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大安法師文章(第3頁)

誦經的重要意義

讀誦大乘經典,這是我們淨業三福的一個重要的科目。正因為我們通過讀誦大乘經典,才...

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

問: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讚西方? 答:此亦非善問。假使讚阿閦佛國,汝又疑偏東方,...

淨土法門能得到利益與否,在於有沒有信心

再有人就根據這個又提問了。這問題是:只要聞信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得諸佛護念,前面...

念佛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

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哪。我們每個人修行都希望有一個加持力有一...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

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

極樂世界是大乘菩薩的法界

第十五是大義門功德,大義門就是大乘門。極樂世界是大乘菩薩的法界,在那裡不會聞到...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夠有悲心去度眾生

佛陀建立僧團的目的,也就是續佛慧命,領眾修行,傳承佛法,令正法久住。所以,僧團...

持戒念佛,本是一門,淨戒為因,淨土為果

《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

念佛決定往生的依據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間家業兒女,決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無論修持...

感應上了就很容易,感應不上就很難

這就不是世間人的經驗常識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經有速度了;還沒有行走就已經到...

只要遇到了淨土法門,就沒有空過的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這四句是...

臨終助念的重要性

由此因緣,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臨終若被無...

生死熾燃,苦惱無量

第八覺知: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此二句,名莊嚴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佛如來...

念佛時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與徐福賢女士書》 在念這句佛...

蓮宗與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種特質

釋尊一代時教,五時說法,由悲智心隨宜開演的無量法門中,念佛往生極樂淨土一門最為...

把不妄語作為口業的最高準繩

口業,我們第一句話是病從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應該吃的東西,然後還一句是禍從...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場專心辦道

問: 末學感覺在家人有負累,不能專心辦道,希望等孩子長到十八歲成年之後,能夠放...

既然諸法都空,為什麼還要去度眾生

有人問:既然般若系經典講諸法的空性,畢竟空、無所有,十八空、什麼都空,那為什麼...

已當濁世,正入斗諍,後之又後

已當濁世者,人壽二萬歲時,即入劫濁。釋迦出時,人壽百歲,久經濁世,已為可憫。正...

釋尊以三重大悲憫念眾生

略而計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時,憐此五濁,說難信法,是為第一重大悲憫念眾生...

念佛法門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

不理睬妄念,是對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點修行體驗的:妄念來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這個妄念壓下去。你越壓這個妄念,...

初發心菩薩應先求生淨土

初發心的菩薩,大菩提心雖然發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業力凡夫,煩惱還沒有斷,無生法忍...

在這個無常的世間,一口氣不來就成了隔世生命

發願之後一定要落實在自己的行為當中。如果放逸懈怠我們也看到有些人聽到淨土法門:...

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中最為殊妙

念佛一法當中又有多門。這多門就是講有四種念佛,再加上六度萬行迴向等。 首先來看...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此二句,名莊嚴心業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如來...

阿彌陀佛惠以我們真實之利,就是能夠帶業往生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三、...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俾無所歉缺,故名為人。印光大師《...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負那些窮困的老百姓。你一個人成為...

淨土行人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

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必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

印祖舉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驗

張福泉嬸母劉氏,生性淳篤,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淨等所說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

綁票倖免,皈依三寶

1928年,那時候戰亂,整個社會非常紊亂,有很多土匪、強盜。當時,寧波有一個商...

蓮池大師以十重法義別釋淨土教法興起所因

序文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二、特於無量法門,...

在任何急難恐懼的時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受苦,永無出苦的時期了。印光法師《示華權師病...

受戒沒學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嗎

問: 在多年前我受過菩薩戒,可戒場對戒條隻字不提,從開始到結束都不知道戒條是什...

受了菩薩戒,能否為生病的家人殺生做葷食

問: 弟子學佛多年,已受菩薩戒,吃長素。但家中老伴不吃素,平時相處是分鍋弄飯。...

大安法師慈母往生記

關於助念問題,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二零零八年九月份我母親...

【推薦】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報人之德,不報...

「中陰身」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佛經裡面常常講中陰身,這是表達什麼意思?中陰身是表達眾生臨死的時候,神識出來,...

念觀音菩薩聖號為何便能離欲

問:《普門品》中云: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何為其然...

出世法是身後事,何不等晚年再修習

問:淫慾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斷。但出世之法,乃身後事耳,晚年修習,未為遲也。周...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據是什麼

男中陰入胎,於母生愛,於父生瞋。女中陰入胎,於父生愛,於母生瞋。理則然矣,所據...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會以前,從無產乳之事。一經配合,便有子女。試問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

靠自力了生死之難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皆令眾生修戒定慧,斷貪瞋癡。了幻妄之生死,證真常之心...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怎麼理解這三種迴向

迴向有三種。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其他的眾生;第二是 回因向果,...

悉達多太子的成道之相

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

依四聖諦來發心

首先來看 依苦諦發心 。這是要用圓教的智慧來觀照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為生老病死之所...

末法眾生的障深慧淺

障就是障礙我們修行的東西。這個障有外面的障礙,有裡面的障礙。外面的障礙有兩種。...

悉達多太子見老病死而出家

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瓔珞,遣之令還。 先看這...

感念施主恩德

貧窮佈施難,這裡特別談到貧窮的人對於僧人的佈施,我們更要念他們的恩。彼則竭力躬...

五濁惡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濁。劫濁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濁法都聚集在這個時代裡面。那這個時...

不持戒修行是為魔業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須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為魔業。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

相信佛的壽命無量

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來早成正覺?這個理念是出自《法華經》。無量劫來早成正覺...

修行就是一人和萬人戰

六度當中有精進波羅蜜,先佈施、持戒、忍辱,這三種還屬於積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談...

蕅益大師的心路歷程

蕅益大師是一個發了大菩提心的人,出家之後徑山參禪就開悟,以後他給自己寫的自傳就...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道教...

供養地藏菩薩,所住的地方就能得這十種利益

這些未來和現在眾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潔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地藏菩薩常...

相信六道輪迴會給我們什麼樣的觀念呢

六道輪迴確實是我們業力凡夫的真實的生命現象,但我們在這個分段生死的過程當中,往...

慳貪的煩惱對治下去,內在心性的寶藏就打開了

一個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麼去修?從哪裡下手?這不得不加以討論。菩薩的六度前五度...

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

這個憶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慈悲,憶念佛的光明,憶念佛的神通,憶念佛對我...

窮微極妙的蓮華座

《觀經》講那個蓮華座,你看看它窮微極妙到什麼程度?超出我們想像,但我們可以依稀...

晝夜經行念佛需要注意什麼

乾陀訶提菩薩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四尊菩薩之一,乾陀訶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

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何可怕死

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裡,囚在監牢裡,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到...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為規範

人天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

五欲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

五欲就是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香、味、觸,所引發的我們的欲...

上求下化皆不離的妙法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這樣的一個高...

平心靜氣閱讀思惟淨土經論

凡有闡揚淨土者,平心和氣讀之。使揚禪抑淨之心,無絲毫芥蒂。《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而諸凡用度,皆是化現。非如此土,由人力...

【推薦】念佛行人病重時不能有的念想

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親菩薩言願生耶? 答曰:說眾...

阿彌陀佛光明遍照,為何我們感知不到

問曰:若言無礙光如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者,此間眾生,何以不蒙光照?...

止惡揚善——由孝產生的人生態度

現在有的子女也比較孝,然而他有時候就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我都曾經聽幾個居士說...

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夠隨機應現

盡虛空界元同體,極一微塵總是真 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夠隨機應現?只要有眾生的地方,...

世間人為什麼懷疑善惡因果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將推而極之,...

何必國界無貲,乃稱廣大

問曰:如維摩方丈,包容有餘,何必國界無貲(zī),乃稱廣大? 答曰:所言廣大,...

駛離娑婆生死苦海,安穩抵達涅槃彼岸

然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期。雖曰教啟多門,凡惑無由遍攬。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

釋迦彌陀此遣彼喚,豈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仰惟釋迦此...

《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由於釋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別地留這部《無量壽經》作最後的救度,就能夠知道這部《無...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若其未生淨土之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來生...

菩薩佈施,等念怨親

菩薩知道貧窮之人就心懷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財佈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佈施給貧窮的...

不生退怯厭倦,如是發心才名之為真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於其中,復出念佛一門。不論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者,平等是諸法體相。以...

禪與淨土殊途同歸

疏文: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以不離自心,即是...

須知真妄原同體,迷悟由來總在人

須知真妄原同體。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真和妄是同體的。真就類似於那個水,妄就類...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門之總持陀羅尼

疏文 舉名者,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即是全體一心,心包眾德...

發心的去取標準

省庵大師就告訴我們:捨就是去去掉邪的發心。邪的發心,前面就講,不要去向外面去求...

何事勸人生彼國,只緣此土道難成

為什麼只是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歷代祖師大德有智慧的人都在做這樁事情,其根本...

苦樂雙忘名極樂,死生俱盡說無生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又稱為極樂?我們一般談樂,都馬上會跟一個苦來對待,透過痛苦我...

菩提心的發起需要因緣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首先是讚歎這...

心佛眾生一體之圓頓法義

疏文: 心、佛、眾生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蓋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諸...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 佛...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離相是談空,離一切相,當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門下的人常常講即心即佛。什麼叫即心...

到達心佛雙忘時,才會會得真實義

在理和事的圓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達心佛雙忘的時候,才會會得那個真實義,...

捨自心污穢的娑婆,取自性清淨的極樂

知道這個真心和妄心,我們就了解,原來我們的緣影心之外的極樂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

《無量壽經》開顯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導大師在註解上品下生的條件時只有一個但發無上道心。由於發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