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昨天有人問我為什麼點燈重要?就好比有了一座燈塔,出海的人,就能歸來;有了一盞燈,夜歸的人,就不害怕,無有恐懼。 星雲大師 佈施,是否也要看對像如何? 佛教講智慧,正信的佛教徒要懂得佛法,權衡輕重、是非利害。佈施結緣,心香一瓣固然能盡虛空、徧法界,能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但是對像、方法也很重要。不少人假借宗教名義來斂財詐騙,對這種人行佈施、供養,不但毫無功德,還會增長社會的亂象,不可不慎。 達真堪布 在這些對境當中,在這些眾生面前,我們為什麼總是遭遇障礙?為什麼總是影響不了這些眾生呢?因為自己的信念不堅定。如果你信念非常堅定,誰也無法轉變你。我們要恆順眾生,但是該隨順的時候要隨順,不該隨順的時候不能隨順。為了某人、為了某事而失去自己的信念、放棄自己的修行,這是錯誤的哦! 達真堪布 我們之所以遭受這些恐懼、不幸與痛苦,都來自於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也許我們會找很多理由,「是不是我吃得不好生病了?」「是不是我沒有合適的工作,也沒有和睦的家庭?」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自己內心有煩惱,而後造了惡業,此果報必須要成熟在自己的相續中,成熟於自己的五蘊上,這纔是真正的原因。 天台子達照 圭峰宗密大師說:真修道者,唸唸都不放過。一念之差墮惡道,一心向道悟菩提。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可不慎哉!! 天台子達照 心安在哪裡,家就在那裡;心安在哪裡,愛就在那裡。心安在哪裡,生命就在那裡;心安在哪裡,事業就在那裡。心安在哪裡,方向就在那裡;心安在哪裡,歸宿就在那裡。心安在哪裡,世界就在那裡;心安在哪裡,佛就在那裡。 天台子達照 宇宙茫茫,天地蒼蒼。三界火宅,業海淒涼。 人生苦短,世間無常。愛恨別離,獨自慌張。 佛法真理,綻放光芒。智目行足,慈悲心腸。 人我同體,心佛無雙。寶山空手,豈不感傷。 放下身心,導歸寂場。生滅都絕,能所雙亡。 一塵不染,萬德圓彰。諸法實相,不可思量。 天台子達照 兔走烏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 天台子達照 《說事》:凡夫沒事要找事,有事又怕事;沒煩惱自尋煩惱,有了煩惱又要排除煩惱。羅漢沒事不找事看不到事,沒煩惱不找煩惱也看不到煩惱。菩薩沒事也是以眾生事為事,有事也是若無其事;沒煩惱也能體會眾生煩惱,有了煩惱也是煩惱即菩提。 天台子達照 一切心不可得,所以放下一切,你的空明寂靜的能力,當下就會呈現。煩惱痛苦惡業妄想都是客塵污染,都像客人一樣,來了都會離開的,除非你硬要留住它們。而覺性則是我們心的本質,纔是主人,永遠都不會背叛我們,上天堂下地獄,出生入死從未離棄。現在的當下遠就已經很好,管它地厚天高?!!! 天台子達照 人生必須做的四件大事:解除心中的煩惱痛苦,助人解除煩惱痛苦,學習自利利他的理論和方法,改過自新趨向圓滿生命的終極完美! 天台子達照 人生三大問題:一是現實的生活問題,基本生存權力和穩定發展自我,這需要靠科學來解決。二是根本的思想問題,心情愉悅和善意愛心精神,這要靠哲學來解決。三是終極的神秘問題,挖掘人生真理和宇宙實相,這要靠宗教特別是佛教來解決。 天台子達照 人生處處是醫院:母親的懷抱是醫院,治療幼稚;學校是醫院,治療思想;愛情是醫院,治療孤獨;職場是醫院,治療貧窮;飯店是醫院,治療飢渴;醫院是醫院,治療疾病;佛堂是醫院,治療煩惱...... 天台子達照 觀照就是精神體檢,如果身心足夠健康,那就沒有肉體上的痛苦,沒有精神上的痛苦。如果有痛苦和煩惱出現了,那就要及時進行體檢。所以觀照自心往往會發現很多毛病,這是邁出正確的第一步。調整心態角度,依正法熏修,纔是治療疾病。 天台子達照 不修行,你能幹什麼?幹什麼能有修行的意義重大呢?改惡向善、離苦得樂、了凡成聖就是修行,所以需要的吃飯、喝茶、睡覺、休息、散步、鍛煉、讀書、靜坐、學習、工作、聊天、談判、上班下班、賺錢花錢、坐車開車、打掃衛生、待人接物無不是修行的內容。越做越好就是修行,越做越差就是不懂得修行。 天台子達照 今日不知明日事,今年不見去年人。人生無常需努力,歲月無情要小心! 天台子達照 在輪迴的路上,無論你抓住了什麼東西,都是抓住了輪迴而已!如果抓住了解脫輪迴的法,就可以走向解脫,但輪迴時抓住的法在解脫之前也要放下的。所以,放下纔是真正的解脫。可是,從來就沒有誰提起啊! 天台子達照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親近有德者,是為最吉祥。言論無雜穢,端行步安然,思維修正念,是為最吉祥。從學工藝精,時光無空過;孝敬父母者,是為最吉祥。學佛觀覺性,正法無邪惡,清淨斷煩惱,是為最吉祥。 天台子達照 從來不需要妄想什麼過去和未來,即便想到了過去未來,也是當下呈現的心念而已。生命只在當下進行......看好當下的身心行為,人品道德境界素養,生命的裡裡外外虛虛實實,就全然展現在前。 天台子達照 造惡之人,若被惡困,如戴鐵銬,不得自在。行善之人,若被善困,如戴金銬,也不自在。超越善惡,不困善惡,唯無所困,名自在人。 天台子達照 【放下自在】善念時把惡念放下,淨念時把善念放下,後念時把前念放下,自在時把執著放下,持戒時把犯錯放下,安定時把散亂放下,智慧時把愚癡放下,無念時把有念放下,解脫時把輪迴放下,覺悟時把迷失放下……反之亦然,也是放下。時時都在放下,處處都得放下,一切事物也都不得不放下! 天台子達照 煩惱的五種原因:看到的太多,有用的不多。接受的太多,明白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知道的太多,做到的不多。分別的太多,體悟的不多。 天台子達照 念佛念的太少,觀照力度不夠,放不下對世間法的執著,習氣翻騰時,依然無能為力。做功夫,就是對自己的習氣要狠,不要姑息,不要將就。要想解脫生死、證悟真心,就要動真格的,每次對境都是鍛煉自己,都要從中醒悟當下解脫。久而久之,功夫在不急不緩之間徐徐而進...... 天台子達照 心量要大,心眼要寬;深察因果,剛毅果斷。做事要有條理,待人要有度量;慈悲不分貴賤,平等接物有方。無事不要找事,有事不要慌張;心存家國天下,不為小事感傷。平時多思閑靜,切忌日夜瞎忙;起心動念純正,隨處都是道場! 天台子達照 《當下即是如如佛》:當下的心就是本性,念與不念都是靈光獨耀,照見萬法皆空、因緣果報。當下的話就是真理,說與不說都是功能啟用,表達喜怒哀樂、水波同體。當下的事就是佛事,做與不做都是圓滿無缺,顯示無所得故、無住無為。 天台子達照 慾望是凡夫生命的動力,願望是菩薩生命的動力!凡夫的慾望是以自我為核心,而向外馳求的,所以慾壑難填,輪迴不息。菩薩的願望是以無我為核心,而普遍利他的,所以悲心無盡,任性逍遙。你是哪個「望」呢? 天台子達照 做生意賺錢、做學問成就事業、努力工作,都可以隨緣進取。但修行要及時,不能停下改善自我、超越自我、圓滿生命的腳步。 天台子達照 每個念頭都是生命的盡頭,下個念頭就是生命新的開始。每一天躺下睡去都是生命的盡頭,醒過來就是生命新的開始。每一年臘月三十都是生命的盡頭,春天就是生命新的開始。每一個死亡都是生命的盡頭,出生就是生命的開始。所以,善待每個念頭,就是善待生命的所有開始和結束,但沒有盡頭...... 天台子達照 念死無常,三惡道苦,輪迴愚癡,業果不虛,暇滿意大,急求解脫!如是觀察,懈怠自滅。念佛慈悲,智慧殊勝,清淨光明,圓滿無邊,心性平等,遠離分別!如是思維,精進自生。 天台子達照 尊重生命的三種方式:一是戒殺,不直接傷害眾生的生命;二是吃素,拒絕別人任何殺害眾生的行為;三是放生,積極救護眾生之命。另外一種更重要的方式,就是宣傳「珍惜生命的真理」! 天台子達照 受不了打罵的學生,消不了業障,也就自立不了。如果能受無理的打罵呵斥,那就進步更快啦。相比之下,有理的訓斥,就遜色得多。但要有人護著點兒,畢竟高危險需要軟著陸,痛苦總是需要溫馨地接受的。如果沒有人無理打罵呵斥你,那就學會感恩的心面對生活的逆境吧! 天台子達照 貪看天邊月,失卻手中珠。聖諦共戲論,醍醐翻成毒。我今不恁麼,即得是非除。問君何能爾?心平意自殊。還是老實點觀察自己的當下吧,別向外求而忘了自心的根本啊! 天台子達照 《人生尺寸》:胸懷有多寬,天地就有多寬;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見地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眼光有多遠,夢想就有多遠;智慧有多圓,人生就有多圓;慈悲有多廣,緣分就有多廣。所以,胸懷心量、見地眼光、智慧慈悲,纔是人生的尺寸! 天台子達照 無憾人生的六個信條:做人要慎言誠信,不要言而無信。辦事要遵守原則,不要按潛規則。交流要穩定情緒,不要煽動情緒。看他要兼容對錯,不要偏執對錯。對己要包容缺點,不要縱容缺點。生活要感受陽光,不要黯然無光。 天台子達照 【吃虧是福】吃虧是自己福德智慧不夠而導致的感覺,肯吃虧纔是在種自利利他的福田。能吃虧說明心量比別人大,量大福也大,越貪越沒有。有便宜給別人佔,說明比別人富有。佔別人的便宜,說明比別人貧窮。所以吃虧是福啊! 天台子達照 凡人就是煩人,凡夫就是煩乎,凡事就是煩死,凡就是煩啊!平凡就是平反,反了就不煩了,不煩就不凡了,不凡也就梵了,梵了就是清淨了。 天台子達照 壓力重的五種原因:1、貪慾重,需要不多,想要太多。2、嗔恨重,心量不大,脾氣太大。3、昏沉重,靈明不夠,沉迷太深。4、悔亂重,定力不夠,散亂後悔。5、疑心重,自信不足,顧慮太多。 總171頁:上一頁下一頁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第42頁第43頁第44頁第45頁第46頁第47頁第48頁第49頁第50頁第51頁第52頁第53頁第54頁第55頁第56頁第57頁第58頁第59頁第60頁第61頁第62頁第63頁第64頁第65頁第66頁第67頁第68頁第69頁第70頁第71頁第72頁第73頁第74頁第75頁第76頁第77頁第78頁第79頁第80頁第81頁第82頁第83頁第84頁第85頁第86頁第87頁第88頁第89頁第90頁第91頁第92頁第93頁第94頁第95頁第96頁第97頁第98頁第99頁第100頁第101頁第102頁第103頁第104頁第105頁第106頁第107頁第108頁第109頁第110頁第111頁第112頁第113頁第114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18頁第119頁第120頁第121頁第122頁第123頁第124頁第125頁第126頁第127頁第128頁第129頁第130頁第131頁第132頁第133頁第134頁第135頁第136頁第137頁第138頁第139頁第140頁第141頁第142頁第143頁第144頁第145頁第146頁第147頁第148頁第149頁第150頁第151頁第152頁第153頁第154頁第155頁第156頁第157頁第158頁第159頁第160頁第161頁第162頁第163頁第164頁第165頁第166頁第167頁第168頁第169頁第170頁第17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