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講)
辛二、廣明神力應化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四十五面。我們看辛二,廣明神力應化。
這一品講到妙音菩薩在娑婆世界展現智慧的功德莊嚴,它的名稱叫做普現色身三昧。普現色身三昧就是說,作為一個法身菩薩,他要麼安住自性清淨心,他如果現出一個身相,他旁邊一定會因為他因地的時候的福慧雙修而有各種莊嚴。比方說妙音菩薩,他能夠展現七寶的蓮花現前,能夠展現音樂相隨,能夠展現空中的法器相隨。這是因地的時候修理觀、事修所招感的。
當然,這種依正莊嚴是一種自受用。但法身菩薩他不可能修了半天只是自受用,他一定會有怎麼樣?他受用。就是,普現色身三昧除了展現依正莊嚴來自己受用以外,他一定可以為眾生現身說法。
這個地方的「廣明神力應化」,就是從他受用的角度,講妙音菩薩不但在娑婆世界現身,還有他如何在十方世界現身說法。
這一段經文可以分成兩大段:第一個講到此土弘經。此土就是在娑婆世界這個穢土,弘揚《法華經》。第二個是十方弘經,在十方世界的淨土弘經。從普現三昧展開的他受用的因緣。
我們先看此土弘經。此土弘經分成三大段,先看第一段的總標。
華德!汝但見妙音菩薩其身在此,而是菩薩現種種身,處處為諸眾生說是經典。
佛陀就說了,說這個妙音菩薩不僅僅是在娑婆世界法華會上現出種種的依正莊嚴相,其實在同時間他也能夠在娑婆世界的各處各地現各種的身相。幹什麼呢?來為眾生說《法華經》。就是他能夠普現色身。在同一個地方,不動道場,同時現千百億化身來演說《法華經》。這是個總標。
這以下別明,各別舉出五大類的現身。別明當中我們先看第一段。看經文。
或現梵王身,或現帝釋身,或現自在天身,或現大自在天身,或現天大將軍身,或現毘沙門天王身。
第一類是現出諸天的身,這種大福德的身。比方說現梵王身,就是色界的天王的身;或者現帝釋身,就是忉利天王;或者現自在天身,就是欲界的第五天,自在天;或現大自在天身,這個大自在天指的是色界的頂,摩醯首羅天的天身。
它是這樣,三界裡面無色界就沒有身相了,所以這個色界之頂就是所有身相裡面最高大莊嚴的。因為無色界已經沒有身相了,沒有業果色了,只有定果色。
或現天大將軍身,就是天人當中的大力金剛,我們一般說的金剛力士;或者現四大天王當中的北方的毘沙門天王身等等。
他可以為諸天來說法。為了同事攝,他現出這種大福德的身相來度化他們。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現出人的身相。
或現轉輪聖王身,或現諸小王身,或現長者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宰官身,或現婆羅門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或現長者居士婦女身,或現宰官婦女身,或現婆羅門婦女身,或現童男童女身。
人的生命當中,或現轉輪聖王身,轉輪聖王就是人類裡面福報最大的,七寶千子,統領四天下;或者現一般的小國王,諸小王身;或者現年高德重的長者身;或者現在家居士的修行身;或者現文武百官身;或者現宗教師,婆羅門身;或者現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身;或現長者居士,但是這個長者居士是女眾的長者居士,就長者居士的婦女身;或現宰官,文武百官的婦女身;或現婆羅門當中的婦女身,婦女當然是已婚的了;或現未婚的童男童女身。這些都是人的身相,他可以現
這麼多的身相來說《法華經》。
看第三類,八部鬼神。
或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而說是經。
或現八部鬼神,這八部鬼神裡面有八種類。有一種是屬於諸天的;有的屬於龍類的;有的是屬於鬼神道的,夜叉的;或者屬於乾闥婆,乾闥婆是樂神,帝釋的樂神;或者屬於阿修羅的;或者迦樓羅,迦樓羅就是金翅鳥;或者是緊那羅,緊那羅是歌神;摩睺羅伽是蟒神,就是大蟒蛇。以上的八種,有些是可以變現為人的,叫做人;有些是不能變現為人的,它可能是個畜生道,不能變現為人,叫非人。「人非人」就是把前面的八種做一個總結。現出這八種身相干什麼呢?而演說《法華經》。這是現八部鬼神身。
我們看第四類,現惡趣身。
諸有地獄、餓鬼、畜生,及眾難處,皆能救濟。
在這個三惡道當中,地獄、餓鬼、畜生,以及在人道當中的障道的處所。比方說,你雖然做一個人,但是你六根不具,特別是耳根跟眼根,你不能聽經,也不能看經,那這個就障道了。那障道怎麼辦呢?沒事,妙音菩薩現身來幫助你。所以在這麼多的三惡道跟障道的因緣當中都能夠來救拔你,為你說法。
我們看第五類的現王宮中的宮女身。
乃至於王后宮,變為女身,而說是經。
或者有些人他有善根,特別是《法華經》的善根,但是他的業報卻招感在國王的後宮。在後宮那就沒辦法去跟外面接觸了,那怎麼辦呢?妙音菩薩變出一個宮女身來為她說《法華經》。
就這麼一個情況,有五類的現身來說《法華經》。
我們看總結。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救護娑婆世界諸眾生者,是妙音菩薩如是種種變化現身,在此娑婆國土,為諸眾生說是經典,於神通變化智慧無所損減。是菩薩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眾生,各得所知。
這一段是把這個娑婆世界的現身做一個總結。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夠如是地來救拔娑婆世界諸多的眾生,包括六道,因為妙音菩薩能夠在普現色身三昧當中種種地變化現身。現身幹什麼呢?就是說法,說《法華經》。在現身說法當中,在各種神通變化當中,雖然他能夠一為無量地分身,但是他每一個分身的智慧功德不會有任何損失。菩薩如是以若干的善巧智慧來明照娑婆世界,使令一切差別眾生隨其根機的淺深,而各得所知。
其實,這個普現色身三昧真正的用途在於現身說法、教化眾生,重點還不是在於自受用的依正莊嚴。關於這個現身說法,古德解釋這一段經文,他從兩方面來說:
第一個,從佛菩薩的角度。佛菩薩現身說法的原則就是恆順眾生,你是什麼相狀我就配合你。因為眾生沒有辦法配合佛菩薩,所以他只能夠怎麼樣?所以佛菩薩一定是恆順眾生。我們不可能恆順菩薩,我們做不到。在恆順眾生的當中,有一句話就很重要,說是「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你是一個法身菩薩,你一定會知道眾生喜歡你變什麼相狀,因為他那個功德力可以入眾生的心中,隨你眾生的歡喜而產生變化。欸,你是帝王,我就現帝王身來攝受你。所以他這個普現色身不是固定的,是變化的。
所以你看,我們過去有淨土宗的說,欸,你拜佛陀的時候,拜菩薩的時候,你要把佛菩薩的相狀記住。幹什麼呢?因為臨命終的時候,你就是要觀想這個相狀。你這個就錯了。佛菩薩,你要麼沒感應道交,一旦感應道交,所有的佛菩薩都有普現色身三昧,他會現出你喜歡的相狀。
所以,天台智者大師講《小止觀》時說,你打坐的時候如果看到佛菩薩,第一個,你一定會歡喜。而這個歡喜不會障礙你的寂靜,是一種寂靜的歡喜。這個就是正確的佛菩薩現前。如果你看到一個相狀,你會有不歡喜的感受,而且躁動不安,那一定是魔王顯現的。
因為佛菩薩的普現色身三昧是,他以前說過,「令一切眾生,各得所知」。他一定是恆順眾生,應以何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成就歡喜益。這第一個。所以你不用去預設阿彌陀佛來接你的時候現什麼身,只要你真的感應道交,保證是你看到以後,第一個,歡喜,然後生善、滅惡、入理,四悉檀一定具足。這個是普現色身三昧的特色,它能夠進入你的內心世界,變現讓你歡喜、生善、破惡、入理的身相。這第一個,從佛菩薩角度。
第二個,從眾生的角度。我們面對普現色身三昧,蕅益大師有一段的開示,他說,「隨類通經,物睹其跡,不測其本,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說法身菩薩在弘揚經典的時候,他現各種相狀,甚至於現出蟒蛇相、三惡道的相,甚至於現畜生道,各種相狀。而我們只看到他的跡門的相狀,我們看不到他背後的法身的功德,那怎麼辦呢?很簡單,「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所以你看到普現色身三昧的時候,只要他講的法對你有受益,你不要在乎他現什麼相。
我們前面在<提婆達多品>就講過了,就是你學這個一念心性,一心三觀的人,一定要把相狀放下。就是這個人講話對你有好處,受益,你就「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
我剛出家的時候,大概出家三年吧,三年還是四年,我被懺公師父叫到蓮因寺,去給他們常住上課。那個時候我資歷很淺,出家三四年。蓮因寺有很多長老級的大比丘,有些人可能功課忙,就沒有來聽課。沒有聽課,當然我們也要知道認分,因為我們是資淺。
第一天講完課以後,中午吃飯的時候,懺公師父老人家就講話了。他說,我們一個人生病去看醫生,你不要去管這個醫生年紀多大。是年輕呢,是資深呢,不要管這件事。也不要管這個醫生是不是自己生病,你不要管這件事。重要的是,這個醫生給你的藥可以把你的病治好。這句話你們聽懂嗎?就是「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
我聽了以後很感動,這個老人家的見地!就是說,諸位!你一個人要增上,你要姿態站低一點。就是,同參道友有些人可能剛學佛,但是他講這句話有道理,有些人就謙卑地學習,他就受益了。有些人講說,我學佛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裡呢!那你這句話,你就錯過了。本來這句話你可能會增上的,結果你就錯過了。所以,你姿態站得越低,你接受教化的範圍就越廣,它是這麼一個道理。
蕅益大師勸我們,你別看他現這個身是那麼的卑賤,你看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很快成佛了,釋迦牟尼佛算是精進,他成就法身以後,他是快速成就的。除了他精進以外,他的謙卑是一個特色。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向誰學習?他向野干學習過,也是卑賤的果報,野干;他跟羅剎鬼學習過,他為了求半句偈獻身,把這個肉餵給羅剎鬼。所以他為什麼能夠成就呢?就是他謙卑的角度,他很快能夠接受別人的教化而增上,所以叫「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
這是蕅益大師對我們的開示。就是佛菩薩的普現色身三昧,他現各種色身,你有幸遇到,你別管他的身相是怎麼樣的卑賤,關鍵是他的法對你有好處,你就接受。
這個是在娑婆世界現身說法。娑婆世界當然是一個穢土,它的果報就比較複雜。
我們看妙音菩薩同時在淨土的弘揚。
於十方恆河沙世界中,亦復如是。
若應以聲聞形得度者,現聲聞形而為說法;
應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現辟支佛形而為說法;
應以菩薩形得度者,現菩薩形而為說法;
應以佛形得度者,即現佛形而為說法。
如是種種,隨所應度而為現形,乃至應以滅度而得度者,示現滅度。
華德!妙音菩薩摩訶薩,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
前面講到妙音菩薩在娑婆世界六道眾生當中現各種身相,這以下講出他在十方世界的淨土也能夠現身說法。
比方說,你這個人在淨土當中,你應以聲聞形得度,他就現聲聞形。就是這個根性,基本上菩薩不會改變你的根性。所以諸位要知道,你根性形成以後,那你只能一條路走到底了,因為佛菩薩不能違背你的心意。你一旦定性了以後,他只能滿足你。這前面說過了,你就這種根性,佛陀只能夠隨順你了。
那麼你那個聲聞個性是什麼情況呢?你的個性已經養成了少事、少業、少希望住。所以妙音菩薩現出這個聲聞相,出離的相狀,喜歡修苦諦,來為你說法,先讓你歡喜。
應以辟支佛得度者。辟支佛是利根的聲聞人,雖然他的目標也是進入偏空涅槃,但是他的根機利。他不是滅色取空,他是修緣起性空,所以他能夠觀到無生的道理。但是辟支佛跟聲聞不一樣。我們前面說過,聲聞人,佛陀把他比喻作羊。羊是比較合群,你看僧眾是都結在一起的僧團。辟支佛是鹿,鹿喜歡獨行,他一個人喜歡住喜馬拉雅山修禪定、修智慧,成就以後,就在山上直接就走了。所以你是辟支佛,喜歡出離的,喜歡獨行的,他就現辟支佛身而為你說法。
你是應以菩薩形得度,你胸量大,喜歡多事、多業、多希望住,廣度眾生,他就現菩薩的相狀來為你說法。
有些人特別好樂佛身,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起大歡喜,那他就現佛身來為你說法。
但現佛身困難度相對比較高。因為你一旦做佛身,那在這個世界你是教化主,你是唯一的教化主。如果你現菩薩身、聲聞身、緣覺身,是別人現佛身,你去幫助他,那你隨時可以去。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但如果這個世界是以你為主,那牽涉到的問題就不是普現色身三昧了,那就是還有一個因緣法,因緣力。就是這個眾生他跟你的因緣要成熟,就是跟你有緣的眾生他要善根成熟,你才可以在這個世界現佛身。如果是別人的因緣,那你只能去幫助其他的佛——欸,這一次你做佛身,我來幫助你,我現聲聞、辟支佛、菩薩身;下次我做佛身,你們再來幫助我。所以佛菩薩是互相地護持,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如是種種,在淨土當中現四聖法界身,隨其根機的淺深而為其現身說法。乃至應以滅度而得度者,示現滅度。有些人你為他說法,沒用的;你只有示現死亡,欸,他體驗到無常,產生恭敬皈依心。所以有些他不是現身,他要示現滅度。
華德!妙音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的大神通及智慧力,其事如是。
所以這個普現色身三昧的特點,就是一時之間可以「不起滅定而現威儀」,現不同的身,現不同的法,包括在穢土,也包括在淨土。
不過是這樣,就是說,現身說法當然不是一時間的。我們前面在〈如來壽量品〉講到,它有一個過程。種子、成熟、脫落,有種、熟、脫。所以這兩個,穢土跟淨土,在淨土會好一點,因為淨土的果報穩定,壽命長遠。
你如果是在穢土裡面,就是說,我有善根,我學過《法華經》,但是我願意在穢土,反正我有善根,我不怕佛菩薩不來度化我。你說的也對,但是這個有個風險。我們看〈化城喻品〉就知道。
〈化城喻品〉,諸位!其實跟隨佛陀的這些常隨眾,諸大阿羅漢,你們知道他們以前種《法華經》在什麼時候?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就已經栽培了《法華經》的善根。那距離多遠?那是一個世界把它打成微塵,然後再把它用點點點點點點這麼多的時間。那為什麼他耗損這麼多時間?〈化城喻品〉解釋,因為中間或者相遇,或者不相遇。就是說,在穢土的問題,你有時候見不到佛陀出世。就是眾生的共業,他不是一兩個,他的整個平均的共業不能招感佛陀,那你就被這個共業所牽累了。
你想想看,你一個生死凡夫,你是有善根,可你也有煩惱,你的心叫真妄和合。你有煩惱,外境一刺激你,這煩惱就活動了,就失掉本心了。所以在穢土的風險就是說,當你投生的眾生的共業善根很弱的時候,它的力量不足以招感佛陀出世,你就被牽累了,就是你遇不到佛陀了。遇不到佛陀,我們知道修行只有兩種情況,要麼進步,要麼退步,沒有保持原狀這件事。因為你的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在還沒有證入見道位的法身、成就不生滅心之前,我們只有兩種情況,你要麼進步,要麼就退步了。
而淨土,它的果報穩定,它一定有佛出世,所以這個地方也就不一樣了。就是,同樣的善根,你在淨土得度跟穢土得度會不一樣,因為跟眾生的共業有關係。
己二、問答住何三昧 分二:庚一、問;庚二、答
我們看己二的「問答住何三昧」,最後作一個問答,來作總結。
庚一、問
爾時,華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薩深種善根。世尊!是菩薩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變現,度脫眾生?
我們前面講到,普現色身三昧自受用的是現依正莊嚴,他受用是現身說法,那麼在這個經文最後用問答作總結。
爾時,華德菩薩又再一次問,世尊!是妙音菩薩因地種何善根,在果地能夠住此三昧,而能作如是種種的十法界的現身說法的變現來度化眾生?前面的問偏重在因地,所以佛陀回答福德因緣跟理觀的善根;這個地方的問偏重在果地,偏重在住何三昧。
庚二、答
我們看佛陀回答。
佛告華德菩薩:
善男子!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菩薩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
「佛告華德菩薩:‘善男子!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就是我們一般說的普現色身三昧。妙音菩薩他只要在進入這個普現色身三昧的時候,就能夠如是地在十法界當中現不同的身,說不同的法,來饒益無量眾生。
這句話,你用任何一個法身菩薩把他套進去都可以。說妙音菩薩住是三昧,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觀世音菩薩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藥王菩薩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所有的法身菩薩都有普現色身三昧,只是它的淺深不同。因為普現色身三昧是由理觀跟事修合成的,我們前面說過,它是三昧力跟福德力合成的,所以它在顯現依正莊嚴的時候有所不同,會有層次的不同。最好的例子就是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當然是普現色身三昧。
我們前面說過,成就法身,你有普現色身三昧,他也有普現色身三昧,但你有兩個選擇。
你如果選擇去穢土,那很簡單。你如果到天上,你就現天人的身就好,你滿足眾生的需要就好。
那你要成就淨土,問題就複雜了。你要有依報莊嚴,你自己的正報莊嚴,你還要發願,要保證往生的人有什麼樣的條件:你往生的人,這個人你不能墮三惡道,這個人不能有退轉的因緣,這個人不能有病痛,身相莊嚴,具足五種神通……你都可以發願。但是你要滿足你的願望,你就要提升你的普現色身三昧的檔次。你發的願越多,你因地的資糧力就要修得越久。這就是為什麼阿彌陀佛他這一期的普現色身三昧,這個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殊勝。
所以,每一個菩薩住是三昧中,都能夠饒益眾生,但是程度有所不同。
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就是說,佛菩薩的普現色身三昧,永遠只是一個增上緣。記住!就算高明如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基本上幾乎沒有缺點……就是你以後成就法身菩薩,你就怎麼想你也不可能超過極樂世界了,因為它就把你的依報的國土這種功德莊嚴,正報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幾乎把所有的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集三道於一身;你到了極樂世界一次性完成,就拚個今生,永作閑漢,一次就可以了;他又把範圍拉到最低,帶業往生。但是你要知道,普現色身三昧它有極限,就是它不能夠直接把善根送給你,就這一點。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菩薩的福德力可以分享,就是說他顯現這麼多的極樂世界莊嚴,你往生之後可以受用。但是,你要有智慧,你就要乖乖地去聽佛陀說法,然後聽聞思惟,你才有善根的,他這個智慧是不能輸送的。所以我們學這個普現色身三昧一定要知道,它雖然是各種功德莊嚴,它永遠只是一個增上緣,它不能夠去直接作善根的輸送。
戊四、二土得益
說是妙音菩薩品時,與妙音菩薩俱來者,八萬四千人,皆得現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無量菩薩,亦得是三昧及陀羅尼。
這個地方把前面的妙音菩薩的智慧的功德莊嚴,所謂的普現色身三昧講完以後,二土菩薩都得到利益。這個二土包括了穢土娑婆世界,也包括了十方的淨土的菩薩。
佛陀講完<妙音菩薩品>的時候,跟妙音菩薩一同來的八萬四千的眷屬,就所謂的淨土菩薩,皆得成就現一切色身三昧,得到了鼓勵。就你看,你修一心三觀的結果,就是福德莊嚴、智慧莊嚴一次到位。你如果修空觀,那叫做孤調解脫,除了解脫以外什麼都沒有。
那麼娑婆世界的情況呢?娑婆世界的無量菩薩也能夠得到普現色身三昧,而且能夠成就陀羅尼。
這個陀羅尼跟三昧,我們解釋一下。三昧跟陀羅尼,蕅益大師說,體性相同,都是真如三昧開展出來的分支,但是作用不同。
三昧呢,蕅益大師說是屬於寂用,寂靜的寂,作用的用,寂用。它是屬於產生寂靜的作用,就偏禪定了,意思講偏禪定了。所以它的重點在於現身。現身是三昧。
那麼陀羅尼呢,它屬於持用。這個持就是總持的持。所以它偏智慧,它的重點在於說法。
就這個菩薩能夠現身,屬於三昧。他能夠說法,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它屬於陀羅尼。陀羅尼偏重智慧說法。
那麼,為什麼淨土來的菩薩只成就三昧,娑婆世界的菩薩既得三昧,又得陀羅尼呢?
蕅益大師解釋說,因為淨土的菩薩福勝於智,他的業障輕,福報大,但智慧相對羸弱。而穢土的特點,忍智力強:第一個,他長時間在逆境當中,他忍力強;第二個,他的智慧觀照強,所以他智勝於福,他福報薄,所以他也有穢土。所以,忍智力強,他在成就的時候,同樣聽到這一品,他既得三昧又得陀羅尼。而妙音菩薩所帶來的八萬四千菩薩的眷屬,福勝於智,福報大,智慧的善根相對的薄弱,所以只得到三昧,就差別在這。
戊五、還歸本國
我們看戊五的「還歸本國」。這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的還歸本國。
爾時,妙音菩薩摩訶薩,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多寶佛塔已,還歸本土,所經諸國,六種震動,雨寶蓮華,作百千萬億種種伎樂。既到本國,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至淨華宿王智佛所。
爾時,妙音菩薩摩訶薩從淨光莊嚴世界來到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多寶佛塔,來為《法華經》作證。功德圓滿以後,他就還歸本土,又從娑婆世界回歸到淨光莊嚴世界。回程當中也是一樣,普現色身三昧也是隨身,大地震動,空中雨寶蓮花,而且天樂相隨,法器相隨。回到淨光莊嚴國土以後,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共同地來到淨華宿王智佛所。這是講他回歸本國的一個過程。
回歸以後他要怎麼樣呢?白佛經歷,把整個經歷跟佛陀白告。
看經文。
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饒益眾生,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多寶佛塔,禮拜供養,又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及見藥王菩薩、得勤精進力菩薩、勇施菩薩等,亦令是八萬四千菩薩,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他回去以後就白告佛陀說,世尊!我到了娑婆世界饒益眾生,因為我用這個普現色身三昧來證明一佛乘妙法的殊勝;一方面也拜見釋迦牟尼佛跟多寶佛塔,禮拜供養;又見到這些法身菩薩的同參道友,文殊師利法王子、藥王菩薩、得勤精進力菩薩、勇施菩薩;又令隨行的八萬四千菩薩能夠成就普現色身三昧。這是作一個白告。
這段經文,古人解釋,這個一來一回是有表法的。因為妙音菩薩不是本土的菩薩,他是佛陀從東方召請過來的,所以他就怎麼樣呢?有來跟回這兩個動作。
他從什麼地方來呢?他從淨光莊嚴國土來到娑婆世界,叫來。這個
來,從一心三觀的角度,叫做依體起用,成就普現色身三昧功德莊嚴,叫來。他回去的時候叫做攝用歸體,從娑婆世界回歸到淨光莊嚴國土,又回歸到自性清淨心去了。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一心三觀的體用關係,這個來跟回。
戊六、聞品進道
說是妙音菩薩來往品時,四萬二千天子得無生法忍,華德菩薩得法華三昧。
釋迦牟尼佛講完妙音菩薩這一品的來跟回(我們前面說過,來就是依體起用,回就是攝用歸體)這一個情況的時候,在法華會上的四萬二千天子得無生法忍。
不過蕅益大師解釋說,這些四萬二千天子基本上已經先成就六根清淨位了,所以他聽到這個,得到加持以後,就直接地入大乘的見道位,就無生法忍。
以及華德菩薩得法華三昧。這法華三昧就是真如三昧。
這一品是這樣,我們看它的前文跟後文:它一開始的前文,妙音菩薩來之前是兩道光明;最後的結尾叫一來一回,用一來一回作總結。妙音菩薩所代表的當然就是法身菩薩的智慧。這個智慧,我們從兩道光明、一來一回做個總結。
就是說,第一道光明就是因地的智慧,就一心三觀,一心三觀所配對的是回,回歸。所以我們修《法華經》的人一定要知道你這個階位,當你在名字位、觀行位、相似位的時候,我們整個修行就是回歸自性清淨心。
所以你才知道,為什麼前面講<隨喜功德品>的時候、講<分別功德品>的時候,佛陀跟那些人講五品。特別是針對隨喜品、讀誦品、說法品這三品的時候,你看佛陀對這三種人的開示說,你不要去蓋寺廟來供養我,你在家裡面好好讀《法華經》,你就是供養我,最好的供養,叫做法供養。為什麼?因為你的階位是要修「回」,回歸自性清淨心。
你看印光大師也是這個意思。印光大師,你看他的開示,他說你沒有證無生法忍之前,你少管閑事!你修什麼都趕不上你在家裡面誦《法華經》。這個就是沒有對錯了,就你這個階位你就是做這件事情。因為你沒有達到離相清淨之前,你念頭一動就很可能帶動無明妄想。所以,這個回歸就是一念心性先修即空,先修「回」。
你什麼時候修「來」呢?大乘的見道位,無生法忍。你成就清淨心以後,你自然會成就普現色身三昧。我們說過,清淨心跟性具功德是同時的,你一旦證得自性清淨心,你一定會成就普現色身三昧的,只是你的神通變化那還要慢慢地去修才會圓滿。就像你回家,你一定會繼承家業。
到了後半段,見道位以後,你依體起用,那你的人生就不可思議了。你的人生就是啟動了功德莊嚴的人生,那叫一念三千。你念頭一動,說我要去娑婆世界度眾生,你念頭一動,你不動道場,一念三千,你就能夠現出娑婆世界的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而且得自在。你要現什麼身,念頭一動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學《法華經》,最怕的就是你不知道你的定位。你不知道你的定位,你本來應該修自性清淨心,結果你去修一念三千。你說,欸,我應該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何身得度,我就現何身。那是後半段。
諸位!我們看,名字位那不要講,名字位根本就是信解,沒有觀行力。你就算是五品觀行位,說你有觀行力了,有調伏力了,但是你看五品觀行位的前三品,隨喜、讀誦、說法,跟六度都沒有關係。到了第四品的兼行六度,才可以有一半的誦經,一半的修六度。到第五品才能夠正行六度,第五品。
所以諸位!這個一來一回的次第不能錯,修一心三觀一定是先回歸,因為你心中太多垃圾了,無量劫來累積了太多的影像。你一定要回歸自性清淨心,然後才能夠再來。先成就自性清淨心,最後才能夠成就功德莊嚴,這一品的意義就在這裡,這就是它為什麼有來跟回。