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 我們不要總是站在凡夫的境界裡、以狹隘的心態去看問題。比如有人打罵你、欺騙你,這是讓你消業,讓你斷煩惱,這就是佛的化現!你若是以不開放、不覺悟的心態去看,沒有圓滿,沒有清淨。若是以開放、覺悟的心態來看,都是清淨的,都是圓滿的。自己能把握住,能轉為道用,哪一個不是消業積福的機會呢? 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遇險應出聲念佛】念佛人,宜行、住、坐、臥,心常憶念。平時須於潔淨處,衣冠整齊時,或出聲念,或默念皆可。唯睡眠,及大小便,倮體澡浴時,只可默念,不宜出聲。若遇刀、兵、水、火災難,則任是何地,何種形儀,皆須出聲念,以出聲比默念更為得力故也。 濟群法師 雖然擁有很好的福報,卻不沉迷於名利聲色,能夠看清榮華富貴的虛幻,尋找人生真諦,探求生命的究竟意義,這樣的人是有慧根的。 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持佛號時,雜念紛飛,此是多知多見,心無正念之現象。欲此種境象不現,唯專心痛念自己將欲命終。唯恐即墮惡道,勵志念佛。了不起他種念頭。久則自可澄清。 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如公事多端,不暇念功課,則但用十念亦可。此外則但止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已。所謂十念者,以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念十口氣,名為十念。如氣壯之人,一口氣多念一二十句。氣弱之人,衹能數句。不論佛數多少,但以一口氣,至十口氣,為度耳。其法之妙處,文鈔亦說之。 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業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普門品謂若有眾生,多於淫慾瞋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之。念佛亦然。但當盡心竭力,無或疑貳,則無求不得。 達真堪布 我們要學會放下。現在是親人,也許一會兒就變成仇人了;今天是一家人,也許明天就變成仇人了。你把這些當作正常現象,這叫放下。他高興還是不高興,他開心還是不開心,他願意理你還是不願意理你,他對你好還是對你不好……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平靜,心不動,把這些都當作正常現象,這也叫放下。 總171頁:上一頁下一頁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第42頁第43頁第44頁第45頁第46頁第47頁第48頁第49頁第50頁第51頁第52頁第53頁第54頁第55頁第56頁第57頁第58頁第59頁第60頁第61頁第62頁第63頁第64頁第65頁第66頁第67頁第68頁第69頁第70頁第71頁第72頁第73頁第74頁第75頁第76頁第77頁第78頁第79頁第80頁第81頁第82頁第83頁第84頁第85頁第86頁第87頁第88頁第89頁第90頁第91頁第92頁第93頁第94頁第95頁第96頁第97頁第98頁第99頁第100頁第101頁第102頁第103頁第104頁第105頁第106頁第107頁第108頁第109頁第110頁第111頁第112頁第113頁第114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18頁第119頁第120頁第121頁第122頁第123頁第124頁第125頁第126頁第127頁第128頁第129頁第130頁第131頁第132頁第133頁第134頁第135頁第136頁第137頁第138頁第139頁第140頁第141頁第142頁第143頁第144頁第145頁第146頁第147頁第148頁第149頁第150頁第151頁第152頁第153頁第154頁第155頁第156頁第157頁第158頁第159頁第160頁第161頁第162頁第163頁第164頁第165頁第166頁第167頁第168頁第169頁第170頁第17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