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講)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好,請大家放掌。首先隨喜今天來的諸位同修,能在下雪的時候還來,冒雪來聽法,隨喜大家的發心。然後呢我們今天是《首楞嚴經》的第三十九講。《楞嚴經》已經講到三十九了,三十九歲了算是,下一次就是四十了,四十,人家說四十就不惑了,三十就而立了。那我們算一下,差不多確實在第三十講的開始呢,一直講到這個心性,如來藏,皆是會通,要麼就是二十五圓通,確實就是開始立這個知見和觀法,修法了。到四十不惑的時候呢,我想我們一路一直來聽聞《楞嚴經》呀,有時候要跟得緊,有時候也要放得開。什麼叫做放得開呢?

就是學習《楞嚴經》呀,你別說,我們雖然說講信仰信仰,有時候你跳出來,你得跳出來信和不信來學習楞嚴,就是信不信它就是這樣的。你有時候也得跳出來修行和不修行,它這就是以不修為修的。甚至我們要跳出來佛法或者不是佛法。那我們現在想想,你得學佛法呀,你不學佛怎麼能行呢?但是真正要悟到這個如來藏性,確實佛法和不是佛法,或者學不學佛法,好像得脫離這些干係,脫離了這干係了,才能夠轉身。所以我們呢,有時候要收得緊,有時候也要放得自如,嘗試著有時候說,把信仰呀,把修行呀,把一定要學習佛法呀,要怎麼深入經藏,那真的經藏全是文字,你嘗試著在最高處把這抖一抖,再回頭看一看,然後繼續。

不是說讓我們徹底就放開,我們現在還放不開。有時候如果你能這樣放一下的話,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知見,感覺。跳出來《楞嚴經》本身,來學習這個首楞嚴大定。上一講的時候我們本來是要把這個偈文講完的,但是因為時間關係,今天我們把後面的這一段給貫完。還記得我們上一次講到哪裡呢?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那麼我們讀是讀到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找到了沒有?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就是依著一個耳根的聞性返本還源。復歸到如來藏心的時候,六根就全部解脫了。就講到這個點上了。下面我們再來往下看: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淨。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這幾句話也很重要。你看這裡叫見聞如幻翳,還記得我們在此之前講的什麼是翳吧?眼裡的空華。見聞覺知這些六根呢,就是由於這個幻化的翳病,我們的六根就跟眼裡的這個有翳的眼病一樣。三界若空華,就是等於說眼疾,有病的眼看見的這個幻相,三界呀,都不止欲界,連色界和無色界都是如此。所以三界如火宅,因為你把這個空華當了真實,那麼就每天自己和自己杠上了,就是天天在這裡面,貪瞋癡樹立起來,然後就不斷地毀犯我們的本來的清淨自性,所以下面要講持戒。

那麼聞復翳根除,就是現在既然聽到了這個聞性,這樣六根已經脫離了,那麼這個幻翳的妄根也就除了。塵銷覺圓淨,既然,幻翳既然除了,空華也沒有了,那麼整個三界的妄塵都銷卻了,這就叫做覺圓淨,塵銷覺圓淨。但是呢,大家知道雖然這個根除了叫做圓,外塵銷了叫做淨,可是呢,還有能覺和所覺。記得我們前面講過的覺所覺空吧?這裡還有能覺和所覺,那麼只能叫做覺圓淨。下面有一句話叫做什麼?淨極光通達。就是一直要到覺所覺空,空所空滅,寂滅現前,才能稱之為淨極,就是清淨到極致了,這個時候呢,自然就通達了,自然通達什麼呢?就是十方虛空都在這個當下一念的寂照心體中,圓滿地含裹在裡面,十方世界,十方虛空。那麼到了這個地步的時候,大家來看,卻來觀世間,就是再來反觀世間的一切的話,猶如夢中的事一樣。

你看我們坐在這裡啊,大家也想想,如果我們很飽滿地這樣活著的時候,就是當真。如果我們稍微把它虛幻一下,觀如幻如化,如夢幻泡影,包括我們眼睛看的這些色法,耳朵聽的這些聲音,現在反觀一下。

有時候我這大概是講《楞嚴經》講得也多了吧,確實有加持,加持到什麼呢?有時候跟別人說話著說話著,聽他在那兒說,這同修們不是話多麼,見了法師。話多了有時候我就,你說你的,我觀我的。我就看他的嘴在動,比如說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說哎呀法師呀,我最近又做了一個夢,您說這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哎呀昨天我家裡面,一隻蟑螂不小心打死了,這可怎麼辦呀,七遍大悲咒能往生嗎?反正就是這些話。那該說的說了,說完了這個問題還有下一個問題。大家別介意,有時候確實我就看他的嘴在動。嘴在動呢,你說不斷地說話,不斷地說話,全出來的就是一個動。

你說這些一個字一個字的,說法師呀,我請問你一下呀,就這些法師,我請問你一下,你把它如果放慢了,慢一點,或者再把它一個字一個字分隔開來,不要連在一起,你的思想理解進去了。你就抽出來看,他就是在那兒動,好像啥意思也沒有,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在那兒往出來說,然後你如果一聽呢,你就看見他在那兒動,嘴在那兒動。你仔細觀察,嘴為什麼要動呢?嘴動了以後發出來的聲音,它就是一個動靜的現象而已,可是這個動和靜的現象再被我們這樣鍋碗瓢盆地一奏樂,就有了意思了。一有了意思,你就要隨著他的意思去理解,要回應,完了以後能不能答滿意,或者說得多了又覺得說,快要吃飯了,咋還不走呢。等等這些,你看就一系列。

所以這也教你講到的說,這一切你往回看。就是往進去,你往進去撲進去享受的時候,那就是真的了。你把它抽出來往回看,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有時候大家就循著這個聲音你仔細看看。那大家想,為什麼我們到了極樂世界,都是應念即至了?也是夢中事呀,極樂世界的一切這種殊勝的神通妙用的發揮,也是如夢如幻一樣,大家知道嗎?他在那個極樂世界,絕不是我們現在覺得娑婆苦,到極樂世界享樂的那個樂,而是在一切的如夢如幻的這個當下,絕不會離開如來藏性的顯現。人家永遠都不上當,你就樂成個極致,我也不會有這種六根對六塵的攀攬心生起來,這才叫極樂,叫大樂。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看下面是.

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就是摩登伽女也在夢裡邊呀,她就是一個夢,你也是一個夢,你怎麼還被她引誘了呢?包括她念的這個先梵天咒,就是把阿難給攝住,身不由己了,這個咒語也是夢裡面的語言,怎麼就當真了呢?所以總歸,這都是他回應了,你看,誰能留汝形,誰能留住你夢外的形體呀。大家想想夢外的形體是什麼?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如來藏性呀。我們現在活得是個凡夫的時候,就等於說把這個藏性用在夢裡邊了,夢裡面天天做夢,來來往往這些事,可是夢裡面的人能牽,夢裡面的人和事能把我們的如來藏性牽沒了嗎?不會的呀,這就是這裡表達的就是,說誰能留住你夢外的形體?

夢裡面留不住你夢外的形體,夢裡面的幻相不能夠改變或者淹沒你本有的如來藏性。大家嘗試著理解,這就是夢里人不能牽,誰能留汝形呢,夢里人不能牽夢外人的事呀。我們在夢裡邊的時候,就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示現我們,示現成八十歲的一個老比丘,可是我們能把他的法身,能把他的圓滿報身,帶到娑婆世界的凡夫眼界裡來嗎?能嗎?不能,牽不到。人家在人家的國土,在他的常寂光,在他的實報莊嚴顯現。在他眼裡始終都是這樣的。但是在我們眼裡,就變成一個八十歲的,示現在印度,也有生老病死,最後還是誤食了一塊供養的東西,拉肚子,身體不好了,示現的圓寂了。這是我們眼裡的情形,可是在他的圓滿報身常寂光土,他永遠不生不滅呀!這就是夢裡不能牽夢外人的事。

大家想想,我們會通一下啊,為什麼說夢裡不能牽夢外人的事?為什麼說我們都在夢裡呢?我有時候也跟師兄弟們說,我說我就懷疑啊,我說為什麼我的遭遇這麼離奇呢?有時候我就覺得說,遍世界滿世界都是佛菩薩來,來度化我的,今天示現成這樣,明天示現成那樣,步步為營,他們都是一夥的,一夥的變著戲法兒來,你方唱罷我登場。我說怎麼都是佛菩薩,有時候想找個凡夫,說點閑話,犯個業障都沒有機會,我說這可怎麼辦呀?我就跟法師們說,說又來磨我了,我受不了了,煩惱了,又開始磨我了,折磨我了。他說那你既然覺得他們都是佛菩薩變的,他說你也是變的呀,他說你怎麼不覺得你也是變的呢?

大家想想,你看人家這開示多高明呀,他說你也是變的。因為修行有時候苦嘛,要醒夢的時候是很苦的呀,因為睡得正酣,他不想醒,往醒叫的時候你身子沉,眼睛不想往開睜,這個身子不想往起來坐。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們修行也是這樣,如果不以解脫為目的的學佛,那就是越學越束縛。如果你想解脫,那解和脫的時候都是痛的。你想我們現在身子被綁住了嘛,綁得死死的,繩子勒得緊緊的,你解的時候疼不疼呀?你得疼呀,活動的時候,你被綁慣了,你突然間這個身子骨要活動一下,你還要痛呢,所以是一樣的道理。誰能留汝形?就是我們自己不想出來。

你看: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這兩句又是一個比喻了,這個巧幻師就比喻我們的如來藏真如性。大家讀過《地藏經》前面的覺林菩薩偈吧?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也是這個意思。就是這個巧幻師呀,他是這個如來藏性,他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這個真如之用,所以他在不變隨緣的時候,就像世間的魔術師一樣,他有這個魔術的技術,他能夠幻作種種的男女的形狀。你看這裡說,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這個我們,看過皮影戲吧?北京是不是有個木偶劇團呀?曾經的年代,演木偶劇,現在都成了動畫片了,成了三維這些技術了。

那個時候,小時候不是就看這個木偶戲嘛。還有那個皮影戲,皮影戲你就是雖然看見它六根,六根就等於說用線牽著那個,陝西那皮影戲,在那個窗戶上演嘛,那他就有幾個棍就在那兒挑著,好像關節就動,在機關上要有線條來回抽動,它才行。但是如果你把這個機關給息了,其實就是上面一根線,最後拽到一處嘛,你看在地上那個在走,上面有一個人操縱著就拽到一個處了。只要把這個機關給它挑斷了,那麼怎麼樣呢?一切都歸於寂然了,所有的幻化都成了無自性。這是這裡作了一個比喻,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這裡的這個比喻呀,我們把它齊一下。大家要知道什麼叫做法喻齊,就是你要明白他比的喻,在這兒用這個比,在那兒比喻的什麼,這叫法喻,就是用比喻的這個典故來說明我們現在要說明的問題,你要對得齊,對不齊了你還不大能了解。這裡的這個巧幻師呢,就比喻說如來藏可以隨緣即用,可以隨緣變化。諸男女所幻作之人呢,就比喻我們的六根,雖然見這個六根動,六根有差別的用,這是比喻我們的六根,變現成諸男女了。那麼這裡的這個一機抽,就比喻說我們唯有這個性,就這個精明之體,能見、能聞、能嗅、能觸的這個性。息機嘛,這裡講到的息機,一機抽就是說,一個精明之體,在那兒被分作六門了,六根門頭了。那麼息機歸寂然,息機就等於說我們旋精明體不向外攀攬了,而向性上反聞了,這叫做息機;歸寂然就是比喻上面的六根成解脫了。

所以這裡不是說就隨便這麼打個比方,他也是一卯扣一環,有對照的,大家要把這個弄明白了。那麼再往下看: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這就是說六根也是這樣的,本來是依著一個本體,但是我們把它分成了六根的和合之用。這是依著一個本體,就是一個明心見性的性,我們把它分割成六個用處了。那麼只要能夠其中的一處能夠止住,不讓它外流,那麼就可以復回本源了。你看,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制止一根,不讓它向外攀攬流佈的話,復還本源。那麼六用的差別就都不能夠成立了,所有的外塵的這些染垢呀,馬上就應念就銷滅了,你看,塵垢應念銷,成了本有的圓明淨妙之真性了。什麼意思呢?

打個比方吧,咱們現在不是都玩手機嘛,是吧,現在逼得老菩薩們為了跟進新時代來學習這個新媒體弘法,也得天天整合個手機,弄個微信。有的那不會弄了,一會兒就上不去了,著急了,又聽不見了。那我們微信也在手機上,微博也在手機上,百度也在手機上,信息也在手機上,電話也在手機上,都在一個手機上,是吧。一個手機你要麼打電話,要麼發信息,要麼發微信,要麼發微博,就是無非都在手機上。那你現在就掐住一個,比如說你恨不得這個手機把你,敗壞我們的道業,天天擾亂我們的修行,你恨得我就打電話,不斷地打,就循著這個電話,我非得把這個電話給打爆了,這個手機壞掉了。

壞掉了以後,打電話打爆了以後,微信還能不能用了?微博還能不能發了?信息也見不著了,百度也上不了了。就是一處把它弄壞弄死了,其它的都搞定了。就等於我們現在,六根也是如此,你只要一個把它的妄想息下來,那麼這個手機就報廢了,不再禍亂我們了,這就息滅煩惱了,是一樣的道理,馬上這個手機就不靈了。如果手機始終它在的時候,那你微信是這個聲音,嘚兒一響,馬上說哎呀,誰來了,好友圈發了,小窗過來了。微博的聲音又是一個,嘚兒地一響,信息又是一個,你馬上就說信息來了,電話響起了,趕緊要接。其實這是最貼近我們的生活了,現在不是這樣嗎?誰不是這樣呀。所以再往下看。

你看: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那麼後面有兩句叫做,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就是說如果還有剩下的一點點這種餘的這個,餘下來的一些六塵裡邊的染著,那麼還需要崇尚於學,進一步解結。解結嘛,就是我們說的細結呀,前面解了動結、靜結、根結,還有覺結、空結、滅結。如果不到滅結,也就是不到這個究竟如來的果地之前,都是在菩薩學地,還是在菩薩的地位,所以說餘塵尚諸學。明極,就是把這個悟到了證到了,究竟圓滿了,才是如來的究竟果德,所以叫明極即如來。到這兒,那我們再往下看,最後一句這是我們讀到這裡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這就是文殊菩薩的口吻,還是說告訴大眾及阿難,旋轉你們一向顛倒的聞機,而反聞聞你自己的聞性,依此不生滅的聞性,得成無上覺道。如果說論這個真實圓通,別無他法,就是如此了。這就是文殊菩薩這裡給下的定義,就是對阿難說,也對在場的所有大眾,說你們如果說想入真實的圓通,就得不要向外攀攬了,要旋,要轉過來,把你們一向顛倒的這個聞性反聞,聞自性,來入這個圓通。這是這一段。好,下面的這一段我們就是,此是微塵佛還沒有讀是吧?從這兒一直把這個偈頌讀完,一直到真實心如是,找到了嗎?大家一起來。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這就是開始講到說,這是十方三世微塵數諸佛,微塵數諸佛是什麼意思呢?那就是所有的諸佛,沒有一個不在此列的,一路直抵無上涅槃的妙門。你看就是把一部《楞嚴經》,合到這個耳根圓通。耳根圓通由文殊菩薩復講,就點到觀音菩薩,就這個人,就這個法,這個人這個法,是所有的人修的一個法,一切的成佛之門,都是從這兒過來的。你看特別是這裡講到說,過去的諸如來,都是依此法門修的無上菩提,斯門已成就。現在的諸菩薩,也是各各依這個法門修學,進而證入圓明的。將來的修學諸人,還是依於此法才能成就。

特別是講到說,我文殊師利也是從這個反聞聞自性而修而證的,並不是觀世音菩薩一個人如此。所以大家想想,我們想起一句什麼話呀?世尊還在《彌陀經》裡面說,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已生,今生,當生,是不是一樣的道理?你看這裡講到,我就想起說,蕅益大師說過,說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五濁惡世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如果說你不解這個圓通,你怎麼敢信這個,一句彌陀,阿彌陀佛,就是在五濁惡世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釋迦牟尼佛講了一輩子,最後成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如果不透過《楞嚴經》這麼講如來藏,你說誰敢相信呀?但是如果你就在這兒把這個一路涅槃門,就這個義理能明白過來,那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如來藏,就是四大,就是七大,就是二十五圓通嘛,一模一樣,不動絲毫。那麼大家來看,這裡為什麼進一步說明說一模一樣,不動絲毫呢?這個裡邊還有兩種義,就是說一路涅槃門,過去、現在和未來學人都是這樣,為什麼呢?就是約初機來講,就是剛剛開始修行的人呢,一門深入。那麼一門深入,就著這個耳根圓通的法門呀,不但是觀世音,而且十方三世從這個耳根入門者太多太多了,所以就這一個法門來講,它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法門,到處都是,只要有人修行,必須在此道上,所以才叫做,一路涅槃門

另外一個,如果說從上往下看,剛才是從初機往進走,從上往下看的話,這個究竟圓通的常性呀,它不僅僅說耳根圓通,其實這二十五種圓通其餘的一切圓通,乃至十方三世所有的法門,都是耳根圓通法門,大家知道嗎?全在耳根圓通法門的這個路上。那包括念佛,阿彌陀佛,信願求生西方。那我們就可以換算一下,既然所有的法門都在耳根圓通的路上,那麼耳根圓通路上的法門,可以說都屬於圓通法門。就是一個法門可以代表一切法門,一門一切門,一切門一門,這就才叫做,一路涅槃門。如果不能會到這個上面,怎麼能稱之為一路涅槃門呢?那有多路了,不是一路了。

你想不這樣理解,那麼其他的二十四聖,二十四種法門,難道除了涅槃門在這兒,那其他的都在門外嗎?是不是。如果除了這條路,還有另外之路,那不是就有了歧路了嘛,不是妙莊嚴路了嘛,有了岔道了呀,有了錯路了呀。所以從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什麼叫做一路涅槃門。從初機來講,就是光這個法門,修的人太多了,必須從這兒入,橫遍豎窮的。從這個圓通上來講,法法頭頭全是一道,這是不相違背的,那當然包括念阿彌陀佛了。你看這裡說: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那麼徹底講到這裡了,說這個,等於說,佛世尊現在問我,這些方便法門中哪一法門最易得以成就呢?為了救度末法時期求出世間的三乘行人,速能夠成就涅槃心的話,我認為唯有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第一。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他還講到說什麼呢?後面來看: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其餘的圓通的這些法門,只有深位的菩薩才能通達,淺位的都不知道。也就是只能夠成就一種,宿世在這個方面在行的一個人,不能夠三根普被。

只有這個圓通法門才能普被三根的,特別是還尤為被攝於中根和下根。你想其他的法門,二十五圓通的話,都是就彼來機才說的呀。阿那律的眼睛都瞎了嘛,才給他講這個照明金剛三昧。你說我們現在眼根瞎了,一根都沒有了,不具足了,那修得就更困難了,如果你回不過神來,有的人自殺了都可能,還去修行?像烏芻的這個淫慾火熾盛,教他觀慾火呀。還有散心的,讓他觀鼻端的這個白端。等等這都是不是一般的根機、一般的受眾能夠受得了的法門。

像普賢的這種大願行,富樓那宿世的這種辯才,須菩提天生就解空第一,你說我們現在能夠得著嗎?都夠不著了。如果我們現在夠不著了,那麼就只能這裡呢,循著唯獨觀世音的耳根法門,你看這裡,其他的不是說所有的人都能夠修學,只有耳根圓通法門,可以說對於共修,大根機的小根機的,深位的淺位的,都可以說。所以這裡講到的說,淺深同說法,是這個意思。我們再往下看。

這裡的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大家看到了嗎?其實這裡開始就是感恩了,文殊菩薩在這裡感恩,他要頂禮不思議的三寶尊了。他這裡頂禮的如來藏無漏不思議,其實就是頂禮的一體三寶。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想無漏不思議,它不就是佛證的這個圓滿的究竟的智慧之果嘛,無漏不思議。那麼從理上來講,叫做法寶,從智慧上來講,是佛寶和僧寶,他是一體的,這裡叫做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那麼他這裡頂禮,其實就是頂禮三寶尊。

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即是於此法門不生疑惑了。所以我們坐在這裡聽法呀,大家也要生起這種慶幸的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我們能夠聽到這個楞嚴法,你還能,第一個,不疑惑就是信受無疑呀。大家來的好歹對這有感覺了吧?這已經講了三十九回了,多少有點感覺了,也生起決定的信心了,說解脫是這麼回事,每個人的佛性就是如來藏性,它就在那兒,這都有感覺吧?這就叫做什麼呢?叫做,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我們現在正受佛加被呢,要不然做不到這一點。進一步,領解無惑,什麼叫做領解無惑?如果你找不對這個益路,不能夠生起正知見、正思惟的話,你這個法聽了以後你找不著感覺呀。

再怎麼這麼講,你連一次你都住不到這個,就跟那個,有時候那個按摩椅呀,你怎麼兩隻腿就得嵌在那個裡邊,你嵌不進去呀,你坐不到那個裡邊,不是坐歪了就是坐斜了,那就找不著感覺。那我們現在能夠領解無惑,說明還是佛在加被。再一個反觀無惑,就是找對感覺了,有時候還能提起這麼一念正念,在煩惱正當顯現的時候,你想想說噢,一旦聞性,就依附在聞性上的時候,這個煩惱是怎麼發揮的呢?從哪裡來的呢?循業發揮的呀,外在的境界都是過去遭遇的果報。好歹你能想這麼一念,這也叫反觀沒有惑,還是佛在加被呀。

大家想想,正當我們煩惱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因為你聽法的功德,突然間來了一念清涼感覺,你以為這是你自己的本事嗎?我告訴你,絕不是,就是佛菩薩暗暗促成你的,他在加被。只不過是我們依著自己現在學佛有了這個因緣,能感受到他的加被了;不學佛的人茫然無知的時候,沒入佛門的時候,也在加被,他感受不到,大家知道吧。我們現在就是緣到這個三寶門庭內了,能感受到了,懂了這個了,就等於說,佛在加被的時候我們能夠有這個信號接收了。所以才這裡講到於此門無惑。再一個就是入證無惑,就是能夠證到這個境界。信受無惑,領解無惑,反觀無惑,入證無惑。總歸末法時期,有人能聽,有人來講,能夠講得差不多,能夠聽對,然後能夠用對,你這麼一路走過來,沒有佛不加被的時候,一旦不加被了,我們一定就斷了,所以一直在加被。大家想想你說佛也是,他要不加被我們,他還能幹什麼呢?大家想過這事嗎?

你說佛菩薩他不加被咱們學佛成佛,他還幹什麼呢一天?那就當佛當得也徹底沒意思了。唯以度生為事。所以大家要相信這種加被,特別是在順境的時候,逆境的時候,都要相信這種加被。逆境的時候你就想著這是設的局,順境的時候你就想著他又來忽悠你。就是始終要警惕,這種警惕的程度真的是要不斷地提高,就是你修行提高的過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所以大家看,你看一直到這裡: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你看就是但能夠依著此根修行,就能夠速獲得圓通。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修真實的如來藏心就是這樣的。到此為止,大家知道,等於說文殊菩薩把《楞嚴經》從頭至尾復講了一遍。那麼由文殊菩薩在這裡來復講,大家想想這部經有多重要。其他都是阿難復講的,其他的經就是阿難復講的居多,只有這部經典是文殊菩薩來復講,由阿難來聽來受用的。所以為什麼說識得首楞嚴,再不食人間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這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早點沾光,都能夠悟入證入,念念不忘佛的加被。下面開始又進入到長行了,這段長行是總結,說阿難和大眾聽了以後,得的這個法喜充滿和受用。我們一起來讀,就把這一小段先讀完,一起來。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瞭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瞭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恆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好。瞭然是什麼意思呀?這裡講的瞭然,就是《心經》裡面講到的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了。由於文殊菩薩把這個復講了一遍,他能夠凝神諦聽嘛,就於身心就瞭然無礙了。那麼得大開示就是這麼一部經典一路走過來,到這種地步才把這個話給說絕,理給講圓,所以才能叫做大開示。這再觀這就是佛的菩提大道,這是大涅槃果,所以稱之為大開示。

你看這裡,猶如有人,這就比喻說我們,阿難和在這個經典裡面的受眾,包括末法時期在此的我們這些眾生,最初一念沒有動的時候,叫做猶如有人。這又是一個比喻,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這個佛性沒有染,無明沒有顯現的時候,猶如有人,是這個意思,大家聽明白。一念未動常住的這個自性菩提,這個性淨涅槃,就是猶如有人。猶如有人幹什麼呀?守著故鄉,沒有離開。那麼後來,由於怎麼樣呢?

因事遠遊,大家看到了嗎?就是一念無明妄動,開始背覺合塵,輪迴裡了,進入輪迴體系了。進入輪迴體系,自然而然什麼?未得歸還,就是久在輪迴,不能夠返妄歸真了,死翹翹了在輪迴裡面,回不過來。那麼現在得到這個大開示以後,相似的勝解已經發起來了,雖然還沒有證到這個圓通,但是他已經知道這個解結的次第是怎麼樣的,明瞭了這個回家所歸的道路了,所以這裡叫做,明瞭其家所歸道路。這是這麼一個意思。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切在會的大眾,你看,天龍八部,那麼這是指的凡夫,有學二乘,這是指的小乘聲聞,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這是指的大乘。這三種根性的,雖然現在還沒有證到圓通,可是人家宿世的根,宿世的這個因種得太深了。這裡也再讚歎諸位一下,咱們也是宿世種的因確實深,能得到這樣的開示。你看,這是當時與會的會上,其數凡有十恆河沙,那就等於說十恆河沙那麼多。你想如果真的在印度講的話,當時能有多少人啊,對不對?甚至在《地藏經》裡面,在忉利天宮裡面講,哪來的那麼多呀?是一樣的道理。

這十恆河沙,印度也就一個恆河,這十恆河沙這麼多眾生,是怎麼來的呢?講《楞嚴經》的法會呀,我們看見的是我們這兒的,人家聽的是人家那兒的,各各國土,各各受眾,各各法會,各聽各的,事事無礙,所以才叫數恆河沙,就是無量無邊無數的恆河沙法會,楞嚴法會,都在同時進行。所以有時候我也讓大家悟,你看我們今天此時此刻,就是靈山,當時這個王宮裡面,《楞嚴經》在哪兒講的來著,還記得嗎?室羅筏城的祇樹給孤獨園,就是我們跟那兒現在是同步的分會場。我們覺得時間流淌了兩千多年,其實人家在那兒主講,我們在這兒分會場,也在講呢,一模一樣,就把釋迦牟尼佛的《楞嚴經》,你看一會兒讀一段,一會兒讀一段,這不是在聽嘛,聽完了討論一下,以我帶頭,大家領悟,這不是在講嘛。大家想這都是我們宿世的因緣太深,而且這個不思議境不僅僅是《華嚴經》才講,《楞嚴經》裡邊同樣如此。要不然怎麼能說十恆河沙呢,那光在祇樹給孤獨園能待得下這麼多眾生嗎?

所以你看: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本心就是六根門頭的這個不生滅性呀,遠塵離垢就等於說迥脫根和塵,不再發生作用,不再欺騙我們的本性了。這樣的話就等於說,識和情的這個染污塵垢已經清明瞭,所以叫做法眼淨。特別這裡還帶出來一個格外的成就者,你看看人家剛才還是一個妓女,就半場法會聽下來就成什麼了?成阿羅漢尼了。你說真嚇死人你說,怎麼修得這麼快呢?就半場法會聽下來,人家修得快不快嘛,這就聞說即證阿羅漢果呀。前面聽了這個咒以後就得到三果,這會兒就頓斷三界內的見思,就是得阿羅漢道了,成阿羅漢了。

那造的那些罪業哪去了呢?我們常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沒了,心滅了罪也亡了。紅爐化雪嘛,今天下了雪,如果我們生一個爐子,到了跟前,到不了跟前就沒了,為什麼?因為有這個智慧紅爐。所以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什麼這裡講到的說叫無等等呢?這個理是頓悟的,人家沒有經歷階級,沒有說次第怎麼樣,不歷階段,所以叫做無等。但是呢,這個事上還要漸漸地修,沒有階位中還要立這個差別階位,所以叫無等等。這樣的一個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叫做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是這一段,到此為止,耳根圓通,乃至二十五圓通,一個大段落就過去了。

今天開始我們要走進什麼呢?開始要講四種清淨明誨了。為什麼剛才開頭的時候給大家講到,我們要跳出來建立知見,但是還要埋頭進去真修實幹呢?這個理上雖然如此的光鮮,但是事實上我們滿身心皆是塵垢,那怎麼辦呢?特別是我們這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某種意義上來講的話,因為馬上我們要講戒律,四種清淨明誨其實就是四根本戒,殺盜淫妄。那麼大家想想這部經的格局,一開始他沒有講戒,因為從這兒開始腳踏實地地後面講修行次第,講五十種陰魔,這都是給我們修行路上開始去除違緣和接引次第了。那為什麼在一開始只講七處征心,十番顯見,會四科皆如來藏性呢?為什麼讓我們先立知見呢?這是講法的一個,在開始修的時候,你看只說觀門,因為什麼?

就佛陀時代的人主動出擊,因為他的修行的能力以主動為主,大家明白吧。後來慢慢地根機不堪了,只能變為依附戒律,戒律出現的時候是什麼?是我們自己的修行的能力很差了,只能夠以被動為主了。就是佛給你設了這麼一個,你不許幹啊,就跟說,你自己在這個上面待不住了。小時候我們,小時候我們那老家住炕,在炕上它有一個什麼呢?

這個高度嘛,陝北的炕就差不多有這麼高,略微比這高一點,常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小孩玩著玩著,在炕上玩得忘情了,騰的一下掉下來了,有的那小孩如果掉不對了,腦磕了就死了。那沒辦法,那怎麼樣呢?炕上放個石獅子,拴一根紅繩,爹媽不在的時候呢,拴在腰裡把你拴起來,拴的這個輻射的範圍,你能在炕上到處走,但是掉不到炕下了,就是炕上到處爬,掉不下來,為什麼?就是你不行了這會兒,這會兒不行了,只能夠把你拴住,以防你,這就進入被動修行了。雖然都是自力,你看這裡就是被動,末法時期的人只能被動修行。

為什麼要制戒呢?戒不是剛開始就有的,剛開始只有略戒,沒有制廣戒。略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八個字。後來才是有佛弟子裡面,一邊毀犯,出現過失了,佛馬上就制一條戒律,不許這樣。其實這在某種意義上,大家想想,是不是屬於他力?是不是他力?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屬於他力,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跟他力有緣,這就是我們宿世種的因緣就是種在他力,秉性就是靠他力修的。所以大家要這樣理解,這是一重,要把戒律在《楞嚴經》的這個背景下抽出來仔細地看看,為什麼要設戒。這是屬於制教。

其次我們還要,為什麼這裡講四根本戒,我們也要了解一下。你想如果我們平常講戒的話,我們是掰開了其他的不管,只嵌到戒律的這個範疇來講,你殺盜淫妄你不可以犯,對吧,受了菩薩戒,從開始這個十重四十八輕,一條一條地給你說清楚,是不犯喲,不敢在上面有毀,不敢有破。就這麼交代了就行了。

可是在《楞嚴經》的背景下我們要了解,為什麼要設戒呢?大背景要搞清楚。因為我們的如來藏心,一念無明妄動以後,分門別類就把我們的妄想形態,以這樣的形式給呈現得四個層面最佳的棱角分明,也就是最惑亂人心,就是殺的心態、盜的心態、淫的心態和妄的心態。就在這一念無明中,一念無明觀照起來了以後,大家想本質上全是無明嘛,對不對,那麼全是無明的這個根本無明裡面,它會就像長樹一樣四處亂竄,四處亂竄竄的時候最厲害的,最擾亂的,也就是說對首楞嚴大定最有害處的這個散亂的心,就是你的殺心、盜心、淫心和妄心。

如果說白了,只不過是四種我們的心理定式,我們說有人的主觀能動性。再說廣的話,這就是在如來藏性中發揮出來的這四種搗亂的主力因素呀,就跟我們說去踢球或者說打排球,裡邊有主力,主力在行動的時候,其他的都是配合他們。這四樣最麻煩了,所以制戒的時候就首先要把這四樣砍,要把它砍掉,要把它平復,才制了殺盜淫妄戒。是這個樣子的,所以大家要這樣抽出身來看為什麼要制戒,這完全跟我們的如來藏性有直接的關係。單純地持戒律是我們的身口意行為,特別是我們通常是以身業上制止住,對吧,好像我們的視野就撲通地一下全在戒律裡邊了。

如果你跳出來戒律,把它作為一種教法來看,為什麼要設這個教法?就因為我們在毀犯的時候,發揮的這個循業的種子呀,對如來藏的這個本有佛性的傷害、割裂是最大的,故而首推殺盜淫妄。而且在這四種殺盜淫妄中,由於,大家受過菩薩戒吧,受了吧?對,菩薩戒是以什麼戒為首?是什麼戒為首?還心戒呢,是殺呀,殺戒為首,為什麼?因為殺生障大慈悲,菩薩心就是要大慈大悲,所以佛設教有次序的,你既然要生菩薩心,行菩薩行,那麼首戒的就是要戒殺。但是呢,在《楞嚴經》的四種清淨明誨首斷的是什麼?是淫心,為什麼?因為淫心最障圓通禪定。

你要知道這部經裡,主要講的是要入圓通如來藏性。那麼這個淫心不除,入不了禪定,縱然入了禪定,將來就是魔王。所以說這四種從障大佛頂首楞嚴定來講,淫心,就是淫慾心生起來的時候,大家不要有我的感覺,就等於說我們是一個無明,無明的一個結合體,大家都是一團無明,各無明各的,湊成一團無明,在這個無明體裡面我們所有的共業,就是淫慾心的這個無明最什麼呢,這個無明把我們當時一念無明發揮得就是往外走得最遠,所以往回走的時候,當然也就最遠了。所以現在首推就是把最遠的這個先把它攔住,砍了,往回讓它收,往住伏,往清淨要斷。就是這麼個意思,能明白吧?所以說,首先這四種心裡邊,最惑亂定的是淫業淫心,故而這裡開始才講清淨明誨。好,首先我們一起來讀,讀前兩段,從阿難整衣服,一直讀到我名為戒。一起來。

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好,就到這裡。大家來看這一段啊,當然前面又是一個,阿難在這裡為什麼要整衣服呢?表恭敬。為什麼要在大眾中合掌頂禮呢?表秉心一處。那這裡講到的心跡圓明,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前面講的如來藏涅槃妙心。跡是什麼意思呢?通往如來藏涅槃妙心的道路,一路涅槃門。所以這個已經他完全清楚了,怎麼走,到哪兒,從哪兒到哪兒,怎麼入手,都已經明瞭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悲欣交集。為什麼說悲欣交集呢?悲什麼呢?悲從來沒有聽過。欣什麼呢?欣今兒終於聽到了。悲什麼呢?悲將來的眾生還沒有悟到這個,雖然我悟了,就是現在的我們還沒有悟,他替我們悲呀。欣什麼呢?欣現前的大眾全部得到利益。所以才叫悲欣交集。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趕緊再次頂禮世尊,欲有益於未來的眾生,在這裡稽首白佛,又說道,說大悲世尊,已經聽到這個法了,我已經悟到這個成佛的法門了,沒有疑惑了。這是自己陳述我自己已經理解了,已經領解了。下面要引發他發心的這個對境了,自己理解了不算呀,這是純大乘佛法。那麼大家來看,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屬於菩薩發心。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為了度眾生,他願意留在生死苦海,這叫做自己未度,就是自己還沒得度,始終在這個凡聖同居土,為凡心嘛。那麼就像地藏王菩薩這樣,眾生不盡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話,這叫做先度人,這地藏菩薩是典型。

所以這個叫做菩薩發心,因為他不屬於果後行因,就是還確實沒有成佛,甚至還沒有入聖。我們常說的發心菩薩就是,自己還是凡夫他不管,他完全徹底放下自己,只管度人。說實在的,我們現在做不到這點了。為什麼還要非得要到極樂世界去繞一圈呢?就是做不到了,能做到的話確實當下就是,就是做不到了沒辦法了,必須去極樂世界繞一圈。如果說能做到的話,你徹底天天忘我,你這麼修七天,就真是說十地頓超無難事。你就光為別人,什麼都不考慮自己,一念都不生了。那佛不是就這樣嗎?但是我們沒辦法,因為我們下意識的就是有自己,在利益別人的時候還要想的是我在利益別人。所以這個是高難度,到不了這兒,但是如果能這樣發心,這叫菩薩發心。自己覺滿了,能覺他者,這叫如來應世。這不一樣的,自覺了再。

那麼現在呢,我雖然沒有得度,但是他願意發願要度末劫的一切眾生。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說,他擔心的情況,這是阿難他擔心這個末法時期眾生的情況是什麼呢?就是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大家想想,確確實實這是我們現在最要命的。去佛漸遠就是護念的緣份疏了,生疏了,因為離得越來越遠了嘛,去聖日遙了嘛。你看我們聽佛說一句,不要說聽佛說一句了,聽佛經裡邊說一句,聽法師講佛經說一句,馬上就覺得清涼了不少。自己一個人在紅塵中了,馬上就是煩惱逼迫。何況你離佛近呢?何況你見到佛呢?何況你入佛講法會裡面,聽佛不斷地在講法呢?這是什麼加被呀。

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去佛漸遠,就是這個加持越來越遠了,所以沒辦法,護不住了。為什麼護不住呢?大家想想。一個是護念嘛,自護念,他護念。他護念就是想著佛就在我旁邊說法的話,這叫他護念。那我們人凡夫的秉性就是說,如果有一個他護念的佛在旁邊,我們馬上全身就張力就佈滿了善法,佈滿了智慧,這就叫加被感染。他不在你旁邊,來個魔王,說殺盜淫妄暢快淋漓,皆是般若空性,你馬上也跟著走。他護念的時候才有自護念,他護念不足的時候,自護念也不夠,所以就是去佛漸遠,就是護念的因緣越來越生了,遠離了。

那麼邪師說法是什麼呢?禍亂的因緣越來越近了,越來越親了。大家知道嗎,禍亂的因緣呀。什麼叫做邪師呀?邪師也有啊。他邪師就是我們遇到的這些惡知識,鼓動,亂我們的心智,鼓吹邪門外道,等等這一切相似佛法,這一切都是來害我們的,這是叫他邪師。還有我們自邪師,大家知道,就是我們過去因地不真,學法的時候種的那個雜染種子,我們現在可能還在往往在種,甚至還不斷的進行中,就是什麼呢?聽法的時候聽邪了聽偏了,他就聽不對,這就屬於自邪師。修的時候一修就錯,本來好好的狀態,只要旁邊有人一點鬼火,他就馬上當鬼去了,他不往人道上走。

所以這是一個。再一個就是無知邪師,這更可怕,無知邪師就是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說,不忌諱住持法道之相關利害,不說長遠未來的相續緣起,什麼都不管,什麼佛門的影響,什麼都不管,不為眾生考慮,不為法身慧命考慮,想怎樣就怎樣,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叫無知邪師,這個遍佈於每個眾生身上。等等這些,這都屬於什麼?如恆河沙,就是隨處可見,舉世都能遇得上,受他的蠱惑。這樣的話,這不是法弱魔強嗎?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你能夠把心攝住都很難了,何況入三摩地呢?對不對。所以說欲攝其心入三摩地,只能夠這裡請教說,如何來安立道場。怎麼樣來安立道場,遠諸魔事,讓這個菩提心沒有退,沒有屈呢?

這個時候世尊就說,哎呀,善哉善哉,你看讚歎阿難,為什麼?一個是他發了利人之心,得到這個菩薩的正行了,這是一個。二一個呢,他請這個道場之問,得到了利他的法藥,知道怎麼利益別人了。怎麼利益別人呢?不是說光你悟了,直接嘭地交給他。他聽不懂。給他設局,慢慢地怎麼怎麼起步,開始下面要講戒。所以這裡你看,佛就說了,如汝所問,安立道場,那麼救護末法眾生免受沉溺,現在你仔細聽著,我要為你詳細地說了。阿難和大眾說,唯然奉教。這個時候,佛就開始告訴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開始進入戒定慧三無漏學了。好,時間關係,我們休息十分鐘,到十點一刻的時候回來繼續。阿彌陀佛!

好各位同修,那麼我們第三十九講下半場。剛才我們講到這個,提到一個新的詞叫毗奈耶。毗奈耶是不管大乘小乘也罷,是律藏的通名,都叫做毗奈耶,咱們這兒有時候翻譯成毗尼,漢語的意思就叫做善治,善於的善,治理的治,既能夠自己善治於自己的貪瞋癡,也能夠治人的貪瞋癡,有時候也叫做調伏,就是調伏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防非止惡。這裡佛就是說,阿難,你常聽我於戒律學中說到這個三學。三學就是指的什麼呢?戒定慧三學。通常我們說,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嘛,依戒定慧息貪瞋癡嘛。那麼這里正講的是戒,但是在這個戒裡面,有時候也把它闡述有旁說定和慧。

所以這裡才講到的說,常聽我說,常在毗奈耶中聽我說這個三學,三決定義。雖然六度萬行多,但是由這三學就可以攝盡了,這裡講到的說。決定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定要依著這個來,你不依著這個來,一萬個會有一萬個出錯。所以大家呢,這裡面講到的說,決定當依,不可有違,兩乘俱說,故得常聞。就是大小乘常說了,所以這裡才說汝常聞,都講戒,繞不開的。但是我們這裡要看一下,你看所謂攝心為戒,攝心為戒呀。大家知道我們在家的居士受五戒的時候都是,五戒都是以身為根本的,為什麼這裡說攝心為戒呢?戒是由心持的。

就是如果我們持戒攝不住心的話,那麼必然不能夠叫做究竟圓滿戒。雖然我們在行為上管束,可是行為上管束是怎麼樣呢?還是為了自己的身心呀。所以大家要知道這裡有叫攝心為戒,特別是就著本經而言。稱為三無漏學的話,那麼你光身管住了,心你不行,沒管住,能叫無漏嗎?對不對?所以這裡講到的這個攝心為戒,我們要好好地體悟一下,特別是就本經而言,這個如來藏性本是一體的,它隨著染緣呢,就成了妄了,隨著淨緣呢,就成了真了。所以這裡攝心,為什麼要以這個攝心為戒呢?攝字,就跟前面我們說,知見立知,知見無見,還記得這句話嗎?對吧。

還說,自心取自心,不取無非幻,還記得不取嗎?還有說,認悟中迷,棄生死,守於真常,還記得守吧?這個不取呀,這個知見無見的無呀,這個棄生死守真常的守呀,就跟這裡的攝一模一樣的功德。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不攝,真心就為妄心了。如果能攝,妄心就變真心了。所以在這裡說,攝心之法,無過於戒,就是要與戒相應,心與戒相應。

其實呀,大家看前面雖然沒有明著講戒,但是是不是從戒定慧俢起的?從入流亡所至聞所聞盡,是不是因戒生定呢?從覺所覺空至寂滅現前,是不是由定發慧呢?忽然超越世出世間,這就是由定發慧呀。那麼開始入流亡所,就是根本心都不向外攀了,身還會向外造業嗎?身心一致了呀。所以說其實,耳根圓通一路涅槃,就是戒定慧三學,但是這裡特別把它明確出來,為什麼呢?就是這裡你看,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怎樣善護善攝其心,與身與口一齊清淨?就是讓這個心,和我們的身,和我們的口一齊,齊是整齊的齊,同時整齊地一塊兒清淨,我方才稱之為戒。所以這里正顯什麼呢?非戒決不能攝心,如果不能夠攝心,不能稱作戒。大家要這樣理解,這是這一段。

下面開始這四大段,四大段分別代表淫殺盜妄。這樣的話我們就內容上可能稍微要跟大家快一點了,把一段讀完了以後,我們作一個總的概論,因為這四條戒是我們,可以說保法身慧命,脫生死了輪迴的根本。當然可能諸位聽得也多了,但是這裡《楞嚴經》,你看在這樣的心性之上,無外乎還把這個四根本給提出來,可見它對於我們這個菩提道業,有多麼至關重要的保駕護航的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平常要注重戒,要注重戒。這個佛弟子我常說,與眾不同也罷,或者他的高貴之處,我們的清高的資本,就是因為有戒。好,大家一起來讀,四種清淨明誨的第一段,就是從斷淫開始。從若諸世界六道眾生,一直讀到不如此說即波旬說。大家一起來。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好。這裡要開始講這個萬惡淫為首了。四種事中,淫心確實為上首。你看這裡講到的說,如果一切世界,那就說明世界,還有這裡講的六道眾生,世界六道的存在,是以淫心為決定支撐力的,大家知道嗎?世界六道的存在。那麼如果內心沒有淫心呢,就不隨其生死相續了。你看,生和死之間的相續的紐帶,唯一的斷不了的就是這個淫根。你說我們前生後世是不是這樣呢?你說我們這輩子,活了一輩子,人的這個,再怎麼說人生觀,你的事業,你的學問,你的在社會上能屬於什麼階級等等,你就任何情況,人所有的根本的活的,最唯一的這個擺脫不了的就是淫慾心,好像這是我們生活的全部紐帶,維繫的一個平台。

大家看,首先我們傳宗接代依附的是什麼?淫慾心呀。社會往來,現在的娛樂,包括家庭的關係,是不是以淫慾心而成立的?欲界欲界,確實叫得就沒有錯,欲界就是欲是我們這兒的常情,是我們這兒的常態。我們這輩子帶著這一念淫心投胎轉世的時候,是不是因淫心而啟動的?那麼出生了以後,又是從行淫道這個產門出來,那麼父精母血結合的時候還是在行淫,一輩子我們又帶著這種淫慾心,死的時候又由於這個淫慾心執持著我們,又去找一個下一世生命的載體,就沒完沒了。所以有時候修不淨觀,你看一下這個色身呀,這皮一露,腸子肚子,可是這個勁兒不知道哪裡來的。

大家想淫心怎麼來的?本來就是一個如來藏性中,就是一念無明就把它演繹成這個情態了,如此的大眾化,如此的極端,難捨難分。那麼我們就是生生世世以它牽引著呀。愛慾是生死的根本,它不是這輩子有的。你想想為什麼如此熾盛,如此難以擺脫呢?甚至誰都不願意去擺脫,已經大家習以為常了,認為不這樣才怪呢,就是因為一生二生三生四生,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積攢到這會兒,就跟存錢一樣,連本帶利地往上翻滾。所以我們欲界現在人的慾望才如此熾盛,你看越來越熾盛,沒有一念暫捨離過這個愛根淫根。你看蓮池大師為什麼出家的時候,把魚水夫妻一筆勾呢?就必須要捨這個。

而且不知道淫心從哪裡起來,可是這個淫業發揮的時候,想控制,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控制得這些大修行人還是屢戰屢敗。最大的突破,所謂的證量,就是在這個上面動工夫的。大家想想,你看,我們有時候覺得說起來,哎呀這人就是含蓄,本來大家明擺著的事,又有時候覺得說,怎麼說這些呢。這就是我們修行現在最大的麻煩,就要大家都要大力提倡,要杜絕邪淫。為什麼你看我們《梵網經》裡邊,不是十重裡邊殺盜淫妄嘛。現在有的時候對居士我們授五戒的時候說,你只要不邪淫,大家不要以為不邪淫這就好像很圓滿了,真正的修道就是要斷淫的呀,從本能,腦門上往下砍,砍這些多餘的東西。這是從急從緩而論,是因為從緩來講為了讓居士先攝受著,叫攝受門,說你行,你先不要邪淫,要正淫可以。

那真正你要入到折服門,要斷正淫才算身心清淨,勤修梵行嘛。所以你看印祖曾經開示這些說,天下極慘極烈,至大至禍者,他就說就是這個淫,說人就動不動就為這個喪生損命。他說人死呀,十分人裡面有四分直接死於淫慾,有四分是間接死於淫慾,其中就剩下那兩分,才是可能是由於命斷或者怎麼樣死的。

為什麼古代有的皇帝短命呢?你想他福那麼大,應該壽也大,這是成正比的,為什麼福那麼大,壽那麼短呢?就是三宮六院太多了。所以大家想想,這就是以身殉欲。我們常說以身殉職,我們現在基本上都是以身縱情這個欲事。印祖還說,探花折柳,竊玉偷香,滅理亂倫,敗家辱祖,惡名遠播,毒氣遺到子子孫孫。也有時候,這家裡面父母親不正經,或者說老是有這些外遇,不避諱什麼的,生的兒女也是如此,風流成性,這就是帶來的。這個淫慾就,就是這樣子的。本想,你看這裡講,你想這個,你本來想,汝修三昧,本出塵勞,你為了修三昧出這個塵勞煩惱,但是淫心不除的話,決定塵不可出。這是斬釘截鐵語呀,你看,縱有多智,禪定現前,都不行了,一定要除這個。

說實在的我見了同修呀,有的那同修,我見過就是為了斷這個淫慾,對治這個淫慾,用這個香把他的胳膊上燙得那都是沒有一塊好地方。也有的為了對治淫慾,大冬天出去接了一缸子冷水,一盆冷水噌地從頭頂上澆下來,這都聽說過。這看你們會聽不會,要不會聽的說,哎呀你說這些,法師,這大修行人怎麼還能這樣呢?原來你連這點本事沒有。你試試。你會聽的才知道,這是從內心生起無限的隨喜,這才叫對自己下狠手的大修行人,徹底撕破了臉皮,就要跟這個煩惱作鬥爭。

所以你看如果說淫心不停,縱然,這裡講的縱然多智,禪定現前是什麼呢?或是曾經以前有利根的人,有一些由來宿世的根性比較利,但是就這條沒過關。或者是循教而發,在聽教法聽得這個智慧居多,但是他這個淫慾沒斷。你看阿羅漢裡邊還有慧解脫和俱解脫。那麼這個定現智,就是禪定現前的,或者有的這個觀境呀,理觀相應了等等,就是多智慧有禪定的人,但是呢,如果不斷淫,你看看他的下場啊,如果不斷淫是怎麼呢?

必落魔道,上品魔王。大家想為什麼是上品魔王呢?就是他的禪定智慧的這個業很大,但是比他的這個淫慾心蓋過了很多,那麼他就會投生成魔王,因為他的淫慾心沒有斷,所以他修的還是魔業。這樣的話,他的福很強盛,心很靈,就是甚至有一些講這些佛性法理講得非常到位,但是他就是成了魔王,不乾淨。

中品是什麼呢?他的這個禪定和智慧福德呀,跟他的淫業是一半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就成為魔民了。

下品為什麼魔女?魔女的淫慾心重嘛,淫慾心重,她轉成這個魔女,就等於說她的禪定和智慧劣於,就是抗不過她的淫業,但是她還有禪定智慧,所以轉為魔女了。

就分上中下三品就出現了。這就看你的淫慾心,跟你的智慧福德是誰佔上風,或者持平,上中下品一目瞭然。所以你看,這些魔也他們都有自己的徒眾,世間的這些愚迷的人不辨邪正的,他馬上就傾心歸依他們了,歸依了以後,尊為師承。像西域有九十六種外道,我們東土有一些異教呀,旁門呀。大家知道還有一些邪門外道的,提倡什麼集體淫亂,到了那兒衣服也不穿抱在一起,這就是一教團,還稱之為什麼善呀美呀愛呀等等,就弄這些。這很多了這種例子。而且這種人呢,我慢成習,你看,各各自謂成無上道,都說他們是已經成了無上道了。你看佛說,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還自己自稱為善知識,令這些眾生都跟著他們去。

所以說,你阿難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的清淨明確的教誨。清淨明誨就是說,這個不可以商量,是決定的,是明白的、確鑿的教誨。這是這段。所以是故阿難,你看這個比方,第一個比方說,如果不斷淫的修禪者,就好比用砂子煮飯一樣。你砂子你能煮成飯嗎?你再多的劫的時候,你這不是飯的因,你怎麼能煮成飯呢?最後只能算個熱砂。所以說你以淫心淫身而求佛的清淨三十二相妙果,你說這因果相當嗎?所以這裡說,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這裡講,如來涅槃,何路修證,怎麼能修成呢?特別是這裡講到一個是什麼呢?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這就是往如來藏性上會了,你看他不但說必使淫機身心俱斷,連斷性也亦無,這就拔高了,跟本經的這個義理持平了。

你看這裡,什麼叫做淫機呢?就是淫慾心萌發的那個給它機會生起來的時候,不能讓它一發不可收拾,讓它俱斷。那我們這裡怎麼理解一下身心俱斷,斷性亦無呢?身斷,就是身體不淫了,這叫做律儀戒,律儀呀,戒律的律,威儀的儀嘛,對吧,四威儀,身體不去行淫了嘛。心斷,叫做什麼呢?定共戒,就是心不起了,不起這個淫念,起心動念了,這在禪定裡面了,定共,禪定的定,共業的共,叫定共戒。那麼斷性亦無,就是連斷不斷我都不可得了,不要刻意去斷了,本身就不生,怎麼去斷呢?這叫做道共戒,就是如來藏性。所以這裡講的斷性亦無。

再一個就是身心俱斷,怎麼樣呀?就等於不住生死了嘛,對不對,身心都把淫心淫業都斷了,那就不住生死了嘛。斷性亦無,就等於不住涅槃了。是不是這樣的?我們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呀。再從一個角度來講的話,身斷出生死,我們通常把它叫做真諦戒,因為你出生死了嘛。二諦的諦,真諦俗諦的這個諦,真諦戒。那麼心斷了,心斷了以後你心不染著了,那就可以世間遊戲神通了呀,就像維摩詰一樣,示有妻子,常行梵行。他不是我們身心投入地去行,他遊戲神通,這叫俗諦戒。如果說斷性亦無了,就是說殺盜淫妄性皆是佛性,皆是如來藏性了,無復可斷,沒有斷不斷了,這叫中道第一義戒,就是叫中道戒了,也是戒呀。

所以這是蕅益大師的判法,就把戒給提升到這個如來藏性的妙理上來了。所以說,這是佛說的呀,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你看,最後是對辨佛魔,就是說,什麼是佛,什麼是魔呢?你看,如我所說,即名為佛說,若不作此說,就是魔王波旬所說。魔王說什麼呢?說行淫造業,不礙般若嘛,你不要那麼執著嘛,人之常情呀。所以這是講到的第一個,斷淫,請大家若欲了脫,好自為之。好,下面再第二段,大家一起來,斷殺。斷殺比較長,還是讀到即波旬說,一起來。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岐路行。不踏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份。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份。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好。這讀這個cui,是吧,cui。大家來看這一句是,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這就是科註了,這些詞不常見這些詞,這具體我們待會兒再講。這裡講到的是這個,講什麼呢,斷什麼?對,斷殺。大家想想本來是清清淨淨的如來藏性,你非得要你恨他他恨你,來回自相殘殺。你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這殺業多重呀,而且不僅在畜生道,開始輻射到人道了,人也開始成批成批地殺了,這不是剛剛又有了幾遭嘛。你說那些世界大戰的時候,那就跟畜生屠宰場有什麼區別呢?所以說這個殺業呀,確確實實,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沒有辦法,這個你看,六道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所以我們修三昧,殺心不除,還是塵不可出。

那麼這裡,我也不知道大家受殺戒的時候,其實我們現在呀,人人還是難逃這個殺業,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比如說,大家都受戒,知道說殺生戒裡面最根本的是殺什麼?殺人,這都知道。那我們受戒的時候感覺到說,殺人好像與自己沒什麼大的關係,說我肯定不會殺人。我給大家授五戒的時候也會覺得說,殺人基本上我們現在還沒到那個地步。可是要大家記住,是沒到那地步,不是不可能哦。大家知道到什麼地步呢?殺人這個業呀,就是我們現在不是時時具足因緣,就是可能這個緣比較疏。淫業的話,緣比較親嘛,每天你有夫妻夫婦,就可能行淫呀,你出去邪淫,亂搞男女關係,就可能行淫,隨時隨地都有可能。

但是這個殺人對於我們來講的時候,因為沒到特定情況,大家會覺得說,我不會殺人。你覺得你不會嗎?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殺呀。你回去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有人吃人的,那平常他們都是好人呀。這會兒一堆人到了荒島上,沒吃的沒喝的,說首先把這殺死了大家先吃著,再繼續活,等求援的人來了,你看他殺不殺。再反過來,假如我們這會兒到了亂世,你不殺他他就殺你的時候,你殺不殺?兩兵相見,到了戰爭的時候。所以我們現在,而且從根本上來講,你看我們現在國家還有死刑,為什麼有死刑呢?為了保護大家,他犯了罪了,要把他槍決了,處死了。那就是說為了保護,那我們每個人現在都跟殺人這個業是完全脫不了干係的。

只能說沒有親手現行而已。是不是這樣的?你能聽聞得到,還有這情形,那就說明與我們有關呀。所以說這個殺人戒呢,是現在的因緣比較奇缺,並不是不可能,大家千萬不要自信說,殺業我是決不可能殺人。等你有殺人的機會,而且特別想殺的時候,你沒有殺,說明你把殺戒持住了。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你看這裡講到的說,如果說修行人殺業不斷,那麼會怎樣呢?縱然多智,禪定現前,你想殺業跟淫業就不一樣,淫業為什麼它是魔王呢?淫業它是一種慾望,對不對,它是一種貪慾,佔有欲,所以魔王就是,是我的子孫呀。殺業它又是一種體現形式了,它是忿恨。忿恨的時候這個殺業就是一個主宰,我要主宰你的命,你的命殺生大權由我主宰著,這一號人,那麼如果他有多智,禪定現前,那麼他的智慧禪定大於殺業的時候,就是什麼?就是這些,你看,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就是這些飛行的夜叉呀,大力鬼王呀,我們現在的山嶽,什麼地君呀,等等這一類的,都是曾經禪定智慧有了,殺業沒斷,禪定智慧蓋過殺業的,就是這一類。

禪定智慧跟殺業持平的,就是這些諸鬼帥呀,山林裡邊的,山林的這些主宰神呀,城隍呀等等,這些屬於殺業和禪定智慧持平的。那麼殺業大於禪定智慧的就是地行夜叉,羅剎一類的,這一類的人。這樣的人,這些鬼神他也有自己的徒眾,說自己成無上道了。你看看有些宗教,是不是一定要祭祀呀?祭祀的時候會有什麼?會有犧牲呀。

《西遊記》裡面有的那些大河神,不是說定期地要把村裡的童男童女要給他河裡面扔一個吃呀,這就是殺業習性。所以說這種神通惑人呀,他是殺生祭祀嘛,而且這樣的這種他會貪求靈驗,一貪求靈驗了,大家都歸依他了,世間的很多邪宗邪人不是都是這樣的嘛。他們那供品特別講究,你知道嗎?有一些邪門歪道他對供品特別講究,要供什麼供什麼,可講究了。所以佛說我滅度以後,多這樣的這種鬼神充滿世間,自己還說什麼呢,說吃肉就是得菩提路了。佛就在這兒正本清源,大家來看這段比較重要。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五淨肉大家知道吧?都知道三淨,五淨知道嗎?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還有兩種是什麼?自己死了,這叫第四淨。再一個比如說被禿鷲呀這些猛禽們或者什麼吃剩下的,你吃了,這叫五淨。這叫做五淨肉。所以當時,我們現在很多情況,說佛在世的時候也沒有不吃肉呀,他們出去托缽,不是托來什麼就吃什麼嗎?你看佛就在這兒說了,說什麼呢?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就跟阿彌陀佛化現成魚,為了讓海島的那些村裡的人念佛念得勤快,他變化成個魚,這些人捕魚,他自己跑到海邊來,而且念佛念得越多,這個魚肉烤出來越好吃。

這是他化現,神力化現的。你看這裡也是釋迦牟尼佛化現的,用神力化現的肉。為什麼這樣呢?你看,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就是南印度啊,印度的全稱就是婆羅門嘛,叫南天竺嘛。這個地方濕地居多,又有好多的砂石,所以他們種草種菜老是就是不好好長。在這種情況下,是佛以大悲神力所加,用大慈悲,假名為肉,讓他們這些佛弟子們當時乞食,汝得其味。你看,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釋迦牟尼佛一個是,這就是釋子是誰呀?在家出家兩眾。這樣吃肉,而且還,這個吃肉的人縱然心開,似三摩地,還是脫離不了大羅剎,成不了正等正覺的。

你看,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吃肉的人非佛弟子呀,大家聽明白這句話了嗎?不要再在那兒狡嘴了,人家上座部也不是吃肉嘛,佛在印度的時候乞食也是吃肉。是這麼個緣由。那我們又說我們吃素是從梁武帝開始的,是這個皇帝他是菩薩皇帝,讓大家不要吃肉。人找藉口的時候呀,就沒有他找不著的藉口,他是一條一條給你說的相似佛法呀,頭頭是道,大家知道嗎?說雞蛋裡面沒有那個,什麼來著,沒有公雞,孵不出來蛋,這就能吃了。這就被印祖一語就道破了,照你這麼說,那肉死了也活不了了,也能吃了呀。反正孵不出來小雞,不就意思說沒生命嘛。再反過來說,身為佛弟子,破卵,破卵也是一條戒呀,不能破卵的呀。所以你吃了你就吃了,不要再找藉口了,雞蛋你就緩衝一下吧。那麼這裡你看說,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你想你欠我的我欠你的,相互欠命償命,無有了期,你怎麼能夠解脫呢?越綁越緊呀,你綁我我綁你,相互殺呀。無端起禍,你殺我,那麼下一世乘願再來,我殺你。你說能出得了嗎?

所以這裡講到的說,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確的教誨,就是斷殺。你看說,又一個比喻,如果不斷殺修禪定者,好像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了在那兒大喊大叫,還讓別人聽不到。你看佛太有智慧了,此等名為欲隱彌露,就是說越想讓別人聽不到的時候,其實人家聽得越發清楚,欲蓋彌彰呀。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你看: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這就是說從出家比丘來講,大家知道比丘戒裡面,當然也不能給你們講,就大概有的是就是什麼,就是比如說不能壞鬼神村的,就是不能上山砍樹,傷這些草蟲的,草蟲,生草。為什麼要有結夏安居呢?就是夏天蟲子太多了,怕出來殺生,所以不讓你亂走。等等這一切都是為了慈悲呀,你看連個草都不去踏,何況去拔草呢?連這都不做,無情都這樣去照顧,何況取眾生血肉充食?

有的時候我們還聽到說,要吃,吃了給它超度。我在五台山,這也好像給大家講過了,親耳就聽到他們覺得說,我們盡管吃吧,又跟我們的師父又會了一餐,說只管他念咒去超度了。吃在你嘴裡的呀,你往哪兒超呢?往你肚子裡度吧。

所以說這些你看,下面我們再看: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這個是就著,因為佛不是講法在印度講嘛,對吧,印度講的時候,就著印度說東方,就是咱們這個國家,這裡講到的說,比丘不能夠穿什麼?絲。這裡的絲就是指的從那個,那叫什麼?蠶,蠶那個繭子裡面硬生生地熱水抽出來的。這裡的綿,大家看到了這是絲,絲,為什麼這裡叫綿?不是咱們棉花的棉,絲綢裡面精細的叫做綿,粗糙的叫做絮,柳絮的絮,或者新的叫做綿,舊的叫做絮,都是指的絲,蠶絲。包括這個絹,這也是絲織的,不過它比較厚,比較疏,就是比較粗糙織的,叫做絹。包括這個帛,是所有絲織品的總稱,所以這裡主要講的就是絲織品,比丘不能穿。及是此土,這是就著他們印度人說,何況這裡靴子,靴,這叫怎麼讀?靴。這是陝北土話,這個靴,靴就是指的長筒的皮鞋。這個履是指的短的,到腳踝的皮鞋。裘嘛,就不用說了。

這個毳,毳是什麼,大家知道嗎?就是鳥獸的這些細毛。你看,這裡講到的醍醐,乳酪醍醐就是指的奶嘛,奶製品。這裡你看講到,比丘都不能夠這樣。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大家看到了嗎?就是說清淨的比丘,指的諸菩薩,及諸菩薩,就是講的這兩個大小兩乘的持戒人,他們連這個草都不去拔,連這個絲綢也不能去穿,連這個皮的毛的東西也不能去穿,甚至連奶都盡量不去喝,醍醐,奶製品嘛,都不去,為什麼呢?還能夠說何以故,為什麼,就是為了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游三界。就是我跟你不搭界了,跟你沒有共業,沒有因緣了,我就脫離開你們了,我走了,出世嘛。

所以大家想為什麼?這裡具體地給大家說一下。真實的現實中呢,這個絲綿絹帛是大乘小乘全部禁止的,大小乘全部不許的。那麼這個靴履裘毳呢,這是,小乘法有的是允許的,在上座部裡面,有的是可以的;那麼大乘呢,也不是全部不可以,有的像這個毛一類的東西,象羊毛衫,有時候現在也穿了,大乘法裡邊,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不是說,光為這個不是說專得害命,你比如說拔羊毛,它不一定羊死嘛,那在大乘法裡面就是說,羊毛不會直接關係到羊死,那麼後來就聽許了,聽許就是可以開許。那麼這個乳酪醍醐呀,這是大小乘都可以開許的,為什麼呢?像《涅槃經》裡面就有嘛,在《楞嚴經》裡面待會兒上供的時候也有供乳製品的,也有講到,這是大小乘都共開許的,有供養三寶也用這個來供養。

那為什麼說盡量不要呢?印光法師在開示的時候也講過,就是畢竟是它身上滋潤滋養它身心的東西,那你把它牛奶擠過來吃了,你總歸是於心不忍,所以還是講到說,最好不吃。是這麼一個態度,大家明白吧?最好不吃,為什麼?就是為了我們徹底不跟三界內發生關係了,不欠他們的。乃至到什麼地步呢?

你看,這裡講的嘛,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份。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份。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這一段佛說的大概是什麼樣子呢?首先這裡說,服其身份。服其身份是什麼意思?服是兩種。一種是我穿它身體上弄來的衣服,穿絲綢,對吧,這是衣服。還有一種服是什麼呢?食服,就是這裡講到的,吃它的肉,或者喝它的奶。等等這些,皆為彼緣,就是都跟它結了緣了。都跟它結了緣會怎麼樣呢?大家來看,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

就是在劫初的時候,我們都是光音天下來的,大家知道吧,我們身上都自然會有光明,而且舉足輕舉,就是忽地一下就飛起來了。後來怎麼變成足不離地,大家知道嗎?怎麼光明失去的?就是吃了地肥。地肥吃完以後,又開始吃這個地肥滋養的百谷,就不如地肥營養好了,越吃身體越沉重,最後男女的情慾就生了。男女的情慾生起來,身隨心轉,男女的二根就出現了,就要行淫慾才能傳宗接代,不是化生了,就成了胎生了。所以這一切就是跟他們太…你知道嗎?到了我們這個地步就是不斷地跟它們發生關係,跟它們發生牽連,就這樣給拖累成這樣了。

所以為什麼要斷、要解、要脫呢?就是跟它們不發生關係呀。所以這打了一個比喻,說是服其身份,皆為彼緣,好比我們當時劫初的人吃地中的百谷一樣,就離不開這個地了,足不離地,飛不起來呀。所以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份。若身身份是什麼呢?身體不穿它們的衣服,這叫做不服其身份。那麼不食其肉,身肉,這是身。身份是衣服,穿它們的衣服。這樣心裡又沒有貪求服食之想,這就叫解脫嘛,對不對?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像我這樣說,是佛說,不像我這麼說,就是魔說。大家定乾坤以後知道什麼是佛說魔說了,不要再聽他們妖言惑眾了。好,下面再一起來,看這個斷盜。好,一起來。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己得上人法。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

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

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好,這是斷偷。還是老話,一開始這一段還是說,阿難,世界六道一切眾生,如果沒有偷盜的意念的話,就不會隨著盜業生死不斷。那大家想想,除了淫心、殺心之外,偷心是一種什麼心呢?為什麼這麼猛烈呢?大家設想一下,假如我們這會兒要偷人家的東西,你想我們從這兒站起來,偷著貓著腰想溜出去,你跟坐著的時候一樣嗎?你說一樣嗎?馬上心是提上來的,念頭是快的,說別人會不會說我繞著走,盡量不要干擾,這就是縮手縮腳的。那你想偷人家的東西那個時候什麼心態?賊溜溜的呀。你說本來一個清淨心,就被賊溜溜的這個一浪拋起來,又發揮得非常之遠,跟淫、殺是一模一樣。四個大浪,其中一浪就是偷。為什麼呢?大家想想,你看,你想不斷這個偷心,你想超出塵勞煩惱,怎麼能夠出塵呢?因為菩薩心呢,他是利物忘軀的,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他沒有偷心,坦坦蕩蕩,奉獻精神,對吧。

偷心他是出於損人利己的呀,完全自私心,偷偷摸摸的,違菩薩行。所以雖然斷掉淫和殺,但是偷心在的話,塵卻不出。為什麼呢?有偷,你有偷,就會往覆償還呀,你偷人家的,人家也偷你的,又攪在一塊兒了。所以說這裡講到的說,偷心不除,塵不可出。這種偷心後來一直到大祖師們有講法講到什麼地步呢?偷心意思是什麼呢?你只要起心動念,都屬於偷心,為什麼?人家娑婆世界的事關你何事呢?你的法身在淨土,你非在染土裡面摻和那麼一下,就叫偷心。你一摻和,就等於說入了人家的這個地盤了,那你一起心,就在人家地盤上享受了。就跟以前有一個人,到了水池子邊,聞了一下花香的味道,覺得好香,河神就出來喝斥他說,你犯盜了。

就六根攀攬於外塵,享受了一下,你看享受就你入到這兒來了,入到人家的地盤,隨著他們共振的時候,那就等於犯盜了。所以大家想想,這裡講到的說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然有多智禪定現前的話,怎麼樣呢?你看,上品屬於精靈,就是世智辯聰,善說法要,相似的禪定現前了,那麼定慧之力大於偷心的時候,就墮為精靈之類了。精靈愛盜什麼?你想他常偷什麼?這些精靈,本來行動都嗖嗖的怕人發現,你想,他會什麼?盜日月之精華呀,偷山川之靈氣呀,天天就幹這些事,大家知道嗎?就所謂的這些上品的精靈就是這樣,附山托水,迷惑人去祭祀,給他供養什麼。山精海怪等等都是這一類的,這屬於什麼呢?禪定智慧大於偷心的。

禪定智慧跟偷心持平的就是魑魅魍魎,他會盜取人物的,或者盜取人身上的,或者樹裡面的這些分泌的精液,等等這一類,他來吸取你的精液。在此之前我們給大家講過了,或者山林的這種氣潤,就是這個潮濕的氣味,他會吸取,靠這個來養。下品也就是偷心重於定慧的,會墮為什麼呢?邪人,這裡秉性陰險,或為妖魅附體,或為精靈著身,裝神弄鬼,妄言欺世,這就是偷心重於定慧的。那大家想想他為什麼?有智慧,有點禪定智慧,但是他的偷心還在。偷心在他就要擺弄你呀,偷你的東西,變著戲法騙。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你看後面有一句話叫做什麼?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為什麼會這樣呢?他首先就是潛行貪慾,口裡面好說什麼災呀,到底是有災呢,還是有祥瑞呀,逮著這種變異,然後我們馬上就信其教化了,信了他以後這個心就開始搖蕩了,一搖蕩以後,就把他當作善知識,你看他這裡也說,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把他當作善知識了,他一會兒就會說,常會說的那些話是什麼?是某某如來出世,或者說哪裡哪裡會有火,或者說哪裡哪裡會起災。包括我們現在股市,他給你說一會兒漲一會兒跌,給你算,你去聽著吧。或者一會兒給你說,嚇你一下,最近有災,趕緊拿個護身符。怎麼消災呢?你要捐多少多少錢,拿多少多少米呀面呀等等,怎麼去燒,怎麼去往河裡撒,就淨弄這些。乃至失於本心,亡其正見。或者說自己是某個佛又出世的,來引誘別人。或者聽了以後說哎呀,這有刀兵水火,趕緊希望他救濟,傾心供養,把自己所有的都拿出來,心裡沒有一點懷疑和捨不得,那你還最後不能夠耗損家財耗盡嗎?都被騙走了。

我老家就是有兩個騙子,裝扮成尼姑,頭髮還在裡邊呢,戴個帽子把它圈起來。把這老太太,說你家裡有災,說怎麼辦呢,說趕緊把金銀拿來,我替你去化災,還給她說被子蓋起來,說你一天一夜不能出來哦。被子蓋起來,蒙起來被子,把金銀首飾全給拿走了,走出來多遠了,她才覺得說這不對勁呀,一天不讓我出,她捂得受不了了,出不上氣來了,再出來就找兒子去哭去了,後來說為此都氣死了。你想那種,那個縣城的鄉下人,攢點金銀首飾,又是老一輩的吃苦吃過來的人,那讓她捨一點丟一點,那要命一樣,這不就是耗損嘛。所以這就是犯盜。

那犯盜的人為什麼都是這種鬼魅,這種魑魅魍魎呢?他們天生就是偷人家的那個心呀。你看下品的都是邪人,邪人就是忽悠,咱們現在講的忽悠嘛,他心藏奸,暗暗到你跟前,想的就是來忽悠你騙你的。這是過去的業習帶的,為什麼?就是沒有斷盜心,盜的那個業沒有斷。所以佛再轉話一講,你看,我教比丘,比丘的正業是怎麼樣的呢?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捨呀,不是去盜。循方乞食是什麼意思呢?不論好壞,不論這好吃不好吃,是粗糧還是細糧,但隨順其方所有,就是有就有,給拿來了你就吃,不要挑揀,捨自己的貪心盜心,而且連續在七家舍,這七家今天討不到了,就不能再討了。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就是連自己都不能去蒸呀煮呀去做,你必須去乞食,這是當時在印度。為什麼?因為你是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的呀,讓他們知道生如幻如化,世事無常,我們只是在這兒寄存在這個世間,以了這個殘餘的生涯,就像在三界裡邊旅行一樣,這是最後生,意思是比丘了我就要解脫法嘛,不再來了,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云何賊人穿著我的衣服,依附佛法,販賣如來?你看末世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現在做佛法生意的,發三寶財的,還少嗎?你說什麼錢不能賺,他就非要賺這個錢。造種種的惡業,還說這是佛法,這是真正的佛法,非法說是法,這罪過就更大了。而且還會怎麼樣?對於正信出家、持戒具足的比丘,他說你是小乘,你這太拘泥太著相了,你這到了這個時代了,我們就要跟上時代來講,比如說去弘揚佛法,就得用,用這個什麼,弄點工資什麼來養。等等不如法的事越來越多,這樣誤導無量眾生,以惡業為佛法,最後必然要墮無間地獄。

後面這一段你看,若我滅後,有的比丘發心修三摩提,這是開始捨什麼呢?不但捨財,還要捨身,內財了,因為佈施是跟道業相對的嘛。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於如來像前身燃一燈,就用身體燃燈啊,這就是,身燃一燈就是,你看這裡還是燒一指節,燃燈有時候就一指節就是這麼一塊,一個關節,叫一指節,把它燒掉,捨身供佛。或者於身上爇一香炷,其實就是燃臂香、頂香嘛,大家看到有的出家人。這個東西燒的時候呢,大家要知道,大家看啊,下面有說,雖然說,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就是馬上就酬了,還完了,為什麼呀?

因為我三界的身,我的身體盜你們的,欠你們的,穿你們的,吃你們的,我現在捨這身呀。為什麼要燃臂供佛,燃頂供佛,或者燃指供佛?最愛惜的身,想方設法滋養的身,破這個執著,來供養佛菩薩,這叫捨。不是說燒了一下子以後,從此以後這有資本了,看我多修行,或者就是說,依照這個邀名重利,更加增重你的盜的這種貪慾,那就沒功德了。所以大家知道,這個燃燈燒指燒香,燃這個香都是為了破我們的執著。執著障輕的,燃個燈,在你身上燃個燈嘛,不是把身點了啊,大家記住。執著障重的,燒一個指,這是更重的破一點。

執著居中的,在上面點一炷臂香。蕅益大師渾身都是。那麼這樣的話,就無始以來的必然能夠償還,從此呢,你看長揖世間就是,與你世間永別了,再不跟你們打交道了,永脫諸漏了。這樣的人雖然還沒有當時明白這個無上的覺路,但是於這個圓通的法門生決定信心。為什麼呢?難捨的,最難捨的就是捨身呀,他能夠於最貪愛的決定棄捨,那就是等於說為法忘軀嘛,那他就是確實對圓通生起了決定的信心了。所以你看這裡說,若不為此,如果不是這樣地發決定心的話,那麼求懺除宿業的話,恐怕不行。縱成無為,這裡講到的,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就是如不這樣捨身的微因,縱然得成無為道果,那麼還是要來受生人間酬還宿債的,為什麼?因為你沒抖落乾淨。

耽誤大家時間啊,再講十分鐘。那麼這裡說,有一個典故是什麼呢?大家看到了嗎?如我馬麥正等無異,看到這句了吧?這是要追溯到過去,為什麼呢?因為佛在舍衛城有一次在給孤獨園的時候,舍衛國有一個郡主,就是大概是王爺之類的吧,叫做隨蘭然郡主,他呢非常虔誠心。這個郡名隨蘭然,這個王叫做阿耆達王。那麼他本來是非常恭敬至誠心請佛和僧眾安居的,到他們家,安居的時候不是三個月嘛,他來供養。結果回家準備美食供養佛和五百個比丘,準備供養的時候,突然間為天魔迷惑了,就忘了這個事了,忘了這個事呢,還在門上貼了一個告示說,這幾個月內不通待客,三個月內就是不接待客人,然後在裡面就恣情縱欲。

後來三個月內呢,佛來了,不是來這兒安居嘛,門關得緊緊的,還貼了個告示不接待,那怎麼辦呢?只有在外面,就在樹下就安住下來。當時還遇到這個饑荒災年嘛,饑荒災年沒有辦法,只好當時有餵馬的這個麥子,分了一半來供養佛及僧。到第九十日的時候,這個王才從迷惑中醒過來了,懺悔,懺悔呢,重新才供養佛。阿難問這個因緣是為什麼,什麼因緣呢?佛才說了,這個因緣就是過去毗婆尸佛的時候,有國王大臣供養這個佛。供養佛呢,有一個梵志,就是修外道的,帶著五百弟子童男子經過這個城,生了嫉妒了,就說了一聲,說為什麼要給沙門供養呢?給沙門應該吃馬吃的麥子。

結果就這麼一句話種下了因,到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他雖然成佛了,還得還這個報,吃了三個月的馬麥,就是因為當時一念嫉妒心嗔恨心,說應該給沙門吃馬麥。你看,所以這裡叫做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就是將來還得酬還。隨從的五百個童子就是,這一世跟著他的五百羅漢,當時他是梵志修外道的時候,五百個童子跟他修行。所以要斷絕這個偷盜的心念,這是什麼呢?你看: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種決定清淨明確的教誨。所以說,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這是又一個比喻,若不斷偷修禪定好比說什麼呢?有人水灌漏卮,這個應該讀zhi是吧,就是盛水器嘛,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就是你水往漏器的裡面去灌,永遠都平復不了。

所以說這裡講到的,我的門下的比丘你看,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就是說除了帶三衣,三件衣,一個缽之外,什麼都不能留著。乞食得多了,還要佈施給這個受挨餓的眾生。於大集會裡邊一概合掌禮眾,就是以平等心來禮拜四眾,就跟常不輕菩薩。這是一個比丘的本分。假如說在禮拜的時候有被人捶打、辱罵的時候,還要以這種歡喜心去領受,就同於讚歎一樣,是這樣子一種修行。你看,必使身心二俱捐捨,就是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捨出去,不要說盜了,捨都要捨乾淨,何況去偷盜呢?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為己解。就是自己的身,身體血肉骨髓都跟眾生共有,這才叫轉貪瞋癡慢為同體大悲的慈悲喜捨,是不是?那麼這樣的情況,你看,何況能夠將如來的不了義說,你看,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為己解,就是不能將如來權宜的知見,不了義的說法,拿來給自己作擋箭牌,因為那不是了義之說。

你這裡作擋箭牌就是說,你現在自己盜心那麼重,貪心那麼多,不斷地佔用,等等這些,你還把如來的不了義的說拿來給自己作擋箭牌,這樣的話,就會延誤初學之人。佛就印可說,這種人一定要偷心斷盡了以後,才能夠證得三昧。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這是指的偷心不死,塵不可出。

大家在這個偷心上我們好好也反觀一下,偷心斷盡的時候,其實就是我們出離心圓滿的時候,是不是?偷心斷盡就是出離心圓滿,徹底我跟你不搭界了,絕緣嘛。所以這個持戒,其實一個保護就是讓我們跟生死輪迴的這一切的步驟,和摻和進去的這方方面面,徹底絕緣。今天講的是淫、殺、盜,剩一個什麼?對,妄語是更要命的。這有的人什麼都能放得下,錢他不要,見過吧,不偷人家的,錢他不要,也可以說梵行清淨,為什麼,沒有什麼亂糟糟的關係,也吃素,戒殺,但是,就是要當教主,想讓別人以為自己是聖人再來,哪個祖師轉世,這樣就更慘了。所以下一回,下一回我們且分解,如果犯了妄語,這就等於說,前面的哪怕你持得再清淨,一筆勾銷,更可怕。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好,那我們今天就到這裡,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