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
避苦求樂,是眾生共同的追求。但是眾生卻首先把什麼是苦、什麼是樂,給搞錯了。結果就南轅北轍,越追求,樂反而越遠,苦反而越深。
 

 
達真堪布
一個菩薩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境和磨難,內心應該穩重一點,堅強一點,勇敢一點,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切都難不倒你。有佛法就有辦法。比如家裡有事了,應該通過自己對佛法的信心,先將自己的心穩定下來,然後慢慢勸家人,讓他們的心也穩定下來。你的內心穩定下來了、堅強起來了,這就是加持。
 
達真堪布
我們現在有一些災難痛苦,這都是往昔造業的果報。若這些果報能在人間成熟,倒是件好事。因為人間即使再痛苦也沒有三惡道痛苦,而且我們是人,能想出辦法解決。若這些果報在三惡道成熟,遭受的痛苦不會這麼輕鬆。一個修行人,應該希望所有惡業的果報都在今生成熟。你有這樣一個勇敢的心,就是修行。
 
天台子達照
《清淨心》:妄想就是生長煩惱的心念,染污心就是與世爭執之意,倘若內心不生煩惱,不與自他身心世界產生任何爭執,此時之心即是恢複本來無染的清淨心。所以人人都有清淨心,就看當人願不願意運用了,如果你願意,當下即可觸及,如果你清淨,煩惱立刻遠離!
 
六祖寺
【大願法師】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正是因為心態的作用,人生的道路才千差萬別。無論世間還是出世間能否取得成就取決於我們的心調動宇宙的能量。心量有多大,能量有多大。我們要提陞認知,擴大心量,完成生命境界的昇華。
 

 
益西彭措
每當對五塵有貪慾生起來的時候,都要及時提醒自己:雖然現在很希望得到它們,但是這是在讓自己擁抱痛苦,如果能把這份精力用來觀心,當下產生的樂,就遠比那些五塵帶來的樂要強得多。何苦捨近求遠,捨樂求苦,折騰自己呢?
 

 
益西彭措
剛對「我」進行觀察的時候,會感覺這個「我」非常堅固,如影隨形般一直控制著身心。其實「我」確實是不存在的,是眾生執著出來的。眾生的執著,造成了 「我」統治著五蘊身的假相。因此要對治,要糾正的,就是這種指鹿為馬的執著。
 

 
達真堪布
很多人皈依是為了健康、平安、發財。「我皈依佛了,病肯定很快就好,家肯定會平安,肯定會陞官發財。」結果病沒有好,家也沒有變化,買了很多彩票也沒有中獎,然後就開始懷疑佛沒有加持。我們為什麼皈依?佛有解脫成佛的方法,你這樣去做,煩惱越來越少,快樂越來越多,最終功德圓滿,這是皈依的目的。
 
達真堪布
我們這邊的藏民,平時沒有事情的時候,嘴總是在動,手也總是在動,嘴裡念佛號或咒語,手裡撥念珠——養成習慣了。口惡業、意惡業很容易造,所以嘴裡應該多唸唸咒。發心到位也好,不到位也罷,多念點兒,不要讓它說是非、說綺語,唸咒念佛號堵住它。
 
達真堪布
很多人學佛了、修行了,偏偏變成了井底的青蛙。雖然在行善,但是求的是世間福報;雖然在念佛,但是求的是自我解脫。就好像井底的青蛙,看不到更廣、更大的天空。其實如果你能發出菩提心,獲得最圓滿、最究竟圓滿的果位——佛果,世間這些暫時的利益、人天的福報根本就不用考慮,自然而然就有了。
 
六祖寺
當你了悟貪嗔等煩惱的本來面目時,煩惱即是菩提;而假如你沒有認識它,那麼煩惱就是煩惱,與菩提的距離遙不可及。
 

 
六祖寺
人生很多時候衹是一個轉身,變了心境,便變了整個世界,站在人聲鼎沸處,你望見的是便衹有喧囂, 站在寧靜處,你享有的便是清平雅樂,追逐於名聞利養中,你看到的便是慾望人心下的心疲神勞,立於天地自然之間,你望見的便是山高水遠,雲淡風清,至於想過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完全取決於你喜歡站在哪裡……
 

 
星雲大師
向自己革命,革除私心、陋習,前途光明。
 

 
達真堪布
有的人總想發財,經常買彩票,想中獎——這是中魔了!財富是修來的,你要修施捨心,捨棄自私。比如,服務他人,教他人知識。還有,吃飯時可以先做供養,洗臉刷牙倒廢水時念「嗡阿吽」施捨給惡道眾生。有捨才有得,把衣食住行等一切都變成佈施,這樣才能積纍福報,才能發財。
 
星雲大師
我在眾中,就要能接受大眾的擠壓。
 

 
達真堪布
很多人是都放不下這個「我」,非要考慮這個「我」。「臨終時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若是阿彌陀佛不來接我怎麼辦?」這種心態,根本沒有深信阿彌陀佛。「我怕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沒有放下自我,放下私心,所以會害怕。如果真是為了眾生,衹要能利益眾生在哪裡都可以,哪怕是到地獄也是心甘情願的。
 
六祖寺
我們身上所積壓的情緒就是一種堵塞的能量,它們會阻礙宇宙能量流向你的通道。當負面情緒升起的時候,要把注意力拉回來,放在自己身上,去覺察它。它會因為你慈悲的觀察和觀照而逐漸消融、減退。
 

 
大安法師
念佛法門遇到了,而且能夠相信,所得到的利益就太大了!但你遇到了,而且也在念佛,你要知道你能得到的利益有多大,你可能都沒有概念,所以還生起不了那種欣喜之心,喜悅之心。
 

 
益西彭措
在家居士,本來是靠業餘時間來學佛修行的,但即使是這業餘時間,現在也遭遇了空前的危機。互聯網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正在對居士們的聞思修行形成包圍和侵蝕,導致大好時光白白地浪費。因此居士們必須引起重視,減少上網,珍惜暇滿。
 

 
達真堪布
很多人都說:「我也想把家人度進來,把同事度進來,但是為什麼不行呢?」因為你沒有用四種方法攝受眾生。佈施你沒有做到,沒有為他們付出;愛語也沒有做到,沒有說悅耳的語言。利行,做對他人有利益的事情;同事,和他做同樣的事情。這也沒有做到。這四種善巧方便你若做到了,那你一定能把他領入佛門。
 
益西彭措
在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我」就已經明顯地浮現出來了,這時正好可以直接來觀察它。看它的來源,看它的變化,看它的構成,看它的多體,等等。結果你會感到有很多個「我」,弄得自己都無所適從了,不知道哪個纔是真的。這時轉念一想,就會有領悟。
 

 
益西彭措
平時我們怕沒了「我」,這日子就沒法過了。其實不用擔心,沒有「我」,地球照樣轉,而且你的日子可以過得更好。生活中本來就不存在「我」,「我」的出現,都是自作多情,是多餘的。
 

 
星雲大師
做人,不為錢動、不為情動、不為境動。
 

 
益西彭措
世間人現在正沉浸在閤家團聚的快樂氣氛中,大擺筵席、狼吞虎嚥著各式美食,但是數以萬億計的生命卻被宰殺,它們在生命盡頭感受了巨大痛苦。我們一定要奉勸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要宰殺活物。希望大家以慈悲心為被宰殺的無數老母有情多念六字大明咒「嗡瑪呢巴美吽」、「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益西彭措
有人說,煩惱生起來的時候,自己也知道,也看著它,不想讓它發展,但最終還是克制不了。能意識到生了煩惱,固然是好事,但是光看著是沒有用的,要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能夠並善於運用多體、無常等方法。就像看到房子著火了,你只顧看,火只會越燒越大,但是你要是能澆上一盆水,火當下就滅了。
 

 
大安法師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講「至心信樂」,能夠至信,能夠產生極大的歡喜。生命面臨可怕的墮落,這時念佛法門給他拯救的一種相信,他纔能產生喜悅。我們不能產生喜悅,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世間的事業,而對於生命的大得和大失,反而認不清楚。這是我們生命的盲點,對此要有一個理性的、深刻的思惟。
 

 
大安法師
種的因那麼小,得的果那麼大!難信就難信在這個地方。這是阿彌陀佛太慈悲了,是他給我們恩賜的,他對我們是無條件的救度,對我們是無條件的賜與。所以我們聞信淨土法門,要有驚喜!得未曾有!想都不敢想的,卻忽然得到了。
 

 
達真堪布
不管是吃喝玩樂還是行住坐臥的時候,都要觀察自己的心,別讓它生起煩惱。一旦生起煩惱了,立即降伏,盡量以正知正念來護持自己的相續。能夠從心裡轉變,纔是真正的修行。這樣,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是真正的進步;否則在表面上再精進也不是真正的進步,也不會有太大的意義。
 
達真堪布
我們現在雖然也發心幫上師三寶做事,為了慈善事業做生意,但發心不純淨、不真誠。因為我們還沒有破除我執,摻雜了這個「我」,所以做事始終不順利、不成功。你已經發心了,還煩惱痛苦得不得了,整天愁眉苦臉的,這就說明了你發心不清淨!若是發心清淨了,應該隨緣,不應該因為這個煩惱、痛苦哦!
 
大安法師
阿彌陀佛視我們眾生等同一子,他五大劫的思惟,無量劫菩薩六度萬行所修的福德,完全要給我們。衹要信願持名,乃至念十聲,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無盡的莊嚴,都給我們。在那裡,念頭一動,想衣、飲食、宮殿,自然在前;想到他方世界,分身他方,成不退轉的菩薩,六種神通具足,擁有佛的相好光明。
 

 
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
佛說諸乘,即是非乘。佛所講的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都是一種方便而已,所有的法統統叫你成佛,這纔是佛的本意。在佛的領域來講,究竟平等,究竟之處,都是叫你成佛。衹有下手處他不一樣。因為有著文化、時空的背景、修行的經典依據不一樣,究竟之處統統叫你成佛。所以八大宗派衹要給一個尊重,其實什麼事都沒有。
 

 
益西彭措
大家必須明確,對於修解脫道,哪些是同於凡夫增長過失的邪業,必須遠離;哪些是同於外道損減智慧的邪業,必須遠離;哪些是守持身口意淨戒的障礙,必須遠離。這樣一一了解之後,就應當隨順世尊的教導,努力對治身口意的一切邪業。
 

 
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
第一義諦(三): 你的分別心衹是在跟你自己的無明對話而已。批判別人其實自己落入無知的知見。
 

 
大安法師
東林佛號比較深沉緩慢,盡量貫注這八個字:清、暢、哀、亮、微、妙、和、雅,這幾年實踐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能夠把一種對彌陀的情懷念出來。曾經東林寺的夏令營,營員念了三天佛號,多人皈依。跟他講念佛法門,有一種很便捷的方式,先把他帶到彌陀願海當中去,讓阿彌陀佛料理他,效果還挺好。
 

 
達真堪布
很多人觀想的時候都特費勁。若是自私自利、狹隘的心胸打開了,有利益眾生的開放的心胸,心態自然就好了,自然就能觀出來,之前是不行的。沒有力量,即使觀出來了也肯定是魔,不是佛。你心胸沒打開,心裡沒有清淨,哪有佛啊?不要特意去找外在的相。盡量調整心態。心態調柔了,穩定了,自然就觀出來了。
 
六祖寺
每當遇到這個環境不符合我這個期待,不符合我這個觀點,我就很生氣 了。故此真正的修行人不是不產生情緒,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凡夫是情緒的奴隸, 情緒來的時候就失去理智了,暴跳如雷, 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成了情緒的奴隸;修行人是情緒的主人,情緒浮現出來的時候衹是去覺照它,並不會壓抑它。
 

 
達真堪布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不自在呢?不是因為某個人、某件事,而是因為煩惱,因為貪心、嗔恨心。貪心、嗔恨心生起來的時候,對我們的傷害多大啊!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跟它們作對,不能隨順煩惱習氣。雖然修行了,還仍然縱容自己的煩惱習氣,那就錯了。不但不能解脫,反而會造下更嚴重的罪業。
 
六祖寺
佛說:「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幻想未來,把握現在,播散良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強求,不妄取,貴在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