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27頁)

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再來看附表,事相上是造作、有相、有為、不空、有種種念,而...

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

聖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為首。不殺曰仁。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是知聖人之心。以...

張玉琴老居士往生記

慈母張玉琴老居士是遼寧省鞍山市人,於2020年8月14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清...

臨命終的三個憶念

善根人直接從不迷下手,觀想這個東西是我過去欠你的,還你就算了;禪定的人是這個境...

《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變!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

菩薩一發菩提心頓斷五欲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得名...

問問自己的修行有沒有把握

當你兩隻眼睛一閉,壽命盡了,能不能解脫?如果沒有把握,你就得加油用功,不要想得...

極樂世界的三種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

淨土法門是一條捷徑,所證之果又非常勝妙

修行通途佛法,一定要強調戒定慧三無漏學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斷惑,由斷惑而證...

真放下了,修行快的很

我們這個世界就叫娑婆世界,整天互相殘殺、勾心鬥角,你上台他下台,舊社會有一句話...

梁雲娣老居士往生記

梁雲娣老居士,是江蘇省宜興市新街百合村人,於二〇二〇年五月十六日(農曆四月二十...

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這個歷緣對境的重要性,我看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他提出了兩點,他說歷緣對境的修...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的真實義

接著再看第二點,是約著眾生。這是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那我們眾生憑什麼能夠受用呢?...

妄想不管煩惱不停,你修行什麼呢

學佛的主要任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仔細觀察一下,晝夜六時,你那個戒定慧還在不在...

盂蘭盆供儀軌

注意事項: 凡設供作此會者,或七日或五日、三日、一日,皆應於前數日置辦鮮果、供...

情執是修行的大障礙

除了名利之外,還有一個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的大障...

懺悔依教理有三種

懺者懺前愆,悔者悔後過,懺無始至今所造罪業,期仗佛威神加被,能夠消除,悔後過,...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了路頭。這裡所說的禪病,主要...

持名念佛如何達到一心不亂

所謂持名,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要達到一心不亂,當然是從執持名號下手。執...

當你有對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這個大乘法門,大這個字,其實有很深的涵義。蕅益大師在解釋《大乘起信論》的時候說...

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重視信願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個是一體的── 一句佛號,信...

胎兒畸形就要放棄嗎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我已經懷孕七個月了,去醫院做產檢的時候,被告知胎兒的脊...

萬德洪名為何對每個人的加持力不一樣

淨土宗在整個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要按照密宗的說法,它...

出家人要好好辦道,不要往錢多的地方跑

現在,我們講二祖寺這個道場。《楞嚴經》第九卷講: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

走在五欲六塵的客途上,滿面塵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進,就會捨這個輪迴、這個南閻浮提的塵途。 塵途這個概念注意五欲六塵的客...

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所以...

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法師,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呢?感恩法師。 容通法...

在一切痛苦厄難中,應當念一萬聲地藏聖號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

千信則千生,萬信則萬生

不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要想成就,都要從信字開始。比如說,我相信這裡有個普陀...

敬造佛像 獲福無量

昔日,佛在迦毗羅城弘化。當時釋迦族中有一位童子名叫金光王,相貌端嚴,身形圓滿,...

這個五濁我們是負有責任的

五濁的世間是什麼情況?就是這個世間的眾生煩惱非常厚重,福報很淺,愚癡顛倒,一切...

「至信」與「至樂」的含義

至信就是深信,裡面不夾雜懷疑。法相宗裡說信是一個善心法,十一位善法之首。信心就...

為何世人多把關公作為財神來供奉

問: 請問法師,關公是護法,為何世人多把他作為財神來供奉? 宏海法師答: 這個...

貪的對治方法

這講到對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捨貪吝。 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

捨棄自我,依止真如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種的修行過程所成就的,這以下就各自解釋。 一,由清淨。這第...

佛學之宇宙論——九地

依三界施設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分為四地,無色界四空分為四地,共為九地。 一...

學禪的人,一定要走得乾淨利落

其實佛教就是把我們整個生命,都落實到最小的時間單位裡,落實到每個當下一個個相續...

水陸法會有何功德

水陸法會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漢傳佛教在寺廟中以供奉飲食超度水陸一切亡靈而...

七佛傳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住 尸...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請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廢者,多身後憂。 這是第十一段:...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淨心的行門當中,念佛一法是最為直接、最為圓頓。為什麼呢?我們常常說幾...

唯識中「思量能變」的含義

第一能變叫異熟能變。好,再來,二變呢?二變,把筆拿起來,叫做思量能變。 思量能...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在本經當中,結集經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這些大弟子們通稱叫做長老。...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士,慈悲心切,故與此世界因緣...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別

這一大科講到佛陀法身的功德。這當中有十門分別,這個地方是第五科。佛陀的清淨法身...

極樂眾生如何做到同時去多處佛那裡供養

問: 法師講過,極樂世界一人去供養佛,可以同時到多處佛那裡。這是怎樣去的呢?請...

不要用分別心來看這些事情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讓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沒有讓他弘揚《普門品》呢?大家想一...

念佛至誠懇切的心發不出來怎麼辦

問: 法師好。念佛至誠懇切的心不會發,不知道心在哪裡,想至誠懇切,但發不出來。...

縱遇善知識,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縱遇善知識,但以耳為目,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這個也沒辦法。這些都是我們業障的...

【推薦】行住坐臥中如何積累淨土資糧

淨土法門有理有跡。理是內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於這一念心。跡是外在所現的修...

把差別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諸位我們會看到,我們以前的心態,它以自我意識為中心,它是自我意識是有所得,所以...

大妄語的過失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種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比方說...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而恆同;乃始覺之隨人用也,雖...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的三種解釋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彌陀經》) 勸願後,望眾生力...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都以這個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時候修行是依著《占察懺法》拜的占察懺,這只是修行的初步...

謙下低頭智內蘊,我慢高山人不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說文解字》中有講:秋,禾谷孰也。在此,孰通於熟。所...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常常點示。一般會把這個少欲、知足放在一起...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的貪慾、追求,都會當下瓦...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學道別無實法,變化氣質,克除習氣而已。氣質變,品格不期超而自超。習氣除,佛法不...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該怎麼辦

有些人生病了,癱瘓在床上不得動彈,但又死不掉,求生不能,求死不能,這都是殺業的...

逆境也能種福田,看你怎麼善用其心

我們只要能夠善用其心,都是我們修福德的機會。第一個是遇到順境的時候,正好修福報...

深信切願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麼

問: 請問法師,深信切願定得往生,我相信佛無虛言。但心老不安。深信切願定得往生...

道鏡、善道《念佛十勸》

勸君一 長時念佛須真實 歸依佛語莫生疑 制護心猿無放逸 勸君二 唯思念佛無餘事...

佛教反對的五種邪命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對五種邪命,哪五種? 第一種乍現奇特,第二種自讚功德,第三種...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時故。當...

曾經信願持名,後來退轉不念了能否往生

問: 往生與否,關鍵看這個人是否在具足信願的條件下念佛。那麼如果一個人在平時,...

你要用什麼思想來面對果報

第六意識扮演的是我們所強調的受用緣起,它受用果報的時候是經過受、想、行、識四個...

藥王菩薩以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

《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問: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紹雲老和尚答: 在廣義來說,兩者是一樣的。在宗門...

人天行果——五戒

總說五戒 學佛者,在受三皈後,實踐規則,即從受持五戒開始。受持五戒能獲大功德,...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內、外、中間,非三世所攝...

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數行奉寄,想已塵覽。頃接手書,乃有塵業情緣,卒難銷隕,何時得成妙觀等語。足...

菩薩行果——菩薩行位

菩薩行位,就因果合說,總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佛果。若開十住...

以此過失,感得處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從前,有一位菩薩身為大國王,這位國王皈信三寶,奉行十善,品德高尚,德政遍及遠近...

我們在世間行善之難

我們在世間也確實覺得行善挺難的。第一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外部的環境,好像大家...

什麼是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

問: 請法師給弟子通俗地解釋一下,什麼是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每個人的心裡都...

念念為眾生,事事皆佛法

佛就是覺悟的意思,佛者,覺也。當你心裡念念想著眾生,比如我們這是服裝業,願願地...

一切都虛妄不實,還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惡嗎

問: 如果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惡嗎? 淨界法師答: 提出這...

莫將敬神與信佛混一為談

學佛者首須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生起皈依信崇之正信。故其第一...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

《甘露疏》云: 一、詞少易行勝,唯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人可念故; 二、念緣...

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觀照我們的念頭

學佛的人,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分就是佛,污染的部分就是眾生...

淨土不是自了漢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漢,是小乘佛教,怎麼看待這...

錯過班車 意外免禍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一則有關念佛消災免難的感應故事。 在一個小村子裡,大多數村民的...

淨業行人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觀經》中佛為何提出淨業行人要讀誦大乘經典?因為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有...

【推薦】從淨土宗的角度,要培養對彌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暗趣明。此中差別者,將...

人生的老苦與病苦

在這個世間,衰老是一個苦。我們的念頭,念念的遷移生滅,就有時間的概念,這個時間...

因誦《金剛經》的功德力,得加倍壽命

原文 梁智藏,吳郡人,住鐘山開善寺。遇相者謂曰:法師聰明蓋世,惜命不長,止三十...

因果報應昭彰,僧雲公就是最顯著的證明

原文 齊僧雲,住寶明寺,以講演著名。四月十五日臨誦戒時,白眾言:戒乃人人誦得,...

曾國藩和草鞋老師公

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來生也要繼續! 虛雲老和尚見過十幾個前生做...

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證過的,他曾經就告訴過觀世...

「一心生二門」和「入不二法門」兩個「二」相同嗎

問: 請問法師,一心生二門的二和入不二法門的二,兩個二內涵相同嗎? 宏海法師答...

極樂世界的這個特色,是諸天做不到的

即所說彼土之導師,以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世界,永階不退者也。 我們前...

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

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身與心相依,念茲復在茲。感應不思議,蓮開七寶池。 好,...

迦葉三兄弟受化之宿緣

過去,佛為眾人說頻婆娑羅王因聽聞佛說法即得法眼淨之宿緣,聽聞此,眾人心中對優樓...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不可思議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神通力、智慧力都是不可思議。特別是在南閻浮提利益一切有情,用...

真信不具,法難入心

有法師帶居士朝山,順便來與閑談。法師也是同道,日常以淨土與大家結緣,希望同生西...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卻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雪冬天,路上滿目霜雪,唯獨一...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調柔、心輕安性生起之力,為所...

你一切的安全,佛菩薩都能保護

我現在已經九十六了,我深刻體會到我的災難重重,但是呢,最後都能轉化了,這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