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講)

辛二、次生供養 分五:壬一、生在王家;壬二、說昔本事;壬三、往詣佛所;壬四、如來付囑;壬五、奉命任持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三十面,我們看辛二的「次生供養」。

這一大科是說明藥王菩薩的前身,他作為一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總共有兩段的生命的因緣。這兩段的因緣,有兩個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的:第一個就是他修行的方法,第二個是他修行的目的。

我們先談方法。這兩段因緣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修學苦行,供養佛陀。他在這樣的一種苦行當中,燃燒自己的身體,燃燒自己的雙臂,來供養佛陀。那麼十方諸佛對這件事情是什麼看法呢?十方諸佛是讚歎的,說是「真精進」,是「真法供養如來」。

那麼什麼叫「真法供養如來」呢?因為他在燃身供佛的時候,他內心是跟中道實相的智慧相應的。當他燒身體的時候,他內心是入於中道的智慧,觀察他的色身當體即空。因為這個色身是因緣所生,當體即空。從即假來說,他看到了色身的十法界十如是,一切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所以他這個色身是一個假名假相假用的如夢如幻的現前。

所以,當他看到他的色身,用這種空假中三觀來觀照的時候,那這個就是實相之法,是用實相的法來供養如來。我們凡夫用眼睛去看,看到的是他用色身供養。佛陀看到的是他用實相的法來供養如來,這個色身只是一個工具。當然,我們一般的凡夫用火來燃燒的時候,我們會有痛苦的感受,甚至於會產生瞋恚,那這個就叫做無益苦行,徒遭業苦。

所以,你燒身體能夠成就「真法供養如來」,用真實的法供養,它的前提就是,你必須有法身跟三昧,否則你做不到的。這第一點,那是一種「真法供養如來」。

第二個,是真實的精進。這就談到他的因地發心,就是你為什麼這樣供養呢?因為真法供養如來你有很多方式嘛,你可以佈施,可以持戒,那麼你為什麼要精進地修學苦行呢?

在前面我們說過,他主要是為法滅身。為了追求清淨的法身的道法,他寧可捨棄他莊嚴但暫時的色身。那麼這樣子捨棄生滅的色身,追求永恆的道法,是隨順無上菩提的,所以叫做「真精進」。

比方說,你看我們凡夫,有些人努力地修學佈施,有些人很精進地做義工,有些人努力地持戒,但是你看他的因地發心,他不一定要追求無上菩提,他可能為了追求來生的安樂。那你這樣子的精進,追求來生的安樂,你就把你第三生的果報給破壞了,你第三生就容易墮落了。所以這樣子不能叫「真精進」,這樣的精進不是真實的精進,因為真實的精進一定要跟無上菩提的道法相應。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修學苦行,燃身供佛,他是合乎真實的精進,也合乎真實的法供養,所以得到十方諸佛的讚歎。也就是說,他這種修行是可以快速成佛的,得到十方諸佛的認可。這是第一個,講到修學的內容。那這樣子的話,他的第一生跟第二生是一致的,他都是用「真精進」「真法供養如來」來當作他修學的內涵。

他的修學目的這兩生就不一樣了。他第一生的精進跟法供養是偏重在自利。就是,他從這樣的一個修學,你看他從一個三乘的權教的菩薩,而快速地在一生當中成就法身,這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他第一生的重點在於理觀的智斷,加強他的理觀,透過捨棄色身、追求法身而快速成就。這是第一生的自利功德。那麼他第二生就不一樣了。就是成就法身以後,從般若道進入方便道,所以他第二生的精進跟供養,目的是為了大悲善巧度化眾生。所以,同樣的修學,但是兩個不同的目的。前面是偏重自利,後面偏重利他。

我們看講義,「次生供養」,這講第二生的供養。這一生的供養當然主要是在教化眾生。這地方有五段。

壬一、生在王家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燃身供佛,作這樣的真法供養以後,當然,他身體燒掉了,他的心靈就沒有依靠了,一期生命就結束了。結束以後,他以他的法身的咒願力,再一次地往生到日月淨明德佛的國土當中,在當時的國王——叫淨德王——的家族裡面,「結跏趺坐,忽然化生」。這是應化身的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無而忽有,不經母胎。

我們說明一下。法身菩薩的應化,他有三個過程:第一個,他一定要有清淨法身。你要是生死業報身,或者阿羅漢的應化身,都不可以的。應化身都不一定能夠做種種應化的,一定要安住清淨法身。第二個,他一定要入於普現色身三昧。就是他在臨終之前,入於普現色身三昧當中。第三個,要生起咒願力。所以法身菩薩的應化是隨願往生,我們凡夫叫做隨業往生。他在受生的那個剎那,他用咒願力而往生到淨德王家。

他這樣的應化身,如果我們今天用前面的跡本二門來說,他的前生是很關鍵的,叫做本門。因為他從凡夫的修學直接到法身,所以他前生是一個本門,是他的修學當中非常關鍵的一生,本門。他這一生的投胎是他第一次的跡門,第一次的應化。所以他忽然化生,沒有經過母胎,就是用咒願力直接現前。

壬二、說昔本事

即為其父而說偈言:

大王今當知  我經行彼處

即時得一切  現諸身三昧

勤行大精進  捨所愛之身

供養於世尊  為求無上慧

說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復聞是法華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淨德王家,沒有經過母胎,突然間就化生了,所以他必須要做個交代,他是怎麼來的,他為什麼來的,他要有一個說明。所以,他在他們家族一出現以後,就為他父親講一個偈頌。他說,「大王今當知」,就白告他的父王,您老人家應該知道我過去的兩段因緣:

第一段,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色身三昧。就是我過去生,從一個三賢位的菩薩,聽了《法華經》以後,從權法入了一心三觀的實法,這個時候我精進地修學般舟三昧,一方面恆常經行,一方面一心求佛,所以在那個時候,九十天當中就成就了普現色身三昧,破無明證法身。

成就法身以後,我進一步又修一個大精進,用我的三昧真火燃身供佛。那麼為什麼呢?為求無上的智慧,為了希望能夠增道損生,把這種莊嚴的色身燒掉,來供養佛陀,來成就法供養。

所以他兩段的因緣,一個是般舟三昧,一個是燃身供佛。

講完以後,他就白告他的父王說,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猶在,如今還在世。我前世曾經燃身供佛而得到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我們前面說過,他修般舟三昧的時候是成就普現色身三昧,他燃身供佛以後是更進一步了,得到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這個地方很重要!一個菩薩從自利,內觀的智斷,而轉成利他的大悲善巧,兩種三昧是關鍵:

第一個就是現身。你不現身怎麼度化眾生呢?它是一個螞蟻,你變成一個人,那你沒辦法度化它。你一定要變成一個螞蟻王,要同事攝。所以,這個普現色身三昧是度化一切眾生的必備條件,就是你能夠現一切的身體,來面對你有緣的眾生。它今生是個螞蟻,但它過去跟你有緣,它也有善根,所以就值得你度化,不管它變成什麼。所以第一個,你要會現身。

第二個,你要會說法,就是四無礙辯才。所以他在燃身供佛以後,又成就了這種四無礙辯。所以他既能現身,又能說法,就為了他今生的化他的因緣,成就了這兩個重點。

「復聞是《法華經》。」而且在死亡以後,在中陰身的時候,日月淨明德佛又為他說了一次《法華經》。而這次是廣說,前面只是略說。這次廣說講了多少的偈頌呢?先講他的時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而且是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頌」。這個甄迦羅就是千千萬億,頻婆羅是百千千萬億,阿閦婆是萬千千萬億。這都是佛教很大的數目。

所以,「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為了報恩而供養佛陀。

這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突然地出現了。突然地出現,當然家裡面可能沒有心理準備,所以他必須要說昔本事。他講到兩段:

第一段就是講他前身的深淺。他是修般舟三昧,成就普現色身三昧;燃身供佛,成就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那麼這個就是他的前身。

然後還有一段很重要,他入了中陰身的時候。中陰身的時候,佛陀又為他說法。這次講的《法華經》的內容跟之前不一樣。前面是略說,因為前面他只是要自利。那自利的話,理觀智斷,你只要把一心三觀學好就好了。但是,你要利他,那就不是清淨心可以成就了,還得要強調廣大的菩提願,廣學一切的大悲善巧。所以這個時候的法就講得多了,就廣說《法華經》了。前面的《法華經》偏重在內觀的清淨心,到了中陰身為他講《法華經》就強調外弘的菩提願。

有了這兩段的因緣,基本上他說法度眾的因緣就具足了。

為什麼他要跟他父親做這個白告呢?當然就是說明,我這次來不是真的要做你兒子的,我是有使命的,我帶著使命而來的。我們往下看,就知道他有什麼重要使命。

壬三、往詣佛所

白已,即坐七寶之台,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合十指爪,以偈讚佛:

容顏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  今復還親覲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猶故在世。

這個時候,他白告了過去因緣以後,就正式要拜見佛陀了。「白已」,白告其父以後,他就坐著七寶的寶台,上升在虛空當中,高七多羅樹,以神通力往到佛所。到了佛所,頭面禮足,合掌恭敬,以偈讚佛。

先讚歎佛陀的應化身。說是佛陀的應化身「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日月淨明德佛的應化身的特點就是他的這個光明,光明相特別的殊勝,它能夠照十方世界無所障礙。我前生用外財跟內財來作真法供養,我如今就有這麼一個因緣,再親自來拜見佛陀。所以,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完偈頌以後,就白告佛陀,「世尊!世尊!猶故在世」。他說您老人家仍然在世,這是一個美好的因緣。

也就是說,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跟日月淨明德佛有兩段因緣的相遇,一個是前生,一個是今生。當然,前生的相遇,他的身份是一個因位的修學,他作為一個弟子。這一生的相遇是強調果地的妙用,他的身份是傳法菩薩,他是為了傳法而來的。他這一次的相見跟前面的相見不一樣,我們往下看就知道。

壬四、如來付囑

爾時,日月淨明德佛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善男子!我涅槃時到,滅盡時至,汝可安施床座,我於今夜,當般涅槃。又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善男子!我以佛法,囑累於汝,及諸菩薩大弟子,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寶世界,諸寶樹寶台,及給侍諸天,悉付於汝。我滅度後,所有舍利,亦付囑汝,當令流佈,廣設供養,應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淨明德佛,敕一切眾生喜見 菩薩已,於夜後分,入於涅槃。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拜見佛陀、讚歎佛陀以後,佛陀就正式地傳法。

爾時,日月淨明德佛就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善男子!我的應化身進入大般涅槃的時間已經到了,「滅盡時至」。我們前面說過,一個應化身的入滅,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的其可度者皆悉已度,其未度者亦皆已作得度的因緣。

也就是說,其實應化身的壽命是可以長短自在,他也可以久住,他也可以短暫地住世,關鍵就是他的法緣盡了沒有。也就是說,如果弟子們該度的就度了,剩下的這些已經不是日月淨明德佛可以度化的,他住世無益,住世沒有幫助了,他就選擇入滅了。

就是說,這個時候日月淨明德佛觀察,跟他有緣的、善根成熟的眾生,該度的他全部度了,所以他這一期應化身的責任已經結束了,剩下的就不是我該度化的了。所以他就觀察根機,剩下的該誰度化呢?就是必須由這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來接著度化。

所以,他就教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善男子!我以入滅以後未來佛法的弘傳囑累於汝。未來弘法,就包括整個大小乘的三乘的權法,還有諸多的三乘的大弟子的教化。就是我的教化已經成就了,那就不說了,還沒有教化成功的,就由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來教化。

從《法華經》來說,教化成功的標準就很高,不是成就阿羅漢就叫教化成功,要能夠會權入實。那這些大弟子的教化,還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單指《法華經》的一佛乘的妙法,以及整個三千大千七寶世界的諸寶樹跟寶台,這些整個依報國土,還有這些給侍諸天,這些龍天護法,我全部都交給你。我滅度以後,所有身後的舍利子的分配,我也交代給你做妥善安排。你應該要廣泛地流通,而且廣設供養,這其中包括應該起多少的塔,要蓋在何方,如何供養。如是種種的這些身後之事,日月淨明德佛教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以後,就在當夜的後分,就後夜,入於涅槃。

這也就是說,其實日月淨明德佛,當然,他的壽命那麼長,他的教化的時間這麼長,他肯定有很多法身菩薩的弟子,但他為什麼囑咐這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來接法呢?就是因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修學,我們前面說過,兩個特點:第一個,他是真實的精進;第二個,他是真法的相應。他有中道的實相智慧,而且他精進修學苦行,當然特點就是精進修學苦行。也就是說,後面的弟子必須由他的精進修學苦行來度化,就像蕅益大師說的,契合此方的根機。就是過去的娑婆世界,包括現在的娑婆世界,這個苦行是容易去感動別人、度化別人的,所以日月淨明德佛把這個法交代給他。

壬五、奉命任持 分四:癸一、滅後起塔;癸二、燒臂供養;癸三、時眾獲益;癸四、燒臂還復

我們看下一段,「奉命任持」。

前面是如來付囑,這以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奉命就住持三寶、教化眾生。這有四段,先看第一段的「滅後起塔」。

癸一、滅後起塔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見佛滅度,悲感懊惱,戀慕於佛,即以海此岸栴檀為(艹+ 積),供養佛身,而以燒之。火滅已後,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剎莊嚴,垂諸幡蓋,懸眾寶鈴。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接下了住持三寶、教化眾生的責任以後,第一件事情當然就是處理佛陀身後之事了。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見到日月淨明德佛滅度以後,他內心是又悲感又懊惱。悲感的是什麼呢?就是他的當下失去佛陀的依靠;懊惱的是針對未來弘法的責任重大,他的內心是悲感、懊惱,而且他心中戀慕於佛,對佛陀的功德非常的欣求、愛慕。所以,就用非常珍貴的牛頭栴檀,叫做海此岸栴檀,作為燃燒的材料來供養佛身,把這個應化身的色身給燒掉。火滅以後,就收取佛陀的舍利,造作八萬四千個寶瓶,用寶瓶裝了舍利子以後,又造了八萬四千個寶塔來供養這些舍利子。每一個寶塔高三世界。一個世界就是一個須彌山,八萬四千由旬。這三個世界高,就是二十五萬二千由旬。在每一個寶塔的最高處,就「表剎莊嚴」,就在這個寶塔上立了一個欄杆,這個欄杆就是要懸掛這些幡蓋,還有懸掛四週的寶鈴,就種種地莊嚴。

我們前面說過,佛陀的滅度其實也是一種說法,就無言說法。因為佛陀住世的目的是弘法利生,那麼眾生該度的度化以後,佛陀及時地入滅,會讓眾生產生一種空缺感。空缺感就是什麼呢?他會產生戀慕之心,甚至於他會供養佛陀的舍利,以我們現在來說就是佛像。當佛陀不在的時候,大家會更加地珍惜佛陀的功德,透過這個相狀,透過舍利,透過佛像,大家開始供養、禮拜、讚歎,那就種下了未來得度的因緣。

所以,這個舍利子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借相修心嘛。你說你恭敬佛陀,那你所有的業都要身口意的造作。只有內心,不能成就業相。就像你起了煩惱,你沒有付諸身口,這個業相是不能成立的。善法也是這樣。你說,欸,我很恭敬佛陀。但你每天也不拜佛,那你這個業相,你這個皈依佛陀的業相,身口意業相是不具足的。所以佛陀必須要踏踏實實地滅度以後,形成佛像或者舍利子,從這個地方給大家來禮拜、讚歎,哦,種下一個得度的因緣了。所以佛陀的滅度就在這個地方,一種無言的說法。

癸二、燒臂供養

爾時,一切眾 生喜見菩薩復自念言:我雖作是供養,心猶未足,我今當更供養舍利。便語諸菩薩、大弟子及天龍夜叉等一切大眾:汝等當一心念,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燃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處理好佛陀的身後以後,他就開始要教化日月淨明德佛當初留下的這些弟子。這些法執特別堅固的,日月淨明德佛沒有度化的,沒有會權入實的弟子,他開始要教化他們。

他怎麼教化他們呢?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心裡就作意了:我雖然起寶塔供舍利,我覺得這樣還不能夠表示我對佛陀的恭敬跟愛慕,我今當更加深入地供養佛陀的舍利。就白告諸大菩薩、諸大弟子跟天龍八部說,你們現在開始,當專心地憶念日月淨明德佛,我要作一個特別廣大殊勝的供養。

說是語後,他就在這八萬四千寶塔之前,以他的三昧力,現出了八萬四千個手臂,然後再用三昧真火把他的八萬四千個手臂同時燃燒。燒了多久呢?燒了七萬二千歲才把手臂給燒完。那麼燒手臂幹什麼呢?當然是表達他的真精進、真法供養如來。

蕅益大師解釋說,前面,他前生是燒身體。燒身體燒了多久?燒了一千二百歲才把身體給燒完。那麼這個時候他燒手臂,燒了多久?燒了七萬二千歲。剛好是前面的六十倍的時間,為什麼呢?

蕅益大師解釋說,因為他前生的燒身體是針對自己,要破自己對色身的執取,所以他成就的是內觀的智斷。當然,你自己修行是相對容易。那你這個燒雙臂呢?是面對那些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這些法執堅固的弟子好樂偏空涅槃,你要把他引導出來,從空出假,就不容易了。所以你燒手臂是為了大悲利他,所以時間更長。

諸位可能也有經驗,比方說你年紀大了,你人生經驗多了,你看的事情透徹了,你就明白很多道理。這個道理,你很想告訴你的兒子,告訴你的女兒,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所以你自己用道理來改變自己是相對容易,但你用這個道理去改變別人,那你只能隨緣了。所以,修行盡分,度眾隨緣。

就是說,他自身的燃燒,從自利的角度,他只是內觀智斷,所以他只需要一千二百歲。但是他要度化眾生,要六十倍的時間,要七萬二千歲。是這麼一個情況,有自利跟利他的不同。

癸三、時眾獲益

然後我們看燒了以後有什麼結果呢?看癸三,時眾獲益。

令無數求聲聞眾、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三昧。

那麼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把雙臂給燒掉,有沒有效果呢?我們看經文。

「令無數求聲聞眾、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非常不容易。聲聞人,在《大智度論》上說,你要讓一個阿羅漢發菩提心,比一個生死凡夫還難。因為生死凡夫他知道痛苦,由於痛苦的刺激,他容易產生菩提心,就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阿羅漢是沒有痛苦的,他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他就在那個空性裡面待著,他要不出來,你講什麼都沒有用的。

所以,你要找到他的突破口,就是要怎麼度化他,就很困難了。度化阿羅漢是很難,你要讓他回小向大,比一個生死凡夫還困難。當然了,契機是妙法,他這個燒手臂果然是啟動這些聲聞人過去的善根,所以,使令這些聲聞人發了菩提心以後,當下就轉入了法身菩薩,而成就普現色身三昧。

我們前面說過,在跡門說過,阿羅漢是事修強,菩薩是理觀強。比方說諸位,如果你以前什麼法門都沒有修過,第一次就直接聽《法華經》,當然從善根的角度我要恭喜你,因為你少走了很多彎路,你直接地即眾生心契入真如海,然後,你後面的修學會一帆風順。

但是你有一個缺點,你比那些在三乘法繞了一圈再回來學《法華經》的人,你跟他不同。他們事修的基礎非常好,他可能拜過三百萬拜,佛號念了幾百萬聲,在事修繞了一圈以後回來再學《法華經》。那你說,欸,我們同樣地修學一心三觀!但是他過去的事修沒有白費。我們前面說過一佛乘——所有佛陀的法,你只要會了真實,通通沒有白費。

所以,阿羅漢你別看他前面的法執,他前面所成就的三明六通八解脫,一旦會歸到一心真如以後,他是直接轉入法身菩薩。所以我們前面說過,二乘智斷就是菩薩無生法忍。為什麼?因為它同一條路的。這個就是佛陀高明的地方。

就是說,佛陀只要設計一個法門,這個法門跟真如本性一定是可以對接的,一定可以對接,除非你修外道法。你說,欸,我去拜佛。拜佛一定跟真如對接。所以,你拜佛以後,你修《法華經》以後,你這個拜佛的事修的資糧沒有消失掉。

所以蕅益大師說,你不要小看阿羅漢。阿羅漢回小向大以後,比那個初心的修學理觀的菩薩的事修還要強,他的三昧禪定比這個直接契入理觀的人更高。當然,阿羅漢很難度化是事實,因為他不是一般人,他是沒有煩惱、沒有業力、沒有生死果報的人,所以你只能用特別的方法,這叫特別人物就用特別方法。果然,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用燒臂的方法達到了效果。

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這個法脈。

當我們看到一個佛陀傳法交給他的弟子的時候,就表示從佛陀的時代進入了祖師的時代。就是一尊佛跟一尊佛之間是靠祖師來代代相傳。

比方說,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他第一個祖師位交給誰?交給迦葉尊者,因為那個時候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已經滅度了。我們這一期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當中,初祖迦葉尊者,二祖阿難尊者,就一直傳傳傳……最後變成傳到中國,漢傳佛教就傳到中國,那中國的初祖就達摩祖師。傳到了東南亞,就是南傳,就是傳到了泰國、緬甸,就小乘佛教。傳到了藏地,叫藏傳佛教。所以整個釋迦牟尼佛的法,進入祖師時代開出三條線。

祖師的弘傳跟佛陀弘傳是不太一樣的。佛陀的弘傳更強調的是平等性,「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陀講一句話,那你們各自解讀,看你的善根。所以,佛陀度化眾生相對是隨緣的,有機應化,無機道隱。祖師不一樣。祖師的說法更有差別相,更有契機性。

你看禪宗的祖師,德山棒、臨濟喝。你要是參訪德山祖師,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他過去二話不說,就打你一棒。你要相應,你就開悟;你不相應,那就沒辦法。他就這麼一個法門,他就一招半式,就是教化眾生就這一招。你問臨濟宗的祖師說,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他大喝一聲。你要相應,迴光返照,你就相應;你要心外求法,你可能起煩惱。

所以,這個祖師的法脈弘傳,就是更加地差別相就出現了。那你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用這種燃燒雙臂的方法,去讓這些無量無邊的阿僧祇的聲聞眾發菩提心,讓他從偏空涅槃成就了普現色身三昧,果然是得到效果。這些都是日月淨明德佛當初沒有度化而留下來的。

癸四、燒臂還復

爾時,諸菩薩、天、人、阿修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

於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於大眾中,立此誓言:我捨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復如故。作是誓已,自然還復,由斯菩薩福德智慧淳厚所致。

當爾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寶華,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燒完雙臂以後,這時候與會的諸大菩薩還有八部鬼神看到這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雙臂沒了,心中是既憂惱又悲哀。這個悲哀就感到遺憾,就作如是言: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不是一般的菩薩,他是我們的教授師,他的責任是要教導我們,是我們的導師。那現在把臂燒了,這怎麼辦呢?身根不具足。就是說,你今天身為一個弘化一方的祖師,這個威儀六根不具足,這的確是有遺憾。

這麼多人心裡面這樣想,也這樣子說,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當然就知道了。他就在大眾當中立此誓言:我捨兩臂,必當得佛。捨臂是個事修,是個苦行,是一個真實的精進的事修。他發願說,我這個事修一定可以成佛。

諸位!所有的事修要可以成佛,一定要跟理觀相應。所以他就證明說,我在燒臂的時候我一定跟實相相應的,我跟一心三觀相應的,所以才有辦法必當成佛。那麼成就什麼佛呢?當然成就佛陀的三身,也包括金色的應化身。假設我在燒臂的時候是果然跟實相智慧相應,這是真實的因地的話,那使令我雙臂還復如故。所以他咒願以後,他果然就恢復了雙臂。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菩薩,他的確是有廣大的福德力跟善根力,所以這個咒願才能夠所求如願的。

「當爾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寶華,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這一段蕅益大師說,前面,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自利的時候是燒掉身體,這個表法,這個燒身體表示他成就根本的實智,就是成就一心三觀的實智。那麼他在度化眾生的時候燒掉雙臂,就表示要破除二乘這種空有的對立。二乘人滅色取空嘛。二乘人,他是討厭這些因緣所生法,所以他是逃避因緣所生的有相的因緣,而到了這種空性的涅槃裡面安住,這就是空有的對立。所以他把空有對立的雙臂給燒了,就是引導他們會歸到生佛平等的一心真如,這麼一個表法。

庚三、結會古今

佛告宿王華菩薩:於汝意云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今藥王菩 薩是也。其所捨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

這一段就總結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古今因緣。

佛告宿王華菩薩:於汝意云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到底是誰呢?就是藥王菩薩。藥王菩薩在過去生當中,就是數數地捨身供佛,或者捨身來度化眾生,作一個佈施,法佈施。他有多少次呢?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次數。作一個總結。

所以我們看《法華經》,你看前面的跡本二門都是佛陀在說法,佛陀說法很少用這種特殊的事相,就是講道理,什麼是跡門,什麼是本門。就法說、譬喻說、因緣說,這三週說法,讓你明白道理。後面的引用這些六大菩薩,我們看就是沒什麼大道理,就是借事顯理。就是妙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藥王菩薩,各有各的修行的法門。他就用這個法門來自利,他用這個法門來度化你。

所以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只能夠借事顯理,就從這個事相,欸,他為什麼把身體燒掉?他為什麼把手臂燒掉?那你要去體會他的道理。你看藥王菩薩到現在,他有沒有跟你說一句話?沒有。他有講道理嗎?一句話都沒有。他就做上面三件事:第一個,修般舟三昧。第二個,把身體燒掉。然後呢?然後再把手臂給燒掉。就這樣子,就三件事情。所以你讀藥王菩薩,你要體會他這個到底是想要說什麼事。簡單來說就是借事顯理。

佛法的修學,它的特點就是一個馬車的思想。什麼叫馬車呢?你看一部車子,你這個車子再大、再莊嚴,它自己不能決定方向。是誰決定方向?前面那一匹馬。那匹馬往東,這個車子就往東;它往西,車子就往西。

所以,同樣的事情,你把身體燒掉,你叫做無益苦行,徒遭業苦。因為你燒的時候,你痛苦,起瞋心,瞋心的時候你可能就對三寶失去信心,就墮落三惡道去。這叫無益的苦行。這個苦行對你來說沒有幫助,對眾生也沒幫助。你把身體燒了,眾生看到你燒身體也不可能發菩提心,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智慧。

所以整個佛法是「六度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你要感動別人,就是你所做的事情要跟智慧相應。那個相有智慧的加持,那個相狀就有一種自利利他的力量。就是那個馬車前面那一匹馬太重要了!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方說今天你修佈施。你修佈施怎麼佈施呢?你用業果來佈施,那麼你這個佈施只能度化一些跟你同檔次的。因為你佈施的目的是要成就富貴,所以你看你攝受的都是一些跟你同檔次的。

但是菩薩佈施叫做佈施波羅蜜,他佈施依止一心三觀。他的佈施從自己來說叫做內觀真如,成就自己的智斷;而他在做佈施的時候,也感動了百千萬億的阿羅漢發菩提心。

所以你說前面那匹馬重不重要?就是說,事修法門沒有高低。你說,哦,那這樣子的話,你看這個藥王菩薩,佛陀講完《法華經》以後,第一個事修他把藥王菩薩排在最前面,那這個燒身體是最關鍵的。重點不是燒身體,而是因為他契合當時的根機。他的燒身體能夠得到諸佛讚歎,是因為他是法供養,是一個精進的修學。他背後有他的觀照力,他有他背後的精進力,特別是觀照力。

所以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就是他的前生的修學完全是靠智慧引導。

戊二、嘆經功深 分三:己一、嘆能持經人;己二、嘆所持之法;己三、明持經福德

前面講到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苦行的自利利他的功德。那麼我們要問,他的功德是怎麼來的?當然是他聽完《法華經》以後產生重大改變。所以佛陀到這個地方就開始要讚歎《法華經》的功德,因為他前面的事修開始要會事入理了。就是說,他之所以這樣子,重點不是他修苦行,重點是因為他跟一心三觀的實相智慧相應。

己一、嘆能持經人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就是說,我們今天要成就廣大的福德來供養佛陀,應該怎麼辦呢?

這以下提出兩個方法:

第一個,如果你是聖位菩薩,你有各種的三昧神通,那佛陀就是說,你有這種三昧神通,你應該發菩提心,燒你的手指,「乃至足一指」,來供養佛塔,就是所謂內財供養。這樣子的供養超過外財的供養,包括國家、城、妻子,乃至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這個當中包括了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佛陀。就是,如果你是聖位菩薩,那當然是用內財供養。

那說我是一個凡位菩薩,怎麼辦呢?我也沒有三昧力,那麼你用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的數量來供養佛陀跟大菩薩,你所得到的功德,不如你受持、讀誦、書寫《法華經》乃至四句偈,其福最多。

這個地方講出兩種殊勝的供養。如果你是聖位菩薩,就用三昧力燃身供佛來供養,這真法供養。那如果你是凡位菩薩,你就讀誦《法華經》,因為你讀誦《法華經》也得到燃身供佛的效果。因為你在誦《法華經》的時候,《法華經》的文字般若它有個好處,它會讓你會權入實,讓你的整個事修的權法慢慢地引導到你內心的一心三觀。所以,你一心三觀成就的時候,你就會念念地放下色身,而念念地隨喜法身,所以這等於也是一種法供養。

這個兩種供養,一個是凡位菩薩的供養,一個是聖位菩薩的供養。凡位菩薩你就老老實實地讀誦《法華經》,就得到最大的供養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