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化社「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畢現丑相,無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懼,勉為良善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一函遍復
弘化社「如來所說了生死法無量無邊。唯淨土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若欲即生了辦,捨此末由。所謂淨土者,即生信發願,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果能信願真切,一心念佛。至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國。」輯自《印光法師文鈔》·與陳錫周居士書
大安法師成佛之後要報眾生的恩,沒有眾生我們不能成佛,沒有眾生法藏菩薩圓滿不了四十八大願。他每一願都是度眾生的,不是為了自己的。
大安法師西方三聖是同體的,一體的。觀世音菩薩是代表著阿彌陀佛的慈悲的功能,大勢至菩薩是代表著阿彌陀佛智慧的功能。
大安法師散善就是你在行為當中,不要去造惡,努力地修善,去奉行淨業三福,隨分隨力地去執持名號。
大安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一部佛門的孝經,它所展開的孝的義理和境界,又比儒家的孝的內涵要深廣得多,可以說這是一部出世間的孝經。
大安法師慧遠大師在東林寺啟建白蓮社,專修念佛三昧求生淨土,雖然他沒有留下專門的淨土宗的著述,但是他完成了淨土宗一樁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以一個白蓮社的組織形態,一百二十三人的修行的實踐來證明著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阿彌陀佛的真實性。他們用宗教的感應來論證了淨土經典的真實不虛。
大安法師卑以自牧,卑就是謙卑,牧就是把那個傲慢的心降伏下來,就好像牧牛一樣的,要給這個鼻子拴上一個轡頭,挽上一根韁繩,否則這個野牛到處跑。所以一個人一定要謙虛、謙卑。
大安法師如果我們廣泛的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和阿彌陀佛的悲願向大家作介紹,大家都能把這個求往生的心,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度眾生的心發出來,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安法師佛講散善,就是先宣說淨業三福,然後再講九品往生,這屬於散善範圍。散善不是韋提希夫人請的,是釋迦牟尼佛自己宣說的,這就是隨自意說。定善是隨他意說。那隨自意說的散善,三福九品才大暢諸佛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的出世本懷,那真是大慈大悲啊!
弘化社「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大安法師人心惡的一面,就要靠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讓他畏懼,勉強讓他去做善行,這就是道德的堤壩。慾望的水如果沒有道德的堤壩,它會氾濫的,它會淹死自己,淹死他人。
大安法師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由於有菩提心的種子,才長出了菩提樹的枝葉華果。所以一個菩薩成就佛果,這個佛果的一切都屬於眾生。離開眾生一切菩薩都不能成佛。
弘化社「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倘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觀世音菩薩乃是古佛再來,稱為正法明如來,因地當中就以大慈大悲著稱,果地上又倒駕慈航,示現菩薩的身份來救度眾生。觀世音菩薩塵點劫以來,為救度眾生故,宏深誓願,早已成就,就在法界以一個巨大的磁場向十方眾生輻射他的慈悲救度的力量。
弘化社「「不賭 博」:賭錢博奕,喪志失時,專心於此,正事棄遺;有限光陰,送之兒嬉,破家蕩產,罪無了期。「不奢侈」:奢侈誇富,買禍買賤,君子下看,盜賊來劫;布衣蔬食,聖賢儀式,現生後世,人各取則。」輯錄《德育啟蒙》·印光法師著
大安法師念這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超過一切誦經、持咒的功德。換句話來說,念這句名號就能夠含攝一切經咒的功德:一即一切。
大安法師淨土經典首先就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講依正莊嚴固然是個介紹,實際上在我們的心性當中,會產生什麼呢?一種對比。我們為什麼很難生起出離心,是沒有比較,沒有鑒別,如果忽然我們有一個新的參照系出來了,一對比我們現在的生存狀態,我們的種種情況,就覺得苦了。
弘化社「在古人之後,議古人之失,則易;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格言聯璧》
弘化社「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輯錄·《佛遺教經》
弘化社「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大安法師大小乘經典的緣起,所說的人大概有五種:第一是佛親說;第二是佛的證果的弟子來說;第三是僊人可以說;第四是諸天可以說經,欲界、色界這些諸天說;第五就是化人,就是佛菩薩變化的人說。那佛經主要還是佛說,但其他四人,也可以說,但一定要得到印證。
弘化社「拙字可以寡過,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格言聯璧》
弘化社「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輯錄《華嚴經》·行願品
大安法師定善就是你的心要寧靜下來,要把妄想雜念收攝住,尤其要觀想極樂世界的那個真依報,那個琉璃地、寶樹、寶樓、八功德水等等。你沒有一顆寧靜的心顯現的智慧的光照,你是觀不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在正受正定狀態當中,就是三昧狀態當中,你纔能夠顯現極樂世界的那個依正莊嚴,這叫定善。
弘化社「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全身都能運動到,也不輕鬆、也不激烈。不像賽球或跑長途、短途,有時候跑完了吐血摔倒,或彼此打起來了。拜佛是和一切眾生同時求懺悔,沒有對待,沒有我想攻擊你,也沒有我抵抗你,而是和一切眾生一起在佛前求懺悔。」懺雲老和尚開示
弘化社「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弘化社「既有真信切願,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待至臨終生上上品。」《印光法師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弘化社「餘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淨土詩韻》念佛偈·【唐】白居易
大安法師永明延壽大師是禪宗開悟的,成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以後他回到淨土,主要是宿世的因緣,他是抓鬮抓出來的,一個是一心禪定的鬮,一個萬善莊嚴淨土的鬮,他就抓鬮看看自己以後選擇走哪條道路,結果在佛面前抓了七次都是淨土的鬮,說明他跟淨土有緣,然後他就修淨土。
大安法師佛法高度重視恭敬一法,印祖在《文鈔》裡面再三講,佛法的利益要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如果修行佛法了無恭敬,那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矣。
大安法師永明延壽大師在唐五代的時候,也是觀察那個時代的參禪的宗門下的情形,為我們慈悲地說出了《禪淨四料簡》。《禪淨四料簡》實際上就為這些參禪的人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也為念佛的人鞏固信心作了極大的正面的引導。這些都是大祖師們觀機逗教,給我們留下的一些正確的指南。
大安法師在佛滅度之後,一切講法、著述,種種佛事,要讓它如理如法圓滿成功,都要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歸敬三寶,祈請佛加被才能圓滿。
弘化社「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旦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淨土詩韻》念佛偈·【唐】白居易
大安法師兩土世尊處處勸勉我們的是正念稱名,衹有信願稱佛名號,往生淨土才能快速、直接,不會走彎路。這跟那個疏雜之行,比較散亂的善業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弘化社「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格言聯璧》
弘化社「竭忠盡孝,謂之人。安危定變,謂之才。霽月光風,謂之度。萬物一體,謂之仁。」《格言聯璧》
大安法師徹悟大師也是早年參禪開悟,以後由於得病的因緣,從永明延壽大師那裡得到一種感悟,永明延壽大師都專修淨土,我處於這個時代何敢不修淨土呢,所以他就把參禪放下,專門來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