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188面

我們這一科講到,辛三、盜戒。透過大乘的理觀跟事修,所謂大乘的戒法來對治偷盜的行為跟偷盜的心態。我們講到捨貪近道,這一小段,看經文:

捨貪近道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

佛陀在開示四重戒法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正反二種相貌來對付,先講負面的過失,再講正面修學的功德。前面講到所謂的「賊人」,有些人他只是依靠佛陀出家行外道法。結果是疑誤無量眾生,一盲引眾盲,相繼入火坑。這個是很嚴重的過失,所謂的「疑誤眾生」。這以下講到一個修行人,他有什麼樣正面的方法?

在我滅度以後的末法當中,假設有如法修學的比丘,發心決定要修學大乘的三摩地,或者是《念佛三昧》、或者是《首楞嚴三昧》、或者《法華三昧》,都沒關係,要怎麼樣修學比較沒有障礙呢?

你最好是在如來形像的面前,先誠心的懺悔過去的罪業。那怎麼懺悔呢?在身上燃一個燈、或在手上燒一個指節,或者在身上爇一炷香。在我們北傳佛教,在家居士受菩薩,那就是燃手臂。若是出家眾是在頭上燒香。整個觀念當然就出自於《楞嚴經》,就是為了要懺悔過去的罪業,使令修學三摩地能夠更加的無障礙。為什麼這樣做呢?

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

我們能夠在佛前懺悔,燒手臂或者燒頭香,這當中有兩個功德:

第一、他能夠酬償過去偷盜的罪業,而且這種偷盜的罪業是一時之間完全消滅,從此之後遠離人世間種種罪業的糾纏,乃至於很快的能夠成就三摩地,能夠消滅心中的見思煩惱。你能夠在佛前燒臂香或燒頭香,你可以把過去你所造的偷盜的罪業把它消滅掉,這是第一個好處。

第二個、這個人雖然當下還不能成就大乘的圓通,但是對於圓通的正法,已經生起決定的信心。因為世界上最貪愛的莫過於自己的色身,我們都能夠對佛陀、對三寶如此的供養,更何況是其它呢?所以這時候你這樣子供養,對於你所修的法,容易生起一種決定的信解之心。一個是消除偷盜的罪業,第二有助於我們對法門的信心不退轉,兩種功德。

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假設我們不修這種燒身燒臂,這種捨身微小的善因,將來即便能夠成就無為的聖道,但是因為偷盜的宿業沒有完全的清淨,所以終究還是要人世間來酬償偷盜的罪業。

比方說釋迦牟尼佛,自己所遭遇的其中一個馬麥的餘報。佛陀在舍衛國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叫阿耆達王,他請佛陀跟五百比丘夏三月安居的時候,到國王的花園來供齋。後來因為國王為魔王所迷惑,而耽著於五欲當中而忘掉了這事情。佛陀已經答應了阿耆達王當然就不能去托缽,又沒有人送供養來,後來在花園中有一個養馬的馬師,就在馬糧中減一半來供養佛陀跟大眾師,所以佛陀在九旬當中等於是用了三個月的馬麥。

當然這跟他過去宿世的罪業有關係,佛陀以他自己來做一個例子。就是說罪業你該還的還是趁早還一還比較好。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炷香就能夠一時酬畢呢?

蕅益大師說:從因緣上來觀察,你為什麼盜取他的財物呢?你為你的色身,你當初是因為你色身的執取,要增長你色身,結果去盜人家財物,所以問題在色身嘛!你現在用色身來供養佛陀,而且你是依止這種清淨的智慧,而發起廣大的願力。光明能夠破除黑暗,同樣是發生在色身,以前是依止愚癡顛倒的心,貪着色身的心,來盜取他的財物,叫做黑暗;後來在佛前誠心的懺悔發願,還是依止色身,但是還是依止光明的心,光明能夠破除黑暗。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始偷盜的罪業,在燃香的過程當中,能夠一時酬畢,這是要有智慧的觀照才可以,不是你在那邊燒一燒就算了,要有光明的智慧。這一點諸位要看看蕅益大師的註解就很清楚。你慢慢的研究,再看蕅祖的註解,就會發覺四根本重戒,每一個行為都要有理觀在裡面,要有理觀才能夠產生重大滅惡增善的效果。

諸佛教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佛陀正式的教誨:阿難尊者!你應該輾轉告訴末法時代的眾生,要修學《念佛三昧》或《首楞嚴王三昧》,先斷淫心,再斷殺心,再斷偷盜之心,這是現在的如來跟過去的諸佛,第三種決定不可改變的清淨明智的教誨。就是說,過去佛陀出世講、我也是這樣講、未來的諸佛還是這樣講,這個事情是不能改變的。

三昧之本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

佛陀講出一個譬喻:假設一個人他內心不斷偷而修禪定,很用功的靜坐、念佛、持咒,但是你在外面講的法,都是講一些怪力亂神去騙取財物,經常的偷盜。這種情況就好像一個人,它用水去灌有漏洞的巵(裝水的器具),你用水每天的灌,雖然你每天做很多加行的功課,希望器具能夠滿,但是因為它有漏洞,所以經過塵點劫的時間,還是沒辦法把裝水的器具裝滿。

「水」指的是我們定慧的功德,說你這個人很用功的修行,但是你心中不斷的造偷盜的行為,結果你的功德都漏掉了,你很難成就三昧,因為它把你的功德破壞掉。修行三昧要有個根本。那這應該怎麼辦呢?這講到對治的方法有四段:

施捨之法

身捨貪悋

若諸比丘衣鉢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

這是捨貪,所以你要能夠修學三昧,你最好對世間的衣服、缽具你該用的,生活上有需要你就拿去用,有多餘的東西盡量不要積蓄;如果乞食當中有剩餘的食物,佈施給飢餓的眾生,不要儲存太多的財物跟飲食,這是障道的。

心捨慢瞋

於大集會,合掌禮眾,

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大眾集會當中能夠以謙卑的心頂禮大眾師,假設有人跟我們思想不一樣,對我們有誤會,捶打我們、罵詈我們,我們內心表示歡喜信受,就好像別人在讚歎我們一樣。偷盜對治的方法就是捨,捨外面的物質,捨掉內心的瞋心跟慢心。

身心捨盡

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

第三個就是身心俱捨,也能夠拿色身去供佛陀,內心中也能夠捨掉種種的瞋恚跟高慢,乃至於血肉骨肉都可以跟眾生共同來受用,有同體大悲的心。

不著權乘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

回為己解以誤初學,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前面是偷盜身心,這裡是偷盜佛法。你不能夠將佛法的不了義說;「不了義說」,我們看經典,佛陀有的說法是常法,放諸四海皆準的,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但是佛陀有時候是一時的方便,針對當時情況的開示,這叫「不了義說」,有他當時環境背景的。把不了義說「回為已解」。

這有兩層解釋:一般的註解把「回為已解」,佛陀的不了義說,用這個地方來迴護自己的過失。比方說,你本來就很喜歡吃肉,佛陀在戒律裡面也是規定弟子能夠吃五淨肉,你看南傳比丘他來到台灣他也是吃肉,戒律裡面本來就可以吃肉,吃五淨肉就好了。他不能體會到這是佛陀的不了義說。這是第一個、以不了義說來迴護自己的過失。

第二種是蕅益大師的解釋:「回為已解」就是以不了義說,來當做自己一種狹隘的知見,自以為是,不了權實二法,以少知見來自以為是。這樣子也是誤導眾生。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的通達「權實二法」,這才能成就真三昧的因緣。

判決邪正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

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是正法眼藏,假設違背這種說法的是邪知邪見。

辛四、大妄語戒

淨界法師:楞嚴經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它只是一種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比方說,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乃至於聞言不聞,不聞言聞…等等,六根的一種虛妄的過失。而大妄語是針對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所說的。這地方有六段,我們先看第一段犯戒過失:

犯戒過失

雜染成魔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在這世界當中的六道眾生,雖然你在前面的修學,斷除了殺盜淫三種的行為跟三種的邪念,這三種清淨的梵行已經圓滿成就。但是假設有大妄語的過失,大乘的三摩地還是不能清淨的。我們一再講過,說為什麼修止觀,你有大妄語就會影響到你的止觀?我也是隨順佛陀的教理在思惟啊?因為我們講到大乘的戒定慧,它是互含互攝的,它的戒當中有止觀,止觀中有戒。所以你的戒法有過失,你就染污到你的止觀,因為大乘佛法是以「一心真如」來開顯戒定慧,它是三個互含互攝的,所以有大妄語的過失,三摩地就不能清淨,這是互動的。最後的結果是,變成愛見之魔;什麼叫「愛見」呢?貪求供養,「愛魔」;謂己成聖,認為自己成就聖道,邪知邪見,叫見魔。最後的結果斷失了如來的種性,而忘失了菩提心。這是作一個總說,這以下第二段,看大妄語的相貌:

妄語相貌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大妄語就是未得謂得;「得」指的是得到菩提智慧,「證」證得寂靜涅槃。他用什麼方式呢?他要求取世間尊勝第一的名稱,對前人說我現在證得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辟支佛果、或者大乘的十地,乃至於地前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三賢的菩薩。為什麼稱為自己成就聖道呢?他的目的是求取對方的禮拜懺悔,來表示自己尊勝,一方面貪其供養,滿足自己的貪慾。這個地方有愛跟見二種煩惱,求彼禮懺,有見,我執我見的意思,貪其供養有貪愛的意思。

損德墮落

是一顛迦,消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大妄語的結果就是自己變成一顛迦;「一顛迦」翻成中文叫做斷善根。為什麼大妄語斷善根呢?因為大妄語久了以後就變成無慚無愧。所有的善根以慚愧為根本,你自己消滅自己成佛因種,無慚無愧就沒有菩提心。就好像一個人拿銳利的刀斬斷多羅木,多羅木是印度的樹,長得很茂盛,樹幹很正直,但是這樹有一個問題,你只要把它斬斷,這棵樹就死掉了,就再也不能生長了。所以佛陀預記這個人,將永遠的斷除善根,無復知見。這個人在今生當中,不可能生起大乘的正見,也不可能再真實的去信仰三寶,沉溺三途苦海,當然也不可能成就大乘的三昧。

大妄語的過失,我們把它做一個歸納,有兩個過失:自己的過失當然就是欺誑心,所以你自己斷了你自己的善根,斷除自己成佛的因種。第二、對整個佛教來說,是以凡濫聖,你是凡夫,結果說你是個聖人,破壞佛法的正確次序,造成眾生的誤導。說你這人是初地菩薩,初地菩薩就像你這樣的身口意的相貌,對眾生會產生誤導,這是很糟糕的!

順逆示現

隨類度化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佛陀他也曾經有這一件事情說:在我滅度以後的末法當中,佛陀的確是有秘密的敕令諸大菩薩跟阿羅漢,你看佛陀講《法華經》、講《華嚴經》,講完以後一定要說,哪一個人發心在末法時代,幫助我弘揚佛法,很多的菩薩現前。

那他們是怎麼現前的呢?是以應化身,不能以他的本尊,是以應化身來生長在末法時代,示現種種的形象,我們講隨類化生,看你要度化哪一類的眾生,你就現那一類的形象。目的是度諸輪轉,度脫眾生遠離三界的輪轉。示現形相是講現身,度諸輪轉是講他應機的說法。所以菩薩一定要說法,那麼怎麼示現呢?或者現出一個出家眾的沙門、或現白衣的在家修行者、或者現出一個國王、或者現出一個政府的官員、或者做一個童男、童女、或者是現出淫女之身、寡婦之身,或者是作姦犯科、偷盜、或者是從事殺生的,這各式各樣的相貌。現出這種相貌只有一個目的,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你必須要跟他同一類,物以類聚,他才會對你產生歡喜。

現在的心理學家也證明了佛法同事的效果。心理學家說:你到一個地方去,比方說你是一個營業員,你要跟某一個人結緣。你不要馬上過去,你在旁邊觀察他的動作、他的講話,然後你學他的動作,學他講話的口氣。學一段時間以後,你過去跟他打招呼,他很快跟你相應,因為你會釋放出跟他相同的磁場。心理學家說: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口意都會釋放出一個磁場,你要跟他在一起,你要把你的磁場調整跟他相同,他才可以接受你。若菩薩高高在上,那他跟你不相應,你講話他不聽的。所以菩薩必須要調整自己的身口意,恆順眾生,你是什麼磁場,那我就現什麼磁場,沒關係嘛!目的只有一個,稱讚佛乘,廣泛的讚歎成佛的法門,使令眾生能夠因為彼此的互相歡喜來成就三摩地。

秘言無泄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

身為一個菩薩跟阿羅漢,他來人世間示現的時候,他絕對不會說我是某某菩薩、我是某某的阿羅漢示現。為什麼呢?這樣是洩漏佛陀秘密的旨意,絕對不能夠輕易的洩漏身份在初學之人,以免心中產生虛妄分別。你說你是文殊菩薩示現,每一個人都供養你,都跟你在一起,那其他的人怎麼辦呢?眾生的得度是有很多因緣的,所以絕對不能夠洩漏自己的這種密因。有一種情況是例外:

臨終陰付

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云何是人,惑亂眾生,

成大妄語。

除非這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他暗中有很特殊的遺囑要交代後人,要啟信於後人,所以他必須把他的本地風光開顯出來。也就是說一個示現的菩薩,他只要講出他的本地風光,他一定要往生才對,只有臨命終的時候有開緣。

[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云何」訶責。云何這愚癡的眾生以凡濫聖,而成大妄語。這地方是說明,菩薩也的確陸陸續續在末法時代來示現,但是菩薩絕對不會稱自己是某某菩薩示現。你看我們中國佛教,豐幹禪師,阿彌陀佛示現;寒山、拾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示現。他們絕對不會說自己是菩薩示現,絕對不會。

我讀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他講到一個觀念,他說:菩薩示現有二種,一種是逆向操作,示現病相。你看濟公和尚裝瘋賣傻,那種人瘋瘋癲癲的示現,喝酒吃肉,他絕對不能夠以善知識自居的,不可以善知識自居,因為你這樣子做出一個壞榜樣。菩薩示現如果是正正常常的,變成一個祖師,他就必須要很正常,按照佛陀的教誨去做,就要很正常;如果奇奇怪怪的,他就不能現祖師相。現出寡婦相、淫女相,他只是針對某一種因緣來度化,如果要現出善知識,這個菩薩要變得很正常、不能不正常。蕅益大師這樣說,你要以善知識來出現的話,他要現得很正常,因為他才能夠把佛法的整個次序,才能夠建立起它的章法制度。

諸佛教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後復斷除諸大妄語,

是名如來先佛世尊,

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前面的教誨不完全只是釋迦牟尼佛,是包括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修學三摩地,先斷淫心再斷殺心、偷心,最後斷除大妄語,這個是現在的世尊、過去的世尊、乃至於未來世尊,第四個決定不可改變的清淨明智的教誨。

不斷無成

刻糞之喻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

先講出一個譬喻:假若一個人不斷除大妄語,雖然這個人持戒很清淨,有很多止觀功德,但是自己稱為某某菩薩再來,這種情況就好像你刻一個人類的乾糞,把它刻成栴檀的形狀。因為它的體質是乾糞,他還有很多貪瞋癡煩惱,他只有這種相狀而已,而希望他現出栴檀的香氣,無有是處。你用欺誑的心來當做你的因地,想要求佛果的香氣是無有是處,因果不符。

佛陀要比丘依止直心(正念真如),以真如本性來當做整個修行所依的本性。在四威儀當中,一切的動靜語默,都不能有虛假的造作,又怎麼能夠自稱自己是已得上人之法呢?自己是佛菩薩示現呢?你產生彎曲的心情,依止這樣的心態來修習所有的善法,所有的善法都變成彎曲,都被你染污。

妄號之喻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

第二個譬喻:譬如一個窮人,自己稱自己是一個帝王。那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得到滅除九族的過失。你妄稱法王,那麼當然結果也是一樣,產生重大的過失。法王又怎麼能虛妄的竊取呢?

噬臍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第三個譬喻:依止大妄語欺誑之心來當作因地,在果地上產生迂迴曲折,如此迂迴曲折的心來求佛菩提,就好像一個人用嘴巴來咬自己的肚臍,又怎麼能夠成就呢?因為你大妄語,你認為你已經是成佛、成菩薩了,那就破壞你整個增上慚愧的心。菩薩道所有的進步都要靠增上慚愧來自我反省,我們不斷的用佛法的道理來照自己的鏡子,然後不斷的修正自己,不斷的調整自己。結果你說你是文殊菩薩示現、你是菩賢菩薩示現,這表示你不需要進步了,一個人沒有進步就開始退步了,問題就來了。這就是他為什麼永斷善根的原因,他沒有慚愧心,一個人沒有慚愧心,你的善心就失掉了。

能斷必成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

一切真實,入三摩地,

永無魔事,我印是人,

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讚歎一個正直人的功德:假若一個比丘,他內心能夠像直弦一樣,一切真實,真實的依止不生滅心來修學,該怎麼說就怎麼說、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一切真實,依止不生滅的清淨心來修學,決定沒有魔障的干擾,因為內魔不生,外魔就不起。這個人決定可以成就菩薩的無上知覺,菩薩的圓通法門。就是你的心要正,正念真如,蕅益大師這樣講:直心者正念真如。

判決邪正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

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照我前面所說的是佛陀所說的正法眼藏,違背前面的說法是邪知邪見。所以我們常說《楞嚴經》是照妖鏡,清淨明誨就講得很清楚。而且我感覺佛陀講話的口氣好像都是針對末法時代的講,因為正法像法時代很少有這種情況。

戊二、明誦咒治習(分二:巳一、結前。巳二、正明。)整個《楞嚴經》的修學,它的助行除了持戒以外,第二就是誦咒。誦咒主要的目的是對治我們無始的習氣,前面的四根本重罪是對治煩惱的正使,這地方對治習氣。分兩段:一、結前。二、正明。

巳一、結前

淨界法師:楞嚴經

結束前面四種清淨明誨的文,把它做一個總結。第二段再正式的說明持咒的方法。看結前的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

戒為道本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

這個地方就作一個總結了,佛陀招呼阿難說:正如你所問的,前面說如何攝心修學三摩地,我己經宣說了修學三摩地的妙門,在末法時代想要成就菩薩道,一定要堅持四種律儀,大小乘共許的。要這四種律儀「皎如冰霜」,「冰霜」它是特別的潔白,一塵不染,它表面可能會有灰塵,但是冰霜的裡面不可能有灰塵,特別的潔白。四根本清淨了以後,你自然不會生起種種枝葉的微細戒法的過失,因為根本被你斬斷了。你沒有殺心、偷心、淫心、妄心,其它的過失就算會有,但是它的勢力也薄弱了。所以其它的心三口四(殺盜淫妄是身業),其它「心三」——貪瞋癡;口業的二舌、綺語、妄言、惡口。根本被你斬斷了,它也就自然不生起了。

絕塵遠魔

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我們對四根本淨戒能夠無漏失,完全能夠產生調伏的力量,那麼內心當然就不會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境界,那一切天魔鬼神的障礙當然不會生起。因為魔王要障礙你,他要假借六塵,用六塵的變化來干擾你。你殺盜淫妄的心一斷了以後,你攀緣心就斷,你內心是向內安住的,魔王當然就沒辦法干擾你了。

這個地方是把前面的四重戒法做總結。我們在菩薩戒的持戒,諸位要慢慢的體會,它是很重視理觀的,根本的理觀就是「正念真如」。在菩薩戒的觀念說,所有的過失都是依攀緣心生起,你一定是正念真如,安住在真如本性,站在真如的角度而發起菩提心,由菩提心產生增上慚愧,來產生滅惡生善,這樣子才叫做趨向無上菩提之道。從理觀帶動菩提心,帶動增上慚愧,然後再遠離身口意的過失。菩薩道的修學是由內而外的,小乘的戒法是由外而內的,這兩個方向是不完全一樣,小乘由外面慢慢慢慢到裡面,菩薩道是由裡面慢慢慢慢影響到外面。這個地方大家要好好的體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