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入門
┊
問答
┊
智慧
┊
禪學
┊
修行
┊
因果
┊
素食
┊
放生
┊
健康
┊
福報
┊
財富
┊
懺悔
┊
改命
┊
治病
┊
文殊
┊
戒律
阿彌陀佛
┊
念佛法門
┊
觀音
┊
地藏
┊
藥師佛
┊
釋迦牟尼佛
┊
施食
┊
孝順
┊
婚姻
┊
人生
┊
事業
┊
孩子
┊
慾望
┊
臨終
首頁
佛教故事
佛經
法師大德
印光大師
大安法師
佛教知識
名人學佛
博文精選
佛學講座
全部文章
佛弟子文庫
> 佛教微博精選
弘化社
「悟後莫言休見佛,應知悟後正求生。童蒙未可離師學,稚子猶宜傍母行。會須親證無生後,回入娑婆度有情!」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樂,死歸淨土。當率其家屬男女老幼,同皆認真念佛。以祈佛慈加被,消滅罪業,增長善根。何得但以百聲千聲佛號為事。世間為人做工者,為一二角錢,終日勤勞不息。汝以此大事,反不如求一二角錢者之勤勞,亦無怪乎無有感應也。」輯自《印光法師文鈔》
弘化社
「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輯錄·《佛遺教經》
弘化社
「江蘇太倉的黃建安,晨起拜佛總不忘祈求免除百姓過高的公糧,還曾向上呈文,人們都嘲笑他。庚寅年秋天,建安病倒了,嚴重時數天滴水不沾。某晚,建安夢見帝君對自己說:你命數早盡,但因心憂百姓,得以延壽!於是醒後精神健旺,一身舊病頓時似乎全都消失了!」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無錫徐了法居士,虔心念佛,有需援助者,召之即到;臨終助念,竭盡所能;即患乳癌,仍自告奮勇,侍他人疾,毫無倦容。1977年七月初一,居士預知時至,8點多鍾,吃西瓜後,自言:大士法駕到了!口念聖號,臥倒後面容如常,鄰居們見了都說:徐老太還在念佛呢!」輯錄《近代往生隨聞錄》·寬律法師譔錄
弘化社
「明朝時,人們赴西洋尋寶,花費錢財不說,還不知死了多少人。後來朝廷又要重整計劃,郎中劉大夏就先把檔案記錄藏掉了,追究相關官員責任時,他笑著說:尋寶禍國殃民,即使檔案還在也該毀掉,何必還要追問呢?劉大夏此舉陰德不小,後來還升任為太保大司馬。」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佛法,即心法。人誰無心,又復人誰識心?世固不乏聰明博達之士,以其專主向外馳求,不知返觀內照。雖終日用心,終日說心,畢竟不知心為何物。何也?以其衹有辦事物之知識,絕無窮心性之智慧故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慧濟居閱經室緣起
弘化社
「自佛法東來,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達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識,唯恐耽著身軀,不得解脫。焚之,則知此不是我,而不復耽著。又為誦經念佛,期證法身!」輯錄《印光法師文鈔》·靈岩山寺啟建四眾普同塔碑記
弘化社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頓好。心裡頭除念佛外,別無一件事掛牽,則臨終時,方可無掛無礙。若現在還是樣樣放不下、看不開,則臨命終時,所有貪戀衣服、首飾、房屋、子孫之心,通通現前,如何能夠往生西方?」輯錄《印光法師文鈔》·示周餘志蓮女居士法語
弘化社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耳聞者之驚懼,遠不如身歷者之痛切也!當發大菩提心,以教家親眷屬、朋友故舊,及有緣者。佛力難思,佛恩難報,當生大慶幸,生大慚愧,生大淨信!以淨土一法,自行化他,與一切有緣者,同生西方!」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劉智空居士書
弘化社
「須心念仁怨,氣象渾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莫論人非。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懺除宿業。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輯錄《印光法師文鈔》·淨土指要
弘化社
「暗裡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兒孫;空中造謗者,造的是本身罪孽。」《格言聯璧》
弘化社
「念佛一法,至極穩當。小慧之流,每棄佛力而修仗自力之法,非愚即狂,莫由挽救。近有高明真切用功,流入偏知謬見。貢高我慢,藐視念佛者,亦復不少。此等皆因不自量,而妄以己之能了知,為能證得也。豈知坯器未火,經雨即化為塵土耳!」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鄭慧洪居士書三
弘化社
「民國有一位戚則周居士得了胃病,天天吃雞汁,但病情卻更凶。有一天,他在朋友家書架上的一本經書裡,看到一篇唐朝丞相裴休的序文。他便思維,丞相尚且信佛,我是何人,為何不信呢?從此念佛吃素,結果很厲害的胃病,不吃雞汁也不吃什麼藥,反倒好了。」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娑婆魔外事縱橫,寂滅無如安養城。苦樂雙忘名極樂,死生俱盡說無生。佛無彼此皆同體,地有東西是假名。何事勸人生彼國?只緣此土道難成。」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1926年,著名實業家張謇先生逝世,大師在上海淨業社帶領大家為打佛七,大師在開示佛七綱領時指出:以一句阿彌陀佛,即佛所證之無上菩提覺道。吾人若能以此名號自熏,久而久之,即能與佛氣分相同。即不念佛者,聞佛音聲,一歷耳根,即種善根!」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南北朝沙門曇遠,廬江人。元嘉十年二月十六日夜,經懺做完後,眾僧都已入睡,到四更時,他忽然高唱讚誦,僧含驚異問他,他說:「佛從西方來,轉身向西方,當空站立,喚我速去!」曇遠平時體弱氣喘,今夜精神充沛,心情喜悅。待到五更時,曇遠逝去。室內散發著芳香,幾天後才消失。」輯自《冥祥記》
弘化社
「《法華經》云:「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瞋恚、愚癡,亦然。是知能至誠念彌陀、觀音聖號者,貪、瞋、癡三惑,自可消除也。......更宜常閱戒婬因果報應之書,遠離狂蕩匪鄙之友,則內志正而外誘絕,淨業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甬江某居士書書
弘化社
「南北朝時,道生宣講《涅槃經》,認為闡提(無信心的人)都可以成佛。被當時京城中的法師們認為那是邪說而遭到排斥。道生便去吳郡虎丘山,豎立石頭作聽眾,當講到闡提有佛性處,便問道:「我這樣講,符合佛意嗎?」群石都點頭。後來,新譯的《涅槃全經》傳來,果然說闡提有佛性。」輯自《緇門崇行錄》
弘化社
「1922年,有發心緇素於南京建道場,大師聞後把鄧契之供養的一百元捐給建廟基金。廟址選在方峻生兄弟的後莊,地價議定大洋一萬零五百元,方峻生兄弟慷慨能捨,願以五千元作功德,請求將祖先和父母牌位,永遠供在念佛堂,以期仗佛慈力,接引往生。」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伏以觀音大士,誓願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受。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慈起無緣,悲運同體。如皓月之普印千江,若陽春之遍育萬卉。遍塵剎感,遍塵剎應,無求不遂,有願皆從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疏
弘化社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格言聯璧》
弘化社
「念佛休嫌妄想多,試觀妄想起於何?無心收攝固成病,著意遣除亦是魔。救火抱薪添烈焰,開堤引水作長河。直須字字分明念,念極情忘有甚麼。」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羅惟德在安徽寧國府做官時,有一天滿臉歡愉地對劉寅說:今天我有一件很愉快的事!劉寅問是什麼事,羅惟德回答說:剛纔有十多位貧窮的族人,家鄉鬧饑荒,從遠地來告訴我。我把所積蓄的俸銀都發放給他們,而全家沒有一個人阻止我,因此我很愉快!」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北宋時,有一位孫居中家境貧寒,居官時死在任上。範文正公(即范仲淹)就出錢派人護送其家眷回歸故里,並作詩一首給守關卡的官吏:「十口相依泛巨川,來時暖熱去淒然。關津不用詢名氏,此是孤兒寡婦船。」孫居中家眷因而得以安全返回故鄉。」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熾,則著魔發狂。欲得神通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具。若不致力於道,而唯求乎通,且無論通不能得,即得則或反障道!」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昆季書
弘化社
「清朝浙江紹興有個人,善於將銀子烊成各種容器,在製作銀器的過程中偷了別人的銀子。康熙丙子年(公元1696年)七月初三,他正在做銀器時,忽然有人揭去他屋頂上的瓦片,他伸手去遮掩,雷忽然劈去了他半隻胳臂,雖然沒死,但從此不能舉任何東西了。」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九華山有一位大興和尚,圓寂後身體多年不腐。他曾經講過一句話:「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一般人認為好人做好事,對自己沒好處,壞人做壞事,對自己有好處。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為他人,恰恰成就了自己;害他人,恰恰損害了自己。 因為「因果」是真實不虛的,是通三世的。「因果」是自己的因果。
弘化社
「1926年,大師參加南京佛教慈幼院開學典禮,當時的陳陶遺省長作為來賓,在演講中說道:近年各處倡辦孤兒貧兒等院甚多,而以印光法師主持其間,真難能稀有!諸生由艱難困苦之境,來此慈幼院福地,須牢記「不忘苦」,蓋人生得樂而不忘苦者,終身受用不盡!」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若欲即俗修真,以有限光陰,兼營世事,又期即生定了生死者。則光不妨以聞於古人者,轉以告閣下也。夢東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印光法師文鈔》·復尤弘如居士書
弘化社
「少思慮以養心氣,寡色慾以養腎氣,勿妄動以養骨氣,戒瞋怒以養肝氣,薄滋味以養胃氣,省言語以養神氣,多讀書以養膽氣,順時令以養元氣。」《格言聯璧》
弘化社
「無病之身,不知其樂也,病生始知無病之樂;無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無事之福。」《格言聯璧》
弘化社
「若於一眾生,不生瞋恚心,而願與彼樂,是名為慈善。」輯錄·《大般涅槃經》
弘化社
「如果我們可以活到八十歲,好像還可以練功夫練很久,似乎比較安全,其實不見得。因為夜長夢多,世事多變。如果有人宣判我們衹能再活一年,這樣也很好,因為短跑比長跑好跑。人衹要肯集中心力的話,衹要一個念頭,就可以集中起來,不必擔心時間不夠用,功夫不夠好。」輯錄·道證法師開示
弘化社
「宋朝馮氏夫人,體弱多病,曾向慈受禪師求助,禪師教以奉持齋戒、專心念佛。夫人即摒絕葷食,依之奉行,走也西方,坐也西方,起居飲食、酌水獻花、語默動靜,無不以西方為依歸。每行一善,盡皆迴向西方淨土,如是十年不疲怠,心安體健,精神日盛。大家皆以為奇,亦尊尚之。」輯自·《龍舒淨土文今譯》
弘化社
「一切眾生中,若起於悲心,是名聖種性,得福報無量。」輯錄·《大般涅槃經》
弘化社
「徐蔚如居士得一脫肛病,便後需靜臥片刻才敢活動。但有一次因有要緊事,馬上坐車出門,因此病重,痛如針紮不得喘息,七天沒能合眼。居士於是發願道,此病實在痛苦至極,寧我多受一些,世人不受如此折磨!並以至誠心念佛,不久睡著,醒後便得痊癒,更無再犯!」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章道生居士書一
弘化社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人人本具,個個不無。是力敦倫常之法。是智信,非迷信;是救世,非厭世;是兼善,非獨善。歷代王臣偉人智士之奉行修持廣為流通者,以其能窮究宇宙真理,能解決人生因由,能改革社會習尚,能鞏固國家基礎,能普了諸法原委故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宜興佛教淨業社緣起
總171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第111頁
第112頁
第113頁
第114頁
第115頁
第116頁
第117頁
第118頁
第119頁
第120頁
第121頁
第122頁
第123頁
第124頁
第125頁
第126頁
第127頁
第128頁
第129頁
第130頁
第131頁
第132頁
第133頁
第134頁
第135頁
第136頁
第137頁
第138頁
第139頁
第140頁
第141頁
第142頁
第143頁
第144頁
第145頁
第146頁
第147頁
第148頁
第149頁
第150頁
第151頁
第152頁
第153頁
第154頁
第155頁
第156頁
第157頁
第158頁
第159頁
第160頁
第161頁
第162頁
第163頁
第164頁
第165頁
第166頁
第167頁
第168頁
第169頁
第170頁
第171頁
佛教資源
大正藏經
佛教詞典
安卓手機APP
法師文章欄目
慧律法師
淨界法師
大安法師
宏海法師
寬運法師
虛雲老和尚
星雲法師
聖嚴法師
濟群法師
印光大師
海濤法師
宣化上人
達照法師
南懷瑾
太虛大師
達真堪布
李炳南
傳喜法師
淨慧法師
昌臻法師
夢參法師
弘一大師
道證法師
惟賢長老
智諭法師
寂靜法師
蓮池大師
林清玄
本煥老和尚
妙蓮老和尚
心律法師
黃念祖
靜波法師
文珠法師
益西彭措
本性法師
本源法師
界詮法師
來果老和尚
蓮池大師
仁清法師
如瑞法師
廣欽老和尚
廣化老和尚
證嚴法師
衍慈法師
明海法師
惟覺法師
方海權
憨山大師
了幻法師
如本法師
倓虛法師
其他法師
隨機文章
做完和做好是兩回事
衹要平時念過佛,今生一定就能往生嗎
佛法對治八種通病
念佛是無上深妙禪
善良與軟弱無關
聖嚴法師《演好人生大戲》
聖嚴法師:拜求觀音菩薩的感應
病後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對命運的認識方法
竇禹鈞大積陰德,五子登科享高壽
向菩薩求財不靈驗的原因
淨空法師:看你的動機
佛教寺院是否可以供養修煉成精的動物
天人的壽命
戒除憍慢
淨空法師:三種佈施
俞良臣的故事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貪著今生非行者
修行不計過往
求福求慧求生淨土,念佛念法念侶僧伽
人生本來就會有高低起伏
什麼纔是人生的大事呢
多為別人想時,業障就消除了
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瞋恚的六種過患
念佛功德
淨空法師: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
如何將生活中的一切轉為道用
夏蓮居三十二觀禮文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羅門
念佛方法持名為最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
語言的藝術
用功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放下
不氣歌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佈施
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
福報帶得走,財富帶不走
星雲大師《消災免難祈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