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講)
己四、舌根功德 分二:庚一、長行;庚二、重頌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零四面,我們看己四的「舌根功德」。這一科是「法師功德品」的第四科,講到舌根的清淨功德。
六根的功能,是我們每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包括了凡夫,也包括了聖人)對外的六種功能:見、聞、嗅、嘗、覺、知。這六種功能等於是代表了每一個生命體的全部的作用。從凡夫的角度來說,我們誰去受用果報?六根。誰去造業?也是六根。所以《楞嚴經》上說,六根,它是眾禍之門;六根,也是眾妙之門。當六根起顛倒的時候,失控的時候,這個所有的造業,就是六根造業的。造了業以後,來生誰去得果報呢?也是六根去得果報。造業也是它,受用果報也是它。
所以當它起顛倒的時候,它是生死輪迴的根本。但當它是屬於一種內觀、安住的時候,欸,它又是一個涅槃寂靜的根本。所以這個六根就決定了我們一個人是往生死輪迴的方向走,或者是往涅槃寂靜的方向走。簡單一句話說,每一個修行人,你一定要面對六根的,這是不可迴避的功課。你怎麼去調控六根乃至於淨化六根,這是每一個修行人必修的功課。
管控六根有三種方法。
我們先看看外道怎麼做。其實外道他也覺察到生死跟六根有關係,他也有這種智慧。那怎麼辦呢?他主要修苦行跟禪定。你看那個自餓外道,他就每天讓你吃一麻一麥,讓你身體很虛弱。所以你在一虛弱的時候,你六根攀緣心就降低了。或者說他用禪定,透過禪定的這種專注力把六根給攝住。所以外道的苦行跟禪定只能夠暫時地調伏六根,說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個外道的法門只是暫時的一種調伏,所以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我們再看二乘的聖人怎麼處理六根。二乘處理六根就比外道高明多了,他是有智慧地去觀察六根。他有什麼智慧呢?他修無常。他觀這個六根的功能,無常故苦,苦即無我。因為你這個六根整天在那邊動來動去的,今天眼睛看到這個,明天耳朵聽到這個,所以他觀察,六根攀緣六塵,陷入十八界以後,這個生命就是一個動盪不安的社會。所以無常故苦,苦即無我。所以他證得我空智慧的時候,他可以把有漏的六根的功能給滅了,就所謂的灰身泯智。這個灰身泯智,簡單講就是粗的六根已經完全不活動了。當然,六根不活動,那有漏的業力就停下來了。但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二乘人修空觀,他把六根的功能給滅了以後,他把六根的本性也暫時給滅掉了,就禪宗說的「一潭死水」。
其實六根應該怎麼處理啊?應該是要轉變它。你不管是壓制它,你不管是息滅它,都不是方法。所以大乘佛法處理六根很簡單,大乘佛法發覺,問題不在六根。因為六根是一個功能裡面的最枝末、最下游的地方,問題在於源頭。正本清源,問題就是在你一念的攀緣心。因為你有攀緣心,六根才會產生攀緣。
所以,大乘佛法處理六根的問題,就是迴光返照。它的方法就是怎麼樣呢?四個字而已:真能破妄。這個是大乘佛法最微妙的地方。大乘佛法認為,一個人要起攀緣心,你不要去直接對治它,你把你的主人給叫醒了,叫醒就好了。就是透過你不斷地憶念真如本性,把真如本性給它喚醒,或者把它激活。
所以你看禪宗,禪宗處理那個真如本性,破妄顯真,它是多元化的,說是趙州茶、雲門餅、德山棒、臨濟喝。你問趙州禪師: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喝茶去!你喝茶的時候是不是有舌根的分別?然後你分別茶的香味。當然它是怎麼樣呢?它是借相顯性。你喝茶的時候,你要迴光返照:你為什麼能夠喝茶?喝茶者誰?它是透過舌根,然後反聞聞自性,然後回過來去找舌根的根性。你問臨濟禪師說,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他打你一棒。他就把你身體打痛的時候,你身根開始迴光返照了:誰感覺到痛?所以它這個六根是「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就是六根都可以回家的。
那麼《法華經》,它的天台思想,它怎麼回家呢?它直接從意根下手,就是觀現前一念的意識心當體即空即假即中,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就直接從意根的意識分別心回到真如本性,就直接的觀心法門。所以,六根是我們不可迴避的一個必修的功課。
解決六根的最好方法,記住,就是把你沉睡已久的主人翁給叫起來。主人不迷,這個客塵就不得其便了。就是,攀緣心為什麼能夠在你內心當中一直控制你?因為你的主人沉睡了。就是,本來真能破妄,那麼真能破妄,為什麼大地一片黑暗呢?因為你太陽沒有出來。
所以整個《法華經》的思想,就是從一念的隨喜修起。就是說,我們過去的心是跟著六根的節奏,當它向外攀緣的時候,我們就心隨境轉,所以就是不斷地惡性循環,六根攀緣六塵,生起六識,六根染污以後又去激發你的攀緣心,你的攀緣心又更放縱六根,六根產生染污以後又把信息給攀緣心……好了,這兩個剛好是好兄弟,攀緣心影響六根,六根也影響攀緣心,這是沒完沒了了。
直到你學《法華經》,你的生命開始逆流照性,你開始拒絕向外攀緣,產生一念的迴光返照的力量。不要小看這一份力量,因為這是你生命當中第一次的逆生死流。你開始拒絕六根,開始拒絕六塵了,開始觀照真如本性,從而奠定了你未來成佛的基礎。
當然,一念隨喜,它只是一念。我們要讓這個念頭相續,那就讀誦《法華經》了,事修,把一念的隨喜變成兩念的隨喜,變成念念的隨喜,直到你內心的太陽出現為止。那麼你內心當中,「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我們透過意根的觀照,迴光返照,這個時候六根就產生了六根清淨位。所以,六根淨化以後,諸位,心清淨故,根清淨,根清淨故,塵清淨。你所接觸的六塵就有變化了。我們看看舌根清淨以後,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
庚一、長行
我們看庚一的「長行」。這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的總標。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
佛陀又再一次招呼了常精進菩薩,說「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是有前提的,在讀誦《法華經》之前是有前提的。你什麼都不學習就去讀誦《法華經》,那效果有限的,你不能隨文入觀,不能入所謂的觀行的內涵。要讀誦《法華經》之前,你一定要先學習《法華經》,聞經達理,斷疑生信。你要知道什麼叫做一念隨喜,什麼叫迴光返照。那麼你具足這樣的理觀以後,再去受持是經,再去讀誦、解說、書寫,通過這五種法門的熏修,你未來當得千二百清淨的舌功德。這透過理觀、事修,佛陀先授記,未來有這麼多的舌根清淨功德。這總標。
這以下別示。別示當中有兩段,先看第一段,成就上味。
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
六根本來是向外攀緣的,結果透過我們的理觀的觀照,消滅了攀緣心以後,六根開始淨化。那麼淨化過的六根是什麼情況呢?
不論是什麼樣的材料的食物,這個材料可能是美好、精緻的,也可能是粗糙、丑陋的,不管它材質是怎麼樣,也不管它煮出來的味道是美味的或者不美味的,乃至於它的本質就是苦澀的,比方說黃連。不管你是什麼酸甜苦辣的東西,只要進入這個六根清淨的舌根當中,皆變成上好美味。這種上好美味猶如天上的甘露,非常的美妙,不可思議。
所以,這個地方等於是講出了心能轉境。你六根清淨以後,舌根清淨,你接觸的食物,「入此人口,成甘露味」,就變成你用心、用你的清淨舌根去改變了外境。這是舌根的第一種功能,成就上味。
再看第二種功能,善能說法。善能說法,我們先看第一段的說法內容。
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
這個是說明這個說法的內容跟眷屬。
假設你用清淨的舌根,在大眾中,來為大眾演說佛法,這個時候你清淨的舌根有兩種功能:第一個,「出深妙聲」。你能夠演出這種深妙(這個深就是聲音能夠遠傳,妙就是聲音特別的明亮、悅耳),就有這種美妙的音聲。第二,你所說的法義能夠打動人心,產生強大的攝受力,使令聽者能夠歡喜、快樂。這就是你這清淨的舌根產生的作用。
這以下看聽法眷屬。先看第一段的諸天眷屬。
那麼,你這個說法是誰來聽呢?
又諸天子、天女,乃至於釋提桓因,大梵天王,這種大威德的諸天,「聞是深妙音聲」,而且你所說的內容,言論表達也次第分明,所以「皆悉來聽」。這不容易。諸天是整天忙於遊戲、快樂,他那個福報大著呢,他能夠來人世間聽你說法,這也是不可思議的,不容易的。這是諸天的眷屬。
我們看第二個,八部鬼神。
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乾闥婆、乾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睺羅伽、摩睺羅 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
第二種聽眾就是八部鬼神。比方說龍跟龍女,就是畜生道的。夜叉、夜叉女,這個夜叉就是飛行的鬼神。或者乾闥婆、乾闥婆女,乾闥婆就是樂神,音樂的樂。阿修羅、阿修羅女,就是非天,他有天的果報,但是沒有天的德行。迦樓羅,他也是一種飛行的鬼神。緊那羅,緊那羅就是歌神。摩睺羅伽是蟒神。
前面的八部鬼神,為了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順便護持妙法。這個是第二種聽眾,八部鬼神,也來聽你說法。
看第三個。
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這個是指佛陀的四眾弟子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那當然本身善根具足,他們為了能夠增上功德,也會來聽法。
看第四個,國王、大臣。
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以是菩薩善說法故。
世間的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包括了小轉輪王(小轉輪王就是銀轉輪王、銅轉輪王、鐵轉輪王,各別地統領著三個天下、兩個天下、一個天下的這些小國王)。也包括了統理四天下的金轉輪王,以及他的七寶,他帶著他的七寶跟他的一千個兒子、內外眷屬。這個內眷屬就是他的妻子、子女,外眷屬就是文武百官。他們怎麼樣呢?「乘其宮殿,俱來聽法。」這宮殿是一個飛行的工具,但是他可以在裡面休息。那麼為什麼他們來呢?因為這個菩薩善巧說法,音聲深妙,所以這些大國王也來聽法。
看第五段,居士、人民。
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
就是一般的居士、人民,也是願意來聽法,而且「隨侍供養」,做護法居士。
我們看第三段的結示。
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前面是講六道凡夫來聽法,這以下講四聖法界這些聖人,對這個舌根清淨的能夠演說妙法的菩薩,他是怎麼情況呢?這些聲聞眾、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他經常能夠在定中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而且,是人所在的處所,諸佛皆向其方向說法。這個菩薩,一方面聽聞以後悉能受持,一方面他也能夠出微妙音為人演說。這個舌根有這麼多的微妙不可思議的功德。
我們看前面的眼、耳、鼻三根,它那個清淨,它是看到十法界的因緣果報。但是舌根它特別的地方,它特別強調了心能轉境。這個轉境是怎麼轉的,我說明一下。
在《楞嚴經》上說,不為物轉,即能轉境。本來我們的舌根受業報的影響還有煩惱的影響,我們本來是要隨順我們的業力去招感我們自己的果報,但當你拒絕了向外攀緣的時候,欸,你的果報其實就開始改變了,就是花報開始改變了。當你不受六根、六塵影響的時候,你就能改變它了,不為物轉,即能轉境。
我個人有一個親身體驗的經驗,我跟大家說一下。我剛讀佛學院的時候,我那個時候二十八歲,佛學院的功課是很緊張的,早上三點半起床,做早課,晚課,中午加一個八十八佛。早上上兩堂課,下午上兩堂課,一天吃兩餐。這功課,我們剛開始從凡夫,從世間來到僧團,都還可以接受,但對我來說,這一天的功課最困難的就是,吃飯的時候最困難。僧團的飯菜煮得很清淡嘛,就是羅漢菜,把蔬菜、豆腐全部煮在一起。
這個時候,因為世間人口味比較重,所以每次吃飯的時候是我最痛苦的時候。這個飯,不吃你晚上就肚子餓,要吃又吃不下去,那只好忍著。忍了幾天以後,我心想這不是個辦法,這以後日子可怎麼過啊?我就私底下去請教那些住了比較久的學長,我說,你們不覺得這個飯菜煮得很淡嗎?他跟我講一句話很重要,他說,你把你的心給收攝起來,飯菜的味道就出來了。
其實,我當時並沒有聽懂這個道理,我心想有這麼玄妙嗎?你這個味道明明是調味料放太少,怎麼是我的心收起來這個味道就跑出來呢?我就將信將疑,就試試看。所以我每次吃飯的時候,我就不注意這個色塵,我就去注意這個佛號的音聲,就把這個轉移。我沒辦法迴光返照,我把這個心轉掉總可以吧?那麼又發覺有好一點。
但是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我佛學院讀了一年以後,這時我真正感覺到六根的改變。最明顯就是舌根會先改變,非常明顯。就是你這個舌根,因為你整天在僧團,都沒有跟人家接觸,其實某種程度這個功課、這個法力是往內收的,你發覺你這個舌根釋放出來的口水是帶甜味的,有淡淡的甜味。有這個甜味,你吃什麼東西就特別香,就給你一碗白米飯你都吃得津津有味。這個舌根的清淨就類似這種情況。
所以諸位!你要覺得你的舌根吃什麼都沒有味道的時候,那表示你該做功課了。因為你這個根,你這個六根攀緣太厲害了,完全被各種滋味給蒙蔽了。所以諸位!你六根越往外,其實你是越陷越深。其實這個六塵是一個無底洞,就沒完沒了了。就是我們六根不斷地攀緣六塵,那積累很多垃圾,而每一次的因緣都把自己給限住。
比方說你看,喜歡吃辣的人,一開始可能覺得辣還不錯,但是你越滲進去辣味以後,糟糕了!你的舌根只有兩種味道,一個辣,一個不辣。你只有兩種功能而已,其他的酸甜苦,味道消失了。就你的舌根完全被這個辣的滋味給限住了,就無辣不歡了,你的舌根只能分別辣跟不辣。
那怎麼辦呢?很簡單,把你的舌根歸零!就是你那個記憶太多的影像,顛倒影像,把你這個舌根弄得遲鈍了。你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迴光返照,把你過去的記憶全部清空,全部歸零。那只能夠讀誦《法華經》了。歸零就是迴光返照,重新開始了,沒有其他的方法。否則你那個味道就越吃越重了。
我覺得,一個人六根裡面,變化最快的就是舌根,最容易判斷了,最明顯了。你要不信,你打個佛三、佛七也會感覺到。打佛三的時候,你吃什麼東西都特別香。當然,因為你打佛三某種程度可能偏重事修,你只是用佛號來攝心,你聽你心中的佛號聲音,但你沒有真正理觀,所以它很容易退轉,你可能回去以後沒幾天又恢復原狀。但是《法華經》不一樣,它是透過一念的隨喜加上讀誦,所以它那個理觀是不容易退轉的。
庚二、重頌
我們看庚二的「重頌」。重頌當中分三段,先看第一段的總標舌根妙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
以深淨妙聲 於大眾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這個地方把舌根的清淨功德作一個重頌。說,是人舌根清淨的緣故,他這個舌根有什麼好處呢?
「終不受惡味。」就是說,我們一般的舌根是被動的,受業力控制的。你招感的是美味的食物,你就感受到快樂;你招感到不美味的食物,你就痛苦。我們是心隨境轉。那麼得到舌根清淨的人,他開始化被動為主動,就是我說了算。你不管給我什麼東西,都沒關係,「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他的心是化被動為主動,就是他舌根的功能已經不是由六塵決定,而是他自己決定——我舌根去主宰所有的美味。
而且他能夠用深遠、清澈、微妙的音聲來為大眾說法。在說法當中,又能夠善巧地以種種的因緣譬喻來引導眾生的心入於法義當中,所以使令聽聞者皆生歡喜,而且設諸種種的供養來護持正法。
這是他舌根的兩種功能:一種,成就上味;第二個,善能說法。
第二段,我們看別明聽法大眾。就是有哪些來聽法呢?
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滿三千界 隨意即能至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諸天龍夜叉 羅剎毘舍闍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眾 常來至其所
這地方有四小段。先看第一段,講到欲界眾生來聽法。
「諸天龍夜叉,及阿修羅等,皆以恭敬心,而共來聽法。」這個是講到欲界的眾生。「是說法之人」,若心中希望以種種微妙的音聲來遍滿大千世界,他能夠隨其心意,當下就能夠達到。這個地方能夠遍滿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作意是要定中所成。這第一個,欲界眾生。
第二個,看國王眷屬。大小轉輪聖王,以及他的相應的千子眷屬,都合掌以恭敬心常來聽受法義。
第三個是八部鬼神。諸天龍夜叉,羅剎跟毘舍闍(毘舍闍就是啖精氣鬼,羅剎就是暴惡的食人鬼),這些八部鬼神被佛陀給收攝以後,都變成護法了,「常樂來供養」。
第四個是講諸天。大梵天王以及魔王,這是欲界天的魔王跟自在天,自在天就是欲界的第五天,化樂天。大自在天就是色界的四禪的最頂天。「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就是這麼多的六道的眾生都來聽法。
看最後的結示功德。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
諸佛跟他的法身菩薩的弟子,聞其說法的音聲,就經常地「常念」,憶念他,守護他,或是在定中為他現身,為他說法加持。
這個地方,我們等於是研究了四種根。你一定要面對六根的,因為它是煩惱罪業的根本,它也是菩提涅槃的根本。所以六根,你不能隨順,你不能跟著它的節奏走,因為六根的等流性它是向外攀緣,隨順不得。但是也斷滅不得,你要把六根給滅掉,你就沒有成佛的可能性了,因為你的菩提性也就滅掉了。所以,《法華經》它強調六根清淨,它可沒要你六根關閉。所以這個地方為什麼它一開始就是中道實相?一定是即空即假即中。因地是即空即假即中,你的果地才有可能即空即假即中。
所以諸位!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你要把握好分寸,不是一昧地消滅,也不是一昧地隨順。就是六根的功能一定要保留,那個見聞嗅嘗覺知的根性要保留,而只是把它的攀緣的功能消滅而已。這個地方是要把握分寸的。
己五、身根功德 分二:庚一、長行;庚二、重頌
我們看己五的「身根」。身根所面對的是觸塵。
庚一、長行
看第一段的「長行」。長行當中先看第一段的總標。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
這以下講到身根的功德。身根所面對的是一個觸塵。說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成就理觀的智慧以後,開始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透過理觀事修,他未來的生命當中可以得到八百的身功德。
得到這種身根的功德,他有什麼好處呢?
他的身根產生變化,「如淨琉璃,眾生喜見」,他的身根就好像是一個清淨明亮的色身,這種色身眾生見到以後起歡喜心。當然,他不僅是歡喜心而已,他有很多的功能。
這以下別明他的六根清淨的功能。先看第一段的六凡法界。
其身淨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丑,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
第一個,他面對的是一個六凡法界,就是生死凡夫是什麼情況。其身根清淨故,所以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的眾生,上至四禪,色界,下至阿鼻地獄,這麼多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丑,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就是,所有的眾生,從出生到死亡,這一期生命當中,包括他的最初的投胎,是在上(上就是上二界的,就是色界、無色界的種種的禪定的快樂),或者是下界的欲界的眾生,這就分出了各種的果報,有好丑的果報,還有包括他來生即將投生於三善道、三惡道。這種的果報,包括一個人的生老病死而產生的各種喜怒哀樂,都能夠在這個身根清淨的人身中清楚明亮地顯現出來。這個是三界的正報,都能夠在這個身根清淨的人身上顯現出來。
再看依報。或者說鐵圍山(這是小世界的最外圍的鐵圍山),或者大鐵圍山(就是大千世界最外圍的鐵圍山),或者彌樓山、摩訶須彌山等等,這種依報的環境跟依報當中的所有的眾生,也可以顯現。這個地方包括下至阿鼻地獄,上至色界的有頂所有眾生,所有的山河大地,都可以在身根清淨當中顯現出來。這個講六凡法界。
我們看第二段的「四聖法界」。
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他不但能夠顯現三界六道的生老病死,他也可以顯現四聖法界的各種功德莊嚴。比方說聲聞、緣覺、辟支佛、菩薩,乃至於十方諸佛說法的時候、修行的時候、顯神通的時候,他都會在他的琉璃的身中顯出他的色像。
蕅益大師解釋這一段,講到身根清淨,他說,六根清淨位跟法身功德最大的差別在於,六根清淨位的身根只能夠成就內莊嚴。內莊嚴就是說,它可以顯現,但是這個顯現只能夠內現,他不能外現。外現那就是普門示現了,準備度化眾生了。但是如果是法身菩薩,他的身根可以內現,它也可以外現。他的六根的身根可以現出一個老人家,他也可以變成一隻螞蟻,做只蟻王來度化眾生,他也可以現出佛身。所以,六根清淨位就差一點,他只能夠內現,成就內莊嚴,自受用。但是法身菩薩能夠內現,也可以外現,他可以自利利他,就差在這個地方。
庚二、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眾生皆喜見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瞭 餘人所不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說受持《法華經》——當然你受持之前一定要理觀成就——在未來世中成就身根清淨,他有什麼樣的功德呢?
他的身根清淨明亮,猶如琉璃般,所以「眾生皆喜見」。而且這種清淨明亮的身根可以顯現各式各樣的三界六道的色像。
那麼修持《法華經》的菩薩,對此清淨的身根,都能夠看到世間所有的依正二報,這當中「唯獨自明瞭,餘人所不見」。這總標。他可以看到六凡法界,也可以看到四聖法界,但是都是自受用。
我們看第二段的「別明」。
三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天人阿修羅 地獄鬼畜生
如是諸色像 皆於身中現
諸天等宮殿 乃至於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訶彌樓山
諸大海水等 皆於身中現
別明當中我們先看第一段的六凡法界。先看正報,再看依報。
從正報來說,三千世界當中「一切諸群萌」,群萌就是六道眾生,具足無明煩惱叫群萌,包括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他們種種生老病死的相狀,都可以在這個清淨的身根當中顯現出來。也包括了依報:諸天的宮殿,上到色界的有頂,乃至於小世界的鐵圍山、彌樓山,還有須彌山,包括外面的諸大海水,都能夠在清淨的身根當中顯現出來。這六凡法界。
再看四聖法界。
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眾 說法悉皆現
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淨常體 一切於中現
在四聖法界當中,包括十方諸佛,也包括了聲聞眾,以及發菩提心的菩薩。這些四聖法界,若獨自安住修行,或者在大眾中說法,這各種的功德莊嚴都可以在清淨的身根當中顯現出來。這個身根清淨的菩薩,雖然沒有得到真正無漏的法身——這種無漏法性的妙身,而以清淨的常體,能夠使令十法界的各種的依正二報在他的身根顯現出來。
這個顯現十法界,我們說明一下。
身根,它所接觸的是一個觸塵。比方說我去接觸到這個撫尺,我可以感受到這個撫尺的木頭的材質、它的各種溫度、它的各種的光滑度,這叫做身根的觸塵。那麼這種觸塵它有什麼樣的功能呢?簡單地說就是感同身受。比方說,你看某一個人,他肚子很餓,你知道他肚子很餓,但是他餓到什麼程度,其實你很難想像。但如果這個人他餓的情況,他跟你是近距離接觸的,他能夠在你的身根裡面顯現出來,那你完全能夠感受到他餓到什麼程度了。
而關鍵是什麼?關鍵是,你跟他感同身受但你又不為他所干擾。因為清淨的六根,它是了了分明但不生取著,就跟鏡子一樣。這個是大悲利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說,十法界的眾生,他隨時可以跟任何一個眾生去感受他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就像我們說的,法身的功能是什麼?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他能夠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所有的法身菩薩,他的法身的力量,可以進入到每一個人內心的感受。
所以,你痛苦的時候,為什麼觀世音菩薩能夠救拔你?因為你痛苦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了。他為什麼知道呢?因為他的身根能夠顯現你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第一個,他跟六道眾生同一個感受。第二個,他跟十方諸佛菩薩也可以感同身受,他可以感受到十方諸佛菩薩的功德莊嚴,所以有助於他上求佛道。
所以諸位!雖然他沒有成就法身,但是他的勝義菩提心基本上已經成型了,就是他不退轉的上求佛道跟不退轉的堅固的下化眾生已經成型了。當然,你要真正看普門示現,那你要看後半段,看〈藥王菩薩本事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妙莊嚴王本事品〉、〈妙音菩薩品〉,那是真正地實現菩薩的悲智願行。但是六根清淨位他是怎麼樣?自受用。但是這個自受用打下他未來的基礎,就是因為他能夠把眾生的痛苦顯現在他自己的感觸——他的身根的感觸當中,近距離的接觸,所以他能夠同一地感同身受。所以,他跟十方諸佛菩薩感同身受,跟眾生感同身受,這個也就建立他未來自利利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