可以源源不斷地把我們這個曾經無暇顧及的虛幻之境,給它真實地揭露出來,把我們的身心扶持在這個認知層面。所以越是對於經教的這種展開,他一個必然的功德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越來越對這個佛法是真實之法,必然要入行,起信入行,最後真修實證,說這個鏈鎖是真實不虛千真萬確的,越來越篤定,越來越無礙。那麼這樣的話,這就可以說明是進入一個良性的秩序了。所以你看像《楞嚴經》這樣,從四科開始不斷地給我們說,這個虛幻之相當體就是真如本性,而這種真如本性,又不妨礙他虛幻之相的這種無礙、事事無礙的存在。所以一旦我們了知說世界原來,在這個越是多層次,不斷地挖掘的這個過程中,越發發現,越複雜原來越簡單。從這個複雜的背景上不斷地融會貫通,入到這一道來,解決到行門上,這就是特別的清晰,特別的明瞭。這就是所謂之佛法,不過如此,僅此而已。

那麼我們在此之前,已經給大家講過這個四科四個板塊,當然從陰、入、處、界,這四科來給大家講。今天要引入到另外一個新的說法,就是七大。但是要先提醒一下諸位,今天開始的這個七大是更加的抽像,比較難。因為你看這裡講到的,前面是會四科即如來藏,這裡開始要講到是圓彰七大,彰顯。會四科就是說,很可能我們原來就在這個層面中,就在這個境界,那麼他把這個給你會到一個,就在這個當體的這個東西,他給你會通一下。可是如果講到今天的七大的話,很可能就是我們原來根本沒有顧及到的層面,圓彰呀,徹底地給你彰顯出來。所以它還是有區別的。那麼我們在學習比如說五蘊,大家都熏習得久了,都是色受想行識,那麼就會有時候,如果有一定的功力的話,會對照自己的身心世界,這個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如此,只不過是粗和細而有的分別而已。但是這個七大它就更加的弘博。我們設想一下你看,如果我們學這個,比如說我們說五蘊,對吧,十二處十八界,它始終圍繞不開我們的這個靈動的能知覺的這個感覺,就包括外在的悟性,也是歸根於對我之所以認識,進行發生這個作用,然後才了知分別。所以在這個層面來講的話,它一定是有這個我們的靈動主觀性比較佔主導地位。但是今天要講的七大,它更多的是發揮到哪個層面呢?就把我們主觀的靈動性,把它給推向外在客觀的物性存在。什麼是七大?你看除了地水火風還有空見識,我們常規的都知道,說四大,四大地水火風。這個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週遍的意思,哪裡都存在,出不了這個範疇,無礙,本來,就叫做大。那麼再一個就是,從我們的經文具體來講,為什麼前面要講到四科五陰十八界,已經把萬法基本上都攝盡無餘了,這裡還要詳細地來辨別七大呢?在有的祖師,你看交光大師的《正脈疏》裡面他解釋過這個問題,就是說四科是七大的別相,它本來是一個東西。七大和四科,就是前面的蘊、處、界、入,這個四科是七大的別相,就是分別開來講的。那麼這個七大是四科的總相。這我們就更加地把它都攏利索了,因為這個法本來是一樣的,但是四科,前面我們講的四科,我在說四科的時候你們有概念嗎?有沒有?蘊、處、界、入,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就是我們在此之前所有講到的這些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色受想行識等等這些。這些它是別相,就是具體的講。今天要把它攏過來,講這個總相,以七大重新整合打亂,再進行一個層面的分析。那麼它的區別之處在於哪裡呢?這個四科只說了說諸法一一當體都是如來藏真如性,對吧?你看我們講什麼的時候最後都要落到這麼一句。

今天講的這個七大有別於什麼呢?前面的四科他沒有說這些法一一週遍法界,他只說了當體就是如來藏真如性,沒有說週遍法界的這一層。就好比說,我們說剛才我上香,是吧,我們一說香會聯繫到什麼?大家說香的時候聯繫到什麼?或者說柴,或者說煤,碳,一說這個香呀碳呀柴呀煤呀等等,一說,我們都可以說這些法,這不是物質嘛,一一法皆最後會通到火,火性上,就等於說四科一一皆是如來藏真如性一樣,對吧。可是我們只說到這個層面。還沒有說一個層面,只說什麼呢,這個火可以遍世界地去燒山林木,都可以點著,明白吧。今天我們講的七大,就是說它的一一週遍法界,就等於說這個火性隨處可以點燃,隨處可以著火,明白吧?先給大家交代一下這麼一個。

再反過來說,如果說一一法皆是真如性,就等於我們常說的事和理是無礙的。今天我們說七大一一週遍法界,事和事都是無礙的。你一個,比如說五蘊裡面的色,或者受,或者想,它一一都是真如性,對吧,它一一都週遍法界。那麼可以說,色一個法,行一個法,乃至眼耳鼻舌身某一個法,都是週遍法界的,就可以說每一個星星之火絕對可以燎原無邊無際一樣的。這就叫做事事無礙。

好,今天先上來這麼說幾句,能聽得懂嗎?這個義理能夠辨過來了,那麼我們就再第三個,看一下說為什麼今天還要講七大呢?這個七大的總相和前面四科的別相來講,也能溝通的。比如說地水火風,乃至這個浮塵根、勝義根,這都屬於色法,是不是?就是地水火風造色種嘛,等一下我們再說這個造色的概念。那麼這個見聞覺知,這就等於說是,我們說到根大,地水火風空見識,這個根就是指的六根的見聞覺知之性,就是它的這個存在功能,有可能性。這個比較抽像,難以理解。那麼這就是根大。那麼受想行識這都屬於識大。所以來回溝通還是一個東西,只不過是分門別類而論。

今天我們首先講一下說,了解一下常說的七大,先說四大吧。四大地水火風,是我們所有萬事萬物的組成的根本元素。當然我們在學化學的時候,羅列了那麼多的元素元素。真正的世界萬物的元素只有這四種,地水火風。可是我們立足於這個現前的時候,我們一說地,那肯定是就覺得說腳踩的大地,一說水一定是江湖河海,一說火就是熊熊燃燒,一說風就是嗚嗚的來回刮。這是一個什麼呢?這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我們這裡講的廣義的概念,就是整個堅固性都屬於地的層面。你比如說這個東西,它有質礙,你沒辦法把它消除,這就是它的堅固性。再來看水,但凡有濕性的東西。只要是這種濕性的,它就屬於水。那麼只要有暖性熱性的,有溫度性的,就叫做火大。

只要來回有動性的,你看,你看我說話的時候是不是不斷地要通氣呼吸,對吧?那麼你們聽的時候,好像這個聲音是撲耳過來,等等這些只要有動性的,都屬於風大。你看我來迴手比劃,就會划動,就會撥動空氣,我們以為這是空氣,其實它就是一種動性。那麼整個世界就是立足於地界,由這個水界給它粘合在一起,再由這個火界進行維繫,維持,由這個風界進行支持。我們現在所有的萬事萬物。比如說我們腳踩的大地更是如此,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你看我們身體這個骨頭,對吧,這個肉,這就是屬於地性。那麼裡邊流動的液體,這就屬於水性,血液、唾涕等等這些。那麼如果是說我們自身存在的溫度,為什麼一個生命沒有的時候就是三個標誌,識暖壽,就是他的暖,就是溫度沒有了。所以你看我們有時候,驗一個人有沒有死亡的時候,最後一弄渾身拔涼拔涼的,那就差不多了。那麼這個風大就是有沒有動性,會不會喘氣。所以人的身體也是得四大性組成的。一旦四大不調,必然就會生病。發高燒就是火大了。大家知道風大了會怎麼樣嗎?風大了會怎麼樣?風大了就動不了了,中風中風,就是僵了。

為什麼說中風了,風大的時候人就僵了。所以說從這個,依照著這個內觀法,這就插個小段吧,你看我們有時候依照內觀法有一種界差別觀,當然我們有時候都是觀察這個六根對六境產生六識的比較多,十八界,其實地水火風四界也可以觀。如果真正一個修內觀的,你必須端坐思惟,自己的整個色身堅硬的部分是地界,流動的部分是水界,溫熱的部分是火界,推動的這個部分是風界,就這麼去觀照自己的身體。你看我們把它一組合,一有我執,再不斷地妄想進行編排的時候,就始終是一個凡夫的妄我了,就是真正把真我給忘了,四大給忘了。如果一旦反觀,這個四大裡面其實最容易感知的是什麼呢?是什麼大家知道嗎?就是風性,風大。你看我們為什麼有數息呢?修內觀的人如果說他觀察這個風大,借助於這個呼吸來認知推動。

比如說他開始吸一口氣,大家這樣,這一口氣風一吸進來,好像首先是進了這個氣管了對吧,然後好像整個頭顱裡邊都充滿了,再到這個肺,整個胸腔,乃至丹田,最後如果你觀著觀著,這種推動不斷地到腹部,擴展到全身。這就是慢慢慢慢對於這個風大的內觀,觀照到無非是地水火風,哪裡有我的存在?這就叫做可以說非常客觀,客觀,我們說觀照觀照,非常客觀的觀。這也所以說,這個地水火風四大是我們的根本的色,造色種,組成部分,物質。

那麼這裡還要加到這個,《楞嚴經》裡面又加了空見識。這個空大呢,這裡其實為什麼叫做空呢?就是指的虛空,除過色外顯現的虛空,你看這裡什麼都沒有。那麼我們要特別說明一下,這個見是指的什麼呢?見其實就是指的根大,為什麼這裡叫見大呢?就是六根的見聞覺知之性。六根的見聞覺知之性這裡以見為代表,所以這裡索性就說地水火風空見識,把見當做代表而已,實際上指的是什麼呢?六根的見聞覺知之性。那麼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統稱為識大,無外乎,發現了沒有,還是物質和精神層面。所以說今天我們開始講這個七大,主要就是彰顯它的週遍圓融之意。

再一個就是說,前面會向這個十八界,乃至其他的這些如來藏性,那麼今天的這個週遍意它是一種現前感,就是物化感。那麼我們在領悟它的時候,大家盡可能地要客觀,就是把自己先消減去,然後融入到這個整個物質世界,把自己也當做一個物質,只把自己靈動的理解當做一種觀照。融入的整個的物質世界都是這個四大,地水火風,我們先來從這四大著手。可是確實比較難懂,如果在此之前聽的可能有一點點難度的話,今天就更加地難懂。希望大家一個是求三寶加被,佛菩薩加被。二一個就是說,要把這個全情的神提起來。我們來首先翻開經書,看第一段經文和第二段,就是說阿難白佛言,一直到阿難默然,承佛聖旨。這是,前面因為是連貫的,十二處十八界,那麼這裡開始講七大的時候,前面有一段的總說。找著了嗎?好,一起來。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它的引子是什麼呢?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在座的咱們的同修,也有人跟我曾經提過這樣的疑問。就是說前面講到一一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候,都會說到說,最後用到兩個修飾詞,一個是非因緣,一個是非自然。這個因緣自然大家都明瞭了,前面已經講到過了。那麼這個就是為了表達這個妙真如來藏性,不能用這兩層認知層面去認知,都是戲論之法,而且這兩層認知層面幾乎就代表了整個世間的種種的說法,無外乎這兩者。那麼這裡為什麼阿難又要問,說如來你常說是因緣和合,一切世間種種變化,你看引出了皆是四大和合發明。這裡我們要了解一個背景,就是釋迦牟尼佛當時立教的時候,他說以因緣為宗,就是我說的法是因緣所生法,那麼是為了破外道當時說的自然法,外道說一切都是自然的,無因無緣,自然有,是針對這個,破他的這個法的,那麼所以才常說因緣,是如來一時的權巧方便。

所以因緣法我們要知道是非了義法。只有因緣,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要配起來,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這四句偈瞭然以後才能知道,你光說因緣所生法那就片面了。所以這裡阿難不知道這個宗旨,他又在這裡設問,你看他還稟佛說呢,說這是你如來常說的,因緣和合生一切萬法。那麼一切世間的,剛才我們講到的五陰十八界等等這些變化,都是地水火風因緣和合而發明的。現在為什麼佛你又說,再再地說非因緣非自然,就是把因緣和自然一起都給排擯了呢?都給去除掉了呢?因為這裡是就近而言,就近而言你看,阿難這裡又請佛說法,這不是又請佛說了麼。可是他不知道,四科所說的前面都是他所請之法,已經不斷地在說了,從五陰開始到十八界,乃至包括前面的七處征心,十番顯見,都在說這個了義之法,大家要知道。

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判別,不斷地在說中道,不斷地在說了義,不斷地在說非空非有,非因緣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不斷地在說。可是這裡阿難你看,他認為說,你說自然是不對的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因為這是外道所執的理論。可是你今天說因緣也不對,就有違自宗了,自己的宗旨了。這是阿難這裡提出來的這個疑點所在。從這點你看我們也可以知道,他的疑點由來可以說有三個層面吧。這我們再跟大家再一起來複習一下。也不知道聽了這麼久聽的楞嚴,我今天看了一下,我們已經都快講到第四卷了,是吧。那一共十卷,後面的也快,也差不多了,也不是說就拖得三年五載的就講不完了。咱們講完了再講一個,可是我們對於這個《楞嚴經》從前到後,你一定要這個主板塊你要流暢起來。你看這裡講到的說,開經以來佛一直就說這個如來藏性了義法,就是阿難他始終在這個粗淺的因緣名言習氣上來做文章,佛說的法他跟不上。這裡你看他反墮到這個疑網了,以為佛說了這麼多的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就以為說佛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等這些法都給屏蔽否定掉了。不是這樣的,大家在聽的時候也不可以這樣如此認為。你看為什麼我們今天講的四大開始就講週遍法界了,是講的週遍法界是如如不動,對吧,可是如如不動的對像就是這四大本身,他是沒有截然分開的,跟前面的道理如出一轍的。

所以說阿難這裡的開中道了義他有三個方面。一個就從因入處界這裡起疑了,說佛說了,你既然非因緣非自然,那麼難不成這些根呀塵呀識呀等等萬法皆空嗎?非因緣非自然那就說明都是空的呀?他不知道如來所示的是,基萬法而說如來藏之空,如來藏還有不空呀。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再往前推一點,從十番顯見上面起疑了,為什麼佛說了這個見性又不是見聞覺知,皆是妄想執著,那麼就能見所見的都是妄想,他就說除了能見所見世間沒有了,又在這裡起疑說非因緣非自然,還有這個內涵,不知道能見所見之性就是如來藏性。再遠一點,前面七處征心的時候,我們都是說緣影心,分別心嘛,那麼就說這個分別心不對,都是妄想,哪兒哪兒都沒有。可是阿難不知道哪兒哪兒都是。所以他不知道如來所顯的為了什麼呢?讓你的這個心,哪兒哪兒都沒有是為了離一切相,可這並沒有讓你破一切法,破相不破法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他不知道,他以為這些相也沒有了,心也沒有了,法也沒有了,從此起疑,非因緣非自然,啥都沒有了怎麼辦呢?那你佛不是說了,四大地水火風造色種嗎?這不是沒有呀。這是這個問題的發起處,這段話裡面有,給大家做一個交代,你看,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就是都說不對呢?

下面來看,你看,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這時世尊就告阿難說了,說你先前不是厭離聲聞緣覺等小乘法嗎?大家還記得前面阿難都哭了無數次鼻子,不斷地說願佛為我,我要尋求無上菩提,圓頓這個大定等等,不斷地在說。那麼這時佛就說了,你看,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我們聽這個故我今時,大家要搞明白,不是說已經把前面的法講完了,都不是第一義諦,這裡我從新說的這七大給你阿難講,是第一義諦。是什麼呢?整個這場法會一直在講第一義諦,明白吧?就是說了這麼多了,不斷地給你開示第一義諦,你還用這個世間的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還是用這個妄識分別自己糾纏不休。那麼,這裡講到的說,這兩句你看,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這是指的什麼呢?指阿難在淫女那兒受了委屈了,差點失了戒體,回到這裡來見佛,祈請得菩提方便的時候,還記得那個情節嗎?所以叫作厭小求大。

故我今日為汝開示第一義諦就是說,我一直所說的沒有說第二諦,沒有說第三諦,始終在說第一義諦。大家還記得嗎?那誰能給我說兩條,始終在說第一義諦,怎麼個說法來著?怎麼個說法?一開始講什麼呢?我有三摩提妙莊嚴路,說到首楞嚴大定的時候,利根一聞即刻就入第一義諦,因為首楞嚴大定沒有進沒有出,這不是第一義諦嗎?諸菩薩萬行首楞嚴大定。再後面講到七處征心,覓心了不可得,這個心哪兒哪兒都沒有,可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是不是第一義諦呢?再後面講到兩種根本,真本妄本,一針見血指出來我們都在妄本,而且妄本之中見不到真本,這是不是講的第一義諦呢?是不是?以至於後來說這個見性是心不是眼見,這個見性不動搖,沒有舒卷,不生滅,不增減,沒有還,乃至到第八九十番顯見的時候,無是見無非見,非自然非因緣,不是明暗色空,也非見聞覺知等等這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是不是第一義諦呢?

包括前面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一一都是如來藏真如性,不斷地給他說,是不是第一義諦呢?你看,不斷地給他講第一義諦,每一次都是真藥現前了,是不是?可是這個阿難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他不能分別。真藥就是說從開始宣講的全是第一義諦。所以我們大家學《楞嚴經》,《楞嚴經》的偉大在於哪裡呢?他是依次第而宣講,不必依次第而悟入,隨時都可以悟入。可是阿難就是,真藥現前了,不斷地給他開藥開藥,他是一個多聞的說藥人,真藥現前他不能分別。所以如來在此說為真可憐憫,沒辦法,在這裡再開示,汝今諦聽,我給你說這個分別開示,也希望將來這個修大乘的人也能夠通達實相。在這種情況下,阿難默然,承佛聖旨。我們一起來再讀下面的一段。這一段比較少,但是我們隔裂開來講。一起來。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好,就到這裡。這一段是一個前奏,就是總的把這個大性。我們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些名詞概念,一定要有深度的這個熟悉感,熏習。你比如說咱們這兒講到的,你看這裡講到的四大發明,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什麼是大性呢?大就是指的這七大,我們現在先開始也講四大,對吧,就是地水火風之性。地水火風之性首先我們要明瞭,為什麼講到說體非和合,包括非自然非因緣非不和合呢?就是這個性也是跟如來藏之性是一體的,當體就是如來藏性。所以你在說這個四大和合不和合等等的時候,就是等於說如來藏性有和合有不和合,有因緣有自然。怎麼樣去說它?不可說的,這個性它是離四句絕百非的。但是我們也不要忘了,這個性是不變而可以隨緣,雖然隨緣又依然不變的。這段話主要我們要把它緊緊地拽在這個義理上來進行了解,什麼叫做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因為我們如果咬定它如如不動的這一面,那麼我們就以為說這是叫作不變,對吧,一旦這樣,在凡夫的了解層面必然就落到自然的情況了。如果我們只執著隨緣,說四大完全是隨緣和合而成,那麼我們依照凡夫的理解層面,必然就落到因緣的一面了。不可以把它離開這兩重,當體就是。大家仔細悟一下,比如說地大、水大、風大、火大,當下存在的這個現象界,你根本就不要摻雜一念的說這是什麼意思,也不可以有一念的分別認知說這是哪個層面。當體就是如來藏這個性。

你看我說了半天話,有聲音,嚥一口吐沫就是水,這些東西本來就是這樣的,就是性的存在。這個性的存在,它從來如如不變的如來藏性,它可以不斷地無限度地發揮群相,現象界。說的這個法義能了解嗎?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看了,你看佛說了,阿難如你所說的,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才能發明世間的種種變化,就是說我由著你阿難說,那麼就如你所說。實際上四大之性是可以和合的嗎?大家說是可以的嗎?是可以不和合嗎?沒有一個定性呀!地水火風的所生就是萬事萬物的存在,它沒有一個定性說和合還是不和合,對不對?那麼現在就依你阿難說可以和合,那麼你看佛就說了,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就是說你說的這個四大之性,它的體不相和合,那麼它就不能與諸大雜和,打了個比方是什麼呢?猶如虛空,不和諸色。

對吧,大家看我們現在的虛空,不要說外面的虛空了,就現前這個屋子裡面的空,跟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能和嗎?能和一塊兒嗎?不能呀,身體是身體,虛空是虛空,身體佔了就沒有虛空,對吧,虛空存在就不見身體,是不能和的。那麼你現在這裡講到的說,你看,猶如虛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如果你的這個大性,就是咱們這說的這裡講到的這個如來藏性,四大之性,它的體不和合,這說明什麼呢?只許它不變的這一層面,而沒有顧及到隨緣的部分,因為你不和合就說明不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墮入到自然了,可是這個四大之性它真實的情況是可以隨緣成相的,對吧,隨緣就成了一個你,隨緣就成了一個我,隨緣就成了一個他,這話筒、佛像、攝像機都是四大隨緣成相的,對吧。所以你就不能說它是自然,我就告訴你非自然。

那麼如果,你看,若和合者,如果這個四大之間是和合的話,同於變化,那麼就等於說這四大不斷地於這個諸大之相變異遷化,由始而終,因終復始,生死相續不斷。你看大家看到了這裡嗎?始終相成,就是等於說我們四大組合,人的一輩子又一輩子,這個整個世界的一期又一期,成住壞空,生老病死,它是相續不斷的,對吧。但是如果你只顧及到相續不斷的這個層面,你看這裡講到的,這個生滅相續不斷是指的器世界,無情世界,那麼生死死生、生生死死,這是指的正報,有情世界。就整個正報依報巡迴環繞、沒有相續的時候,那就是說明這四大不斷地在和合,光和合,光呈現的和合,沒有不變的時候,對吧。那就說明你這個又執著了因緣了,只執著因緣而沒有自然,沒有這個不變的層面,那你就墮到定性的因緣中了。因為因緣就是不斷地因緣和合,不斷地像旋火輪一樣去轉,沒有它不變的部分。

所以說這裡整個這個如來藏性,我們就要明瞭到他的隨緣不變和不變隨緣。大家知道什麼叫做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呢?在你理解中什麼叫隨緣?什麼叫隨緣?因緣和合。隨緣就是,我們可以客觀地講一個詞叫做發揮,變現,顯現,現行,這都叫做隨緣,一切的現象。可是它在發揮變現的現行中,一定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性在支撐著這個東西,就叫不變。那麼你看這裡佛也害怕聽不懂,講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看到這句話了嗎?我們就著這個來講一下什麼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千萬不要把它掰成兩個了。

這個冰和水的濕性是始終不變的,對不對?這就叫做隨緣不變,為什麼?冰和水是各自各自的緣,可是它的濕性永遠都不變,對不對?那麼這個濕性的冰水雖然不變,濕性不變,但是一會兒成冰,一會兒成水,是不斷地隨緣的,所以叫做不變而隨緣,明白吧?如果是隨著天寒地凍之緣,那麼水就成為冰了,是不是?可是它的濕性沒有減。就相當於說我們現在隨著這個迷的緣、染的緣,就成了九法界的生死幻相,而如來藏性沒有減。這就叫做什麼呢?隨緣,隨的染緣。如果是隨的這個暖的熱的緣,那麼這個冰就成了水了,對不對?但是冰成了水的時候,它的濕性並沒有增。就比如說我們隨著這個悟的法界,隨著這個淨的因緣,而成了佛法界的真善妙色,極樂世界的這個絕待之妙有之色,可是如來藏性還沒有增。今天講的這些都比較理論了,你能意識到什麼叫做不變隨緣了嗎?能理解了吧,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回到問題的根本點是什麼呢?佛講了嘛,這個你說的地水火風四大,它地水火風四大的當下存在就是如此的,你阿難要說地水火風四大是和合的,那麼就有一個不和合,對吧,你說它是自然的,那它就成不了和合,等等這些但凡你有一念戲論,就跟這個如來藏性完全隔別開了,就不在這個點兒上了。所以你看,這裡阿難就是說悟不到當下的這個藏性,他當下不起來。所有只又在那兒用第六意識在分別說,那你佛說了這麼多的都是如來藏性,為什麼你還說地水火風四緣和合造色,為四大種呢?那麼佛就用這個理論告訴說,我說的四大和合造出四大種並不是你所說的和合,而是當下的一種存在,隨緣的一種存在,但是它本質是不變的。雖然它本質是不變,一旦如你所說的和合,就等於說光隨緣沒有不變了;一旦如你所說的自然,就等於說光不變沒有隨緣了。那我現在就告訴你,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就和冰和水一樣,用你那個層面的和合不和合、自然不自然說不通。明白吧?這就是佛跟阿難兩個的立場所在,我們首先把這個理清。

下面就要開始廣講這個七大,從地、火、水開始。那麼我們要知道,阿難在這個地方他光講這個四大的和合,發明瞭這個世間的諸萬象,萬事萬物,可是為什麼《楞嚴經》裡面列出來七大呢?加了個空、見、識呢?就是因為這個四大它只是造色種,造色就是色法,對於物質來講,它裡面涵蓋了,可是對於精神層面,對吧,對於覺知層面,對於這個虛空層面,它並沒有涵蓋。因為這樣的話,它就把前面的這個五陰到十八界它完全涵蓋不起來。你比如說,前面的除了色以外,受想行識這就不屬於四大,對吧,受想行識它就屬於這個識大。再比如說色法,色法是四大,可是色法的反面不是有虛空嘛,除去色就是空,這個空你這裡沒有,地水火風就建立不起來。乃至這些見聞覺知,等等這些都不知道,所以這裡又加了空、見、識,廣收為什麼呢,一共有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七個部分,來盡情地收攝前面的四科所有諸法。因為今天的這個比較,確實是教理講的更為澀,能聽得懂嗎大家?那好,我們稍微休息一下,十分鐘以後回過來繼續進行。阿彌陀佛。

今天是第二十一講,第二十一講我們現在開始跟諸位講下半場的講解。那我們對於楞嚴的這個法義呀,就是我們在講這個的時候,不需要大家能夠完全地把這個經文,現在要求太高了可能,就是一句一句地把它給貫下來,好像就是多麼的,成了楞嚴王了,那也只能圓瑛大師近代的才能夠稱得上。就是希望我們在講這些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的六根六塵生六識,一一自己的煩惱生起來,自己的分別心起動,我的覺照和我的執著,同時看你怎麼去觀,就是你能夠依照著經文裡面的這個義理內涵一一對照,一一把它對照清楚了。比如說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法正在進行的時候,這些法在哪裡呢?大家想想這些法在哪裡呢?你千萬不要推到別人身上,或者說言教之中,或者說書本之內。

這些法我們現前就是,我們就是,就在我們這兒,我們就在法裡,法就在我們身上。消歸自心。最近我聽到蕅益大師的一個開示裡面就說句句消歸自心,非常受用。句句消歸自心呀!這個話就不用講了,你自己悟去,明瞭。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先把這個分門別類的一一之法能夠羅列清楚,知道在哪兒,然後再依著佛講的法去悟,說原來它一一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那這不就是,咱們說修法修法,要起觀起觀,還有比這貼近的觀嗎?只要你把法觀清楚,然後相信它是如來藏,就可以了。你在這個時候哪有心念還抽出來讓你去煩惱,去貪瞋癡,去財色名食睡呢?就在財色名食睡中,它還是一一性皆是如來藏妙真如來性。你看看,那如果你真能這麼操作,你的心哪裡逃呀?就跟那包青天似的,馬上就給你斷案斷清楚了,你藏不住掖不住呀。

所以說這個楞嚴法就是這個樣子的。但是如果你沒有前期的熏習,或者一段時間的熱身,確實一下子入不進來。這也沒辦法,咱們慢慢地熱身,但是你一定要發心來聞。如果你聽著聽著又聽不懂了,沒意思了,或者又有事走了,中間隔了,這就確實是業障,真是真業障。乃至一念不想來的心生起來的時候,這就是魔來入七竅嘛。因為你們在聽我在講,都一樣呀,都會有魔境,那只好我管我自己,你們也得管自己呀。這講著講著是不想講了嘛,就這麼樣,就說的這麼樣了,你還要怎麼樣呢?這麼對了嘛,還講什麼呢?所以這也叫做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你光認為就這麼對了,那你就執著自然了,執著不變,沒有隨緣。就這麼對,你還孜孜不倦地樂說無礙辯。

你看我們辯才裡面有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還有樂說無礙辯,就是你知道就這麼樣,你還能不斷地去講,這才叫雖然不變還要隨緣,那你就不會墮到因緣裡邊了。你看哪一法不是如來藏?哪一法不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你們聽的也是這樣。聽的這樣當下就是這樣了,法師講的就是這樣,容易滋生一個什麼呢?過來過去不就這樣,就沒什麼意思,就不聽了吧。這就叫執著不變,沒有隨緣。如果你每次都來聽,每次依然如是,還法喜充滿,這就叫,依然如是就是說就是這個法義,這叫不變,可是每次都來聽,都來擔當這個楞嚴法會,楞嚴會上佛菩薩的一員,這就叫隨緣。那你就不會墮到自然,也不會執著因緣。那天天這樣,還有什麼說的?這才叫真沒有什麼說的。佛說阿難,你不要問了,真藥現前了,你識不得藥呀!這麼講總聽得懂吧?剛才那一段貫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下面我們就開始要從這個地水火風,一條一條地逐條跟大家講了。但是非常有意思,這裡邊有簡單有難,就是看我們大家要精神集中起來,一起來讀這一段。汝觀地性開始,找到了嗎?好,一起來。

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好,到這裡。這裡開始有幾個名詞給大家講一下,什麼叫做鄰虛塵?這個就是顧名思義,不難理解。你看這裡,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 析彼極微。這個鄰虛塵,羅什法師舊譯之前叫做鄰虛塵,後來玄奘法師翻譯新譯以後,就叫做極微塵。所以大家看到這裡他用了兩個,至鄰虛塵,後邊又說析彼極微,其實說的一個意思。那我問一下大家,有誰知道什麼叫鄰虛塵嗎?有沒有?鄰虛塵就是說,色法把它分割分割,不斷分割到最小的極小極小再不可分的單位,個體單位,就叫做(鄰虛塵)。鄰就是鄰居的意思,虛就是虛空的意思,塵就是塵埃一樣,就是說再分就成了虛空了,跟虛空靠著的,跟虛空對接的,這麼個鄰虛塵。叫做鄰虛塵。鄰虛塵有多大呢?一個微塵大家知道,你看我們從太陽照進來的時候不是空中飛的那個塵埃嗎?一個微塵還有十方份,十,方向的方,一份兩份的份,份子的份,我們說的湊份子。什麼叫做十方份呢?因為只要你是一個物體,對吧,那麼你一定要有體積的,有體積就會有上下左右前後,寬呀窄呀前呀後呀等等,就是十個方位,叫做十方份。

那麼這裡一個微塵擁有十方份,就說明它還有體積的,不叫做鄰虛塵。如果這個微塵把它再分再分到了極微的時候,這個微塵差不多再分七份,按照經書裡面佛說的,分成七份差不多就沒有十方份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說,非常薄的就沒有十方份了,那只是在它寬窄上面顯現的份顯現得明顯一點,可是再怎麼薄,它還是有上和下、寬和窄、前和後的。所以說只有把這個微塵分到了七份的時候,就沒有十方份了,就是看不出來它的體積顯現了,只有一個極微的狀態,再分析就成了虛空了,也就是已經到了極致了,所以叫做鄰虛塵。有時候在唯識上把它叫做極略色,略就是省略的略。有時候也叫做色邊際,把它叫做色邊際,另外一個詞語。就是說再不能分析了,所以說叫做鄰虛塵。

這裡把這個概念明瞭以後我們再看,你看首先這裡講的是地大。那我們在聽這個之前大家要明瞭,待會兒要不然又暈了,進不去了。我們首先要講地大,為的是明瞭什麼呢?它的地大之性就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性就是地大之性。也就是說我們現前一切的物質,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色法,當體就是真如來藏性。這個難理解,待會兒我們再用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公式來套一下就比較明瞭了。你看這裡講到的讓阿難說你觀這個地性,那麼我們一般就是說,粗顯的我們叫做大地,對吧,桌子,房間,微細的叫做微塵,乃至最微細的叫做鄰虛塵。鄰虛塵你看他這裡也講了,色邊際相,七分所成,就是再把微塵剖七分,就成了鄰虛塵了。如果再分析這個鄰虛塵,那麼它就是空性了,已經不是色相了。這是通常,佛也講過這個法,佛法裡面常是這麼認為的。但是佛就問了,阿難,如果這個鄰虛塵能夠分析成虛空的話,那麼你就要知道說,應當知道虛空也能聚合成色相,對不對?因為你這個東西是分析成虛空的,一樣一樣地把它剖析開來,那就說明虛空這個東西也能聚集起來,也成了色相了。就好比說這是正著要說可以,反著說也應當正確。那麼你現在相問,你看,你現在問我說,由和合故,由因緣和合才能出生世間的種種變化之相。那麼你現在觀察,我就問你了,你觀察,這一個鄰虛塵是用幾個虛空和合來的呢?幾點虛空和合來的呢? 幾處虛空和合來的呢?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你總不能說是鄰虛塵和鄰虛塵兩個合起來叫做鄰虛塵吧?對吧,因為鄰虛塵再分就成了虛空了,那麼鄰虛塵一定是由虛空和合而來的。那我問你現在是用幾個虛空和合而來的?你不能說鄰虛塵是由虛空和合來的。

再你看,又鄰虛塵析入空者,就是說又既然能夠把這個鄰虛塵分析到空,那麼就說明色相可以出生虛空,對吧?鄰虛塵是色法,物質嘛,它分析成空相以後,那就說明色法可以出生虛空。那究竟是用多少色相合成虛空的呢?一般我們說,分析得沒了以後成了虛空了,可是大家要知道,既然能夠出生,就是他和合而生的,就是他湊在一起才出生的,不是他沒了出生的,對吧?那你就要給我說,究竟用多少色相合成虛空呢?你看,用幾色相合成虛空。下面又講了,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這是什麼意思呢?說既然,首先我就反問你說多少個色相合成虛空的,這是不可能的,對不對?所以佛就又說了,如果說色和色和合的話,只能成什麼呢?只能成色,就不會成之為虛空。如果是空和空和合的話,又只能成個空,絕不可能成為色。那我們現在明擺著的事實是什麼呢?色還可能分析成為空,但是虛空無形無相,怎麼能合成色呢?對吧。你看,色猶可析,空云何合。說了這半天,大家知道佛要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就是講到說,這個鄰虛塵就代表整個的色法,明白吧,萬事萬物一切大地,一切十方世界的地大。那麼這個鄰虛塵不是由虛空和合而有的,就是這個鄰虛塵既不是色法和合而有的,也不是空法和合而有的,那就說明這個鄰虛塵不是和合而有的。鄰虛塵不是和合而有的,所有的萬事萬物哪一個不是鄰虛塵組成的呢?你現在跟我說和合而有,前面阿難不是說了嘛,地水火風,那佛就把地抽出來講了,不是和合而有的呀,我怎麼告訴你和合而有的呢?一切萬法說因緣和合都不是真的,是假的,不是因緣和合的。這是佛就在這兒主要是講的這個義理。

後面一句比較當緊,我們要了解一下,因為後面的每一段又都會配這麼一句。你看,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什麼叫做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呢?大家這樣理解:色和空就是表的剛才鄰虛塵和虛空的關係,分析了半天了,它們相互之間也不是分析成空的,也不是空和合成色的,對吧,它們是沒有關係的。也就是說,色和空之間是不能夠以對立的情形來回轉化的,明白吧,它本來就是如來藏性,一個東西。所以《心經》裡面說,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明白吧?你看佛法往哪兒逃去,還回到這兒來了。那麼這裡講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它就是一個修飾詞,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凡夫一說色,就認為定見有色,一說空,就是斷滅絕空,所以永遠都是二元對待。所以他只好加了一個真的修飾詞是什麼呢?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和真全是性,全是真。性就是真,真就是性。那麼表明說,性具之色就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體之色,既不是和合而成的,也不是分析而空的。能明白吧?

色和空,色空不二,就是性,就是真。所以說正顯這裡的如來藏是顯什麼呢?色就是真性。這個色之真性也就是空之真性。我又要給你們這個語言文字遊戲了。所以說,色跟空無非是性,無非是真。這就是如來藏。地大就是如來藏。我們的色身,外在的物質,所有的世界,當體就是如來藏的顯現。之所以我是我,世界是世界,你是你,他方國土是他方國土,是因為隨緣發揮的。雖然隨緣發揮,每處發揮都就是這個如來藏真性。

所以你看為什麼,這裡的譯經者的嚴謹度到了一個什麼程度了?你看,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的前面有一句什麼呢?如來藏中,就不是前面講的說一一皆如來藏妙真如性了,而是講到的如來藏中了。就講到這個如來藏的週遍性有多大呢?沒完沒了的大。所以這裡講到,你看,既然這個色不是和合有的,空也不是分析成的,那麼就說明,由這個隨緣常不變,不變常隨緣,是一體的,當體就是。就是這個物質當體就是性,性的體現。你再往近靠,再往近靠,千萬不要用我們常規的思維說,物質怎麼會是性呢?那就又離遠了。物質就是性,連我說的就是都是多餘的。物質和性,物性,物,性,物就是性,性就是物。你悟這個東西。你看看前後左右,一切的物質,當體就是性的體現,性的變現。你說如果把這個心念、正念提升到這個層面,念念相守的話,這不就是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嗎?所以說隨緣不變就叫做如;這個不變隨緣就叫做來,明白吧;這個其性十法界裡邊的染淨功能都在裡邊,沒有一個不在其中,就叫為藏;既然沒有一法不在這個藏中,就稱之為中;所以叫如來藏中。把這個詞仔細地體悟一下。那麼講到這裡的話,那就你看佛就說了,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那你為什麼還要非得揪著不放,問我這是因緣呢還是自然呢?是和合呢還是非和合呢?都是多餘的。是不是?但是佛後邊也解釋了一句,我們也要把這一句認真地著實來學習一下。

你看,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我們要講一下,為什麼這裡講到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循是什麼意思?循是什麼意思?就是隨著的意思,順著的意思。順著什麼呢?順著業。循業發現。這裡講到的就是,循業我們了解一下,什麼叫做循,就是隨著,循業就是說,隨著的時候你就不得自在了。為什麼?你被這個業給,隨著業隨心所轉了嘛,我們說心隨業轉了嘛,境轉了嘛。那麼在這個裡邊就要特別說明,什麼叫做循業呢?咱們修行就要利用這個循業的功德,就是利用這個公式,這個原理來進行修。怎麼樣修呢?既然這個如來藏我們已經明瞭了,清淨週遍法界,對不對?剛才說四大,不論是地水火風,我們現在在講地,就是這個地大都是週遍的,循業隨緣可以發揮的。那麼我們在循這個業的時候,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著你的心而體現它的用。那麼心是怎麼發現的呢?比如說世間一切地法,色法,乃至出世間,我們包括出世間,包括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把它打成一片,都叫做循業,對吧。

如果你不循這個種種的淨業,比如說信願行念阿彌陀佛,比如說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比如說修十善業道,持五戒,不循著這個淨業,那麼你雖欲發現這個解脫或者善業的果報,發現不了,為什麼?不可得呀,你沒循這個淨業,沒循這個悟業,就是證悟的悟。那麼這樣的話,一切極樂世界的現像你見不著,雖然就在如來藏中,可以隨緣到那兒,現在見不著,為什麼?你循不到那個業,你循的是染業,循的是貪業,癡業。明白吧?那麼,比如說我們說三途誰都不想去,對吧,惡道誰都不想生,阿修羅也不想當,可是這一切的苦厄,穢之色,就是一切的地獄現的那個無間地獄的相,惡鬼的這個吃不著東西的苦,雖然這些東西你不想得,可是如果你現在沒有造淨業,造的是染業疑業,雖不想發現到這兒,還是循業要發現到這兒。就是必須到這兒,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造淨業,造的是染業,還得循業,不想去還得去。去那兒,想去去不了,為什麼?就是沒有循這個業。這就是染淨分別。所以這裡講到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就是隨著你的心去展現這個如來藏顯現的淨染善惡差別。首先我們鎖定這個地大。

再打個比喻吧,地就是我們,我們也不要說這個物質或者這個堅固性了,就說我們腳踩的大地,對吧。我們這兒的大地是什麼呢?是土石瓦礫,對吧,就是一切染的嘛。為什麼極樂世界是黃金為地呢?大家想想,這全屬於地大如來藏的顯現,都是地。可是地在不變的情況下都是如來藏,隨緣的時候,娑婆世界隨的就是土石瓦礫,極樂世界隨的就是黃金為地,七寶為池。為什麼我們這兒是,這個怎麼講呢,水泥柱子石頭牆,極樂世界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都是表的戒定慧呢?這可都是地呀,為什麼?就是你看,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那我們懂了這個道理,你修行還不知道怎麼修嗎?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最好的方法就是發願度一切眾生,就這麼簡單。所以你看為什麼這裡講地水火風?地大就是如來藏,全部就是這個性的體現,只要你入到這個性,你想怎樣就怎樣,隨便這個地由你變現。地藏地藏,地藏菩薩過去觀的時候就是觀地大為對境,所以悟到心地之藏的,以地入的如來藏。所以說這裡大家要慢慢地去悟。

所以這樣的一種如來藏,不可言說的這個就是地大的這個本有的顯現,那麼你這裡還說什麼因緣和合的這些,有什麼意思呢?這都是世間人無知,你看,世間無知,都是迷惑成說,一會兒要用因緣的理論來表達,一會兒要用自然的概念去陳述,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的。你看首先我們就是為什麼圓彰地大就是如來藏真如性。你看從現前的修行法門上來講,為什麼極樂世界跟這兒是這樣呢?琉璃界的世界又是以琉璃為地呢?這全是地,地的這個藏性是永遠不變的,可是你的循業發現到了哪兒就顯現哪兒。你包括我們在世間也有呀,也有循業發現這個地。為什麼有的人住的是別墅,住的是宮殿,那有的人住的就是地下室,幾個人擠一屋。這都屬於地,發現的不一樣。可是隨便發現,每一處地都離不開如來藏的這個地大性,只不過循業發現成有善有惡、有陋有劣而已。

乃至,比如說我們,你看我們這個世界是依地而居的,如果說再往上一層,像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也是依地而居的,那麼再上面的天界就依空而居了,他們的地在哪裡呀?沒地了,他們的地就只剩這個色身了,色身的這種堅性,還有色界的這個莊嚴色身了。再往上到無色界,地在哪裡呢?地就都轉成識了。都轉成識,識也是什麼呢?也是如來藏性的體現。後面我們講地水火風空見識。所以這就是說地,首先我們把地給明瞭了。下面再一段,大家一起來讀。找著了嗎?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曇種姓。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若鏡中出。自能於鏡出然於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汝又諦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歷於此。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好,這裡第二個是講到的火大。一般我們好像念的這個順序慣了是地水火風,但是《楞嚴經》裡面第二大是指的火大。有幾個需要介紹的,你看這裡,首先這裡還是叫著阿難的名字說,火性無我,火性沒有自我之體嘛。大家知道火性它不是說,你看我們點火不是說哪兒哪兒都有,它是由因緣具足了以後出來,就是說借緣才發生的,需經各種條件的配合才能夠顯現,所以叫做寄於諸緣。看到了嗎?好,我們稍微貫慢一點吧。那麼現在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這個念cuàn,爨是什麼意思?就是燒火煮飯的意思。那麼欲燒火煮飯的時候,手執陽燧,日前求火。這個陽燧就是說古代取火的工具,其實我們不是有一個凹凸鏡嗎,對吧,這就是那個內凸的一個銅鏡,如果向著日,古人還是很有智慧的,向著日光的時候就利用太陽就可以取火了,就是把這個點著嘛。要不古時候要著火,一定要鑽木或者石頭往一塊擦才有。

所以這個手執陽燧就是指的這個取火的工具。這裡講的這一段中間有點突兀,這是佛可能也是確實比較生活化。你看他講的,日前求火,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各各有身。就是雖然我們這麼多的人,在座的一千多個比丘是一群人,是一個大眾團體,那麼這個大眾的名字雖為我們說一個僧團,為一,可是尋求他們的根本,各自也有各自的身體,各自也有各自的氏族名字。這裡列了好多。這個舍利弗,舍利弗我們來看,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婆羅門現在在印度的四種姓里邊還特別嚴格,他們還講究這個。這個婆羅門就叫做淨裔,就是我們說華裔的裔,他們自認為是梵天的後裔,所以他們的修法,他們決志就是要求生到梵天,大梵天去。

那麼這個優樓頻螺叫做木瓜林,優樓頻螺翻譯為漢語叫做木瓜的意思,木瓜林,就是說他們的祖先在這個地方,木瓜林裡面去修道,所以就印度人都是這麼,就就著就這麼叫下來了。迦葉波種漢譯叫做大龜氏,因為他們的祖先也是在林子裡面修道的時候,感得有一個靈龜,大的烏龜就背上托著一張圖出來獻給他,所以叫做大龜氏,就這麼定姓了。這裡講到的乃至阿難瞿曇種姓,因為阿難不是跟佛是兄弟嘛,堂兄弟嘛,所以他們都是一個族的。這個瞿曇就是翻譯成甘蔗的意思,甘蔗,就是咱們吃的那個甜的甘蔗,因為他們的祖先開始就用這個烤甘蔗可能是炮製什麼東西,還是用烤甘蔗作為生計養家餬口,所以叫做瞿曇。後來過了四世,第四代以後才改為釋迦族的。

你看這個種姓家族在印度還是非常的清晰。到現在我們去尼泊爾如果請佛像的話,還有釋迦族,就是他們釋迦牟尼佛的這一族一直流傳下來,造佛像的一個非常著名的釋迦族,造的佛像真的是非常如法、莊嚴。我屋裡還供著一尊,就是從尼泊爾釋迦族造佛像那兒請回來的,還有這個傳承。這裡等等這些,這都列了一些名字,我們了解一下,但是它跟法義上並不是很重要。我們還是來看這個法義。為什麼這裡佛講到的說,列了這麼多種姓呢?他要打個比方,就是說你這個火要有,你也得,雖然是一團火對吧,可你也得一樣一樣地把它因緣具足了才能點著。就等於打個比方說,好比說我們現前這樣,就好比說我給大家,說聽不懂了我給你打個比方,說你們是你們我是我,都有各的色,大地是大地。這裡佛也是說,雖然是一團人,可是各有各的身體,各有各的種族,不是可以完全泯滅的。那麼你現在點火也是如此,雖然是一團火,那麼這個火的因緣是怎麼來的呢?是這個意思。大家不要看見列了這麼多比較生的名詞,就被轉移視線了。下面我們還是鎖定火大來進行參究。

你看,阿難,若此火性,他前面說不是講到和合了,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就是說你的這個火性,這個和合而有,那麼是從哪裡來的呢?你看這個思辨的方式又跟上一段不一樣了,好像又回到我們講到十八界的時候,又會說從哪兒來呢?是從這個,比如是手裡拿著鏡在日光下求火,那麼這個火是從鏡子裡出來的呢?還是從艾,艾就是說燃火的燃料,放在那裡比較好點的那個草,樹草,還是從艾中出的?還是從日中來的?這個火從哪裡來的呢?大家有觀察一下,你看我們打火機嘣兒的一按,那個火從哪裡來的?火石是火嗎?它不是火怎麼能生火呢?它是水呀,如果你說到是汽油的話,那是水,怎麼能生火呢?你們都是二阿難,你看就無邊無際地開始發生聯想了。這個火性的出處它當體就是如來藏性,就具足了這個功德,一有緣,騰的就著,跟火石有關係嗎?它是一個緣,不是因緣而生的,循業發現的。所以說你說火,我們這裡說只是點的火呀,如果你說發高燒,也是從汽油點起來的嗎?所以說這個我們要慢慢地去悟。那麼這裡就是斟究到底這個火是從哪兒來的,佛就問阿難。下面就又說了,你看又進一步說,

阿難,若日來者,我們盯著這句話,盯著這句話。阿難,說如果這個火是從太陽中來的,那麼就能夠燒著你手中所持的這個艾草,對吧,是從太陽上,日上來的火,燒到你現在手裡面要點的這個艾草,那麼這個日光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日上的火來的時候,整個太陽照耀之下所有的山野的林木都應該被燒著,對不對?因為這火是從太陽來的,要經過好多呀,日光所流遍之處多的是,怎麼就光點著你的這點兒艾草呢?山林怎麼沒點著呢?這是其一。第二個,如果說這個火是從鏡子裡邊出的,這個銅鏡的這個凹鏡裡邊出來的,那麼自己能從鏡裡邊出來,把這個艾草點燃,那麼既然這個鏡子裡面就有火的話,那為什麼這個鏡子沒有被火熔化呢?當你用手拿著這個鏡子的時候,這個鏡子為什麼不熱呢?怎麼能夠融泮?你看這裡講到,尚無熱相,云何融泮,就是這個鏡子都沒有熱,你怎麼能把它融呢?如果鏡子有熱的話,它自己就會融呀。如果你認為這個火是從鏡子來的,那鏡子就要自己融了,現在鏡子沒有融,連一點熱度都沒有,火怎麼是從鏡子中出的?也不可能。那麼如果說你的這個火是艾草自己燃燒的,既然艾草自己可以燃燒,那麼為什麼要假借鏡子與太陽,沒有鏡子和太陽,這個艾草就燃不起來呢?那這是一條一條地分析,現在才發現,這三處都不能生火,火不是從這三處來的。

所以你看佛又說到,汝又諦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就是說你再諦視觀察,諸位也觀察,剛才我問大家是火的時候,你就不觀察,就隨著平常的那個慣性的妄想,大家都認為是從石油,油來的,汽來的。你現在諦觀察,假如我們現在就在這個實驗現場,那麼這個鏡子是由你的手拿一個鏡子而已,這個日光是從太陽那兒天上而來,這個艾草是從地上而長。那麼都各自有來處,就是這個火它從哪兒遊歷到這兒的呢?從什麼地方出現的呢?大家一定要在這個關頭再提醒一下,就沒有一個出現不出現,沒有個來和不來,當體就是如來藏,明白吧。所以說佛就提醒阿難了,是從何方遊歷於此的呢?後面你看,這裡講到,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你看,假如說你說是三個因緣和合一起有的話,可是現在你看,太陽跟這個鏡子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相隔得遠,這個草跟太陽也離得遠,鏡子也沒有在草上面,怎麼就把這個點燃的呢?所以這裡講到的,不是和合而生的,就是破因緣性。可是你也不能說這火是自己就燃燒起來的吧?你看這裡又講到的說,不應火光無從自有,看到了嗎?也就是說,你不能說這個火它是自己燃燒起來的吧?這就是破的自然性,前面是因緣,這是自然,都不是這麼來的。那從哪裡來的呢?從哪裡來的呢?

大家一起看,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還是這意思,火的性當體就是如來藏,這個性具之火就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體之火大。再體悟這句話,記住我剛才說的,沒有來不來生不生,火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火,藏性就是火性,火性就是藏性,所以說性空真火,性火真空,就是這個意思。全體都是,火就是真,全性就是相,全相就是性,清淨本然,圓滿週遍整個法界;隨著眾生的勝劣之心才能夠起它知量的大小,幻現它隨緣的妙用。可是世上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到處去執著。所以我們你看為什麼要生氣上火呢?發火呀,發火為什麼?就是執著了這個情緒了,這個外境了,一旦這樣就等於說,我們每個人都拿著鏡子在那兒執著,然後用日光點火一樣,決定能點著。每個人產生分別,進行執著,發火的時候,就是等於說每個人手裡都拿著鏡子。所以這裡你看是,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你到哪裡都有火呀!你不要以為說火是從,這不是打火機,有點兒像,從打火機上生起來的。哪裡都有火,你手這樣弄一下就有火,兩個石頭碰一下就有火,手搓一下馬上就熱。火性是不是週遍法界的呀?哪兒沒有呀?這兒蹭也熱,這兒蹭也熱,外邊牆上蹭也熱,到處都熱。如果沒有火,那麼火箭從西昌衛星中心發射起的時候到外太空,那火哪來的呀?如果只有咱們地上有,那天上沒有,那火怎麼燃起的?真的是那燃料嗎?這就叫火性週遍。大家要好好悟這個週遍。這樣一悟我們就明白了,循業發現。

什麼叫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為什麼呢?如果你在迷的時候,雖然是染濁的,迷位的,對吧,你的火性有沒有失?火大有沒有失?為什麼沒有失呀?還在,有證明呀。到了地獄裡邊,還記得那句話,上火徹下,下火徹上,火性還在。到了這個餓鬼道了,飢火交燃,這個咽喉這兒細,頂上的頭髮冒煙,口吐火焰,這是餓鬼道,為什麼叫焰口呀,就是口吐火,鬼道裡面這個火性還在。這是輪迴道,那我們人道裡面現在也是一樣的。可是如果你在這個修證位,出世間法,還在的。大家知道有一個火頭金剛,火頭金剛叫做烏芻瑟摩,烏芻瑟摩聽過吧,他的形象就是火頭金剛,就後來成了護法了,修成菩薩了,修菩薩道了,他就是化多淫心成智慧火的。你看一體現到智慧的時候,還是要用火來表法,這個火性還在。

大家知道釋迦牟尼佛怎麼收伏的迦葉尊者嗎?迦葉尊者原來是有名的大外道,事火外道,他養了一個火龍,就住在那火龍洞裡邊,見到釋迦牟尼佛來了,什麼人來了他一看就觀照到這個人的前後因果,就釋迦牟尼佛來了他觀不到。在觀不到的這種情況下,當時他說借宿一宿,為了度這個迦葉三兄弟,說那好,你就住在我的火龍洞中。住了一晚上,一般人出來保準被燒死,釋迦牟尼佛沒被燒死,為什麼?他晚上用什麼呢?用大禪定,用的什麼禪定呢?火光三昧,收服的這個火龍。

你看都成佛了,還用這個四大之火大之性。所以說輪迴位、修證位、究竟位、地獄位都離不開火大,週遍十法界。是不是這樣子的?我們人道裡面現在是看見能點的火,身體上也有溫度,乃至稍微人家用話點一下馬上就發火。你看這也是隨處發揮的。始終就在,這就是藏性,藏性就是火性,就是地性,就是這個性,就是這裡講的,性具之火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體之火。一定要從教條悟到現實,從悟現實悟入這個法理,來回這樣折騰,慢慢你就融通淘汰了,就發現這就是一個。如果說火大不具足,你怎麼化多淫心為智慧火?怎麼地獄裡邊有火?結果佛成佛了還有火光三昩大禪定?這就說明火大始終就在。這是火大。

我們悟到這個大性就是如來藏性。真正的地水火風也沒有,就是定性的地水火風。你說地大完全是堅性的,沒有水性的話它怎麼長莊稼呀?莊稼需要水份的,水倒在地上就滲光了,對不對?你說這個地裡邊如果沒有火性,為什麼拿兩塊石頭一蹭就冒火星呢,對不對?那你說這個地裡邊沒有水性,為什麼拿一塊礦石或者什麼一熔化,就成了這個金屬汁呢?又成了水性呢?水就是濕性、軟性、流動性。所以等等這些,除去它的濕性、堅性、熱性、動性,除去濕堅熱動之外就是一個性。整個唯有真如法性。所以佛法最後,你看祖師們一輩子就為了明心見性。擰成一團,分散開來,都離不開這個性。那你擰成一團就比較容易,就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分散開來就比較艱難。可是哪哪都一樣,所以生一土就是生十方三世一切國土,在這個地方明白了吧?因為地大之性,生極樂世界之地大就等於生十方三世一切之地大,明白了吧?見一佛就等於說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什麼?因為佛放的光這個火大,所有的光光相攝一模一樣,佛的這個莊嚴色身,圓滿報身,所有的佛都一模一樣,都是這個地水火風,完全整個週遍法界。所以我們這裡叫做圓彰七大。

但是確實七大聽起來比較繞,就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慣性很少往這兒去想。就今天早上,為什麼說七大,本來想說再稍微速度快點兒,一下子把七大貫完,後來我想想,因為我備的時候就覺得這個難度比較大,所以說我們把這切成兩個課件來講。今天就把地大和火大跟大家講一下,下一次把這個水呀風呀等等,空見識再一氣貫下來就可以了。那麼下一講的時間在兩週以後,希望大家在來的時候一定要複習,複習一下這次講的這個義理是怎樣的,那麼下一次的時候就能夠接得上,要不然還是雲裡霧裡的。

下面有一點時間,我就問一下大夥兒,大家的十念法一直在堅持嗎?希望記住,我們不管這個地水火風大,只要你修起來,就具足了所有的大。所以一定不要忘了用功,要相續,特別是十念法不要斷,盡形壽不要斷,哪怕完成任務也不要斷。那我現在就是再有個要求吧!既然大家這個十念法修得已經不錯了,想必這個心就安附在上面了,那以後再把這個佛號再多加一點吧,反正三千、五千、一萬由你挑。但是這個不計較咱們一定得散心,一定得攝心,散心也行。就是很可能你就今天做著事呢,大家拿個念珠或者按個念佛器,就這樣拿起來,你看我這樣講著,跟大家說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哪怕是妄想中,熏進去一個阿彌陀佛的這樣一個的意,這個就是說心聲熏進去了,它也在這個如來藏,大之中,離不開這個地水火風空見識嘛。剛才我說著話,心裡念著阿彌陀佛,就等於說在這個根大裡面進去了;根大裡面進去了,就在如來藏裡面進去了;進了如來藏性,就等於說如來藏周邊法界,將來發揮的就看你發揮在哪兒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覺得攝心散心,當然是攝心最好,這個法也要講緣,可是你不要以為說,我攝不了心就不念了,散心也行吧,咱們討個價還個價,散心也行,一天一萬。管他散心攝心,久而久之就攝住了,你先從數量上下任務,一天至少一萬。好,大家一起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

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