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化社「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故其利益殊勝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謂,餘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可謂最善形容者矣!」輯錄《印光法師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弘化社「「不嗔」: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可不畏哉!」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佛本身是離開名字的,但是每尊佛建立名號是度眾生的方便,或者根據他的自身的德能建立,或者從度眾生的方法來建立。
弘化社「古之學者,得一善言,附於其身。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悅人。」《格言聯璧》
弘化社「悲世眾生,根鈍業重,唯念佛定可剋期生死。當觀如囚赴市,步步近死。凡我念佛同志,必須唸唸屏息諸緣。決要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以四字洪名不離念,念佛聲不斷,佛心自然相契,三昧自成矣!」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塵空創辦念佛蓮社題辭
大安法師念佛一定要克服昏沉和掉舉這兩個障礙,這兩個障礙一突破,就能得法喜。一念就昏沉,昏頭昏腦,自己念什麼聽不清楚;或者掉舉,就是一念妄想紛飛,自己的心都被妄想牽著走,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跑到其他地方去了。這些都要去克服。
大安法師我們念佛是幹什麼的?念佛是為了作佛的。作佛是為了什麼?作佛是為了度眾生的。為了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必須作佛。
弘化社「暗室雖無人見,而天地鬼神咸知。念始萌乎隱微,罪福判若天淵。若能如是修省,將見舉動皆善,惡無從生矣。」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大安法師生命就在呼吸之間,無常隨時到來,所以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念都要把它觀照是臨命終時,這樣才說明你生死心切。
弘化社「倘念佛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而因地不真,心戀塵境,乃至求來生富貴,生天求樂,皆不得名為有淨土!」輯自《印光法師文鈔》·淨土法門說要
弘化社「「不傲慢」:傲慢輕人,實自呈短,明人知伊,學養俱罕;縱到聖位,猶不輕人,絕無凡聖,念存於心。「不嫉妒」:人有才德,我當讚歎,彼於社會,必有貢獻;若生嫉妒,是謂愚癡,業報奪汝,宿世慧思。」輯錄《德育啟蒙》·印光法師著
弘化社「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啊!我記得從前小孩子的時候,我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有一類虛偽發心的人,他對自己的罪過不懺悔,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讓全世界人都知道。這就成了內濁外清,內心充滿著貪瞋癡的濁染,而外表又顯出很有修行,持戒很清淨的樣子。由於他內心的罪過沒有懺掉,又以虛假的心來修行,開始修行他可能還非常猛厲,但是過不久就會懈怠放逸,不能持久。
弘化社「犯戒要懺悔,並不是犯戒就沒辦法了,犯戒要懺悔。犯了殺戒還不要犯婬戒,犯了婬戒還不要犯妄語戒、偷盜戒,但犯一戒,其它戒還保持住,還可以恢復,不能一敗塗地,還要鎮定住。」懺雲老和尚開示
大安法師兩垢如如,就是真如分有垢和無垢,我們的真如法性雖然具備,但是掩蓋在我們的煩惱分別裡面。在煩惱當中的真如稱為有垢真如,又叫在纏如來藏。那通過修行使真如法性彰顯出來了,這就是無垢真如,這叫出纏如來藏。
弘化社「拜下的時候,要是觀想,是觀想義理,觀相呢,觀佛也罷、菩薩也罷,都是觀想放光照我們,從我們頭頂,照進全身。等我們拜起來的時候,從我們頭頂全身進入腳部,把身裡頭肮髒的八萬四千煩惱、污穢都衝到腳底下,從腳底下流出去。這是觀相懺悔業障的拜佛方法,很能消業障。」懺雲老和尚開示
弘化社「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唸唸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大安法師印光大師非常睿智地告訴我們:小孩子,當他懂事之後,就馬上要教什麼?教做人的道德。做人的道德就是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弘化社「改過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難。故有屢改屢犯,自己未能強作主宰者,實由無始宿業所致也。務請諸君更須常持阿彌陀佛名號,觀世音、地藏諸大菩薩名號,至誠至敬,懇切懺悔無始宿業,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感應。承佛菩薩慈力加被,業消智朗,則改過自新之事,庶幾可以圓滿成就!」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阿彌陀經》和盤托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簡短的「二有」的開示,實則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境界。唯有開悟了,徹證法界真相了,才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阿彌陀佛的大願,修往生的因行果報。
弘化社「杭州人范儼,飲食清簡不纏俗緣,曾說:人只百年漂泊客罷了!有什麼好貪求的呢?宋徽宗大觀年間,有一天,他忽見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來告曰:你常持誦《法華經》並念彌陀聖號,因而得生淨土,所以來通知你!一夜之後,范儼面睹眾聖垂手接引,於是就座,恭敬合掌而去。」輯錄·《佛祖統紀》
大安法師佛告訴我們,衹要一日不殺生,刀兵劫就沒有我們的份。吃素之人遇到戰爭、刀兵劫都能倖免,護生實際上就是護自己。要世界和平,就從吃素戒殺開始。
弘化社「人生世間,千思萬算,種種作為。究到極處,不過為養身口,遺子孫而已。然身則粗布亦可遮體,何必綾羅綢緞。口則菜羹盡可過飯,何必魚肉海味。子孫則或讀書,或耕田,或為商賈,自可養身,何必富有百萬。」輯自《印光法師文鈔》·與衛錦洲居士書
大安法師「念身不求無病」。我們修行人不要求無病,有病是好事啊。為什麼呢?「身無病則貪慾乃生」。你身體沒有病,非常強壯,這時候你的貪慾就上來了。
大安法師厭離心是需要激發的。眾生對這個娑婆世界很貪戀,所以《無量壽經》就講娑婆世界五惡五痛五燒的情景,來折服他。一看那幾卷經文,我們都是驚心動魄呀,那實在太苦了,你還能待在這個地方嗎!
弘化社「放生的意思,就是以慈悲心。有個人,他不知道生物的苦、它被殺的苦,他說「放它們幹什麼!」可不能說把你抓著了、要殺你,別人來救,說:「不要救!救了早晚也得一死嘛!」我們普通手上拉個傷口,疼好幾天,還得抹膏藥;那麼生物你把它剁了,它也是很痛苦很痛苦!」懺雲老和尚開示
弘化社「喜來時,一檢點。怒來時,一檢點。怠惰時,一檢點。放肆時,一檢點。」《格言聯璧》
弘化社「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工夫不費錢,但教畢世無間斷,何愁難到法王前。」《淨土詩韻》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清】果能法師
大安法師我們的心無量劫以來都是奔馳在外面的五欲六塵上,我們沒有一刻的迴光返照,沒有安住在我們的自性裡面。如果一個修行人,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只知道馳騁在外面,這跟沒有學佛的人沒有多少差別。
弘化社「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過。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格言聯璧》
弘化社「我今身口意,合掌稽首禮。金色妙光明,普流諸世界,隨物增其色,是故稽首禮。若人命終時,得生彼國者,即具無量德,是故我歸命。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威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龍樹菩薩讚淨土偈
弘化社「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佈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弘化社「修淨土宗者,應常常發代眾生受苦心,願以一肩負擔一切眾生,代其受苦。所謂一切眾生者,非限一縣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經說,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說不可說許多之世界。凡此一切世界之眾生,所造種種惡業應受種種之苦,我願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負擔!決不畏其多苦。」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般若智慧就是要觀照諸法的空性。這個空又是包含有的空,含有之空為真空,含空之有為妙有。般若系經典談空和淨土談妙有,正好是一體兩面,甚深的辯證關係。所以修般若空性的人,一般他會相信淨土的妙有,越空越有,越有越空。
弘化社「一句彌陀最方便, 休言家事未曾閑,手做生活口念佛, 臨終帶業往西天。」《淨土詩韻》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清】果能法師
弘化社「見人不是,諸惡之根。見己不是,萬善之門。」《格言聯璧》
大安法師印光大師,離我們最近,他的《印光法師文鈔》跟我們現代眾生非常有緣分,他一生的弘化,也是非常平實的,雖然他通宗通教,什麼都了解,但是他不以大通家自居,就是一味的老實念佛,也勸一切人以敦倫盡分、諸惡莫做、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