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法語
眾生有情,情是情感,情感是錯誤的。有情眾生不能放下煩惱、不能放下情感,佛是覺而無情,讓一切眾生都達到覺、都達到無情。眾生有情,不是覺;諸佛有覺,不是情,諸佛利益眾生的時候並不是感情用事。現在咱們因為沒達到智、沒達到般若是情,達到般若了是智。
 

 
濟群法師
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比較短視,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利益和快樂,學佛才能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良心是實現這種價值觀的重要基礎。有良心,才會有前途。
 
濟群法師
看到別人身上的問題深惡痛絕,敢緊檢查一下自己身上有沒有類似的毛病,免得被別人深惡痛絕。
 

 
濟群法師
在一片浮躁、混亂的心地上,很難培養出崇高的理想,優秀的品質,出類撥翠的才能。
 
夢參老和尚法語
要是依著教義來講,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不皈依可不可以呢?皈依對你不是負擔,不皈依你可要有所損失。一般的人說皈依佛是有尊佛像,皈依法是因為佛所說的聖教,皈依僧就是剃髮染衣的出家人,但是你忽略了,皈依還會引發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寶。
 

 
夢參老和尚法語
念佛的聖號「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讚如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大願「禮敬諸佛」,第二大願「稱讚如來」。念的時候讚佛的功德,想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莊嚴一個極樂世界淨土,這就是稱讚如來的功德。在你念佛當中心裡頭也行供養,這個供養不是香花燈塗,而是心供。
 

 
濟群法師
許多生命都是一堆錯誤觀念和混亂情緒的組合,如果沒有接受智慧文化的教育,不能主動選擇生命的發展,聽從自己的感覺,自以為是,人生的悲劇將會不斷的重演。
 
夢參老和尚法語
大家別認為受苦不好,越受苦你纔能跟道相近。所以佛教,比丘不求無病,"無病則貪慾生",就生長的都是貪慾。有了病了,苦;知道苦了,他纔修行,他道心纔來了。好多道友,他沒病的時候,懈懈怠怠的,感到有病了,他精進了。精進了,這一精進不要緊,到死的時候,他生極樂世界!
 

 
濟群法師
燒香,原本是淨化心靈,淨化環境。高香、劣質香,帶著濃厚的商業色彩,燒起來濃煙滾滾,污染環境,同時也污染人的心靈。這樣的香還能叫香嗎?可憐許多寺院都成了這些香重災區,僧人、信眾,乃至一些遊客,也成了受害者,這是誰的過呢?
 
濟群法師
人把自己出賣給慾望之後,得到一些享受,但要付出精力;得到一些情愛,但要付出自由 ;得到一些刺激,但要付出安樂;得到一些風光,但要付出時間,乃至生命。
 
濟群法師
有孤獨心理,才會孤獨;有恐懼心理,才會恐懼。擺脫孤獨、恐懼的環境,衹能暫時迴避孤獨、恐懼。消除孤獨、恐懼的心理,才能徹底消除孤獨、恐懼。
 
濟群法師
衹有環境的自由沒有心靈的自由,算不上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內心,那就是在認識上沒有困惑,在心靈上沒有煩惱,這纔是真自由。有了心靈的自由,就可以隨遇而安,隨緣自在,無往而不自由也。
 
夢參老和尚法語
你看見不平等的現象,為什麼他那麼做,為什麼?他的業。你要是曉得了善惡因果,你纔知道一切平等。你現在所受的苦,是你自己作的業,你怪誰啊!你看人家有錢,同樣當醫生,怎麼到他那邊看病的多,到你這邊看病的少。你過去跟這些人沒緣,這都有一定的因緣,你千萬不要抱怨,你要相信善惡因果。
 

 
夢參老和尚法語
「降伏煩惱就是解脫」。學佛就是解脫,不是要懈怠。學佛就是要降伏煩惱。你現在要感覺有煩惱了,一定要降伏,不要隨著煩惱轉;一定要求解脫,別在佛門、寺廟爭閑氣,哪個道友碰到誰了,誰又對誰不如意了,這些跟生死毫不相干。
 

 
濟群法師
沒有壓力、沒有煩惱,生命才能充分的展現美和喜悅;內心有壓力、有煩惱,就會活在負擔、煩惱和痛苦。
 

 
濟群法師
衣食無憂了,應該放下無益的忙碌,做些有益自己生命成長,乃至利益社會大眾的事,哪怕一點點,也能讓此生不虛此行。
 
濟群法師
拜佛,並非衹是求平安、求保佑。拜佛,是因為佛陀遠離了貪瞋癡,成就大慈悲、大智慧的品質,讓我們高山仰止,生起無限的崇敬。拜佛,是以佛陀為榜樣、為老師,執弟子之禮。拜佛,是對真理、智慧的低頭、臣伏。拜佛,在虔誠中,心靈可以得到淨化,與佛菩薩相應,得到加持。
 
濟群法師
我們已經擁有很多過去難以想像的條件,卻沒有帶來多少幸福,為什麼?因為慾望在不斷提陞,幸福的成本也隨之增加。就像通貨膨脹,當物價上漲超過收入增加,生活水準會不升反降。同樣,當慾望提陞超過擁有的財富,幸福感也因此下降。
 
夢參老和尚法語
有道友問我念佛三昧,如果你能念到連睡覺做夢都在念佛,那就叫三昧了。所以,你唸唸不斷就叫三昧。三昧並不是佛教專用的名詞,那是印度話;說你對任何事情熟練了,都叫三昧。當我們念佛念的非常熟練了,乃至於不念而念;你沒念沒作意念,他腦殼裡就這樣轉,念佛。
 

 
濟群法師
佛弟子,承擔著如來使者的職責。傳承佛法,實踐佛法,弘揚佛法,點亮覺醒的心燈,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自覺覺他,盡未來際。
 
夢參老和尚法語
當你受挫折,你不要隨便失掉信心,不要認為三寶沒加被,是你自己業障現前。或者因為某種因緣而失落,都沒關係。不能夠因為遇到挫折,因而感覺「我很冤枉」。世間是平等的,佛法從來都是平等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
 

 
夢參老和尚法語
你信得堅定了,不管外緣如何,好緣則信心更加增長,你修行進步得快一點;如果外緣不好,受盡了挫折,你毫不動搖你的信心,你纔有所成就。大家信不信?我就是這個例子,我是坐了三十三年監獄,我從來不隱瞞。坐監獄的人是不是好人?我看道友都對我還很好嘛,我還不是很壞的壞人。
 

 
濟群法師
水知道答案,並非水能識字,或聽懂說的話,而是體現了心念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心念造就人格,心念決定命運,心念影響健康,心念成就世界。佛教強調發心,說明選擇心念發展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夢參老和尚的法語
學佛的人講『明心見性』。我們和尚修什麼?修明心。見到自己的本體,身體不是我,衹是一個作用而已。我們每個人說話,我的身體,沒有一個人說:『我身』,有這樣說話的嗎?沒有,中間得加個介詞,我的身體,我的身體不是我,衹是我的。
 
濟群法師
在生活中修行,面對越複雜的境界,好比運行越大的軟件,對電腦配置的要求就越高,不然就容易死機,或根本運行不了。所以,我們得及時給心靈升級才行。否則,在座下是用不起功夫的。
 
濟群法師
散亂,使人心陷入妄想煩惱中;禪修,把心安住在正念上,可以避免被妄想煩惱所傷害。
 
濟群法師
何謂善,指行為沒有不善的過失,即遠離十不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婪、不嗔恨、不邪見,稱為十善行。善行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利益和安樂,不善行為會給個人、社會造成痛苦和危害。十善,是做人的十種基本德行,也是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的保障。
 
濟群法師
散亂和昏沉,浪費人生大量的保貴時間,使人幹事無效,同時也不能專心有力的修行。克服散亂和昏沉,才能擺脫妄想煩惱,安住於正知正念中。
 
夢參老和尚法語
不貪戀的話,你就沒有恐怖。平常這樣觀想的人,要是丟了什麼,或者命沒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轉一段生死吧。那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極樂世界去了,可能在來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以這種觀念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當然會得到好處的,因為你不再癡迷了。
 

 
夢參老和尚法語
我希望我們的道友,無論念什麼經不要光念文字,想想它那個道理。我很多的道友念「金剛經」依「金剛經」修,須菩提問佛:「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簡單說,你放下執著,什麼都不執著,度眾生沒有眾生相,那就行了。不要見一切相而生心,不住色生心,不住身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就是不住境生心。
 

 
夢參老和尚法語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懂得這個道理,你說修行、拜懺也好、唸經也好、幹什麼都好,先注重你的心在想什麼?如果你拜懺,拜「藥師懺」、藥師如來,你就想著藥師如來!你在這裡拜「藥師懺」,心裡卻想地藏菩薩、想觀音菩薩,這都不對,這叫妄心。還不說你想到世間,想到貪、嗔、癡上,那更不要說了。
 

 
濟群法師
認清無常、無我的真相,才會擁有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才能在興衰成敗中寵辱不驚,坐看雲起。
 

 
濟群法師
有些人先天具備很好素質,對社會也有一些非常美好的願望,因為認識的偏差,他的努力並不能對社會發展帶來正向的意義,甚至還有一定的負作用。臨終給自己一生做總結的時候,多少也會留下遺憾的。
 
濟群法師
如果不對心靈進行管理,即使在看似平靜的時候,不良情緒也會像泄露的煤氣一樣,慢慢包圍你。一旦遇到明火,就瞬間爆炸了。
 
濟群法師
語言的背景是心態,當你說話的時候,不僅表達了你的想法,同時也暴露了你的心態。在這個感官的舞台上,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很重要。
 
濟群法師
不是穿著僧衣就能代表佛法,也不是住在寺院就能代表佛法,唯有學習佛法、實踐佛法、弘揚佛法,才能代表佛法。佛經上說:佛陀在世時,魔王波旬用各種手段阻止佛陀傳播佛法都未能成功,於是就對佛陀說,等你涅槃後,讓我的子孫們穿你的衣,吃你的飯,謗你的法,佛陀為之垂淚。
 
濟群法師
好噁心強的人,別人對他的喜歡和不喜歡也很突出;寬容心強的人,也容易被更多人寬容、接納。學習平等、寬容之心,有助於培養慈悲心,修習菩薩行。
 
夢參老和尚法語
佈施不光是錢,不是這樣的含義,這個意思太狹小了。比如我所聽到的佛法,我就馬上轉送給別人,讓他也能知道。這比你供養好多財物功德還要大。供養師父不一定給紅包,你要是在家唸經供養他,他也得利益,你也得利益,大家共同成佛,這叫法施,以法佈施。法施功德比財施的功德還大,就是把自己施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