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入門
┊
問答
┊
智慧
┊
禪學
┊
修行
┊
因果
┊
素食
┊
放生
┊
健康
┊
福報
┊
財富
┊
懺悔
┊
改命
┊
治病
┊
文殊
┊
戒律
阿彌陀佛
┊
念佛法門
┊
觀音
┊
地藏
┊
藥師佛
┊
釋迦牟尼佛
┊
施食
┊
孝順
┊
婚姻
┊
人生
┊
事業
┊
孩子
┊
慾望
┊
臨終
首頁
佛教故事
佛經
法師大德
印光大師
大安法師
佛教知識
名人學佛
博文精選
佛學講座
全部文章
佛弟子文庫
> 佛教微博精選
大安法師
一心不亂,貫徹信願行三者。不能老是在行上、功夫上談一心不亂,還得要注重信願也有一心不亂。所以善導大師強調信願,若一日到若七日執持名號,能一心一意成就願力,一心願生,也是感得往生的資糧。這樣,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這位念佛人往生。
弘化社
「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迴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大安法師
如果有人,哪怕稱南無佛一聲,他就等於是在大乘佛法道裡面所攝,就已得成佛之遠因。稱念一句佛號就是金剛種子,永遠不會消失,因緣際會成熟,自然就會破土而出,成就佛果。
弘化社
「佛以大圓覺,充滿十方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淨土。我造無始業,一念便有餘。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淨土詩韻》畫阿彌陀佛像讚偈·【北宋】蘇軾
弘化社
「若能唸唸在道,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於父母之邦,隨緣常住。」輯自《印光法師文鈔》·與融明大師書
大安法師
我們都有佛的菩提種子,但是如果沒有善知識的緣,它還生不起來。所以大乘經典中特別重視善知識的作用。善知識如慈母、如慈父、如良醫。一切菩薩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識的力量。以善知識為根本,以善知識為因緣,以善知識為發起。
大安法師
《一函遍復》這一封大白話的函件,凝聚著印光大師一生自利、自證、化他的心血,凝聚著佛教三藏十二部的精華,也凝聚著儒家的這種做人的學問。
弘化社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弘化社
「念佛欲得一心,必須發真實心,為了生死,不為得世人謂我真實修行之名。念時必須字字句句從心而發,從口而出,從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萬句亦如是。能如是,則妄念無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周群錚居士書
弘化社
「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格言聯璧》
大安法師
淨土法門從哪下手呢?從仰信開始,你去相信。因為淨土法門全體的是建立在佛的果覺的這個層面,佛的智慧是二乘、菩薩不能窺測的,我們業力凡夫更是不能了解,這叫唯佛與佛方能究盡,九法界眾生靠自力不能信解的一個法門。於是我們就得要謙卑下來,惟佛的教法是從,佛叫我們幹什麼就幹什麼。
弘化社
「放生的利益呢?說到高處,不因為有利益才放生,就是看見眾生可憐。要實在講起利益,我們救眾生、教它少被人家網、被人家殺,那麼我們就消災延壽,還確實的!因果嘛!我們把它的生命給切斷,好比這一條鰻魚剁到八段,它就死了,這樣我們的果報也是短壽,同時也是痛苦。」懺雲老和尚開示
大安法師
阿彌陀佛大願業力就是一個巨大的增上緣,增上就是有一種輔助、加持這樣的一個力量。如果你沒有增上緣,靠自己的一點念佛的功夫,或者修定慧的功夫,要想到極樂世界這樣的十方世界最為超勝莊嚴的淨土去,那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大安法師
對於一個上根利器的人,他聞到佛道長遠,不僅不生退怯之心,而且生稀有難遭之想,他會勇猛精進地去修行。聞佛道長遠而不生退怯,這是要發菩提心的人才能做得到。菩提心發不出來的人,他一定會害怕的。
大安法師
要得一個相好,一定要有悲憫眾生的心,幫助眾生的心,而且要長遠,相才能莊嚴。現在很多的人想要自己長相莊嚴,實際上要從這裡下手,這纔是真的使長相莊嚴的妙訣。不是在外面搞個整容,單眼皮弄個雙眼皮,塌鼻子弄個高鼻子,反而把自己的容貌搞得越來越糟糕,不可收拾了。一定要有悲心。
弘化社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周群錚居士書
弘化社
「古之學者,在心上做工夫,故發之容貌,則為盛德之符。今之學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於心,則為實德之病。」《格言聯璧》
弘化社
「隋朝大莊嚴寺的智興法師,在扣鍾時會祈禱「願諸惡趣聞我鐘聲,俱離苦惱」!寒冬極冷,皮開裂掌出血,也不辭辛勞。隋煬帝大業五年,有一亡故男子託夢給妻子說:我不幸病死,墮地獄中飽經痛苦,幸賴莊嚴寺鳴鐘,音振地獄,方能解脫,要報答此恩,就送十疋布給智興法師!」輯錄·《緇門崇行錄譯白》
弘化社
「世尊我觀世音菩薩名字難可得聞。若復有人稱十萬億諸佛名字。或復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無異。」《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弘化社
「「不邪婬」:淫慾為害,傷身喪志,雖屬夫妻,亦當節制;若是邪婬,更非所宜,古今志士,無一犯之。「不說謊」:言為行表,是本心術,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望爾後生,切勿妄語,口是心非,終無結局!」輯錄《德育啟蒙》·印光法師著
弘化社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格言聯璧》
弘化社
「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論行住坐臥,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己念佛之聲。倘能如是,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士農工商,不但了無妨礙,且能啟發心靈、精於本業。以心不散亂作事有主,如理亂絲,神凝則易心躁則難。」輯錄《印光法師文鈔》·阜寧合興鎮淨念蓮社緣起序
弘化社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格言聯璧》
大安法師
正信正見,信仰三寶,皈依三寶,是我們每一個眾生得度的先決前提。
大安法師
省庵大師住世的時間不長,49歲。但這位祖師悲心非常切,拜阿育王舍利啊;《勸發菩提心文》那真是非常讓人感動!還有《懷淨土詩》108首,寫的非常好,對八苦的描述、不淨觀啊,讓我們油生厭離之心。
弘化社
「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念決裂,是錯到底。」《格言聯璧》
弘化社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格言聯璧》
弘化社
「修淨土宗者,第一鬚髮大菩提心。《無量壽經》中所說「三輩往生」者,皆鬚髮無上菩提之心。《觀無量壽佛經》亦云,欲生彼國者,應發菩提心。由是觀之,惟求自利者,與佛心不相應,佛以大悲心為體故。」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弘化社
「「守信」:守信之人,言不妄發,說到做到,不矜不伐。無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厭棄,不如牛馬。「仁慈」:仁愛慈悲,心之生機,此心愈真,福澤愈深。若無此心,勢必殘刻,縱有宿福,折盡受厄!」輯錄《德育啟蒙》·印光法師著
大安法師
我們在永劫的輪迴當中無明愚癡,常常就表達是暗夜,就需要智慧的火把來照明,所以佛來這個世間開示我們永劫輪迴的苦因,苦因就是有煩惱,令我們證得永生的樂果,涅槃的常樂我淨。這就是佛一代示現的一大事因緣、本懷。
弘化社
「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亦是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於病重之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所言供養經像等,則彌善矣!」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
信心突破之後,那你這個清淨信心則生實相,這個信願就是你的佛性的表達,就是般若智慧的表達,就是菩提心的表達。你在這時候唸一聲佛號就跟阿彌陀佛的大願之海感應道交,阿彌陀佛就能加被你,於是你念佛才能上軌道,才有味道,才法喜充滿。
弘化社
「「慎獨」: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為。「吃虧」:古時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賢人曰,無他言,爾等衹要學吃虧!「寡言」:此事最為緊要,孔子云「駟不及舌」,可畏哉!」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
蓮池大師也是宗門開悟的,以後就導歸淨土,他的風格比較敦厚、平實、謙和,教下對華嚴也深有造詣,用宗門教下來闡述淨土,給我們留下一部《彌陀疏鈔》,他的很多開示都非常像長者的風度。
弘化社
「學佛之人,一舉一動皆須留心。至於念佛,必須志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此也是善根發現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凡有適意時,不可過於歡喜,否則必著歡喜魔。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輯錄《印光法師文鈔》·誡初發心學佛者書
大安法師
佛號什麼人都能念,這纔能體現阿彌陀佛的平等的悲心,才能體現阿彌陀佛最高的智慧,越簡單的越有智慧,越平等的越有慈悲,一定要把這個領會好。
弘化社
「佛言彌陀國,去此實不遠。普告修行人,切勿生異見。佛為法藏時,四十八誓願。願願度眾生,攝受無限量。若有諸眾生,一稱我名號。若不生淨方,我不成佛道!父常念其子,子常念其父。唸唸若相應,還家依位住。」《淨土詩韻》讚安樂國偈·【北宋】楊傑
弘化社
「安徽有戶人家養了一百多隻鵝,吃了鄰居的稻穀竟被打死五十多隻。女主人起初很生氣,但轉念一想:丈夫醉臥在床,要是告訴他肯定要打起來,要是惹出大禍,不如忍了算了!第二天鄰居忽然暴死,丈夫的酒也醒了,嘆道:我昨天要是乘醉去打人,今天必然要家破人亡了!」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總171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第111頁
第112頁
第113頁
第114頁
第115頁
第116頁
第117頁
第118頁
第119頁
第120頁
第121頁
第122頁
第123頁
第124頁
第125頁
第126頁
第127頁
第128頁
第129頁
第130頁
第131頁
第132頁
第133頁
第134頁
第135頁
第136頁
第137頁
第138頁
第139頁
第140頁
第141頁
第142頁
第143頁
第144頁
第145頁
第146頁
第147頁
第148頁
第149頁
第150頁
第151頁
第152頁
第153頁
第154頁
第155頁
第156頁
第157頁
第158頁
第159頁
第160頁
第161頁
第162頁
第163頁
第164頁
第165頁
第166頁
第167頁
第168頁
第169頁
第170頁
第171頁
佛教資源
大正藏經
佛教詞典
安卓手機APP
法師文章欄目
慧律法師
淨界法師
大安法師
宏海法師
寬運法師
虛雲老和尚
星雲法師
聖嚴法師
濟群法師
印光大師
海濤法師
宣化上人
達照法師
南懷瑾
太虛大師
達真堪布
李炳南
傳喜法師
淨慧法師
昌臻法師
夢參法師
弘一大師
道證法師
惟賢長老
智諭法師
寂靜法師
蓮池大師
林清玄
本煥老和尚
妙蓮老和尚
心律法師
黃念祖
靜波法師
文珠法師
益西彭措
本性法師
本源法師
界詮法師
來果老和尚
蓮池大師
仁清法師
如瑞法師
廣欽老和尚
廣化老和尚
證嚴法師
衍慈法師
明海法師
惟覺法師
方海權
憨山大師
了幻法師
如本法師
倓虛法師
其他法師
隨機文章
來果禪師悟道因緣
為什麼處處都有人損害你的利益
臨終的正念絕對不是自然出現的
達真堪布:修行時懈怠懶惰怎麼辦
色慾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
凡事都能讓一步
泥問佛祖
心存感恩來看這個世間
別讓垃圾倒進你的腦袋
哪些病是屬於業障病
一時迷惑,本來是佛
達真堪布:我們有把握修來人天福報嗎
用「有情有義」的態度來溫暖世間
11種防癌抗癌的食物
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成了手機的奴隸
這是真正的慈悲
佛商慈善家曹德旺--低調行善
觀世音菩薩真能有求必應嗎
學佛就是把心顧好
證嚴法師《認清因果》
你在追求快樂嗎
11個寵壞你孩子的壞習慣
寧可割肉補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濟群法師:多聞熏習
既然萬法唯心造,為何世界不能由我造
什麼是居士
別人與你談論是非,該如何對待
對過去認命,對未來積極
生活中的最佳食物
修道人要經得起考驗
慳貪是眾苦之根本
善良是你生命的守護神
聖嚴法師《無常》
緣分,離不開珍惜二字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與利益
淨空法師《怎樣念佛往生成佛》
淨空法師:心是真正的主宰
遇到逆境時,應存三種觀想
掃除臨終的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