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法師修學淨土法門,根本經典就是淨土五經一論。對淨土五經一論一定要熟悉。不理解的話,就要根據淨土祖師的註解本去理解。
弘化社「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不服藥也。餘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服藥者,說偈謝云: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捨此不服,是謂大錯。因平日既信淨土法門,諄諄為人講說;今自患病,何反捨此而求醫藥?」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釋迦牟尼佛在《觀經》開顯的定善十三觀、散善的三福九品,令我們依教奉行,把這個定散二善平等地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一到極樂世界,就能夠快速地證到佛果。佛果就叫無生身,無生就無滅,不生不滅就是涅槃,就是法性,就是如來。
弘化社「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格言聯璧》
大安法師省常大師沒留下什麼著作,他的特點是對那些朝廷的宰相、文人士大夫很有感召力。仿蓮社的遺風結淨行社,帶領大家念佛求生淨土,比較注重華嚴的淨行品,來規範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很注重戒律。
大安法師衹要深信切願念佛,本身就是在修甚深的福德智慧。《無量壽經》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的一切善、最高的善、第一善就是信願稱名。何以故?由於這個名號具足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所以你念佛的時候,菩薩的六度萬行就具足了。
弘化社「求佛力加被,最至誠懇切的,就是五體投地,匍匐在佛前,至誠恭敬頂禮。一次、兩次……遇著什麼事情,多拜幾次,佛就慈悲,我們是能感,佛要是被我們所感,佛就能應,我們就接受佛的感應。這是修行的基本,消災障、增福慧的基本,是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懺雲老和尚開示
弘化社「「不偏見」:人有小智,未聞大道,每執己見,以為最妙;坐井觀天,所見者小,若登高山,前見自了。「不遷怒」:有富貴人,氣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騷;遷怒無益,自他煩惱,海涵寬恕,是無價寶!」輯錄《德育啟蒙》·印光法師著
弘化社「拂意處要遣得過,清苦日要守得過,非理來要受得過,忿怒時要耐得過,嗜欲生要忍得過。」《格言聯璧》
弘化社「「不吸煙」:煙俱勿吸,以傷衛生,口氣常臭,熏天熏人;鴉片香煙,其毒極烈,花錢買害,癡人可憐。「不飲酒」:酒是狂藥,飲必亂性,醉則反常,越禮犯分;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聰明智慧,常保清白。」輯錄《德育啟蒙》·印光法師著
大安法師做人的道德很重要,《觀經》講中品下生的人,他就是做人做得很好,天性非常孝順父母,對他人非常仁慈,雖然一輩子沒有聞到佛法,沒有修出世間法,但是臨命終時這個善人聞到善知識一講淨土法門,他馬上相信,馬上發願就能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中品下生。
弘化社「貪名逐利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閑。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六道輪迴易循環。 勸君早辦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醒世詩》·【明】 羅念庵
大安法師造惡的眾生他臨終遇到善知識,這是什麼情況呢?這確實是他宿世的善根,藉助著他臨命終時那劇烈的痛苦,把這個淨業的種子給他激發出來了,就感得了一個念佛的善知識過來了。要麼沒有這樣的善根,這個往生善知識怎麼就關鍵時刻到你邊上來了呢?跟你來講這個淨土法門呢?這是萬中裡面難得有幾個啊。
弘化社「但自西徂東,由北至南,往返萬餘裡,閱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其有老實頭持戒念佛,縱信願未極,瑞相不現,皆是安然命終。」輯自《印光法師文鈔》·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弘化社「無論何人,即婢僕小兒,亦不許打罵。教其敬事尊長,卑以自牧;務須敬惜字紙,愛惜五穀,衣服,什物,護惜蟲蟻;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決定賢善;若小時任性慣,概不教訓,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類。此時後悔,了無所益。」輯錄《印光法師文鈔》·一函遍復
大安法師能夠相信他方世界有淨土的人就是大乘的根機。小乘種性的人只相信這個世界有佛,不相信他方世界有佛,不相信他方世界有淨土。
弘化社「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印光法師文鈔》·復陳慧超居士書
大安法師修行人生點病沒什麼不好,生病是消業障的過程,以病苦為良藥,讓我們產生厭離之心。病性本空,由生病要轉凡夫的業力的身體為如來的身,所以佛教講以八苦為師。學佛人不要過得太順利,有坎坷,有挫折,有苦難,有憂患,都是修道的逆增上緣,娑婆世界眾生還特別需要這個逆增上緣,才能夠跳出三界。
弘化社「念佛人,要志堅,滴水須知石也穿,念頭迸出燎天燧,管甚西方五色蓮。念佛人,要端正,端正方能成正信,菩提種子自培成, 便是彌陀親法胤!」《淨土詩韻》念佛偈·【明】元賢和尚
弘化社「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格言聯璧》
弘化社「不虛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進入不得。不開悟,便如膠柱鼓瑟。一毫轉動不得。不體認,便如電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車,陸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格言聯璧》
弘化社「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弘化社「我想,我個人要得佛法的利益,我想做而做不到的,就是想多拜佛。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這是佛門弟子應當多修的、多做的,消災延壽、增福增慧。遇著什麼事情,我也是多拜佛,求佛力加被,開我的智慧,賜給我一個指南。」懺雲老和尚開示
弘化社「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大安法師活著的時候能不能見極樂世界呢?那就要看你修行的功夫,如果你得念佛三昧,那生前就能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的清淨的境界。這就類似於善導大師得三昧,定中所見的樓台宮閣,慧遠大師得念佛三昧,三次定中見阿彌陀佛,以及劉遺民居士定中神遊極樂世界。
弘化社「最初拜的時候,身上一百多斤,很沉重、很吃力;拜久了,很輕鬆了,越拜越輕、越拜越輕,心裡越拜越安定、越拜越安定。身上感覺著輕、心裡感覺著安定,在佛法的名相叫做輕安。要竭誠盡敬去拜佛用功好,心裡也不必求輕安,但是竭誠盡敬、至誠恭敬的,五體投地的拜!」懺雲老和尚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一法是以出世的本懷展示給我們的,不是讓我們去求人天的福報,不是讓我們去求聲聞、緣覺的化城,是讓我們直接成就一乘的佛果,這是無與倫比的一個生命的歸宿。
弘化社「至謂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大安法師什麼是閑邪存誠?這是從念頭上來說,閑就是防,防護,使自己內心邪念不能出來,來保持自己這顆真誠無妄的心。
大安法師有的人臨命終時有疾病痛苦,你教他念六個字,他都念不出來,「南無阿彌陀佛」都念不出來。他可能就念一句阿阿阿,或者就念佛佛佛,心裡作往生意,也能往生。
大安法師悉達多太子,他為什麼要出家?也是見證到生命的生老病死啊!當我們有生老病死的時候,一切的權勢、財富、享樂都毫無意義,無常啊。正因為我們眾生有衰老,有疾病,有死亡,才構成了佛來這個世間的必要性,才有著我們去學佛的必要性。
大安法師我們發願一定要今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發願我要在三界火宅裡面生生世世修行,生生世世行菩薩道,那就跟淨土法門就不相應了。今生就要離開。
大安法師四十八大願的每一願,都是為了讓我們往生成佛。為了使我們成佛,他所有的善巧方便,都集中在第十一願,正定必至涅槃願:如果生到我的剎土的眾生,不能得到大乘的正定聚,不能直趨大乘涅槃的佛果的話,我就不成佛。所以攝受一切眾生往生淨土是幹什麼的呢?是要令我們成佛的,是要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的。
大安法師自古以來,都有種種的偽經。有教內的人造的,有教外的人偽造的。這些我們就得要有正法眼了,要明辨。一般的能夠入藏的經典,那都是非常嚴謹的,經過教內的高僧大德,乃至於皇帝的欽定。入藏的,一般都靠得住,沒有入藏的這要仔細辨識。
弘化社「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讚佛偈,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則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馬契西居士書五
大安法師什麼是說好話?說好話不是說讓別人歡喜的話,還不是簡單地這麼說。說好話是要說利益眾生的話。利益眾生的話也許是用剛猛的形式、勸諫的形式、指責他的錯誤的形式表達出來。
弘化社「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只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迴向。若夫依儀誦文迴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弘化社「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