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 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比較短視,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利益和快樂,學佛才能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良心是實現這種價值觀的重要基礎。有良心,才會有前途。 濟群法師 在一片浮躁、混亂的心地上,很難培養出崇高的理想,優秀的品質,出類撥翠的才能。 濟群法師 許多生命都是一堆錯誤觀念和混亂情緒的組合,如果沒有接受智慧文化的教育,不能主動選擇生命的發展,聽從自己的感覺,自以為是,人生的悲劇將會不斷的重演。 濟群法師 燒香,原本是淨化心靈,淨化環境。高香、劣質香,帶著濃厚的商業色彩,燒起來濃煙滾滾,污染環境,同時也污染人的心靈。這樣的香還能叫香嗎?可憐許多寺院都成了這些香重災區,僧人、信眾,乃至一些遊客,也成了受害者,這是誰的過呢? 濟群法師 人把自己出賣給慾望之後,得到一些享受,但要付出精力;得到一些情愛,但要付出自由 ;得到一些刺激,但要付出安樂;得到一些風光,但要付出時間,乃至生命。 濟群法師 有孤獨心理,才會孤獨;有恐懼心理,才會恐懼。擺脫孤獨、恐懼的環境,衹能暫時迴避孤獨、恐懼。消除孤獨、恐懼的心理,才能徹底消除孤獨、恐懼。 濟群法師 衹有環境的自由沒有心靈的自由,算不上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內心,那就是在認識上沒有困惑,在心靈上沒有煩惱,這纔是真自由。有了心靈的自由,就可以隨遇而安,隨緣自在,無往而不自由也。 濟群法師 衣食無憂了,應該放下無益的忙碌,做些有益自己生命成長,乃至利益社會大眾的事,哪怕一點點,也能讓此生不虛此行。 濟群法師 拜佛,並非衹是求平安、求保佑。拜佛,是因為佛陀遠離了貪瞋癡,成就大慈悲、大智慧的品質,讓我們高山仰止,生起無限的崇敬。拜佛,是以佛陀為榜樣、為老師,執弟子之禮。拜佛,是對真理、智慧的低頭、臣伏。拜佛,在虔誠中,心靈可以得到淨化,與佛菩薩相應,得到加持。 濟群法師 我們已經擁有很多過去難以想像的條件,卻沒有帶來多少幸福,為什麼?因為慾望在不斷提陞,幸福的成本也隨之增加。就像通貨膨脹,當物價上漲超過收入增加,生活水準會不升反降。同樣,當慾望提陞超過擁有的財富,幸福感也因此下降。 濟群法師 佛弟子,承擔著如來使者的職責。傳承佛法,實踐佛法,弘揚佛法,點亮覺醒的心燈,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自覺覺他,盡未來際。 濟群法師 水知道答案,並非水能識字,或聽懂說的話,而是體現了心念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心念造就人格,心念決定命運,心念影響健康,心念成就世界。佛教強調發心,說明選擇心念發展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夢參老和尚的法語 學佛的人講『明心見性』。我們和尚修什麼?修明心。見到自己的本體,身體不是我,衹是一個作用而已。我們每個人說話,我的身體,沒有一個人說:『我身』,有這樣說話的嗎?沒有,中間得加個介詞,我的身體,我的身體不是我,衹是我的。 濟群法師 在生活中修行,面對越複雜的境界,好比運行越大的軟件,對電腦配置的要求就越高,不然就容易死機,或根本運行不了。所以,我們得及時給心靈升級才行。否則,在座下是用不起功夫的。 濟群法師 散亂,使人心陷入妄想煩惱中;禪修,把心安住在正念上,可以避免被妄想煩惱所傷害。 濟群法師 何謂善,指行為沒有不善的過失,即遠離十不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婪、不嗔恨、不邪見,稱為十善行。善行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利益和安樂,不善行為會給個人、社會造成痛苦和危害。十善,是做人的十種基本德行,也是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的保障。 濟群法師 散亂和昏沉,浪費人生大量的保貴時間,使人幹事無效,同時也不能專心有力的修行。克服散亂和昏沉,才能擺脫妄想煩惱,安住於正知正念中。 濟群法師 有些人先天具備很好素質,對社會也有一些非常美好的願望,因為認識的偏差,他的努力並不能對社會發展帶來正向的意義,甚至還有一定的負作用。臨終給自己一生做總結的時候,多少也會留下遺憾的。 濟群法師 如果不對心靈進行管理,即使在看似平靜的時候,不良情緒也會像泄露的煤氣一樣,慢慢包圍你。一旦遇到明火,就瞬間爆炸了。 濟群法師 語言的背景是心態,當你說話的時候,不僅表達了你的想法,同時也暴露了你的心態。在這個感官的舞台上,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很重要。 濟群法師 不是穿著僧衣就能代表佛法,也不是住在寺院就能代表佛法,唯有學習佛法、實踐佛法、弘揚佛法,才能代表佛法。佛經上說:佛陀在世時,魔王波旬用各種手段阻止佛陀傳播佛法都未能成功,於是就對佛陀說,等你涅槃後,讓我的子孫們穿你的衣,吃你的飯,謗你的法,佛陀為之垂淚。 濟群法師 好噁心強的人,別人對他的喜歡和不喜歡也很突出;寬容心強的人,也容易被更多人寬容、接納。學習平等、寬容之心,有助於培養慈悲心,修習菩薩行。 總171頁:上一頁下一頁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第42頁第43頁第44頁第45頁第46頁第47頁第48頁第49頁第50頁第51頁第52頁第53頁第54頁第55頁第56頁第57頁第58頁第59頁第60頁第61頁第62頁第63頁第64頁第65頁第66頁第67頁第68頁第69頁第70頁第71頁第72頁第73頁第74頁第75頁第76頁第77頁第78頁第79頁第80頁第81頁第82頁第83頁第84頁第85頁第86頁第87頁第88頁第89頁第90頁第91頁第92頁第93頁第94頁第95頁第96頁第97頁第98頁第99頁第100頁第101頁第102頁第103頁第104頁第105頁第106頁第107頁第108頁第109頁第110頁第111頁第112頁第113頁第114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18頁第119頁第120頁第121頁第122頁第123頁第124頁第125頁第126頁第127頁第128頁第129頁第130頁第131頁第132頁第133頁第134頁第135頁第136頁第137頁第138頁第139頁第140頁第141頁第142頁第143頁第144頁第145頁第146頁第147頁第148頁第149頁第150頁第151頁第152頁第153頁第154頁第155頁第156頁第157頁第158頁第159頁第160頁第161頁第162頁第163頁第164頁第165頁第166頁第167頁第168頁第169頁第170頁第17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