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 自我是一種迷亂的感覺,家庭衹是暫時的關係和存在。家在哪裡?菩提家園是家,覺醒的心是究竟的家,把心帶回家,那纔是你真正的安身立命之處。 濟群法師 一個人如果衹是為自己活著,就別想他人為你無償服務;如果是為大家活著,你的事大家也會當做自己的事。唯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自他和樂。 濟群法師 不重視內在修養,追求外在的裝修和打扮,結果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濟群法師 人與人的關係很容易產生誤解,如果再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安排,簡直就是糟糕透頂,所以,必要的信任顯得特別難能可貴。可是如果沒有誠信,又何來信任?沒有信任,維護一種關係卻是很辛苦的! 濟群法師 心的本質,即是宇宙的本質。一個人衹要沒有活在狹窄的設定和執著中,他就能體驗到生命的無限性;同時也能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胸懷。 濟群法師 學佛,是學習佛菩薩的智慧和慈悲。有了智慧,就能了悟宇宙人生真相,斷除煩惱,得大自在。有了慈悲,就能接納、寬容一切人,不再會有敵人,遠離各種災難。 濟群法師 整容不如整心。容貌既便整好了,也衹是一時的美,萬一手術不成功,則身心受損,遺憾無窮。整心,把心靈的煩惱搞定了,你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可愛的人,同時也是最快樂的人。 濟群法師 煩惱、業力形成了各種家庭關係、社會關係,使人不斷的自我折磨和折磨他人,輪迴就是一個無盡折磨的過程。悲催啊! 濟群法師 遇到有人嫉妒時,我們應該理解並包容對方。一是因為他正在遭受嫉妒的折磨,二是因為在讓他心生嫉妒的某件事上,你是強者,而他是需要幫助的弱者。否則,他就無須通過嫉妒這種方式來發泄了。所有的嫉妒,其實都是遭遇挫折或自以為遭遇挫折後的應激反應。 濟群法師 有人收藏了一輩子古董,老來為此煩惱。這些東西貌似很有價值,可是在生死麵前,除了讓你糾結不捨,實際上卻一文不值。 濟群法師 遇到任何傷害和不公平,都不要讓自己的內心陷入嗔恨中,因為那樣衹是產生對立,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嗔恨心只會加強對立衝突,嗔心是不能止息嗔心的,唯有慈悲接納,才能化解嗔心。 濟群法師 人本來很容易幸福、快樂,因為培養了過多的需求,以及對擁有的貪執產生的許多煩惱,所以才變得不容易幸福、快樂。 濟群法師 佛說一缽水有八萬四千蟲;說人體是蟲聚,有不計其數的寄生蟲依附著。喝水的時侯要念佛唸咒,心懷救度。吃飯時,要想著給身上寄生蟲提供營養,使他們得以生存。 濟群法師 有福報,還要有享用福報的能力。許多人有福報,並不幸福,不是因為沒有時間享用,就是沒有心情享用。當然還有濫用的,會帶來後患無窮。 濟群法師 在輪迴中要混得好,福報是不可缺少了,但如果缺乏人生正見及相應德行,福報就會成為做惡的助緣,不僅給社會造成傷害,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惡報。 濟群法師 勇敢、忍耐力強,能讓大的痛苦化小。少欲、少煩惱、沒有壓力,很容易開心、快樂。 濟群法師 一個再好的人也有缺點,如果有人別有用心,將他的缺點無限擴大,很有可能被當做壞人;相反,一個再壞的人,身上也不可能沒有優點,如果有人片面宣染他的優點,很有可能被認為是好人。人的認識和語言都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學會智慧的聽話很重要,否則每天都會活在自我欺騙和被人欺騙中。 夢參老和尚的法語 覺知前念起惡,能止後念不生。 濟群法師 朝聖,走近佛陀,走向生命覺醒的旅程。朝聖,可以淨心,在虔誠中淨化身心。朝聖,朝禮聖地,也能喚醒心中的神聖。朝聖,了解佛菩薩事蹟,向佛菩薩學習,以佛菩薩為榜樣。朝聖,憶念佛陀功德,唸唸融入到佛陀無盡功德的海洋中。 濟群法師 居安思危,是要我們在安定、舒適的生活中,想到我們內心還隱藏著製造不安定、不舒適的煩惱。沒有解除生命的迷惑和煩惱,所謂安定、舒適衹是一時的假相。 濟群法師 一個人只在乎自己的痛苦,就會陷入到痛苦的深淵裡去;如果學會關心別人的痛苦,就會從痛苦中走出來。 濟群法師 無常,讓我們知道一切都可以改變。衹要努力創造因緣,一切美好的人生果實,都有可能發生。無常,說明一切都在變化,吉凶禍福自有因果,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這樣我們就能坦然面對各種人生的不幸。 濟群法師 病毒的種類無量無邊,但都不外乎是貪瞋癡的不同演變,佛陀發明瞭戒定慧的殺毒軟件,可以從根本上消滅貪瞋癡的病毒。一切佛法都是幫助我們了解內心的病毒情況,修學佛法便是安裝殺毒軟件和進行殺毒的過程,從而使我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健康者。 濟群法師 小孩子會問:人死了到哪裡去?天空有沒有盡頭?星星會不會掉下來?長大了關心,上學、工作、結婚、生孩子。有些老年人只關心三餐飯。真是小孩關心大問題,大人關心小問題。 濟群法師 佛教講人生是苦,是要我們接納人生存在各種痛苦的現實,勇敢面對,用智慧探求痛苦的原因並給予究竟的解決;相反,對痛苦恐懼、迴避、麻醉、轉移的態度,只會讓痛苦變得更加複雜。 總171頁:上一頁下一頁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第42頁第43頁第44頁第45頁第46頁第47頁第48頁第49頁第50頁第51頁第52頁第53頁第54頁第55頁第56頁第57頁第58頁第59頁第60頁第61頁第62頁第63頁第64頁第65頁第66頁第67頁第68頁第69頁第70頁第71頁第72頁第73頁第74頁第75頁第76頁第77頁第78頁第79頁第80頁第81頁第82頁第83頁第84頁第85頁第86頁第87頁第88頁第89頁第90頁第91頁第92頁第93頁第94頁第95頁第96頁第97頁第98頁第99頁第100頁第101頁第102頁第103頁第104頁第105頁第106頁第107頁第108頁第109頁第110頁第111頁第112頁第113頁第114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18頁第119頁第120頁第121頁第122頁第123頁第124頁第125頁第126頁第127頁第128頁第129頁第130頁第131頁第132頁第133頁第134頁第135頁第136頁第137頁第138頁第139頁第140頁第141頁第142頁第143頁第144頁第145頁第146頁第147頁第148頁第149頁第150頁第151頁第152頁第153頁第154頁第155頁第156頁第157頁第158頁第159頁第160頁第161頁第162頁第163頁第164頁第165頁第166頁第167頁第168頁第169頁第170頁第17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