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講)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請放掌。各位楞嚴道友,今天是第二十八講,馬上就要進入這個三十大關了。那人家說三十而立,不知道我們這個楞嚴法你是立起來了沒有。立起來了嗎?怎麼講呢,從大的心來講,非常隨喜諸位,特別是今天一進這個法場,我還是真是油然而生,隨喜諸位能夠一直堅持了這麼久,來共修這個楞嚴法義,由衷的隨喜,這是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其次從我個人來講,也感恩諸位,為什麼呢?因為由於你們的一路相伴,使我在楞嚴法義上也在不斷地增進,也給我的資糧增添的可以說是日積月累。所以這永遠都是一個相互成就、相互長養,共同成就、共同長養。那麼雖然說講到這裡,我也不知道諸位,最近有時候呢,比如說把這個《楞嚴經》也會有視頻發到上面,我不知道後來有的同修是不是由於有視頻了,他就是忙了就不來現場了,也有這樣的。那麼關於這個到底是聽得懂還是不懂,通還是不通,這是兩碼事。你有的時候呢,最佳的效果當然是又懂又通,懂就是說你搞明白了,通就是說講的這個法義沒有歪曲,這確實是兩碼事。但是有時候你是,講的是通了,你不懂,也有,這是第二種情況。有時候是又不懂又不通,懂也沒懂,通也沒通,就是兩模糊,我也弄的糊塗了,你們也聽得天花亂墜,搞不清楚。

還有一種相似的是什麼呢?就是說雖然好像懂了,但是不通。這個是最後一種,也是為什麼落腳點給大家講了,就是防止我們落入到這個地步,為什麼?因為《楞嚴經》說實在的,它是對根基有揀擇的,它不是三根普被的,跟大家說。真的你們能夠次次來這兒,這確實不是一般人。淨土法門不管你懂不懂,他念阿彌陀佛,相信,這個誰都有這個功能,誰都有這個根器。但是《楞嚴經》確實他上不來的就是上不來。這個上不來有兩種,一個就是宿世的善根福德不夠,就怎麼掰開了揉碎了他就是上不來。還有一個就是你的加行不夠,就是因具足了、緣不夠。這就是有時候為什麼我們說,哎呀講得通俗易懂,弄幾個笑話大家哈哈地一笑,或者講的自己聽得好像,就像那個順著毛撥一樣,很舒服。但是你未必法義通了,你法義不通這就等於說,真的也等於說沒有什麼作用,所以最佳的狀態就是我們又能懂還又能通。但是始終保持通,從不懂到懂,或者懂的界限越來越多,不懂的越來越少,這也是好的。千萬不要以為說,聽的是好像說很通俗,就是咬著幾句經文,然後就泛泛地開始展開,這個其實很簡單,但是你太展開了,你的智慧會退的。這確實是講《楞嚴經》,要麼他們有時候也說,你這真不容易,這《楞嚴經》一講就幾年幾年的講,還有人來聽。

所以感恩大家。那麼既然是講到這個階段,大家對我們現在講的《楞嚴經》,這馬上第四卷,這個第四卷就已經圓滿了,進入第五卷了。你們現在對《楞嚴經》的脈絡還記得吧?就是我們講到這裡,今天講到這兒了,這是到哪兒了你知道嗎?知道嗎?因為你看中間不要說有時候隔半個月,一個星期就完全可以把這個血脈阻斷,就看你平常有沒有作意思惟。你說這現代人老得腦血栓腦梗,咱們這個法義也是的,特別容易栓,特別容易梗。是一樣的,這個什麼現象都是跟進著的,一個時代性,特別突出。

所以說我們現在講《楞嚴經》,一路怎麼走過來的,今天再抽點時間小插曲一下。一開始就是阿難遇到事了,他沒有悟到底證到底,不曉得這個如來密因怎麼開解,常住真心沒有證到。就由於這件突發事的引發,佛把他叫在跟前給開始講七處征心,就說妄識呀,說你天天在這個妄識裡面行動,一天活得稀裡糊塗的,就要破這個妄識,就打了七處征心,哪兒都沒有。那麼哪兒都沒有,又轉了個(身),一個華麗的轉過身來又十番顯見,這個真心到底在哪裡,依附在哪裡,讓他撩起來先發現,這叫十番顯見。還記得吧,這大板塊總記得吧?十番顯見完了以後,再一個大板塊就會通四科,就是我們的五蘊之身色受想行識,六入眼耳鼻舌身意,乃至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就是這個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整個生活的點點滴滴,乃至我們元素上的本質組成七大。這都是我們人生的現前的一幕呀,就是眼睛裡演的這些影像怎麼出來的,就是這些玩意這些東西組合成的,那麼他就一一地給你們點出來,所有的場景、所有的元素本身就是這個真心的體現。

講得這麼玄妙,說得這麼直白,問題是,可是現實世界接不上呀。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富樓那又接著說,那萬法是怎麼出現的?我們人生是怎麼展開的?開始有了萬法的生因,生的因,生起的第一因怎麼出現的,還有眾生的相續、世界的相續。這裡就講到不空的這個如來藏,前面是講空的如來藏,這裡講不空的如來藏。那麼我們現在到了哪個關節點呢?到了哪個節骨眼上呢?就是阿難在這兒一聽以後說,說得這麼好,像一個巨大的屋子,我現在想住進去,可是我進不去呀。這就跟給咱們代言一樣,我們聽了半天都覺得玄妙,那麼怎麼每個人本具的如來藏我住進去顯現出來呢?這天天還不是生老病死依然如故嘛,還不是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貪瞋癡煩惱念念作祟嘛。怎麼進去呢?在這個節骨眼上,那麼阿難說這個境界怎麼住進去,開始我們講到佛說兩種決定,怎麼進去。這是整體的一個線索。

那麼從上一講開始,怎麼進去呢,佛講了兩種決定義。一個就是說,你們啊,在座的諸位也是,如果你們要發菩提心、修菩薩乘、入佛知見,一定要審查自己因地的起心動念,這就開始平地給你接地氣了。因地的起心動念,你怎麼起心的,跟果地覺是不是同步的不生不滅的狀態。這是講了第一個層面,叫第一個決定義。

今天我們要開始講第二個決定義了。這就是第二十八講的所處的位置,大家找到了吧?找到了沒有?好,那麼不但說所處的位置要找到,我們連馬上要講的經文也要找到。這裡開始就是什麼呢?教你從根解結了。什麼叫根呢?六根呀。這裡開始邁入就是,既然你要入,為什麼入不進去?因為你打了結了。這裡講到六根有可能就是我們的六個結打住了,你解不開,所以從今天開始的內容就是教我們從根解結,就咬定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裡邊挑一個,今天就跟諸位開始講,挑一個怎麼挑。但是你挑一個,你首先要認清楚,這一個是哪幾個,每一個怎麼出現的,怎麼打住的這個結。所以我們前半部分內容主要鎖定的是這一板塊。那我們先要讀一下經文,從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這一句經文開始。大家找著了沒有?好,一起來。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云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

好,就到這裡。你看這就是慣性。我們從這一段開始今天大家一起來,希望我們的學習永遠是這樣的一個嚴謹的,步調比較緊湊的。第二義者就是前面講到第一個決定義,大家翻回去參考一下。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翻回來把這一頁也把它參考一下,然後鎖定我們現在的,這樣課就比較好講了。為什麼這裡講到第二決定義者呢?就是說如果你們確定無疑地要發起這個無上菩提心,那這是佛對阿難說的,還是佛給阿難的口氣。那麼在前面的第一義中,你看這不是前面講到了說,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

那麼此處又講發菩提心,其實跟諸位講,棄捨聲聞就是發菩提心,就是二乘聲聞乘他捨棄了,不住在這個二乘的定見中了,所以前面講到的若欲,就是說如果願意的話。但是這裡講到的就是什麼呢?必欲,你看,汝等必欲發菩提心,那麼就等於說重新叮嚀,恐怕他的發心不夠真,一會兒發,一會兒又後悔了。咱們通常也是這樣的狀態。那麼這裡又講的說,於菩薩法生起大的勇猛精進心,你看一步比一步緊湊,前面講的是說修菩薩乘,這裡講到於菩薩乘生大勇猛,就是害怕他立的志不夠堅,一會兒修一會兒退。你看我們的心不是一會兒發一會兒後悔嘛,一會兒修一會兒又退嘛。那麼前面講的是入佛知見,這裡講的是什麼呢?棄捐有為,你看,決定棄捐諸有為相。這都是有對照的,第一次跟第二次。如果說捨棄有為才能夠入佛知見,因為佛知見就是無為相,不生不滅相。所以這裡講到決定,這就是說一點一點的、婆心切切的這種叮嚀之意從中可見一斑。那麼後面我們再往下講,你看說:

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那麼這是在這裡講到,還記得我們上一講的時候給大家所描述的那個五濁嗎?還記得吧?為什麼突然間描述了那段五濁,猛地就好像又這麼一大段內容呢?就是說明五濁是從我們的真心起的妄相,才有這五種的濁亂,所以你要見真心,一定要棄這個妄相見這個真心,拋棄這個妄相見這個真心。那麼這裡的第二義中又所說的這個,為什麼這裡開始講到六根呢?你看,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就是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就是你都不知道你的這個虛妄顛倒在哪裡,就在六根門頭,你必須知道這六根門頭本來所含的就是真,你必須要悟這個真,一定要融解那個妄。大家想啊,前一個層面是你要拋棄妄,見到真,但是真正的拋棄妄見到真是說明什麼啊?你要融這個妄,讓它真。這是兩個,好像是兩個層面,其實是一個東西。拋棄妄,見到真,好像把它捨了才能見到,但是這個捨並不是說把它撥開,或者把它擰的扔了,而是把它融成一個,妄相相互融解,顯現它真的狀態。怎麼顯現真的狀態,妄相從哪裡去,就是照哪個地方去演繹這麼一個過程呢?就是從我們的六根門頭,六根門頭。所以大家來看,這裡講的說你應當詳細地審查煩惱的根本所在。無始以來,一個,因什麼呢?因發業無明,二一個,和潤生無明而捨生去生,到底誰是造業者、誰是受報者呢?這是什麼意思你看:

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這是前面的一句,我們講到發業和潤生。什麼叫做發業呢?就是我們起惑造業,就是以一念無明攪動,那麼轉識成惑就發動了我們的身口意,發起這個業。發起這個業,潤生是什麼意思?我們的生命是由什麼滋潤的呢?大家想我們一天活著,這麼來這麼去,每天這麼醒這麼睡,就這些是由什麼東西滋潤著,由什麼?業力嘛,你們每個人,包括我,咱們,共業別業引業滿業,重業輕業定業不定業,這些除了業還有什麼呢?所以我們的生命由什麼來,你看這裡有一個詞用的特別好,潤生。潤是什麼呢?滋潤呀,就由什麼養著、長著、泡著呢?由什麼?就是由業。所以這裡講到的發業潤生,那麼整個這些發業潤生,誰是作者,誰是受者呢?大家想想到底誰是作者,誰是受者?自作自受,那當然是對的,自作自受。自作自受,自是誰呢?自是誰呢?我是誰呢?我們自己除了眼耳鼻舌身意,還到哪裡去作呢?我們的業從哪裡去作?只有通過眼耳鼻舌身意。那我們的業去哪裡受呢?還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這就叫做自受,自作自受。你看這裡講到誰作誰受。誰作誰受?你,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你不就是個眼耳鼻舌身意嘛。所以說,這裡講到的說阿難,你如果這裡一定要知道就這個虛妄的根塵它在何處顛倒的,你連顛倒的處所都不知道,你怎麼才降伏它來取得這個如來位呢?云何降伏取如來位呢?這是這一段。我們再往下看,你看再看說。

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云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這又是怎麼說呢?說阿難你看這個世間解結的人,你們打過結嗎?怎麼打?打結為什麼有死結有活結呢?你看本來要打一個活結,是這樣拿一個繩子,這樣拿一個繩子這樣一擰,這不是打一個活結嘛,是吧。活結呢,這個一抽就開了,你有時候一打打的死結,這樣給擰進去了,本來想攪開的時候又把一根給弄錯了,越解越解不開了。這個時候就等於說,我們不知道這個條理脈絡,你肯定是搞錯了,本來要松它的那根結,你給它越拽越緊,給它緊上了,那麼你怎麼能解呢?所以你看這裡說,汝觀世間解結的人,他如果不知道這個結的根源在哪裡,你怎麼知道解法呢?而且,下一步配比的一個比喻是什麼呢?但不曾聽說虛空被你給毀壞動搖過,這裡說,不聞虛空被汝隳裂,就是那你沒聽過說這個虛空被你給毀壞動搖呀。

這段話是有比喻的,怎麼個比喻呢?我們一條一條來看。世間解結之人,比喻就是咱們修行菩提要成道的人。修行菩提成道的人一定是要斷煩惱,所以比喻成為什麼呢?斷煩惱就是解結,解這個煩惱之結。那麼如果你不見所結,就是比喻說你要想解結,但是你找不著這個結在哪裡,到處去找你找不著它的症結所在。就跟醫生看病一樣,你沒辦法給他判斷這個病症所在,在哪裡,到底這個,好像渾身都在發炎了,到處檢查,查不出在哪裡。查不出在哪裡就叫做不見所結。云何知解呢?你都不知道解這個結的解裂之法,你怎麼去降伏呢?這段是前半部分。

後面的比喻就是怕阿難聽不清楚,又進一步把虛空沒有這個裂來作為證明。怎麼叫做虛空沒有裂呢?就是我們解結呀,一定以為說有一個結症所在,但是萬一是根本就沒有一個結呢?這個結是我們自以為是的一個結呢?所以下面這裡講到的說空無形相,你看,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就是等於說,我們離我們的真心,空,虛空就是比喻我們的真心。我們的真心本來就是離這個虛妄之相的,既然離這個虛妄之相,你不就不見有所處,就不見有所結嘛。你現在要解結,你都不知道這個虛空本來就沒結。沒有妄可斷,你現在要斷什麼呢?沒有結可解,你現在說云何知解,你看你怎麼去解呢?這就是等於說,這個地方銜接的比較開,前面你看打了說,汝不見所結,云何知解,說你找一個結在哪裡。那麼我們的結症在哪裡?就是認為我們以為有一個結,可是本來虛空是沒有結的。如果我們離開這個生滅的心,守於這個真常的心,那麼自然而然常光就會現前,到時候根塵和識心脫落了,你有什麼煩惱斷呢?你有什麼結可以除呢?所以這段就是講的這個,但是雖然如此說,問題是我們現前還是有結的。現前一定有結,在凡夫的層面一定有結,所以這裡講到:

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這就是說你現在知道你的結在何處嗎?就是咱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為賊。六根呀,六為賊媒是什麼呢?六根以這個六識作為媒介,六根真的以為有一個外在取境的一個幻識,就作為媒介。你看前面問誰作誰受,我們說自作自受,這也就是說自己作自己受,六根作六根受,就等於說自劫家寶。本有的真心就由這六根在那兒天天瞎折騰,那麼開始折騰的時候沒什麼感覺,折騰得久了咱們就習以為常了,就認為人生必須要折騰,一不折騰可嚇壞了。所以一說了生死,就以為肯定要死,害怕。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想想我們除卻現前的六根,哪裡有煩惱的根本呢?這裡講到的自劫家寶就是六根六識,顛倒煩惱,擾亂我們的心性,第一個;第二個,損減我們的法財,就是跟佛法的相應度,就是這六根來擾亂,損減;第三個,滅我們的功德。

大家想什麼是功德呀?今天開始這裡要屢屢地用到功德,待會兒說眼有功德耳有功德。我們說什麼是功德呢?功德一般我們以為說積功累德,我一定要做了好多好事、行了好多善法、修了好多法門才叫功德。根本的功德就是我本來就具足這一切的真如性,清淨無染,神通妙用,佛的功德我們本具的,這才叫功德,就被六根給滅了,因為六根生起來,功德就隱的顯現不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六根為我們的六大根結。由於這六根中從無始以來,你看嘛,在眾生世界,你看,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就是我們的四大妄生纏縛,生生世世,我們不是說認為有一個身,攬這個身就為我嘛,所以這叫做內四大。在器世間,於器世間不能超越,就是外四大,地水火風,外四大不能超越,不但生生世世不能超越,而且包括我們現前就為它所障礙。什麼叫做生生世世不能超越,這我們都容易理解,就是生死輪迴出不來。

現前都被它障礙是什麼呢?就是眼見色耳聞聲,就有條有理的,超越不了,框死了,就跟六根繩子綁定你一樣。眼只能見色是一根繩子,耳只能聽聲又一根繩子,鼻子只能嗅香又是一根繩子,口只能嘗味又是一根繩子,身體只能觸塵又是一根繩子,意根只能了別又是一根繩子。就這六根繩子,就把我們本有的真如法性的這個妙覺明心綁住了,割裂了,就成了六塊兒了,所以現在不能超越,這叫最後不能超越。不能超越,那我們現在不能超越,你說不能超越就行了嗎?不可以。我們這學習《楞嚴經》,聽你佛講法為什麼?不就為了超越嘛。既然超越,怎麼超越呢?在超越之前,首先我們要分析我們超越的這個東西的本質狀態是什麼樣子,它的起動,就是它怎麼發生的,知己知彼嘛,你知己知彼了,隱到它背後,把它的內幕給搞清楚,就容易超越了。所以下面這一大段就是開始要講,要超越的這個東西,這個六識,是怎麼搞定的,怎麼形成的,怎麼運作的,怎麼出現的,怎麼亂了我們的心性的。所以下面這一大段我們來開始再一起讀。一起來。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位方有十。流數有三。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祇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旁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邇遙。靜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闕中交。驗於鼻根。三分闕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於舌根。三分闕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好,就到這裡。這個《楞嚴經》確實是百科全書,就是講的到位極了。你看這裡他給我們講說這個,其實這裡要講什麼,就是我們的六根所在這個賊是怎麼賊的,這個賊是怎麼淪落成個賊的。這個淪落成賊呢,它不是直接從這個賊說起,而是從這個賊的父和母親爺爺老爺輩、祖上給他從那源頭說起,它是怎麼來的。首先你看它不從賊,六根的話我們下意識都覺得眼耳鼻身意屬內,它從外邊講起。外邊怎麼講起呢?你看,阿難,上面不是接著說,於眾生世界生纏縛,於器世界不能超越嘛。那麼他先把眾生世界放一放,貌似從器世界的外在講起,其實是講的眾生世界。大家說眾生世界跟器世界是一個東西還是兩個東西?對,是一個體,相互為媒的。那麼這裡講,阿難,他就告訴阿難,接上句了。

阿難,什麼叫做眾生世界呢?大家想想,什麼是世,什麼是界?什麼是世什麼是界?我以前不是常給大家說,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世界不是就是宇宙嘛。世就是遷流變動的意思,這裡講到的世界這兩個字你看,世為遷流,界為方位,就是相對時間而言是世的表達;相對方位,方向位置,對空間而言叫做界,像界就是我們說以此為界,有橫有縱有經有緯,好像劃分了一個空間方所,這不是界的感覺嘛。其實就是時空交錯。那麼他具體把這個世界搞起來好像很複雜,你看我們這一出去問一下.

我常說問一下路,我那會兒剛來北京的時候,不曉得北京人的習慣是說你奔南向北,他都是說東西南北的這樣表達,我搞不清楚東西南北,說走幾步說,你說我奔北奔南,那哪是南北呢?我說你能不能給我翻譯一下,哪是左哪是右,翻譯成左右我能分得清。

可是問題是,南北東西左右能出得了一個方位的感覺嗎?一個方向的錯覺,本來是一馬平川的大地,我們就給它一定要橫豎弄一個東西南北。這是北京,這追溯到唐朝的西安長安也是這樣的,西安城裡面最分明的就是東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所以從這個方位上來講,雖然有那麼多的方位,它的核心元素就是四個,東南西北,一切都是以東南西北滋生出來的。所以這裡我們往下看,你看,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就是這個十方,我們常說十方三世嘛,對吧,這裡其實講的就是十方,東南西北是個總定位,然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又是,就等於說這四個方向這麼一挪,中間不是有交合之地嘛,就又定了一個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是平面而言,立體起來的話還有上和下,這就統稱之為十方。我們一般說的十方就是空間的方位有十。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你看過去現在未來為三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找到這句了沒有?大家要盯著經文啊,就是講到了說,方位一共有這十個方向,那麼流數就是時間上來講一共有這三個次第。

由於十方三世交織起來,大家看到了嗎?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就是說由於我們眾生攬以為身,有我的主觀能動在那兒認知,這是時間,這是空間,相互交錯就叫做織妄。你看織嘛,為什麼這裡講到用織妄呢?我們編織網的時候,是不是也是橫起一根豎著一根呀?你看織布的時候也是嘛,把那一根一根的線豎起來,然後用那個梭子橫著穿,橫穿一下就給打一下,再穿一下又打一下,織地毯也是這樣的。這一定有一個縱橫交錯作為織的一個屬性,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就是由於我們自己的這個身體在其中變異流遷,貿遷就是,貿就是來往嘛,你看我們做生意不是說貿易嘛,環球貿易中心,就是我國家的賣到你國家,你國家的買到我國家,所以這貿遷就是說來往變易流遷的意思。世界相涉呢?世界相互涉入,時空相互涉入,相互完美。大家明白相互完美的意思嗎?就是不斷地讓它越來越細,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讓我們忘卻了那個本來面目,就在這兒交織,有時空出現了。所以下面講到的說世界相涉,相涉就是相成相滅,相成相滅的意思。

這裡講到的怎麼叫做世界相涉,我們再細細地理解一下,因為這個語言表達比較抽像,你一定要把它靈動起來,跟現實接軌。相成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想啊,如果沒有世的流淌,就是沒有時間的流淌,你這個空間的方位有沒有依托呢?沒有依托。怎麼沒有依托了?怎麼會說沒有時間的流淌,空間的方位就沒有依托呢?為什麼呢?大家常會說,說哎呀,這會兒你在哪兒?有這個話吧,比如我問他說,這會兒你在哪兒呢?打電話過來說,這會兒你在哪兒?這會兒是什麼呢?是不是時間呀。你在哪兒,哪兒是什麼?空間。你看,隨便的一句尋常話就表達了說,如果沒有世,就時間的遷流,這個空間就沒辦法表達了。這會兒,一定要從時間作為底盤,才能襯托你在哪兒,空間在哪裡出現的,這就叫做。如果說沒有界,世也沒辦法表達,就是沒有空間,你的時間也沒辦法出現,為什麼呢?你看我們說,問大家,你們是北京人嗎?有是老北京的吧?那我問說,你們在北京生活了多少年?沒有北京空間,怎麼體現你生活了多少年,你在哪兒生活了多少年,是不是?所以沒有這個界,世也顯現不出來,這就叫做世界相涉。你看這個這麼大的一個錯覺,我們每天都享樂在其中,根本就不想它是真的假的。

所以身中貿遷是什麼呢?這裡講到你看,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身中貿遷是,本來是外在的世界,剛才講的是外在的世界,是吧,可是不知道何時何故,就轉成我們身的感覺了,身中的感覺了,似乎我在這個時間在這兒,我在北京生活了這麼多年,永遠都,我們,我,你,都出不了這個我在這兒,我生活了這麼多年。大家悟一下,這個要把你的悟性跟上,你不要打妄想,打妄想就本來在交織,你在上面又交織了。什麼叫做轉成身的感覺呢?你比如說我們轉左為右,轉前為後,是吧。這個世,就是這個空間的狀態,它是遷流不停的,不斷在轉,那麼轉上面怎麼遷流不停呢?我們轉現在就成了過去了。咱們這會兒是不是現在?等我們待會兒十一點下課的時候就成了過去了,這會兒就成了十一點的過去了。那麼十一點現在是不是未來?等我們到十一點下課的時候就成了現在了。這就叫做貿遷,身中貿遷,世界相涉。以世涉界的話就是界中攝世,界是,這一講估計又會懸了,什麼叫做界中攝世呢?就是空間中攝受時間,攝是攝影的攝,我把你攝進來,你看你拍照片的時候不是說把你攝嘛,攝,拍攝,拍錄像的時候說攝影攝像,就是攝的意思。古人,中國人剛開始以為,看到西洋人把這個照相機帶過來的時候,說不敢去拍,為什麼,說把你的魂魄給攝走了。

老北京一開始是不敢照照片的,為什麼,他覺得那個東西能把他的魂魄給攝走,就是攝。攝什麼意思?就是我是本位,把你抓到我這兒來;你是本位,把我抓到你那裡去。所以說界中攝世的時候,就是空間中攝時間。你比如說我們說,新中國成立了多少年,新中國在哪裡呀?就在中華大地九州方圓嘛,成立了多少年就是空間中攝了時間了。那麼以界涉世就是時間中攝了空間了。時間中攝了空間怎麼表達呢?四大文明古國,你們學地理都學過吧,什麼古代印度,古代巴比倫,還有古代埃及,有希臘嗎?有希臘中國就沒了,沒有希臘好像。那麼四大文明古國,古就是時間,國就是空間,這就是世中攝界。

所以大家想想我們的每一天的感情表達、知識傳播能離得開時空交錯嗎?你連一句都離不開。你不信試試,你做個試驗,你連一句都離不開。你今天要來居士林,你來聽法我來講法,來居士林,待會兒我們結束了又各回各的地兒,你們北京人叫地兒。為什麼這裡要講這個呢?就是為下面的經文要打基礎了。首先告訴大家,世和界原來不斷地在交錯,原始交錯就是這麼交錯來的。那麼在這裡原始交錯這麼交錯來的,後來複雜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我們怎麼把它弄得就成了一個下意識的東西了,怎麼弄的呢?這裡出現了一個詞,下面你看:

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祇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就是這段話,就開始把它細化。因為你看給大家這麼一講好像覺得說,原來還世和界,就時空真的就是這麼回事。那你問題是你現在在時空中出不來呀。怎麼出不來呢?可不是光這六個繩子把你綁定的,這六個繩子中間又有一根一根的這種微細繩子,把你綁得死死的。怎麼個死的呢?就叫流變三疊,一十百千,一轉十十轉百,擺得你任其擺佈出不來了。所以這裡這段話也比較難理解,大家看一下。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就是說,雖然我們剛才講到的這個界是指的空間來講,只說的是空間,雖然有這個十方之說,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和上下,但是有定位可以明示的,定位可明就是,可以明確定位的四個核心方位是什麼呢?只有東西南北,核心方位。世間祇目東西南北,這個目就是可以是說只說吧,只說的意思,只稱的意思,東西南北。為什麼這麼說呢?上下無位是什麼意思呢?你看如果說上下的話,即這個,我們不是說有了四方就會有上下麼,對吧,那麼這個上下是依什麼來的呢?還是依四方來的呀,定了東西南北我們才知道,東西南北的上是上,東西南北的下是下,所以說,這裡講到的上下無位就說明,離開東西南北沒有上下位可言,就不必再說上下了。

那麼中無定方,就是說如果說東西南北還有中間的話,那麼中間只不過是東西南北的交接處、會際處,對吧,那麼其實也是由東西南北而有的,也不必說了,只說東西南北就可以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四數必明,就是指的其他的都不用說,包括這個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這四個方位都不用說了,只有東西南北就夠了,所以叫做四數必明。這每一句話都要這麼理解到位,要不然你待會兒算不過來了,待會兒算數不好的就算不了了。什麼叫做與世相涉呢?就是這四個方位和三個世間,過去現在未來三個世間,相涉相入,剛才不是給大家講的相涉相入嘛,這樣的話,總括始終,下面這個三四四三不說了,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待會兒再講。這裡講的總括始終就是,你出不了東西南北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就是這個相涉總括始終的。所以在這裡是怎麼算出來的這些微細相呢?

大家來看,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三四四三就是指的三世乘以四方,是十二吧,四方乘以三世還是十二,所以說宛轉十二,一共是十二種可能性。因為過去世有東西南北,現在世也有東西南北,未來世也有東西南北,這都是我們當下一念六根的感受。這個妄想怎麼來的?過去現在未來和東西南北,都是六根直接輻射出來的,你們不要忘了它的根源啊,不要算的這麼。那麼這裡就來講,流變三疊,一十百千。怎麼算的呢?流變三疊算的時候還不能除去上下和西北東北西南東南,這一共是過去現在未來世三世,三世裡邊,下面是上下、西北東北西南東南、北南西東,一共是十方,對吧,三世跟十方相互交涉,就會有十個過去世、十個現在、十個未來,為什麼,因為有十方嘛,每一方里面都會有過去現在未來,是不是,這是叫做一疊。那麼十個過去現在未來裡邊,又會有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知道吧,十個過去十個現在十個未來,就等於說三十個時間裡邊又各有十個方向,各有十個空間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又成了一百個過去、一百個現在、一百個未來了,這不是十十得百嘛,這就叫做二疊。

那麼一百個過去現在未來就等於說有三百個時間了,三百個時間裡邊又各自有十個方向,那麼三百乘以十就成了三千了,是不是,就叫做三疊,就有了一千個過去、一千個現在、一千個未來。當然這個過去現在未來還包括空間,總歸時空交錯有了一千個狀態,一千個狀態由過去現在未來就等於說有了三千個。問題是三千個怎麼算十二呢?因為待會兒我們要用到這裡面只能算一千二,是什麼呢?就是因為雖然有三千個時空,但是這個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中,我們只取東西南北就夠了,其它的六個是虛的,這四個是實的,所以這裡只取六個,就是四數必明,還沒離開那句話,四數必明

那麼由於這四個實的乘以三千,剛才算出來的三千,三四是多少呀?十二,只有一千二就夠了。鎖定這一千二,先把這個數字成立在那裡,為什麼呢?因為後面有一句話,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這句話特別難理解,為什麼呢?因為你算的數字,這個算數你們會做了吧?會做了吧?沒有算錯啊,東西南北乘以三千就成了一千二百,那麼就說明,這一千二百的內容它是個概述,概括了什麼東西?所有的我們剎那剎那的時空錯覺。這個時空錯覺有眼睛感覺有一千二,有耳朵感受有一千二,有鼻子聞有一千二,有舌嘗有一千二,有身觸有一千二,有意分別有一千二,每一根都具足了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你看,我們眼睛看的時候是不是看東西南北呢?是不是看過去現在未來呢?耳朵聽的時候是不是聽東西南北?是不是聽剛才現在將來呢?每一個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這個功德可不是咱們通常狹義上說你修行功德無量,是什麼呢,功能德用,它本來具足的這個用處,它的作用,它起的能動性。這個不敢混淆了,所以說整個這個十方三世給六根所緣,就被眼耳鼻舌身意所緣的時候,各各功德都有一千二百個,所以叫做總括始終,六根的各各功德都有一千二百。大家想一想,這就是我們凡夫的受用,就是六根的業用。這六根也是說明本來是各各具足一千二百個功能的,每一根都週遍時空的。大家不要忘了,這千二百代表時空的錯覺,時空錯覺就是一旦被我們割裂,好像我們現在只看到現在,就看不到過去未來了,這就受用有虧了。如果受用有滿,就是每一個根都有一千二百個功能德用的,但是有的根是圓滿的受用,有的根不能夠週遍,所以六根中就是有優有劣,優劣就出現了。

下面這一段經文就是講的這六根哪個是優哪個是劣。為什麼要講這些呢?小朋友們一樣,為什麼要講這些呢?大家想到了沒有,為什麼呀?大家不要忘了我們現在在幹什麼呀?想抓住一個根,利用這個根入這個如來藏真如性,所以我們現在就分析這些根是怎麼來的,提供給你每一個根的狀態優劣,待會兒就讓你一定要逮住一個根,學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了。好,上半場就講到這裡,下半場再說這個每一根的功能作用。大家休息十分鐘,那麼到十點十分的時候回來繼續。阿彌陀佛!

好,那麼我們趁熱打鐵,今天正好講到這個根。你看《楞嚴經》的這種恢宏微細,一會兒從大的這個世界成因上面流轉,一會兒又從微細的六根門頭給你闡述,就是不斷地讓我們徹底掌握這個事事無礙的六根門頭。所以這裡在上一講,我們是二十八講的下半場了,上一講的時候我們講到說六根,先佈置了一下六根跟世界的相交錯,六根的功德。那麼下面我們就要定一下這個,等落實到凡夫的一個水平,就是我們怎麼樣來利用六根的。把它用到什麼地步呢?它是有勝有劣的。其實根本上來講每一個根,六根中的每一根都是圓滿週遍的,但是我們現在用的有勝有劣,所以下面就是要在這裡審定一下六根的優劣功能,所以大家往下看經文:

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這就是佛又叫著阿難的名字,開始要克定六根的功德優劣了。大家記住功德不是積功累德修行,而是他的這個德能功用,就是六根的作用到底有沒有全部發揮出來。好,我們來看:

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旁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這一句話講的是,這一段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就眼根而論,就我們的眼來講,大家看看,我們的眼看前看得見看不見?看後看得見看不見?看不見。左右能看多少?一半。不是,這個不是這裡的三分之二,這裡講到的是什麼呢?我們的眼睛看身體的前方的時候一目瞭然,看後方的時候完全不知,那麼這前方的景象完全清楚,後方的景象完全不自見,那麼加上左右兩邊旁觀的,左右兩邊只能兩個加起,就是左右兩邊加起來算,前面全部看見的能等於,因為左右兩邊你不是說都能看得見,左右兩邊能看見左的前半看不見後半,右的前半看不見後半,所以說左右兩邊加起來的前半,等於所有前邊的看見,等於是一樣的。所以這裡講到的三分之二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眼不是有一千二百功德嘛,剛才三疊流變,鎖定東西南北,一共一千二百功德。千二百功德,我們眼的全部功德千二百,只能得到三分之二的功德,就是眼的一千二百功德的三分之二,不是左右旁觀的三分之二。所以說,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你看,就是三分是前左右,那麼一分完全沒有,所以這裡講到的是只有三分之二的功德,就說明千二百的三分之二是多少呢,是八百,所以這裡講到的說,眼根只有八百的功能德用,它不能夠全,週遍不了。這是眼根。下面再看:

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邇遙,靜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耳根就不一樣了,耳根的聞性是週遍聽,十方的聲音都能夠一聽無遺的,後面的聲音也能聽得到。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動的時候好像若近若遠都能夠聽得到,靜的時候這個聞性就更加的沒有邊際了。你看,這裡講到動若邇遙,邇就是近的意思,遙就是遠的意思,就是這個聲音動起來的時候好像有近有遠,但是遠近都能聞,那麼如果說靜下來的時候,就整個無邊無際,都能夠聽了。所以說耳根圓滿了一千二百功德,都能聽得到,任何地方都聽得到。那大家想想這個,我們耳根聽聞的時候,你們會一下,這個耳根聽聞的就是有聲音動的時候,好像是循業發現這個妄情了,就是由遠處也罷近處也罷,有動有靜就好像出來聲音了。那麼在靜的時候,你仔細體悟一下,在靜的時候雖然是我們用的妄根,但是它沒有離開真性。大家想想靜的時候,是不是這個聽聞的作用可以整個週遍法界呢?你仔細想想,如果真正到靜的狀態的時候,好像是月亮上的一個動作你似乎能聽得到,就是這個聞念可以直通月球,直通宇宙。所以這裡就講到說,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都有,耳根的德能作用都能顯現。這是耳根。那麼再往下看:

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闕中交,驗於鼻根,三分闕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這又講到第三個根的鼻根了。鼻根的這個嗅聞性,就是嗅性,聞的這個,就是我們聞味道的這個聞性,不是聽聞的聞啊。這個嗅性它是出和入的時候都有,這個嗅的功能都在顯現,但是唯有一個地方不能顯現,是什麼時候?是什麼時候?有出有入出入的那個中間的那一剎那、交接之際,好像停頓了,歇一下呼一下,對吧,吸一下出一下,但是中間的那個時候,少瞬那個突然間停頓了。所以說這裡講到的說,仔細地詳驗這個鼻根的話,它好像也是三分缺一,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功德,因為什麼?吸的是三分之一,出的是三分之一,但是中間交接的那個時候是三分之一,它用不起來,所以鼻根也只有八百功德。下面再往下:

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這是講到說舌根了,舌頭。但是大家發現了沒有,這裡的舌根它具有兩種功能,他沒有取另外一種功能,而是取的舌根可以宣說法音的這個功能。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舌根還有一種功能就是取這個嘗味,舌嘗味,是吧,但是嘗味的這個功能呢,它是比較劣而不是優的,就是不是優秀的,而是比較陋劣的,為什麼呢?因為嘗味道的這個它有局限性,就是一定要把東西拿到口裡的時候才能顯現作用。可是如果體現舌根可以說話、宣說法音的這個的話,隨時隨地可以週遍地顯現作用。就是有舌根的時候,你看,盡諸世間出世間智,所有的世間法乃至出世間法,所有的世間智慧乃至出世間智慧,俗諦智慧真諦智慧都可以用舌根來顯現,表義宣揚,用它來表達,用它來宣說,用它來告知,等等這些,反正所說的至理。那就說明舌根也圓滿了一千二百功德。眼耳鼻舌了,講到舌了。再第五個。

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於身根,三分闕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這個大家看了這段經文能獨自理解嗎?能不能啊?這八百功德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怎麼算出來的?你這個身根呀,就是身體不是觸覺嘛,觸外面的這個觸塵嘛,覺外面的觸塵,身根。那麼觸塵裡邊它只有什麼呢?我們想的觸塵就是領納外面的境界的時候,一種是舒服的,一種是不舒服的,對不對?我們每時每刻用身體接觸外面的塵境,一種肯定是,有的是順境,我就覺得很,這就屬於感受很舒服;有的是違境逆境,就感覺很不舒服。比如說這個溫度適中呀,手按在席夢思床墊上,躺下來特別舒服;那突然間到了地獄裡邊,讓你睡在那個鐵釘床上,那就感覺不舒服了。那麼一個是順一個是逆,順和逆兩個板塊。但是不要忘了,身體覺知外塵是合中知而不是離中知,就是一定要觸摸到了才有感覺,離開的時候、沒有觸摸的時候沒有感覺。那麼這裡是怎麼算的呢?離開的時候沒有感覺算作一份,觸摸的時候,順境算作一份,逆境算作一份,所以說合的時候順境逆境都能知道,離開的時候不管順境逆境都不知道。那麼這個統共三份裡邊只有兩份具足,一份不具足,所以這個三分之二八百功德就是這麼算出來的。這個能理解吧?能理解了以後。

最後一個根就是意根了。意根他這裡用了一句什麼詞呢?大家看,如意默容。默容是什麼呢?就是能默然涵容。你看大家聽過有一種人會說他什麼,說這個人心裡有數,說這個人嘴上不說,心裡有數。心在哪裡?你心裡算計拿什麼算計呢?就是我們的意根。雖然他嘴表達出來可能有缺憾,可是口不言而心自知的時候,就說明他的意識。意識是什麼呢?這個意識呢,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凡與聖,無不包容。你看,這個意識週遍到什麼程度了,十方三世世出世間法裡邊的凡夫法界、聖人法界都在這個意識裡邊包容著,而且能夠盡其邊涯,所以這裡講到的,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意根的功德也是足足份量一千二百。

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具足功德,但是有的具足千二百功德,有的只具八百功德。這就說明有的圓滿,有的不圓滿,有的週遍,有的不週遍。為什麼把這裡給羅列出來了?因為這裡阿難,他讓阿難不是要入嘛,再回到他要入這個真如性的時候,他得依根而入,因為六根門頭就是賊所在,他要捉賊,就得把這六賊捉住,那麼這時候就要挑一個容易捉的、好把他捉的、容易發現的、好收拾的賊來捉,不是說所有的賊同時,要擒這個賊王。這裡賊王呢,就是一一給阿難羅列出來讓他自己選,你找一個根,一門深入。大家要記住啊,我們現在講這個經文講到了就是,這六根羅列出來其實是讓阿難一門深入,讓阿難選擇了。所以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大家一起來貫讀。從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開始,一直讀到彼六知根一時清淨,大家一起來。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好,就到這裡。這裡開始就講到說教阿難悟圓入一了,為了悟這個圓滿的妙真如性,從一門入了。因為什麼?你看後面講到了,十方的如來十八界都可以入,可是我們現在不行,所以他針對阿難,也包括我們現在人的根器,來講挑一根而悟入。可是下面,等我們這一學期不知道能不能講到,講到下面二十五圓通的時候,就說每一個聖人他都講到過去是怎麼怎麼入的,那麼這些怎麼怎麼入的,全部都離不開這一千二百功德,這六根門頭,這時空交錯。就是挑一個門,就是挑起來一個疑情、一個微細動作以後長驅直入,人家就悟了,一悟全部悟了。就等於你千二百功德,他一個功德進去了以後,千二百功德全部給打通了。所以這裡佛就說,說阿難你現在如果想逆這個生死欲流而上,這裡講的,返窮生死欲流的根源至不生不滅的境地,至不生滅,那麼當驗此等六受用根。大家也要,不要把這個經義學死。盯緊經文的時候呢,看自己的心力能不能跟進得上,現前自己的六根門頭。為什麼說生死欲流呢?就是指的我們說的變易生死和分段生死,那我們現在還在分段生死中,也沒離開變易生死。那麼返窮流根就是追斷這個生滅的根源,以契這個不生滅的真如性,還是老樣子、老義理。

但是這裡講到的說,當驗此等六受用根,你就要觀察勘驗這六受用根。為什麼說叫做六受用根呢?因為六根以這個受用稱呼,能受用外面的六塵六欲,所以叫做六受用根,自作自受,就自己受。誰合誰離,就是這六個根裡面,眼耳鼻舌身意裡面,誰是合中知,誰是離中知。大家聽懂了沒有?什麼叫做合中知?誰叫做合中知?鼻根是離中知還是合中知,我問大家。你們這也是,悲歡離合都曾有過,誰能告訴我是對還是錯。到底是離還是合呀?鼻呀,鼻是合,因為味道一定要入到鼻根才能有味,才能聞。舌根呢?對,這就更容易了解了,舌頭一定要、嘗味是要東西放到舌頭上。那麼身根呢?也是合。鼻舌身是合中知,所以難修。為什麼這裡說,你當觀察勘驗此六受用根誰合誰離呢?合中知難修,為什麼?你執著的就是好像騰出身子反觀一樣,因為你念念要跟它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投入進去了,就很難有一個,我們怎麼講呢,相似而喻,很難有一個緩衝的這種反觀的能力了。因為你看嘛,鼻子聞味道的時候你已經聞到進去了,大家發現,就比如說我們打妄想一樣,把妄想觀清楚了,好像你的這個靈性的定力也罷,靈動的這個觀照也罷,就等於說抽身出來了一樣。那麼一旦你投入到妄想中,投入到煩惱中的時候,你很難抽呀,投入的時候是很難抽的,所以說合知的時候比較難修。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只取它的離中知,容易入了。離中知是什麼呢?眼根、耳根和意根。我告訴諸位,後面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鎖定的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鎖定的是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所以這裡邊的奧妙微妙無窮又極其簡單,如果大家把這個圓通章講完了以後,那就如照你們學會,就以這個都攝六根的狀態去聞,反聞聞自性的功夫是一樣的,二十四和二十五圓通是一樣的,這個我們講到後面再說。這是講到的說,眼耳意是離中知,容易入,所以說誰合誰離。那麼再誰合誰離進一層說,誰深誰淺,就是讓你驗知到這個知根中,離知,就是離中知的這個眼耳意這三根中,已經,誰合誰離已經把鼻舌身給淘汰了,淘汰了以後,那麼在這個眼耳意三根中再進行淘汰什麼呢?誰是顯淺易明的,誰比較容易明瞭,誰為深隱難知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了沒有,眼耳意三根裡邊,眼根跟耳根是淺顯易明的,是不是,容易掌握,容易自己能夠反觀;但是意根太深了太隱了,就不方便用,意根。所以這裡又淘汰了,把意根又淘汰了。再往後講,

誰為圓通,誰不圓滿,大家發現了沒有,你看嘛,眼,就剩下眼根耳根了。那麼前面已經講過了,這個淺顯的根裡邊,誰的功具足圓通,就是千二百功德?誰還不夠圓滿,只有八百功德?那麼說來說去,就剩耳根了,但是佛沒有講出來,就讓阿難你自己悟。我只告訴你,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就是說你在此一一自己檢驗,就知道取捨了。知道取捨了,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六根的離中知、又比較淺顯、又比較圓通的一個根裡邊,你能夠依著它去修習的話,那麼就可以逆。記住逆是什麼呢?逆流而上。逆流而上,就可以逆我們無始以來,大家知道這叫流變三疊,是順著煩惱妄想流下來的,越來越多,那麼當我們去逆的時候,就可以去逆這個生死相織的妄執,就是這些流變三疊的時空交錯的妄想,就可以這裡講到的說,逆彼無始織妄業流。我們的業力,我們的妄想流淌,不是就在時空中嘛。

所以呢,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他就給他敲了個警鐘。為什麼敲了個警鐘呢?說你挑根的時候你可要注意了,如果你挑的是圓通的,圓通的根就是說功德圓滿的嘛,具足了一千二百個功德,週遍的,那麼跟不圓的,功德有缺的,你以為為什麼呢?就耳根跟眼根來講,耳根是週遍都能聞,那麼眼根的話,後面看不見,後面看不見本來已經是在妄想中打折扣了,那麼這兩個你去挑一個去修的話,快慢程度可不一樣,這裡佛用了一句什麼呢?日劫相倍,圓滿的根用起來一天用的功,可能不圓滿的根用起來一劫都達不到。大家要仔細地看,所以說這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就是你得要認得路頭,找著一個對的根呀。這確實跟找對像一樣你看,如果你一旦認錯了,你就雞飛狗跳,一輩子就完了,很慢;如果你認對的話,那麼就舉案齊眉。所以說這裡講到的日劫相倍。下面你看,再我們往下接著講,大家鎖定經文。

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就是說我現在已經完備地把這個六根之中湛然圓明的這個自性,本具的這個功德數量已經給你陳列出來了。前面不是一個一個說了嘛,都告訴你了,你自己也選,隨你自己去詳細地選擇一個可以一門深入的圓通之根。就是等你選好了以後,我給你進一步地顯發說明,讓你在這個菩提的路上得以增進。這一段話就更推進了讓阿難一定要選這個耳根了,因為什麼?這裡已經講到,耳根才是真正的圓通根,既是離中知,容易修,又是淺,容易發現,第三個,又是週遍圓通的,功德都具足,所以他言外之意就是讓你選耳根,但是他還是不說明,讓阿難自己去悟,你自己去悟,說隨汝詳擇,你自己隨你自己的意願去選擇。但是呢,待悟圓之後一門深入,可以解脫一切纏縛。所以說這裡講到說令汝增進,就是我可以讓你在菩提路上進一步地增進,我給你進一步地詳細,但是選擇這個法門要你來選擇。

我們大家有時候也講到說,深入此一門,一門深入此,這才是真正的深入一門。你看這個深入一門多難啊。我們平常用功呀,大家為什麼說提倡,我又講到這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是悟修兩門。如果你的信願具足了,是保證往生已經決定了,那麼再以其它的功夫,這確實可以把這當作功夫用起來。當然不能單純地把一句佛號用作功夫,沒有信願是不行的。如果具足了信願,以信願作為無上的功夫,因為信願可以代表這裡的週遍。大家發現了沒有,信願就有這裡的週遍功德。週遍,為什麼?就是坦了嘛,蕩了嘛。你想我們為什麼每天害怕墮地獄,小心入三途呢?不坦蕩呀。

一旦信願具足、必定往生的時候,心就坦蕩了,就等於說我們心念的這個週遍性就發揮出來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那麼念南無阿彌陀佛就等於說你鎖定一個法門,就等於說我們無量的根。這是六根而已呀,其實人的念頭一個念頭就可以代表一個根,就可以說是一根,那麼念念鎖定阿彌陀佛就是把每一個根都鎖定了,反聞反觀反修,一門深入,在這樣的情況下,跟這裡是一模一樣。所以以前的問說,祖師們不是答說淨土跟禪根本就不是兩個,你還問我怎麼會通的,如果是兩個了才要會,本來就是一個,有什麼會不會的呢?這些話再再地說,可是說一遍你可能有一遍的悟境。初開始說的時候還沒有學到這兒,中間學著學著覺得有點感覺了再說一遍,講到這裡再說一遍,越來越開,越來越闊。你不要以為說,怎麼宏海法師也老得不行了嗎這記憶力,重複三番五次地說。我告訴諸位,有些話必須時時刻刻說。你看為什麼佛不斷地要說汝今諦聽汝今諦聽呢?就往上來拽。

所以我們這裡講到的說,下面你看,佛就說了,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大家想印光法師那個時候在講到說,為什麼說勸人修行抉擇淨土法門呢?他說教理行果無一不是無上妙法,就是說教理行果,你學教也罷,你起行也罷,你修因證果等等這些,他說都是修法,都是在修。往昔的人,說在昔之時,就是在古時高人林立、根器好的時候,隨解一法,隨修一法,是隨便找著一法入進去,四法皆被,就是其他的四法都跟進上來了,就是這個意思。你看這裡也講到說,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就是人家隨便從眼耳鼻舌身意,或者色身香味觸法,乃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就找著一門隨便就入,一入全部入。所以這叫做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就是法門是沒有高下的,都一樣,沒有優沒有劣。那麼問題是什麼呢?但汝下劣。大家每個人都要自省這句話,但汝下劣,但咱們都是下劣之根。

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就是不能夠在諸法中得到這個圓融自在的智慧,每一法上都能得圓融,我們圓不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所以我才宣揚這種六根的功德,然後在你這六根中詳加地揀擇,然後挑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就是說,但是反過來你也不要以為說,入一個進去其他的就耽擱了。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告訴諸位,只要你能從一門入到這個沒有妄想分別之地,就是入到這個真如來,那麼六知根,這六種根同時全部清淨。這就是也是跟我們說的,為什麼念阿彌陀佛、見一佛就見十方三世諸佛,為什麼往生一淨土就往生一切諸佛淨土,都是一模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宏觀微觀。但是宏觀微觀,哪一觀能離得開我們六根門頭呢?所以在這一段話上大家也多去參悟參悟,用功起來。好,我們還需要再往下讀一段,從阿難白佛言,到則汝了知六根受用亦復如是。這段來我們讀完,一起來。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為一為六。阿難。若言一者。耳何不見。目何不聞。頭奚不履。足奚無語。若此六根決定成六。如我今會。與汝宣揚微妙法門。汝之六根。誰來領受。阿難言。我用耳聞。佛言。汝耳自聞。何關身口。口來問義。身起欽承。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終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難。當知是根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汝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如太虛空。參合群器。由器形異。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彼太虛空。云何為汝成同不同。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則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復如是。

好,就到這裡。這段話其實,因為我們時間還有,今天就再講一段,其實這是又進入到另外一個章節了,就是說給他怎麼去開示解脫這個纏縛,入這個圓通了。因為前面已經給他說到頂了,就是說你好好選一個。選一個以後,這裡阿難就聽完了嘛,他聽佛講完了他又有了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緊扣著前面佛講完的這段話而來的。你看這裡進入到,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這話裡面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前面不是講到了說,你看佛說,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是吧,這一句話,講了這句話,現在阿難就問說云何逆流呢?你既然說,云何逆流呢?前面佛也講到了說,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那麼阿難馬上就跟進了說,云何深入一門呢?

你看,下面這句話大家對上了嗎?那麼前面就說入一無妄,最後一句了,入一無妄就是說你入了一門,入到這個不分別妄想的境地的話,彼六知根一時清淨。阿難這就問,云何能令六根一時清淨?你看他三個次第,一個是云何,怎麼樣逆這個流呢?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云何深入一門,怎麼深入一門,向誰深入,從哪兒深入呢?第三個,云何能,就是說哪怕一根進入了,進了一根了,怎麼能讓六根一時清淨呢?這是三個疑問,三番次第。大家把自己的疑問也跟進在這個上面來講。這裡佛就告訴了,說阿難呀,你看,佛告阿難,說你現在已經得到這個須陀洹果了。

須陀洹大家都知道了,叫做預流,預入聖流,是小乘人的初果,四果裡面的第一個果位。那麼這個時候呢,已經滅去了三界的眾生世間了,就等於說在見道位,到這個時候見道位能斷除的煩惱,就是已經把這個見惑,見解上的迷惑,見道時所斷的惑已經給斷掉了,見解上的,惑就是迷惑的惑,斷的是見惑。這個見惑一共有八十八使,在見道的上面頓斷,所以在這個層面就已經得須陀洹果了,就等於說證阿羅漢、出三界分段生死已經指日可待。

那麼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斷惑,就是說已經斷到這個見惑了,但是然猶未知,但是你還不知道,六根中集積生長的這些無始來的虛妄習氣。為什麼這裡就要鎖定六根呢?因為見惑也是六根顯現的見解上的煩惱,那麼這裡就是六根中集積的無始的虛妄習氣呢,深細地觀察,你深細地觀察這些無始的習氣,還要在修道的時候才能夠斷。所以這裡講到的說,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修斷,就是斷了修惑,修道的時候斷的惑,把修惑又叫思惑,思想上的思,思惑斷乾淨了,就證阿羅漢了。可是這裡還講的說,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這些就等於說,開始進入大乘的法執了。因為斷見惑和思惑都屬於我執的範疇,這裡開始要斷的法執就是根本無明,外邊的塵沙惑和無明惑。這就等於說,了了分段生死出了三界以後,還有塵沙惑和無明惑要斷,才能成佛。所以這裡講到,何況此中生住異滅

大家想想這個生住異滅,就我們心而言,凡夫只能知道心的生住異滅的什麼相呢?你觀察自己的心,凡夫只能夠觀照到生住異滅四種狀態中的什麼相?什麼相?滅相。凡夫只能知道心的滅相,為什麼?你看我們總是這個事情發生了以後後悔了,這個事情過了以後突然間要懺悔後悔了,過程中他覺照不到,所以說這叫生的滅相。這個二乘只能夠觀照到這個心的異相,心的異相,剎那剎那這個生住異滅,異嘛,變異嘛,二乘能夠觀照到。菩薩才能觀照到生住異滅心的住相,為什麼?菩薩叫做什麼?他觀照到心無住,他觀照到心不住,住在不住上了,所以叫觀照到這個心的住相,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嘛。

只有佛才能觀照到心的生相,無生之法,一切法不生不滅。所以我們因地心為果地覺是不是直通?就是你的生相,生住異滅就是心的相,還在那兒遷流變化。所以我們雖然了了分段生死,不去投胎輪迴了,可是界外呢?你還有心的生住異滅,還在動啊,微細的還在呢。所以這裡講到阿難就是說,你更不要講到說這個菩提修證中,這種生住異滅的四相分劑頭數無量無邊,就是你根本顧及不到,想都想不來,雖然你已經證了須陀洹果了。這是首先給他弄了一個對答,因為阿難不是問了說,怎麼才能逆流、深入一門、一時清淨呢?佛就首先給他說,說你現在還差得遠。下面再給他講的就是說,我現在再給你講講開示吧。

今汝且觀,就是給阿難告訴說,你為什麼現在有這個妄想,你還在一和六的層面打轉。因為阿難不是問了說,怎麼會因為一門深入就六根一時清淨呢?所以佛就這個點給他回答,你看他就說,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為一為六。你觀察你現前的六根是一體呢還是六體?大家也觀一觀你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一個呢還是六個呢?是六個嗎?還是一個呢?這都是跟阿難似的底氣不足了,這確實很難觀。大家不要以為說,六根好像這麼一說,眼耳鼻舌身意,流淌出來就好像很好觀,六根不是那麼好觀察的。所以你看就問阿難,到底是一體還是六體。他對阿難說,如果是一體的,如果你說這六根是一體的,它是互通的話,耳為什麼不能見呢?你看,為什麼耳朵不能見,眼不能聽,而且頭又不是足,足又不是頭?頭就為什麼這裡叫做,這是說頭奚不履,為什麼呢?就是為什麼頭不能走路呢?為什麼腳不能言語呢?咱們不是說這嘴安在頭上才能說話嘛,對吧。

所以他就說,既然是一體的話,如果你認為一體的話,那麼耳朵就能夠見,因為它是一體的,眼睛可以看,頭可以走路,腳可以說話呀,那你現在不能這樣的話,那就說明不是一體的,你認為六根是一體是不對的。大家這裡領悟一下佛的意思,你別看這麼簡單,它很繞的。怎麼個繞法?你看,這裡佛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是一體的話,那麼耳就可以作眼,眼就可以作耳朵用,是不是?所以說就問為什麼,何以耳視眼不聞,就是說耳不能看,眼不能聞,這是反問了。這裡講到的說,如果說眼耳是互通的,假如你不是一體的嘛,那就頭和足就更可以通了,為什麼?眼跟耳還是兩個根,這頭和足是身根裡面的一個,就是一個身根裡面具足的兩個地方,那就更可以說頭可以是足,足可以是頭,因為兩個根你都可以認為是通的話,何況一個身,那就更通了。這是有次第性的。但是問題是什麼呢?一個根都不能通呀,頭不可以當腳,腳不可以當頭,何況六根各異呢?所以你現在說六根是一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這是給他就判定了說,六根一體是不對的。

那麼再反過來說,又開始逼迫阿難了,你看說,若此六根決定成六,如我今會,與汝宣揚微妙法門,汝之六根誰來領受。阿難言,我用耳聞。你看說,如果說六根各有體決定成六的話,那麼我在大會中向大家說法門了,說這個微妙的楞嚴法門,那你的六根中究竟是哪一根來領受我所說的法呢?大家用哪一根來領受呀?既然,你看阿難也跟你們一樣說,我用耳聞。那我就搶佛先一步問大家吧,既然你用耳根來聞的話,我剛才問你的時候你怎麼用嘴說耳呢?怎麼用嘴呢?何關嘴的事呢?這是很現實的事情,所以你看佛說,你說自己的耳能聞,又關你的口什麼事呢?何關身口呀?你現在又用口來問,又用口來答,又用身體起來禮拜等等,既能夠互相彼此通,那麼認為六根各有自體是不對的。所以說,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就是你現在身體現在是不對的,所以你應該知道,既不是一體,就是畢竟成六是不對的。那麼既不是一體,又不是六體,怎麼說你都說不對,所以你現在應當知道

終不汝根元一元六。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意思?大家解一下。就是說你應當知道此根呀,就是這個六根你沒有解開結的時候,就是你只要這個結,這個結不是我們現在已經把它結住了嘛,現在我們不是要解結嘛,那麼嘗試一下你比如說,這個結還沒有結起來的時候。假如這個結沒有結起來的時候,那這裡就講到的說,阿難當知,既非一體又非六體,是根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就是說,這個由無始以來的迷真起妄而顛倒成惑的,依惑造業才沉淪苦海里邊,所以叫顛倒淪替嘛。那麼在這個結還沒有結起來的時候,它能不能用數量來定呢?就是那個一真法界,連一真兩個字都是假名安立強名說的,這個一真法界,活脫脫靈動動的遍法界的這個真如性的時候,你能用數字來劃嗎?用數字說它是一,有一必然有六,因為一是對六才有一,六是從一數到六的,你說它是六,那麼必然有一,為什麼,沒有一,又一又一,六個一才叫六呀。所以說你現在用六用一都不對,圓滿湛然的真性中就沒有一個一六義生。你看,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沒有的。

所以你現在只是一個須陀洹人,須陀洹人是什麼水平呢?就是你雖然已經得六銷,雖得六銷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六根不會入到六塵中了,眼耳鼻舌身意對於色聲香味觸法已經消除了現行了,不會說投入到它其中了,但是這六根的這個根結的全體還沒有消亡。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六根的定見,六根分別定見沒有了,但是六根是一是異,你看說明他還有六根存在,六根的這個根本本能的這個認知還在。他認為六根我不去攀染六塵了,這個時候大家說六根有沒有呀?有沒有?沒有了嗎?還有呀!他只不過說不攀染六塵了,但是六的那個概念還在。就等於說貴族一樣,他已經沒有,不花這個錢了,不亂花錢了,花不起了,沒了,但是他自以為是貴族那個樣兒他還老端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看。

雖得六銷,猶未亡一,就是你雖然六個分別去奔逸的那個沒了,但是你現在定六之見還沒有去掉,猶未亡一,有一就有六,有六才有一呀。所以說你現在的水平就是這個水平,你不能用一和六,你現在打不通六,就不能說一,既然說了一了,你就必然有六,你現在六和一圓通不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深信這個一門深入六根同淨之法。你看就是他信不了,說怎麼會一門深入六根就都淨了呢?他信不了。所以這裡佛又給他打了一個比方,來說這個六受用根跟太虛空合群器的比方。什麼意思呢?大家來看:

如太虛空,參合群器,由器形異,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這個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比方很到位,大家看了吧,就是好比在太虛空中,整個虛空裡面我們放了好多各種形狀的器皿,那麼這個器皿裡面就會把這個空不是,你是方的,放了一個方的盒子,它就有一段方的空,你放了個圓形的球,它就有一段圓的空,你放了個長方體,它就有長的空,你放了個立起來的一個長方,就是短了,這個空又窄了。就是各種器皿各種形狀這種差異,太虛空被這個器皿給一個一個割開的時候,好像這個空是不一樣的,如果說方的圓的短的長的斜的歪的,是六種,對吧,那好像就有六種形狀的空,是不是?那麼如果把這些器皿除去以後,這個空有六個嗎?是六個空嗎?那我們下意識會說,它是一個空。那我問你們,一個空對不對?這次沒有上當。確實這個微細上非常難辨,因為你下意識覺得說,六個空把它打通了,一定就只有一個空嘛,等同一味嘛。

有一就有六,有六就有一,空是不能用一和六比喻的。就比如說我們現在虛空,你說它是一個呢還是多個呢?不能用一個,它就是這麼個,哪有一個六個呀。所以我們的六根本來也是真如的如來藏的這個性,這個精,精明妙心,它不能用一個和六個來表達。你說是一個,難道這個心只有一個嗎?它可以分身散影到處去無邊無際地去用呀。你說是六個,那就慘了,怎麼可能是六個,互根互用的。所以他這裡由此就講到說,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一般我們就說,說空為一,這就對了,這還錯,不能說空是一。彼太虛空,云何為汝成同不同。就是整個當下的這個真實的虛空,哪裡根據你的器皿在上面的變化,就說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呢?相同不同都是多餘的,何況你更加假名地去形容它是一個還是不是一個。一個和不是一個這都是一種語言概念,大家一定要脫離這個語言概念的束縛。

我們這說一個說六個,六個一個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大家仔細認一下,六是個什麼東西呀?難道真的就是我們說的一二三四五六,是這麼個意思嗎?那為什麼我們猜拳的時候說六六大順,六就成了一個順暢吉利的意思了呢?就不是六了。六有時候是一個彎勾下面畫一個圈,有時候一點畫一橫又兩點,那到底什麼是六呀?誰知道什麼是六呀,真的誰知道什麼是六呀。什麼是六?六就沒有意思,但是我們一定假名,有了概念共同約定俗成,就好像是六了。你在這個上面,給六上面判別本來面目的這個真如藏性,那怎麼能呢?所以你就應當知道,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就是這是一個呢還是六個呢?不要再一切戲論了。因為阿難不是問說,怎麼一門深入就六根都能淨呢?告訴你,就一門深入六根就淨了,因為它既是一又是六,既不是一又不是六,反正一淨全淨,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你應當明白,你看,則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復如是。你應當知道,這六個受用的根也是這個樣子的,也是這樣子的。

那麼下面呢,這就等於說這一段板塊又開了一個頭,下面的內容要從什麼開始呢?就開始由根結塵了。就講這個六根,既然阿難我要告訴你一根深入,一門深入,我再進一步地告訴你,前面講到了說,這六根是怎麼跟世界交錯,具足了功德,有了認識。現在下面的內容就是進一步微細說,眼是怎麼見色的,眼見色是怎麼形成的,耳聞聲是怎麼個聞聲的,耳聞聲是怎麼形成的。眼耳鼻舌身意,特別是色聲香味觸法,是怎麼出現的呢?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我們給大家出個題。你想想聲音是怎麼回事?我現在正在說聲音,而且大家聽我的聲音的時候就在不斷地聽。我現在正在說聲音,我在說聲音,大家聽我說。聽到我的話了嗎?聽到我的話了嗎?不斷地在說,聽到我的話了嗎?你們就聽到了說,不斷地在說聽到我的話嗎,始終有一個聲音在迴響。可是如果我們把聲音反觀推還到原始狀態的時候,聲音是一種什麼狀態呢?聲音是一種什麼狀態?你仔細悟,聲音的狀態只有動和靜。沒有聲音,聲音就是動靜,不斷的動靜。你看,不說了,又說了,你明白了嗎,明白什麼了,你們就跟著在動起來了。

剛才小李的一個聲音,說共修楞嚴法會,大家就馬上雀躍就動起來,六根都跟著動起來了。可是反觀這個聲音,它只是一個動靜而已。我們平常說一句話,說整個動靜兒。你發現了沒有,聲音唯一的狀態,它的本能原始狀態就是動和靜。除了動靜聲音還有什麼呀?你仔細觀我們每天都在說的聲音,聽的聲音。我們不斷地現在我在說聲音,你在聽聲音。怪得很啊,就這個動靜一旦相互扭巴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覺得說耳在聽聲。就怎麼把它成長成這麼個狀態的?就好像抽油煙機一樣,買回來的時候非常乾淨,清清爽爽的一個東西,不斷地抽不斷地吸,最後發現,徹底被這些灰塵、這些虛掛的東西給纏繞住了,甚至滋生出來一個很髒很怪的現象,就是這個髒東西把它裹住的時候,我們就只看到髒的東西,而且是有形有狀的東西,好像抽油煙機這個本質的東西沒了,就看到這個塵埃不斷地凝固,成了一個有體形有體相的。

大家想想,萬一我們的耳朵也是這麼來的呢?這個耳朵呀,就這個色身的肉耳,怎麼來的呢?這個像葡萄珠子一樣的眼睛是怎麼出現的呢?既然它是色法,那它為什麼又,就這個色法見色法,色法見色法,我見了色法的這個是怎麼來的?這都是結。現在就是要我們開始解結了,解結,就用一個結就能解全部的結。那下一次的內容開始,我們就給大家講六根的結相,這六根是怎麼打結結在一起的。這六根結的可有次第可有秩序了,就像一個中國結一樣,非常漂亮地掛在那裡,大家都定位為中國結的時候,就以為說這個結一定是漂亮的,又叫中國結。好,那麼具體的結怎麼結的,那麼下回再結吧,今天就到此為結了。阿彌陀佛!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